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半夏厚朴汤临症应用
userphoto

2023.11.27 陕西

关注

点这首歌

👇

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厚朴,苏叶,茯苓,生姜
〔功效〕调气行津,祛痰降逆
〔主治〕气结津凝,阻于三焦,咽中如有物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或胸满喘急;或咳;或呕;或胸胁攻撑作痛,苔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治法〕
半夏→运脾输津,降逆行涎
生姜→温胃行津
茯苓→淡渗利湿
三味专为津液凝聚阻于三焦所设
厚朴→下气宽中,治其逆满
苏叶→芳香开郁,兼理肺肝
〔文献选——金匮要略〕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加减方〕
1.紫苏散(《太平圣惠方》)本方加枳壳、柴胡、槟榔、桂心。水煎服。治气郁不舒,胸膈烦闷,痰壅不下食。是偏于气滞的加法。
2.四七汤(《瑞竹堂经验方》)本方加香附、甘草、琥珀末。水煎服。治妇女小便不顺,甚者阴户疼痛。说明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可以出现小便不利,加入甘草,可以缓解肾系经隧挛急,不可不知。
3.加味四七汤(《中医妇科治疗学》)本方去生姜,加白芷、木香、建菖蒲。水煎服。治白带稠黏,中脘闷,平日痰多,或有气喘,呕吐恶心。加强了行气和芳香化湿作用。
〔方歌〕
半夏厚朴紫姜苓,气都津凝是病根,
咽中物阻难速愈,调气行津庶可宁。
《医宗金鉴》
咽中如有炙脔,谓咽中有痰涎,如同炙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即今之梅核气病也。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
《备急千金要方》
治妇人胸满心下坚,咽中帖帖,如有炙肉脔,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方。
《金匮要略心典》
此凝痰结气,阻塞咽隘之间,《千金方》所谓咽中贴贴,如有炙肉,吞不下,吐不出者是也。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获苓佐半夏利痰气;紫苏芳香,入肺以宣其气也。
《金匮悬解》
湿土堙塞,浊气上逆,血肉凝涩,结而不消,则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茯苓泄湿而消瘀,朴、半、姜、苏降逆而散滞也。
《金匮发微》
湿痰阻滞,咽中气机不利,如有物梗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仲师于无可形容之中,名之曰如有炙脔,即俗所称梅核气也。方用姜、夏以去痰,厚朴以宽胸膈,苏叶以升肺,茯苓以泄湿。务令上膈气宽,湿浊下降,则咽中出纳无阻矣。
《汉方诊疗三十年》
咽中如有炙肉附着的感觉,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这种症状是应用半夏厚朴汤的指征。这种感觉也被称为歇斯底里球。
半夏厚朴汤用于主诉眩晕、阵发性心悸、咽喉堵塞感、忧心忡忡、不安感等的神经官能症患者。也用于胃下垂、胃炎等有胸部痞塞症状者。另外还可用于感冒后声音嘶哑者。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大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常用于支气管哮喘。
半夏厚朴汤也被称为理气剂,因为它具有散气郁,调畅气机的功效。
对于非常衰弱的患者和腹部软弱无力、脉也无力的患者,使用半夏厚朴汤反而加重疲乏无力,必须注意。
并非对于神经官能症不加分辨均用半夏厚朴汤,山田照胤报告过数例附子理中汤治愈神经官能症的验案。
陈潮祖
1.以通调津液为主,疏畅气机为辅。此方既以除湿为主,列入理气法中似乎欠当。综观全方五药,半夏、生姜、茯苓均系运脾输津之品,而调气的厚朴、苏叶二药也有醒脾化湿作用,可见除湿是其主要目的。列入理气法中作为说明津气之间的因果关系,很有启发作用。若欲列入除湿祛痰法中亦无可厚非。
2.以治中为主,兼顾上下。此方无论调气、行津都反映了以治中焦脾胃为主,兼顾上下的结构。厚朴、苏叶均能畅气醒脾,一升一降,能令中焦气机舒畅;苏叶又能宣发肺气于上焦,疏达肝气于下焦,令卫气宣发于表,不致内郁,从而反映了三焦并治的结构。半夏、生姜、茯苓散水和脾,能令脾运恢复,重用生姜,又能合苏叶宣发肺卫,令水津外布;合茯苓开源截流,令湿浊下行,也反映了三焦并治的结构。此方药仅5味而调气照顾到了肺、脾、肝,行津照顾到了肺、脾,构思如此缜密,堪为学习楷模。
3.调气以降为主,降中有宣;行津以燥湿、芳化为主,兼用辛淡。三焦气滞而证象见于上部,显系气机郁而不宣,逆而不降。此方厚朴、苏叶都能降气而令逆气下行;苏叶又能宣畅气机而令卫气出表,虽然药仅二味,却能恢复气机升降出入之常。半夏燥湿运脾,生姜温胃散水,苏叶、厚朴芳香化湿,一切为了恢复脾运;苏叶、生姜之辛,可以宣发肺气,开泄腠理,布津于表;茯苓之淡,可以渗利水湿,导湿下行,将宣肺、燥湿、芳化、淡渗合为一体,发汗、利水融于一方,治湿诸方至今仍未脱其窠白,令人叹为观止。
《金匮要略》此方原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后世医家则多用于气郁津凝,阻于三焦的各种病变。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大七气汤(即本方)“治心腹胀满,傍冲两胁,上塞咽喉,如有炙脔,口咽不下。”说明本方可治肝脾的气郁痰滞。《易简方》四七汤(即本方)治“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涏壅盛,上气喘急;或呕吐恶心;妇人恶阻,尤宜服之。”《医方口诀集》谓本方治“诸气不调而作痛,或手足疼痛,或腹膈掣痛不可忍,或小便短涩如淋者。”《幼科心法要诀》谓本方谓治“癲疾。”综合上述,此方所治,部位涉及上中下三焦,基本病理都是气郁湿滞,如果不从三焦分析,显然不能灵活运用此方。若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用,疗效更佳。
胡希恕
咳嗽,声音嘶哑,咽喉不利,胸闷腹胀,胃神经症,食欲差,常以本方加减。常配小柴胡汤加橘皮,进食很快。
本方配伍严谨,一般不要做减味使用,包括生姜,对咽炎、声带水肿、眩晕症、妊娠恶阻、甲状腺肿等疾病同时出现咽部异物感者有良效。
本方合吴茱萸汤,对胃炎、胃下垂、胃扩张无力、胃中停水、十二指肠憩室、食欲不振、疲乏无力,而同时表现有咽部异物感,口水多,舌苔白腻而湿,或呕吐者效佳。
本方合四逆散,对七情失调所致的神经衰弱、失眠、头晕、耳鸣、抑郁症、性功能障碍者,又有咽部异物感、手足发凉、大便稀、 舌质淡苔白、气郁之象,常有使用机会。
此证不限妇人,男人亦多有,但本方的应用并不限于此证。若以咽中不利和胸闷满为目的,可活用于不定的神经症均有良效。又本方开胃进食,消胀止呕,用于胃病的机会亦多。他如伤风、咳嗽,适证加桑白皮、括楼、橘皮、杏仁之属亦有捷效。
黄煌
凡是所有的感觉异常都可以用半夏厚朴汤,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包括感觉脖子是硬的动不了,或者是腰痛,查查各方面都正常,而且皮肤滋润,精神饱满,就是我在你面前喋喋不休说个没完,服了半夏厚朴汤后,这些症状往往能够迎刃而解。它可以和很多方子合用,例如合上四逆散,我叫八味解郁汤,用半夏厚朴汤加栀子、枳壳,这就是和栀子厚朴汤合用,我在栀子厚朴汤基础上加上连翘、黄芩,也是八味药,用来除烦,我称之为,八味除烦汤。
以下病症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可以考虑使用本方:
(1)以咽喉异物感为特征的多种神经症,如梅核气、舌觉异常、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胃神经症、心脏神经症、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尿频、神经性皮炎、肠易激综合征、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等。
(2)咽喉疾病,如咽炎、扁桃体炎、喉源性咳嗽、声带水肿。
(3)以吞咽困难、呕吐、上腹胀为表现的疾病,如厌食症、化疗后呕吐、食管痉挛、急慢性胃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4)以胸闷咳嗽为表现的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气胸、胸腔积液等。
【加减与合方】
(1)如无生姜,可用干姜10g替代。
(2)腹胀、呕吐、恶心者,苏叶可用苏梗15g替代。
(3)焦虑失眠、腹胀满者,合栀子15g,枳壳15g。
(4)胸闷、腹胀、四肢冷、便秘者,合四逆散。
(5)失眠、眩悸者,合温胆汤。
【注意事项】
(1)适用本方者的病情易反复,情绪易波动,须配合心理疏导。
(2)孕妇慎用。
(3)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黄仕沛
半夏厚朴汤用于治热象不显的喉源性咳嗽,多配合桔梗汤和诃黎勒散治疗。《伤寒论》第311条:“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仲师的诃黎勒散是治疗下利的“气利,诃黎勒散主之。”以诃黎勒散治疗咳嗽,主要源于刘河间《宣明论方》的诃子散,此方便是甘桔汤加诃子,治咽痛声瘖,失音不能言语。
《丹溪心法》中又有诃子散(诃子、甘草、桔梗、木通),治咳嗽,声不出。
常规以半夏厚朴汤加诃子、甘草、桔梗。治咽源性咳嗽。咽源性咳嗽者,热象不显,干咳频频,痰少,说话,迎风,或在空调机前其咳便作。很多久咳不愈,误为支气管炎者,往往用上方服一两剂便应手而愈。
扩展应用
半夏厚朴汤除了可以治疗喉源性咳嗽以及抑郁焦虑症状外,还可以治疗胃食管反流引起的泛酸,咽喉不适,胃脘胀满,呕吐等症状,此外还可以治疗吞咽困难。
曾以半夏厚朴汤合泽泻汤治疗一个“小儿增殖腺肥大”的9岁小孩。该患儿体胖,3个月前曾因发热鼻塞,流涕后,便常鼻塞张口呼吸,间有睡眠呼吸暂停,影响睡眠。经五官科诊断为“增殖腺肥大”,并建议手术治疗。后延治于黄师,七剂而愈。
泽泻汤是治疗支饮的,“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黄师认为该患儿肥胖,就是"如肿"。睡眠呼吸暂停,每睡鼻息必鼾,时有呼吸困难,就是“短气不得卧”之证,所以联用泽泻汤。
娄绍昆
尾台榕堂在编著《类聚方广义》的时候,就给这个方证增加2个症状,他说半夏厚朴汤证的主症应该是咽中如有炙脔,这个当然是很重要的,但还有两个副症,或者呕吐,或者心下悸。这样就把这个方放在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考虑了。
远田裕正肯定了尾台榕堂对于半夏厚朴汤主症的界定,并且对这个主症里面的每一个症和汤方里的药物如何对应,也做了分析研究。
半夏厚朴汤一共只有5味药,半夏、生姜、茯苓、厚朴、苏叶,那这5味药对应刚才讲的这三个症,是怎么分配的呢?
“咽中如有炙脔”,主要是厚朴、苏叶、半夏;呕吐,主要是半夏、生姜;心下悸,大家想一下是哪味药呢?对,茯苓!

- 本篇有点长,再听首歌吧 -

〔医案〕
《江苏中医》
案一:梅核气
女,28岁。
病起情志怫郁,咽中梗塞不舒,吐之不出,吞之不下,胸闷不畅,欲嗳不爽,纳谷不馨,泛泛欲呕,脉弦,苔薄白。肝郁气滞,痰湿内踞,梅核气也。
拟疏肝理气而化湿痰,予半夏厚朴汤加味。除药石外,当宜怡情适怀,以助药力之不逮。处方:
法半夏9g,制川厚朴3g,老苏梗6g,炒竹茹9g,旋覆花9g,云茯苓9g,新会皮4.5g,佛手片4.5g,生姜2片。
服2剂后,自感喉中较舒,胸闷亦渐宽畅,纳谷较前为振,再予上方续服2剂,诸恙皆瘥。
案二:闭经
女,32岁
月经闭止,二月未至。患者原有慢性肝炎病史,近两年来,身体渐胖,月经也先后不一,近两月月经未至。平素自觉胸脘闷胀不舒,泛恶少食,口淡无味,时有头眩心悸,肢倦无力,白带增多,苔薄白微腻,脉濡滑(妇检已排除妊娠)。
症属痰湿内闭,阻塞脑脉,气机失调,拟方燥湿化痰,行气调经,半夏厚朴汤加减。
制半夏10克,川厚朴10克,云茯苓10克,老苏梗10克,苍术10克,制香附10克,陈皮5克,藿木香各(10)克,玫瑰花5克。
服上方5剂后,症状有所好转,胸闷胀满减轻,食欲增加,以上方加益母草15克,月季花5克,又服5剂,月经来潮。
经后,嘱用苍术10克,川朴10克,煎汤送服妇科调经片,巩固两月,至今月经正常。
〔按〕
经闭之因,不外血亏、血滞、气阻、痰结。此证乃痰湿内闭,胞脉被阻,气机郁滞,故选半夏厚朴汤化痰湿,宽胸理气,配苍术、陈皮、木香,取苍附导痰汤意加强理气宽中燥湿化痰之功,更佐以藿香、玫瑰花以化湿健脾助运,故诸药合用,收效较速。经至再以苍术、川朴煎汤,送服妇科调经片以巩固两月,更有肃清余邪,启宫开闭之效。
蒲辅周(梅核气)
男,65岁
10年来,自觉咽中梗阻,胸闷,经4个月的治疗已缓解。在1963年曾复发一次,近日来又自觉咽间气堵,胸闷不畅,经查检无肿瘤。六脉沉滑,舌正苔黄腻。
属痰湿阻滞,胸中气机不利,此谓梅核气,治理气剂宜开胸降逆,理气豁痰。处方:
苏梗一钱,厚朴一钱,法半夏二钱,陈皮一钱,茯苓二钱,大腹皮一钱,白芥子一钱(炒),炒莱菔子一钱,薤白二钱,降香五分,路路通一钱,白通草一钱,竹茹一钱。10剂。1剂两煎,共取160mL,分早晚食后温服。
二诊:服上药,自觉咽间堵塞减轻,但偶尔稍阻,食纳无味,晨起痰多色灰,失眠,夜间尿频量多,大便正常,有低热。脉转微滑,舌正苔秽腻。湿痰见消,仍宜降气、和胃、化痰为治。
原方去薤白、陈皮,加黄连五分,香橼皮一钱,白芥子加五分。10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服药后,咽间梗阻消失,低热已退,食纳、睡眠、二便均正常。
不再服药,避免精神刺激,饮食调理为宜。
〔按〕
此例梅核气,由气郁而致痰湿阻滞,以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而效。
《北京中医杂志》
案一:甲状腺瘤
女,45岁
患右甲状腺腺瘤3年余。初2cm×2cm大小,服西药多时未效,逐年增大,隐痛。1992年10月14日B超检查:右甲状腺腺瘤,4.8cm×4.2cm大小。建议手术而不从,要求中医治疗。
诊时右颈肿大明显,按之活动,质中。自谓腺瘤每随情绪波动而增大、缩小,纳食、二便正常,苔薄,脉涩。此情志不畅,气滞痰凝,积而成疾。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方用半夏厚朴汤加味:
姜半夏9g,厚朴9g,茯苓15g,生姜6g,苏梗9g,黄药子9g,夏枯草15g,昆布15g,桃仁12g。
上方连服28剂,隐痛除,腺瘤已缩小。续予原方服用3个多月,腺瘤消失。B超复查:右甲状腺腺体大小基本正常。
〔按〕
本例患瘿瘤3载,逐年增大,且肿处会随情绪波动而增大、缩小。证属情郁气滞,痰浊结聚,故以半夏厚朴汤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夏枯草、黄药子、昆布功司软坚散结,是治瘿瘤之常用品,与半夏厚朴汤配用,标本兼治,相得益彰。久结必有瘀,故佐桃仁活血祛瘀,助散结消肿之功。
案二:瘿瘤(甲状腺肿)
女,29岁
3年前发现颈部有块,触之较硬,纵横在3cm左右,多痰,音易哑,医院诊为甲状腺肿块,建议手术摘除。胃部有隐隐痛,近时腹泻,脉长苔白。以疏理为进。
苏梗6克,茯苓12克,姜半夏9克,川朴4.5克,沉香曲9克,夏枯草12克,炙甘草9克,苍术4.5克,藏青果6克,保和丸12克(包煎)。5剂。
复诊:上方续服10剂,音哑已显见好转,胃痛腹泄已愈。颈部肿块缩小为1.5厘米×2.5厘米。效不更方,再进。前方去保和丸,苍术改白术6克。10剂。
三诊:服药后肿块逐渐缩小,只有1厘米左右。后因工作忙,停药2个月,未能再缩小。苔白,有痰。以原方进治。
〔按〕
临床证明,本方合消瘰丸(玄参、贝母、牡蛎)治疗瘿瘤,效果较好。
案三:美尼尔氏综合症
女,47岁
眩晕,呕吐,两耳鸣胀2年,加重1天
二年前,因恚怒起病,每半年左右发作一次,天旋地转,水米难进,需卧床休息1~2天方逐渐好转。昨天因生气前症又作。某医院诊为:美尼尔氏病。治疗不效,求为诊治。
诊见:闭目卧床,不敢翻身,天旋地转,两耳嗡鸣听不清声音,胸闷胃满,恶心呕吐。大便2日未行,小便少。舌质淡苔白,脉弦滑。血压:18/10kpa。
诊断:眩晕。
辨证:痰气郁结浊阴上逆。
治宜:行气散结,降逆化痰,和胃畅中。
予半夏厚朴汤加味。
处方:半夏15g,茯苓18g,陈皮15g,白术15g,白蔻9g,厚朴20g,木香10g,生牡蛎40g,苏叶12g,生姜3g。水煎服。连续6剂,诸症好转,随访一年多未见复发。
〔按〕
古有“无痰不作眩”,“脾为生痰之源”、“血气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的论述。此案因肝气郁结,横逆乘脾犯胃。脾运失职,液聚为痰。痰气郁结。符合半夏厚朴汤证机,又加理气化痰之品,则其效更彰。
案四:吐乳
女,生后25天。
母述:患儿生后三日出现呕乳,间歇发作,时轻时重,有时呕出陈旧性奶块,至今不愈。某院诊为新生儿幽门痉挛证。用解痉、镇静药疗效不佳,求服中药。
诊见:患儿形体消瘦,发育不良,精神萎靡,口唇淡白,小便清,大便五日未行,腹胀未能触及肿块。舌质淡苔白滑,指纹淡红,脉细弱。
证属脾虚胃寒,运化失健,阴寒上逆。治宜健脾温胃,理中降逆。予半夏厚朴汤加味:
半夏(姜制)6g,厚朴6g,苏叶5g,茯苓6g,干姜2g,党参6g,白术6g,砂仁3g,炒甘草3g。2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煎取药汁60~80ml,每次温服15~20ml,日服3~4次。
3日后复诊:上药服后大便行,腹胀减,呕乳已愈过半。守方续服2剂而愈。
〔按〕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传导得宜,方安无恙。此患儿胎元虚弱,寒从中生,痰湿胎垢中阻,阴寒上逆而呕。方中半夏、厚朴、干姜辛开苦降,化瘀散结;苏叶芳香宣通;砂仁、茯苓和胃化湿止呕;参、术、姜、草理中健脾,振奋中阳。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和胃,理中降逆之功。气化通调,呕乳自止。
《光明中医》
案一:声带麻痹
男,49岁
患者声带麻痹半年余,每遇精神负担过重时症情加重,经多方治疗仍发音困难。有胆结石、萎缩性胃炎等病史。
刻下:声音嘶哑,心烦,寐差,咽喉暗红,舌稍暗,苔薄白,脉滑。
用半夏厚朴汤加味:
姜制半夏10g,川厚朴6g,苏梗10g,茯苓15g,枳壳6g,山栀子10g,连翘12g,黄芩6g,生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并嘱其多参加室外活动。
服3剂后,喜来告之,上午发音已正常,下午稍有嘶哑。继用原方20余剂而安。
案二:梅核气
女,7岁。因喘大气20日就诊。
自2009年8月6日舞蹈时因其母训斥后见喘大气,咽如物阻,时有咳嗽,胸闷憋气,偶伴有肩部抖动。于外院查心电图示正常,查胸片示正常,查胃B超示正常,平板实验示正常,肺功能示正常,诊断病因待查,遂求诊于中医。
现症如上,饮食无碍,纳可,二便调,寐安。查体:神清,精神好,咽红,心肺听诊未闻明显异常,腹软无压痛,舌红苔黄,脉弦细。平素性急易怒。
证属痰气郁结,治当行气解郁,业师以半夏厚朴汤合四逆散加减:
藿香、半夏、厚朴、苏梗、苏叶、黄芩、瓜蒌皮、炒枳壳、桔梗、苏子、莱菔子、茯苓、白芍、柴胡、浙贝母各10g,焦三仙各30g。3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温服。
二诊示喘大气症状好转,咽部不利减,咳减,遂原方加减继服4剂,余症皆除。
〔按〕
梅核气此证首见于《金匮要略》,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每多发于中年女性,儿科较少见。此证诊断应先排除心肺及邻近器官器质性病变,临床多因情志抑郁后发作。症见咽如物阻,胸闷不舒,但饮食无碍。治疗运用半夏厚朴汤和四逆散加减。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头痛)
女,61岁。
因头痛2年余就诊。以额、巅顶部疼痛为主,多在心情郁闷不舒时疼痛加重,并伴有恶心欲呕,胃脘部胀满不适,其头痛发作严重时需要揪自己头发来缓解疼痛,头痛严重时胃脘部不适症状也明显加重,咽喉部有堵塞感。曾就诊于京城多家三级中医院,无明显好转。
查胃镜示:浅表性胃炎。
腹部超声示:胆囊壁增厚,肝囊肿。
血生化检查示:肌酸肌酶轻度升高。
舌暗淡,苔白腻,脉滑。
诊为:肝郁气结,肝气犯胃,肝胃经脉不利而致头痛。
予以半夏厚朴汤合四逆散治疗。
处方:半夏20g,厚朴10g,苏梗10g,苏叶10g,茯苓15g,柴胡10g,枳壳10g,白芍10g,生姜15g,炙甘草6g。
7剂配方颗粒剂,每日1剂,分2次沸水冲服。1周后复诊诉,诸症均明显减轻,查舌暗,苔白,脉弦细,再以原方7剂巩固疗效。
〔按〕
患者情志经常不得舒畅,咽部异物感,为气郁痰阻之梅核气,半夏厚朴汤主之;头痛严重时需揪头发而有所缓解乃为舒发郁结之肝气而得暂时减轻,治以疏肝解郁之四逆散。两方合用能获佳效。
《河北中医》(呃逆)
男,49岁
频繁呃逆3天。患者自诉因家庭矛盾生气后即出现反复频繁呃逆,自服生姜及憋气等均无效,遂来求治。
刻诊:脘腹胀满,嗳噫频频,胸闷纳呆,神疲乏力,大便溏,每日3~4次,苔厚腻,脉濡。
中医诊断:呃逆。
证属肝郁气滞,胃失通降。
治宜疏肝解郁,和胃降逆。
予四逆四七汤。
处方:紫苏梗15g,法半夏9g,厚朴9g,茯苓15g,白术12g,柴胡9g,枳壳12g,白芍15g,甘草6g,白豆蔻3g,杏仁9g,薏苡仁15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早、晚2次温服。
5剂后,腹部胀满、嗳噫纳呆、大便溏等诸症大大减轻而停药。
〔按〕
本例患者因情绪不畅而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胃,肝胃不和,脾失健运,内生湿浊。故以四逆四七汤疏肝和胃,降逆化浊,使得肝达、脾健、胃和、湿化,取得明确疗效。
《河南中医》
案一:脏躁——癔病
女,27岁
数年来,因家事不睦,患者多愁善郁。近年余觉胸脘满闷,气急痰多,叹息不止。偶谈起邻村某妇被扼死事,患者颇为之痛怜。是夜如神鬼所凭大作。始则神情忿郁而迷惘,自称“扼死妇”,仿其语,泣诉其被害经过,继之,做被扼死状而面青目突,伸颈吐舌,喘促声粗,痰声漉漉,顷刻,憋闷昏绝。呼跫后,大叫:“胸闷喉紧”,以指探喉,吐出痰涎盏许方安。不发则一如常人,惟胸闷气急痰多而已。如是,入暮辄作。
曾诊为脏躁服甘麦大枣汤罔效。
诊之,肤胖,面滑多垢,目光呆凝而惶惑,舌质红,苔白浊腻,脉沉滑,诊为气郁痰阻。予半夏厚朴汤加郁金20克,菖蒲、远志各15克,琥珀6克。并作劝解工作。
服3剂,如神鬼所凭之发作得止;
继服12剂,愁闷痰多等症亦释。
后又予六君子汤以巩固之。
随访至1990年10月31日,未再发作,精神状况良好。
案二:吐血
男,54岁
患者就诊前三日,因争讼失利,终日悻悻不已,晚间进食,感胃脘不适,渐次觉凉,如针刺痛,辍食而寐,寐而不安,入夜忽吐暗红血液,并夹杂痰涎和食物残渣,量至盈碗。寅夜至某医院治疗,经用安络血,维生素K,中药如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乌贼骨、参三七等凉血、止血类方药。连进3剂,出血量虽未见增,但吐血次数仍较频,断续一两口血液夹痰终未能止。
证见:面色苍白,头昏眼花,自觉胸中窒闷,按之不适,频频嗳气,恶心呕吐,血液暗红,夹有少量痰涎,大便色黑而亮。舌质淡红。脉细弦。
先父辨为情志失畅,肝气壅遏上逆,克犯胃络,气迫血行,胃失和降,由实致虚。
治宜平肝降逆,顺气和胃。
选用《金匮要略》方旋覆代赭汤合半夏厚朴汤化裁治之。
煅赭石(先煎)25克,红参(另煎冲服)10克,法半夏10克,炮姜炭4.5克,旋覆花(布包)10克,云茯苓10克,紫苏叶6克,陈皮10克,醋香附10克,川厚朴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连进2剂,胸中觉畅,嗳气亦平,血出即止。
〔按〕
唐容川《血证论》谓.'……血之归宿在于血海,其脉丽于阳阴,未有冲气不逆上,而血逆上者也……阳明之气,下行为顺,今乃吐逆,失其下行之令,急调其胃气,使气顺吐止,则血不致奔脱矣!”至此,本案当以降气为先,气顺则血自止。
《福建中医》
案一:咳嗽
男,48岁
日前气候突变,出海捕鱼归来即觉畏冷发热,头痛体楚,自服红霉素、索米痛片(去痛片),症状似有减轻,昨起咽痒阵咳,气闷胸痛,痰多色白,纳谷不香,脉浮紧,苔白腻,胸透见两侧肺纹理增粗,西医诊为急性支气管炎。
中医辨证,拟为风寒袭肺,痰湿内重。
治宜宣肺散寒,止咳化痰。
处方:半夏9g,厚朴9g,苏叶9g,茯苓12g,生姜15g,橘红6g,甘草3g。
服2剂,咳止痰少,头痛若失,仅觉胸闷气满,按原方,苏叶改为苏梗6g,再服2剂告安。
〔按〕
咳嗽一证,多责于肺,喻嘉言认为:“咳者,肺之本病也。”风寒外袭,痰湿内生,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不行,上逆为咳,也可用半夏厚朴汤加味,方中加重苏叶用量即可。
案二:头痛
女,31岁
头痛呕吐三天。门诊为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而收入住院观察。患者怀孕已6个月,平素性情急躁易怒。发病时,头痛欲裂,尔后腹部亦痛,每当腹痛发作时,头痛若失;头痛发作时,腹部随之不痛,此起彼伏,循环而作。头痛时,颜面潮红如妆,呕吐频繁,胸脘满闷。妇科会诊已排除早产之可能。
神经科会诊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血压:130/80mmHg,其他检查也未见异常,西医诊为神经性头痛及妊娠六个月。
中医诊得脉弦滑,苔腻黄,舌质红,拟为肝郁化火,痰扰清窍,治宜清肝解郁,化痰降逆。
半夏9克,川朴9克,苏梗6克,茯苓12克,柴胡4.5克,竹茹9克,勾陈9克,甘草3克。
服首剂,头痛,腹痛等诸急未告再作。同日笔者曾与同仁语及此病用药。同仁认为柴胡有碍胎之嫌,劝我慎用之,承他好意,次日处方仍步前方,仅去柴胡一味,服1剂以观其效。复诊时,患者告知,头痛,腹痛,胸胁满闷,呕吐又作,面红状躁,笔者考虑前后两方,仅差柴胡一味,疗效竞殊,可知柴胡可增强本方疏理气机之作用。故仍处首剂之方1帖,患者服后,诸痛消失,呕吐亦止,故再处原方3剂,痊愈而出院。
〔按〕
气郁痰阻之头痛,属内伤头痛,除了因肝郁生风引起头痛外,还因脾不运湿,痰湿内生上扰清窍而致头痛,《丹溪心法》指出:“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故而在治疗内伤头痛除了要疏理气机外,还须注意化痰降逆之应用。用半夏厚朴汤加味,有一定疗效。
案三:胃痛
女,29岁。
胸胁满闷,脘腹气急作痛,病已多年,每遇冬季即发,呃气频作,时有呕吐,多为痰涎之物,情性较为急躁,脉弦滑,苔白腻,拟为肝郁犯胃,痰气交阻,治宜理气开郁,降逆化痰。
苏梗6克,川朴9克,半夏9克,茯苓12克,青皮6克,乌药9克,甘草3克,生姜15克。连服3剂,脘痛锐减,再服3剂,诸恙遂平。
〔按〕
胃脘痛类型颇多,本方只是适用于气郁伤肝,横逆犯胃的胃脘痛,此即《素问》所指出:“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案四:泄泻
男,41岁。
夏季天热,过多进食生冷瓜果,午后又贪凉当风,醒来即感腹痛阵阵,肠鸣切痛,旋即下利清水,日达4~5次,脘胀呕恶,背微畏寒,脉弦滑,苔白腻,大便检查:脓细胞+++’,粘液+,西医诊为急性胃肠炎,中医参合脉证,拟为寒湿泄泻,治宜散寒化浊。
半夏9克,川朴9克,茯苓12克,苏叶梗各6克,神曲9克,生姜15克,陈皮6克,甘草6克连服2剂,泄泻遂止。
〔按〕
泄泻虽与湿邪关系密切,故有“无湿不成泻”之说,但湿邪常与寒邪或暑热之邪,侵袭机体,损伤脾胃,导致泄泻,总与气滞湿阻有关。故用半夏厚朴汤有效。
《浙江中医杂志》(不孕症——输卵管不通)
女,26岁。
婚后6年未孕。自述婚后不久,正值经期,因与人争吵而昏厥,经行即止。其后常觉头晕目眩,胸胁胀满,咽中有异物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月经延期,经行腹痛。脉沉弦,苔薄白。某医学院诊断为双侧输卵管不通,屡治鲜效。
此乃肝气郁滞,痰湿内停,予半夏厚朴汤去生姜,加当归15克,枳壳、香附各10克,柴胡、红花、甘草各6克。
以上方为基础,调治3个月,诸症基本消失,月经恢复正常,于同年8月怀孕。
〔按〕
妇人杂病多因虚、积冷、结气三因所致,而结气尤为诸恙之本。肝气郁结,痰湿内生,阻滞经脉,气血不行,病及冲任,则月经不按时而至,或闭止,故不孕。多见胸胁胀满,头晕目眩,咽有异物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经期腹痛,月经不调,婚后久不孕育,脉多沉弦,舌苔薄白等症,治拟顺气散结,可试用半夏厚朴汤。
胡希恕医案
案一:胃脘痛
女,40岁
平时情绪低沉,胃胀痛难受,打嗝则舒,时有恶心,咽中难受有异物感,睡觉翻身时胃中有振水音,饮食减少,疲乏无力,口中时有甜味,白天口水多,晚上口干,大便稀不成形,舌质淡,苔薄白滑湿,经常头痛,睡眠差。
西医诊断:胃炎,十二指肠憩室,神经性头痛。
服药无明显效果来诊,予半夏厚朴汤合吴茱萸汤:
法半夏12g,厚朴10g,茯苓15g,干苏叶6g,吴茱萸6g,党参10g,鲜生姜3大片,红枣4枚,5剂,水煎400mL,日1剂,分2次服。
结果:药后显效,再给7剂,病已去大半。
陈雁黎按:胡希恕先生常以吴茱萸汤治疗因寒饮冲逆引起的恶心、呕吐涎沫、头痛,本案患者时有头痛、恶心,胃中振水声,为太阴之吴茱萸汤证。而食少疲乏、涎多、便溏、舌淡苔白滑湿,可知为太阴里虚,寒饮内停。又见咽中难受有异物感,胃胀痛难受,打嗝则舒,提示痰气交阻。综合选用半夏厚朴汤合吴茱萸汤,故而收效。
案二:性功能减退案
男,30岁
因家中不和,情绪甚差,头晕,耳鸣,疲乏,腰酸腿凉,睡眠差,胃中痞感明显,饮食无味,性功能突然减退,几乎丧失。曾服桂枝八味丸、男宝、鹿胎颗粒、右归饮、十全大补等药,效不明显。来诊,予半夏厚朴汤合四逆散方加炒白术,方用:
法半夏12g,厚朴10g,茯苓15g,柴胡12g,炒枳壳12g,炒白术18g,炒白芍12g,炙甘草6g,紫苏叶6g,鲜生姜3大片,5剂,水煎400mL,日1剂,分2次服。
结果:复诊效果明显,再给7剂过后,患者因胃中痞不适来诊,得知性功能已恢复。
夏永良医案
抓住气机郁滞,痰气互结即可应用!
案一:咳嗽
女,42岁
外感后出现咽痒咳嗽,反复难愈,痰多质黏,夜间尤甚,咽中痰阻,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缓。
诊断:咳嗽。
治拟宣肺化痰、降逆止咳之法,方用半夏厚朴汤加减:
姜半夏9g,厚朴10g,茯苓15g,紫苏梗10g,苏子10g,生姜5g,旋覆花9g包煎,杏仁10g。14剂。
二诊时患者自诉药后咳嗽好转,咳痰减少,晨起仍有少量咳嗽、口苦,上方加浙贝10g、金荞麦30g、陈皮10g,14剂。后又随症加减,服用半月后咳嗽除。
〔按〕
本例患者感受外邪后出现咳嗽,肺为华盖,又为娇脏,易为外邪所侵,失宣降之职,气机升降失常,肺气上逆而咽痒咳嗽;气不布津,津液聚而成痰,痰气交结,故见痰多质黏,咽中痰阻;从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缓可知病邪尚未化热。故用半夏厚朴汤行气化痰,降逆止咳。因患者表证不明显,故未用苏叶,改为苏梗和苏子合用。苏梗偏于行气,苏子偏于化痰,另加旋覆花、杏仁,更添行气、化痰之功。二诊时患者症状缓解,方证相对,再加入清肺理气排痰之药,气机条畅,痰饮得化,诸症可消。
案二:慢性咽炎
女,62岁
咽部异物感,嗳气则舒,畏寒肢冷,时有头痛,颈项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患者有反流性食管炎病史。
诊断:慢性咽炎。
治拟降逆化痰、舒筋解肌之法,方用半夏厚朴汤合葛根汤加减:
姜半夏9g,厚朴10g,茯苓15g,紫苏梗10g,葛根30g,桂枝9g,炒白芍9g,炙甘草6g,麻黄5g,川芎10g,蜈蚣1g,旋覆花9g包煎。14剂。
二诊时患者咽部不适感减轻,头痛明显缓解,上方加仙灵脾10g、代赭石30g,继予14剂。
三诊时患者咽部异物感明显缓解,头痛已除,惟口干口苦,改方为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加减。
〔按〕
 本例患者有反流性食管炎病史,胃液反流刺激咽喉,损伤咽部黏膜而致慢性咽炎。患者脾胃功能受损,气机升降失常,胃气上逆犯咽,气机阻滞,痰气搏结于咽喉,则见咽部异物感,嗳气则舒;气滞血凝,营卫失和,脉络瘀阻,筋肉失于濡养,故见头痛时作,颈项不适,畏寒肢冷;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亦为痰饮内气机不畅之征。故用半夏厚朴汤行气散结、降逆化痰,葛根汤调和营卫,舒筋解肌,加川芎活血行气,蜈蚣通络止痛,旋覆花降气消痰。二诊患者症状缓解,方证对应,守原方加代赭石添重镇降逆之功效,加仙灵脾补肾纳气,进一步调达体内上逆之气。三诊患者头痛好转,葛根汤证已除,见口干口苦,故去葛根汤,改用左金丸清肝泻火。
案三:胃炎
男,47岁
嗳气反酸,进食甜食后症状加重,咽中梗阻感,舌淡红苔薄黄,脉沉缓。胃镜示慢性胃炎伴轻度肠化。
诊断:慢性胃炎。
治拟化痰散结、行气和胃之法,方用半夏厚朴汤合小陷胸汤和左金丸加减:
姜半夏9g,厚朴10g,茯苓15g,紫苏梗10g,陈皮19g,瓜蒌皮15g,黄连5g,吴茱萸2g,枳实10g,旋覆花9g包煎,代赭石30g,海螵蛸10g,浙贝10g。14剂。
随症加减服用2月后,患者自诉嗳气反酸明显好转,饮食不规律时偶发,咽中梗阻感较前缓解。
〔按〕
 本例患者平素喜甜食,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伤气结,气结则津液输布失常,聚而成痰,痰气交阻,故见嗳气反酸,进食甜食后加重,咽中有梗阻感;舌淡红苔薄黄、脉沉缓有化火征象。方中半夏厚朴汤可化痰降逆,因患者有热象,生姜辛温,恐助内热,故弃用生姜,小陷胸加枳实清热化痰,行气散结,左金丸降逆泻火,加旋覆花、代赭石加强行气降逆之功,加海螵蛸、浙贝保护胃黏膜。
案四:睡眠障碍
女,53岁
夜寐欠安,入睡困难,寐后易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咽中异物感,嗳气频作,四肢不温,急躁易怒,舌淡暗 苔薄白,脉弦细。
诊断:睡眠障碍。
治拟疏肝解郁,行气安神之法,方用半夏厚朴汤合四逆散加减:
柴胡10g,枳实10g,炒白芍10g,甘草6g,半夏9g,厚朴10g,茯苓15g,苏梗10g,陈皮10g,龙骨30g先煎,牡蛎30g先煎,当归10g,桂枝10g。7剂。
随症加减服用1月后,患者复诊时诉夜间可入睡5小时,余症已愈。
〔按〕
 患者急躁易怒,平素情绪欠佳,肝郁与情志互为因果,肝气郁结,日久化火,情志失于调畅,则愈加急躁易怒;七情郁结,首伤肝气,肝气郁结,不得疏泄,阳气郁结于内,不能达于四末,则四肢不温;肝气横逆犯于脾胃,则嗳气频作;脾失建运,聚生痰湿,痰气交阻于咽喉则见咽中异物感;气机失调,阴阳失交,则难以获得正常睡眠,而舌淡暗苔薄白、脉弦细亦为肝郁气滞、气血运行失调之征,故用四逆散疏肝解郁、调和肝脾。半夏厚朴汤行气化痰,加陈皮加强理气化痰,加龙骨牡蛎安神。因“肝气不舒,肝血必耗”,故加当归、桂枝,取当归四逆之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案五:围绝经期综合征
女,52岁
咽中痰阻,往来寒热,头痛耳鸣,胸闷不舒,口干欲饮,胃脘不适,月经不规则,舌淡红苔薄白,脉沉。
诊断:围绝经期综合征。
治拟化痰散结,和解少阳,方用小柴胡合半夏厚朴汤和升降散加减:
柴胡10g,黄芩9g,半夏9g,厚朴10g,茯苓15g,苏梗10g,蝉衣5g,僵蚕9g,制大黄3g,片姜黄6g,陈皮10g,鲜芦根30g,旋覆花9g 包煎。7剂。
随症加减服用1个半月后,患者自觉咽中痰阻感明显好转,余症已愈,惟见偶有潮热。
〔按〕
 该患者有往来寒热、胸闷不舒、口干欲饮等症,可知病在少阳,邪客半表半里,少阳之气机失调;患者处于更年期,肾气渐衰,肝肾同源,肾虚则水不涵木;肝郁气结,气滞痰阻,则咽中痰阻感;肝气犯胃则胃脘不适,而气郁日久恐郁而化火,故选用柴胡、黄芩、半夏取小柴胡汤之意和解少阳、调达气机,半夏厚朴汤行气散结化痰,更加升降散、陈皮、旋覆花调畅一身之气机,鲜芦根清热除烦。
冯世纶(咳嗽)
男,53岁
咳5月,鼻塞、咯白痰,午后晚上重,(受凉劳累后亦重)。口中和,纳可,大便干粘,吃饭易汗出(汗出如流),盗汗。苔白腻根厚,脉细弦。
桂枝10,白芍10,生龙牡各15,炙甘草6,姜半夏30,厚朴10,茯苓12,苏子10,桔梗10,杏仁10,生姜三片,大枣四枚
七剂,水煎服。
二诊:鼻塞已,咯白痰,早晚多,口中和,盗汗已,自汗出,咳愈80%。苔白根腻,脉细弦。
处方:上方去生龙牡。七剂,水煎服。
三诊:偶咳,咯白痰不多,鼻塞,口中和。苔白舌暗,脉细。
姜半夏30,厚朴10,茯苓12,苏子10,桔梗10,杏仁10,炙甘草6,生白术18,辛荑10,桂枝10,白芍10,生姜三片,大枣四枚
七剂,水煎服。
四诊:颈疼减,鼻塞未已,咳轻,汗出多,口中和,左骻疼不明显,腰疼。苔白脉细。
桂枝10,白芍10,炙甘草6,姜半夏30,厚朴10,杏仁10,桔梗10,茯苓12,苏子10苍术15,生姜三片,大枣四枚
七剂,水煎服。
二诊时汗出减,盗汗已,咳愈80%,再辨六经为太阳太阴合病挟饮,原方去生龙牡,继续依法治疗4周。咳嗽近愈,汗出如常,盗汗已,患者强脊炎服药后,颈痛减轻,自诉起床时动作明显轻松。
韩忠义医案
案一:顽固性失眠
男,29岁
患睡眠障碍2年
刻诊:入睡困难,多梦,早醒,每天睡眠4~5小时,恶心,胸闷,干咳,痰白黏不多,咽中如有物阻,大便每日2行,时干时溏,尿频,舌暗,苔薄黄,脉弦滑。用半夏厚朴汤加味:
姜制半夏10g,茯苓15g,川朴10g,苏梗10g,山栀10g,连翘12g,滑石12g,枳实6g,生甘草3g。
服7剂后复诊,入睡已不困难,但仍多梦、胸闷、心烦。效不更方,原方去滑石、枳实,继服14剂而愈。
案二:顽固性腹痛
女,30岁
患间断性腹痛2年
刻诊:腹泻,夜寐不安,多梦,醒后有汗,口干而黏,尿频急色赤,面青黄不泽,消瘦,唇白,舌苔厚微黄,脉细数。
处方:姜制半夏10g,茯苓15g,川朴10g,苏梗10g,山栀6g,滑石15g,生甘草5g,黄茶3g,连翘10g。5剂。
药后腹痛即止。随访至今腹痛未作。
案三:焦虑性神经官能症
男,34岁。
患经常性头晕多年,多方求治未效。
刻诊:患者头昏,尤以餐后明显,心悸,夜寐欠佳,右胁按之硬满,手足汗出,厌甜食及辛辣,喜冷饮。实验室检查:餐后胰岛素增高。甲状腺功能正常。超声提示甲状腺肿大,但功能尚正常,舌尖红,脉细弦滑。用半夏厚朴汤合四逆散加减:
姜制半夏10g,柴胡10g,茯苓15g,苏梗12g,川朴10g,山栀10g,连翘12g,黄芩6g,生姜3片,红枣10枚。7剂。
药后头晕明显改善,诸症悉减,精神状态亦佳。效不更方,原方7剂继服巩固。
大塚敬节[日]医案
案一:胃下垂患者主诉悸动与眩晕
患者为三十八岁男性。曾患肺结核,现已愈。
这次所患疾病是胃下垂,手足颤抖,腹部的力量如被抽去一般。易疲劳,悸动,眩晕。食欲一般,大便一天一次。腹诊,左侧腹直肌拘挛,脐上方悸动显著。我投予了半夏厚朴汤治疗,服药二个月余,腹部力量增加,手足颤抖、悸动、眩晕诸症均减轻。
半夏厚朴汤用于胃下垂、胃迟缓症等。并且对于这些疾病所伴随的神经症状有良效,但对于腹部软弱无力者则不宜使用。也可以这么认为,使用半夏厚朴汤应以存在一定程度的腹力为指征。总而言之,有厚朴配伍的方剂,重度虚证是禁忌。该患者虽然自觉腹部力量如被抽去,但腹诊切得腹部仍有一定程度的力量,又因腹直肌处于拘挛状态,便使用了半夏厚朴汤。当然,即使无腹直肌拘挛,腹部并不是软弱无力的状态时,也可以使用该方。
案二:因眩晕不能行走的神经官能症妇人
患者为二十七岁妇人,婚后五年,未曾妊娠。约从一年前开始患病,先后被诊断为维生素B1缺乏症、肾炎、梅毒等,经过二、三位医生治疗,未见明显效果。现在处于不能行走,独自无法如厕的状态,所以请求往诊。
一九三六年五月二十一日往诊。患者主诉眩晕,不能行走,依靠别人抱扶才能勉强站起。另外,咽中如有物梗阻,阵发性心悸,下肢麻木,欲站立时两腿打哆嗦。食欲尚存,但身体消瘦,血色不佳。大便一天一次,小便有时显得很多,有时感觉减少。睡眠好,当家里只剩自己一个人时,马上发生心中悸动,有濒死感。
脉微弱,无心悸发作时,脉搏数在70次/分左右,胃部振水音明显,腹部无明显悸动。月经错后,量少。
根据以上临床表现,考虑为半夏厚朴汤证,便投予该方治疗。服药后,身心的感觉渐渐有了余裕,仅一个月后便可独自如厕了。二个月后可在人陪伴下坐车来诊,但有时中途感觉不适而返回。三个月后终于可以顺利来诊,并且在人陪伴下可以去看电影、参加聚会了。
该妇人的家庭事务复杂,往往成为疾病的诱因。虽嘱其放任诸事,专心治疗,但其病情的好转也只能达到这个程度了。
案三:巴塞多病(突眼性甲状腺肿)
患者为高个子、面有土色、营养不良的三十八岁男性。
被某医生诊断为心脏病,病人和家属都相信这个诊断,认为西医无法治疗而来诊。
主诉腹部悸动,胸闷不适,眩晕,耳鸣。近来渐渐消瘦,易疲惫。时有咽喉部如有物堵塞的感觉。食欲旺盛,大便一天一次,小便多。
一眼即可看出甲状腺明显肿大,眼球微微突出,手有细小颤抖,脉细,脉搏数在120次/分以上,格雷费征阳性。
腹诊,心窝部略胀满,脐上部位悸动显著,胃部振水音明显。
根据以上症状,诊断为巴塞多病,投予半夏厚朴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服药一周后,身心感觉略爽快,一个月后渐渐能够工作,脉搏也降至80次/分左右,眩晕、耳鸣、喉咙的堵塞感消失,腹部的悸动也平静下来,体重渐渐增加,血色好转。服药六个月后基本上达到了痊愈的状态。
案四:分娩后上半身浮肿
一位很熟悉的朋友夜间打来电话,要我尽快往诊。
患者是该友人的妻子,妊娠期间浮肿,今天分娩后不久,胸部、颈部、面部浮肿迅速加重,胸部苦闷,有一种呼吸将停,接不上气的感觉。最痛苦的是喉咙部位犹如有物自下向上冲塞,气流不畅,不停地咳嗽。随着咳嗽,咳出泡沫样痰。痰咳出后略减轻,然后又恢复原状。从早上至夜间,几乎无尿。颜面肿大,有平时的两倍,颈部也呈重度浮肿。
于是参照《金匮要略》水气篇 “问曰:病者苦水,面目身体四肢皆肿,小便不利,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其上冲咽,状如炙肉,当微咳喘”条文,给予半夏厚朴汤治疗。所煎汤药尚未全部喝下去,咽喉部如物冲塞的感觉即已消失。天快亮时,接连排出多量小便,数日后痊愈。
案五:主诉眩晕的神经官能症患者
患者为五十九岁男性,约一年前出现眩晕,安静时尚可,但走路或与人说话时立即发作。一直有头沉重的感觉,其他无明显异常。食欲一般,大便一天一次,软便,小便无异常,睡眠好。
发病以来,已经过四五位医生诊疗,都说未发现异常病变,不久便会好的。主要症状已如上述,但在交谈过程中,该患者摊开记录病情与治疗详细经过的笔记本,绵绵不停地讲了近一个小时。我坚持着听其讲述,考虑应诊断为神经官能症。
该患者最后以这样的话作了收尾:是否能治好,心里没底。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却没见到一点效果。请一定治好我的病。
腹诊触得胃部振水音,心窝部略膨满。
投予半夏厚朴汤。
服药一周后眩晕基本上停止,但头部仍有紧束感,胸部略有压迫感,两脚沉重。服药二周后开始有了想出去工作的心情。终于在服药三周后开始工作,回想生病时的事情好像做了一场梦。

- till next time -

若有收获,可以右下角点个在看

支持一下哦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案: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
半夏厚朴汤组成及应用
半夏厚朴汤源自《金匮要略》,是主治咽喉部...
半夏厚朴汤,消气消痰
行气剂之半夏厚朴汤
慢性咳嗽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