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经典古建筑文化中,什么叫“单斗只替”?背后有哪些文化内涵和寓意?

单斗只替,是早期建筑中的经典概念,别说普通老百姓,一般的爱好者都没有看到过实例。

它是用一个栌斗和一个替木,把柱子、梁头、椽檩三者结合在一起,非常简洁实用,结构上也稳定,在大同云冈石窟中有相应的石刻例子,太原晋祠鱼沼飞梁为宋代实例。

它在唐代、五代的低等级官式建筑中有大量应用,到宋代,单斗只替向外伸出的梁头外形开始变为长方形,而同一时期的日本还是上大下小的梯形状。

据说,日本奈良也保留了不少唐风建筑,法隆寺东院传法堂(建设于公元761年之前,约在中国唐代)也有案例存世,但很遗憾我没有去过日本,无缘得见呀。

谢邀。

单斗只替是古代建筑承载方式之一,也是最为简单的斗栱,就是在立柱栌头上加一个替木,由此承载房檐或者檩木。如果想增加房屋承载力,就可以添加立柱和柱头大斗即可。单斗只替现在存世量较少。保定义慈慧石柱,庆阳兴隆山古建筑群等古建筑可以看到实物。

单斗只替仅仅是中华古建筑的表现形态之一,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单斗只替是最简单的斗栱,在柱头栌斗上加一替木以承梁枋或槫。若为补间斗栱,亦用大斗一枚。目前遗存极为少见。实例仅见大雁塔门楣石线刻图(唐)中,而 河北 定 兴义 慈惠 石柱 (北齐)小殿斗栱为最早实物遗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最美建筑,没有之一
中日古建筑对比3中日古建咋那么像
建筑文化师要熟知的中国经典古建筑
中国人的乐高:应县木塔斗栱系列
《手绘天朝》:梁思成也曾受到启发
带你穿墙透壁深入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