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七 水循环与洋流
专题七   水循环与洋流
考点一  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
典例分析
[例1]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  )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表径流、蒸发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2)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个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
A.取水——保护水源地        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    D.排水——防止当地污染
[解析] 本题增加了社会循环从而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应从最容易判断的环节入手。第(1)题,如③表示地表水体经过某个环节后,可以通过水汽输送的形式输送到其他地区,这个环节就是蒸发。①与人工降水并列,应为降水。各类降水通过地表径流的形式汇聚成各种地表水体,故②表示地表径流,④表示跨流域调水。第(2)题,在人类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既要保护好水资源的水质,也要合理、充分地利用水资源,减少输水和用水过程中的浪费;同时要注意污水的排放,防止污染本地区及其他地区的环境。
[答案] (1)B (2)D
易错分析
解答循环示意图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突破口,找不准突破口是这类问题容易出错的主要原因。
知识必备
1.水循环的主要类型及环节
关键一点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影响因素
蒸发受太阳辐射、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水汽输送、降水受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地表径流受地表状况、地形地势、降水强度、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渗与地表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地表坡度、土质疏松状况等因素有关。
2.陆地水体的补给及特点
(1)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大气降水是陆地各水体最主要的补给来源,其相互补给关系如下图所示:
(2)河水的补给:
河水是人类利用的最主要的淡水资源,因此研究河水的补给特点,有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具体总结如下:
①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变化与降水量的变化相一致。
②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变化与气温的变化相一致。
③以湖泊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变化全年相对稳定。
3.借助水循环原理分析水资源问题
目前,缺水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一般可分为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两种类型。缺水的原因及措施如下:
原因
措施
自然
空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布不均
修建水库
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节约用水
原因
措施
人为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水资源浪费严重
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
水资源污染严重
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关键一点
河流补给的两个易错点
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河流汛期都出现在夏季,但是导致因素不同。东部季风区河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河流则多为气温。
以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与东北地区以季节性融雪补给的河流影响因素都是气温,但是汛期出现季节不同。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季,而季节性融雪在春季使河流形成春汛。
考点二   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典例分析
[例2] 将河流年径流总量平均分布在全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厚度,称为年径流深度,以毫米计。它直观地反映各地区年径流量的大小。据此读表完成(1)~(2)题。
河名
流域面积
(平方公里)
长度
(公里)
河口年
平均流量
(立方米/秒)
年径流总量
(亿立方米)
长江
1 807 199
6 300
31 060
9 793.53
珠江
452 616
2 197
11 070
3 492.20
黄河
752 443
5 464
1 820
574.50
淮河
185 700
1 000
1 110
351.00
(1)四条河流中,年径流深度最大的是                 (  )
A.长江     B.珠江        C.黄河        D.淮河
(2)导致四条河流年径流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流域面积      B.降水补给      C.河流长度      D.流域内陆貌特征
[解析] 第(1)题,从材料可知,年径流深度是年径流总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通过计算可知,年径流深度最大的是珠江。第(2)题,四条河流主要以雨水补给为主,所以降水补给是导致河流年径流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答案] (1)B (2)B
易错分析
本题容易在两个地方出现失误:一是对题干信息的提取不准,二是不能很好掌握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
知识必备
1.水系、水文特征的分析
分析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汛期的长短:汛期的长短受补给的影响。我国东部季风区
的河流受夏季风影响,南方汛期来得早结束晚,汛期长,一般在5~10月;北方则汛期来得晚结束早,汛期短,一般  在6~9月。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如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还有春汛。
(2) 凌汛形成的必要条件:①有结冰期;②从低纬度流向高纬
度,如黄河宁夏、内蒙古段、山东段和额尔齐斯河等。
(3) 尽量抓住知识的主要方面,切中要害,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关键一点
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较大,植树种草、修建水库可以使河流水位平稳,减少河流含沙量;而破坏植被、硬化城市路面、围湖造田等会使径流量增加、水位陡涨陡落。
2.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以下图为例)
(1) 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单位及数值,特别是纵坐标。两图中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甲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降雨量,乙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温度。
(2) 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分析其水文特征。注意过程曲线弯曲变化的时段、峰值的流量。如图,甲河流量较大,汛期出现在4~7月份,冬季是枯水期。乙河流量较小,温度越高,流量越大,冬季出现断流。
(3)  结合河流的径流量确定河流的补给形式。甲河流量与降雨量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雨水补给为主;乙河流量与气温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4)  确定河流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甲河水量丰富,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季风气候区;乙河水量较小,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内流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考点三   洋流的分布及影响
典例分析
[例3 (2011·沈阳五校联考)下图是大西洋局部洋流示意图,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洋流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
B.b洋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C.洋流能使污染范围不变,污染程度减轻
D.甲海区附近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
[解析] 本题考查洋流的实际分布。该图是北大西洋中低纬环流圈,a是墨西哥湾暖流、b是加那利寒流。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甲处)形成著名的纽芬兰渔场。北大西洋暖流经过的欧洲西部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A项错误;加那利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B项错误;洋流使污染程度减轻但是使污染范围扩大,C项错误。
[答案] D
易错分析
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忽视题干“大西洋局部”的限制信息,二是不能准确掌握中低纬洋流分布和特征。
知识必备
1.洋流的分布规律
结合洋流分布模式图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分布规律
图示
记忆方法
南北半球中低纬海区形成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北顺南逆,大洋沿岸东寒西暖
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气旋型大洋环流
北逆南无,大洋沿岸东暖西寒
北印度洋形成季风环流
夏顺冬逆,索马里半岛附近夏季形成寒流、冬季形成暖流
南极洲周围海域形成漂流与环流
西风漂流为风海流、寒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极环流为补偿流、寒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规律方法
判断洋流流向和性质的方法
(1)判断洋流流向的方法:
①洋流成因法:根据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之间的内在联系判断。
②洋流性质法: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
③洋流概念法:洋流水温低于所经海区的洋流是寒流,洋流水温高于所经海区的洋流是暖流;一般寒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④特定环境法:密度流的流向取决于表层海水海区的气候特征和地理环境。
(2)寒暖流的判读方法:
①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确定南、北半球: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则该海域在北半球,如图甲;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变小,则该海域在南半球,如图乙。
②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值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高,则洋流为暖流;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值凸出,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低,则该洋流为寒流,如下图:
关键一点
寒暖流的划分,是根据相对温度而非绝对温度进行的,因此暖流的温度比它流经的地区水温高,但不一定比寒流的水温高。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暖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
[考情分析]
高考中本专题出现频度较高,集中在各种水体的相互联系、河流补给及特征、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近年来命题背景多与区域相结合,考查某一区域的河流水文水系特点或某一海域的洋流分布及影响等,如2011年广东文综第41题考查了石羊河流域、安徽卷第25~26题考查了位于西经56°~58°、南纬16°~20°之间的河流等。复习时,要结合区域图和其他相关资料,熟练掌握人类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洋流分布及对气候、航运等的影响。
考题感悟
1.(2011·安徽高考)下图为某河流局部水系及甲地平均径流量
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1)~(2)题。
(1) 图中搬运能力最弱的时期是                (  )
A.11月至次年1月     B.2月至4月
C.5月至7月             D.8月至10月
(2) 甲地径流峰值明显滞后于降水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
A.蒸发旺盛              B.河道弯曲
C.地势起伏              D.湿地调蓄
[考点定位]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及搬运能力与水文特征的关系。
[名师精析] 本题解题关键是对图示资料的判读和河流水文特征的理解和把握。第(1)题,甲地河流搬运能力最弱的时期是河流流量最小、流速最慢的时期,从左图中径流量各个月份的变化特点可知,11月至次年1月径流量最小,是搬运能力最弱的时期。第(2)题,甲地径流峰值明显滞后于降水峰值,说明降水量没有马上转化为河流的流量,即该地区降水被以其他形式储存起来。根据右图中图例的提示,该河流的中上游地区多沼泽分布,而沼泽属于湿地,湿地具有水量的调蓄作用。
[易错分析] 第(2)题最易误选A,学生注意到该地位于低纬度地区,认为该地气温高,蒸发量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个,一是对题干的分析,是“明显滞后”而不是减少,二是对图中“沼泽”信息的获取。
[答案] (1)A (2)D
2.(2011·淄博模拟)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其中,自然地理中的各类循环
模式的构建是最常见的典型案例。读图,判断(1)~(2)题。
(1)  若此图表示中低纬度洋流分布图,且G、H纬度相同,则③处洋流名称可能是 (  )
A.若该海域为太平洋,则③为加利福尼亚寒流
B.若该海域为太平洋,则③为秘鲁寒流
C.若该海域为大西洋,则③为加纳利寒流
D.若该海域为印度洋,则③为马达加斯加暖流
(2)  若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且G、H位于地表,则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G表示海洋,H表示陆地
B.①②对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景观起主要作用
C.③表示蒸腾,④表示大气输送
D.径流②的右岸始终比左岸陡
[考点定位] 本题主要考查洋流分布和水循环主要环节等基础考点。
[名师精析] 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第(1)题,图示为中低纬度洋流分布,而且呈逆时针流动,则该图示为南半球中低纬的洋流环流。若该海域为太平洋,则③为秘鲁寒流;若为大西洋,则③为本格拉寒流;若为印度洋,则③为西澳大利亚寒流。故选B。第(2)题,在海陆间水循环中,海洋上空为蒸发,陆地上空为降水。根据G、H位于地表,结合水循环的环节,则可知G为陆地、H为海洋、①为降水、②为地表径流、③为蒸发、④为水汽输送。题中没有信息表明水循环处于南北半球,故不能判断②的左右岸的陡缓。降水和地表径流是塑造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景观的主要动力因素。故选B。
[易错分析] 解答本题容易出现两处错误:一是不能正确理解不同题设条件下的图示形态。表示洋流分布图时,该图为平面分布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时,该图为立体空间分布图。二是不能准确把握中低纬度洋流分布位置和水循环主要环节及影响。
[答案] (1)B (2)B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教版必修一高一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单元测试题(带答案)
高考二轮复习跟踪测试(地理):水圈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考点专练05水循环、洋流及其影响
高考地理:水体运动规律(重点章节,要掌握!)
2015年高考地理备考易错点专题03水体运动规律
地理总复习 | 水圈和水循环技巧方法归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