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茶提取液的制造方法.pdf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提取液的制造方法,具体来说,涉及茶提取液的制 造方法,其中所述茶提取液可以调制成浓缩液或者干燥提取物作为食 品添加剂来利用,或者,直接或经过稀释而作为饮料来利用。

背景技术

茶提取液或茶提取物含有单宁(主要为儿茶素)、氨基酸类、咖 啡因、糖类、皂角苷等作为水溶性成分,其不仅可以作为用于添加茶 特有的风味的食品添加剂来利用,还可以作为药理成分等利用。

例如对于茶叶中大量含有的儿茶素类,报告了抗氧化作用、抗菌 作用、除臭作用、血中胆固醇的抑制作用、α-淀粉酶活性阻碍作用、 抗蚀和抗牙周病作用、痢疾病毒感染阻碍作用、流感病毒感染预防作 用、支原体感染预防作用、抗动脉硬化作用、解毒作用、活性氧产生 抑制作用、胃泌激素分泌抑制作用等各种的药理作用。

作为用于得到含有高浓度儿茶素类的茶提取物或者茶提取液的方 法,已知利用了使用有机溶剂的液液提取法或色谱分离法等的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用氯仿除去咖啡因、用乙酸乙 酯提取茶单宁类、来工业化制造天然抗氧化剂的方法。

在专利文献2或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使用色谱分离使茶儿茶素 类选择性地吸附在填充剂上、通过亲水性有机溶剂使吸附成分溶出来 精制茶儿茶素类的方法。

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精制茶叶单宁类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使 茶提取物与阳离子交换树脂接触而将咖啡因除去后、添加乙醇生成沉 淀物、并将该沉淀物滤过除去来进行。

另外,从茶叶中提取高浓度的儿茶素类的方法已知有以下那样的 方法。

在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将第1提取液与第2提取液混合进行加 工的方法,所述第1提取液是以保持香气成分为目的而将茶原料封装 到在添加水后可密封的具有柔软性的容器中,对其在低温下进行超高 压提取而成的提取液,另一方面,第2提取液是将该提取残渣在高温 下进行再提取而制成的高温提取液。

在专利文献6中,以提供含有高浓度的儿茶素、使异味的产生或 杂味减少的绿茶饮料为目的,公开了绿茶饮料的制造方法,该方法用 小于10℃的水提取绿茶叶(第1工序)、用50℃以上的热水提取第1 工序的提取残渣(第2工序)、并将在第1工序中得到的提取液(A) 与在第2工序中得到的提取液(B)混合、接着进行灭菌处理。

在专利文献7中,以提供红茶或乌龙茶的香味强、杂味减少、后 味改良的发酵茶饮料或者半发酵茶饮料为目的,公开了茶饮料的制造 方法,该方法用小于10℃的水提取发酵茶叶或者半发酵茶叶(第1工 序)、用50℃以上的热水提取第1工序的提取残渣(第2工序)、并将 在第1工序中得到的提取液(A)与在第2工序中得到的提取液(B) 混合、接着进行灭菌处理。

[专利文献1]专利1561043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专利2703241号公报

[专利文献3]专利3052175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平11-228565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平6-30703号公报

[专利文献6]特开2003-219799号公报

[专利文献7]特开2003-2303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作为儿茶素类,已知有(-)-表棓儿茶素棓酸酯(EGCg)、(-)-棓酸 表儿茶素酯(ECg)、(-)-表棓儿茶素(EGC)、(-)-表儿茶素(EC)、(-)-棓 酸棓儿茶素酯(GCg)、(-)-儿茶素棓酸酯(Cg)、(-)-棓儿茶素(GC) 和(-)-儿茶素(C)这8种,在作为天然物的茶叶中大量含有的茶儿茶 素类有它们中的(-)EGCg、(-)ECg、(-)EGC和(-)EC这4种,剩下的4 种、即(-)GCg、Cg、(-)GC和(-)-儿茶素(C)是上述4种儿茶素的差向异 构体、即具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反转的立体构型的非对映异构物(镜 像异构体以外的全部立体异构体),它们是上述4种儿茶素的热异构 体。

在从茶叶得到的儿茶素类中,(-)EGCg具有特别优异的药理效果, 并且是茶特有的苦涩味的主体,因此在很多领域中都期望有一种以高 浓度含有该(-)EGCg的茶提取液(含有提取物)。

可是,当利用间歇提取法在高温下提取茶叶时,儿茶素类的收率 增高,但热异构化增加、(-)EGCg变化为(-)GCg,因此(-)EGCg的含有 浓度降低。相反,当在不产生热异构化的低温下进行提取时,儿茶素 类的收率不能提高。

另外,利用柱提取法,可以提高儿茶素类的提取效率,同时能够 抑制儿茶素类的热异构化,但当利用该提取法时,提取液量过于变大, 因此在经济上不是实用的方法。

因此,本发明欲提供可制造茶提取液的茶提取液的制造方法,其 特征在于,即使采用间歇提取法时,也可以同时实现儿茶素类提取效 率的提高和儿茶素类热异构化的抑制、儿茶素含有率高、且儿茶素类 的热异构化率低。

本发明提出了茶提取液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用55℃~80℃ 的热水提取茶叶、得到提取液A和茶叶渣B(第1提取工序),使用 第1提取工序中所用热水的温度以上的热水、且以第1提取工序中的 提取时间以下的提取时间来提取茶叶渣B、得到提取液C和茶叶渣D (第2提取工序),将提取液A和提取液C进行混合。

另外,本发明提出了茶提取液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用55℃~ 80℃的热水提取茶叶、得到提取液A和茶叶渣B(第1提取工序), 使用第1提取工序中所用热水的温度以上的热水、且以第1提取工序 中的提取时间以下的提取时间来提取茶叶渣B、得到提取液C和茶叶 渣D(第2提取工序),用第1提取工序中所用热水的温度以上的热 水、且以第1提取工序中的提取时间以下的提取时间来提取茶叶渣D、 得到提取液E(第3提取工序),将提取液A、提取液C和提取液E 进行混合。

在用难以产生热异构化的55℃~80℃的热水提取茶叶后,以高温 且短时间的条件提取作为提取残渣的茶叶渣,由此可以抑制儿茶素类 的热异构化、同时提高儿茶素类的提取率。因此,根据本发明,不进 行以往那样的使用了有机溶剂的液液提取或色谱分离,可以得到儿茶 素类的含有率高、且儿茶素类的热异构化被抑制的茶提取液,可以提 供含有高浓度儿茶素类、特别是EGCg的茶提取液。

并且,在本发明中,“儿茶素类”在其含义上包含(-)-表棓儿茶素 (EGC)、(-)-棓酸表棓儿茶素酯(EGCg)、(-)-表儿茶素(EC)、(-)-棓 酸表儿茶素酯(ECg)、(-)-棓儿茶素(GC)、(-)-棓酸棓儿茶素酯(GCg)、 (-)-儿茶素(C)、(-)-儿茶素棓酸酯(Cg)中的任意一者(将这8种化 合物统称为“总儿茶素”)、或者含有它们中两种以上的组合的混合物。

但是,提到“儿茶素类的热异构化”时的“儿茶素类”,其含义包 含不是“热异构化儿茶素类”的儿茶素类、即(-)-表棓儿茶素(EGC)、 (-)-棓酸表棓儿茶素酯(EGCg)、(-)-表儿茶素(EC)、(-)-棓酸表儿茶 素酯(ECg)中的任意一者、或者含有它们中两种以上的组合的混合 物。

“热异构化儿茶素类”在其含义上包含(-)棓儿茶素(GC)、(-)-棓 酸棓儿茶素酯(GCg)、(-)-儿茶素(C)、(-)-儿茶素棓酸酯(Cg)中的 任意一者、或者含有它们中两种以上的组合的混合物。

另外,在本发明中,当以“X~Y”(X,Y为任意的数字)的形 式出现时,只要没有特别的说明,都表示“X以上Y以下”的意思, 同时包含“优选比X大、比Y小”的意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 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涉及的茶提取液的制造方法是下述那样的制法,即,用 热水提取茶叶、得到提取液A和茶叶渣B(第1提取工序),使用具 有第1提取工序中所用热水温度以上的温度的热水、且以第1提取工 序中的提取时间以下的提取时间来提取茶叶渣B、得到提取液C和茶 叶渣D(第2提取工序),将提取液A和提取液C进行混合,优选进 而使用具有第1提取工序中所用热水温度以上的温度的热水、且以第 1提取工序中的提取时间以下的提取时间来提取茶叶渣D、得到提取 液E(第3提取工序),将提取液A、提取液C和提取液E进行混合。 以下,进行详细叙述。

(茶叶)

作为原料的茶叶只要是从茶树(学名:Camellia sinensis)上采摘 下来的叶或茎、不论其品种、产地、采摘时间、采摘方法、栽培方法 等都可以使用,可以使用任意一种的茶。作为原料,可以使用例如煎 茶、釜炒茶、冠茶、玉露、碾茶、抹茶、番茶、焙茶、蒸制玉绿茶、 釜炒制玉绿茶等的任意一种、或者包含它们2种以上的组合的混合物。 另外,也可以使用对上述茶进行现在公知的精加工而得到的精品茶作 为原料。

进而,除了绿茶以外,也可以将乌龙茶等的半发酵茶、红茶等的 发酵茶作为原料使用。

(第1提取工序中的提取条件)

在第1提取工序中,用于提取的热水(以下称作“提取热水”) 的温度优选为55~80℃,特别优选60~80℃,其中尤其优选70℃~80 ℃。通过在55~80℃下提取,可以抑制儿茶素类的热异构化。并且, 确认当在90℃下进行提取时,与在80℃下提取的情况相比,GCg的 生成率变为2倍以上。

提取热水的PH没有特别地限定。可以优选使用例如pH为4~7、 特别是pH为5~6的提取热水。例如如果pH为4以下,虽然可以与 提取温度无关地抑制儿茶素类的热异构化,但需要在后工序中除去pH 调节剂,因此上述pH区域是优选的。

提取热水的量优选是原料茶叶的10~30倍量(质量比例)、特别 优选10~25倍量、其中尤其优选10~20倍量。

提取时间优选设定为5分钟~60分钟、特别优选15分钟~60分 钟、其中尤其优选15分钟~20分钟。

更具体地,优选使用原料茶叶的10~30倍量的、60~80℃的提 取热水进行5分钟~60分钟的提取,更优选使用原料茶叶的10~25 倍量的、60~80℃的提取热水进行15分钟~60分钟的提取,进而优 选使用原料茶叶的10~20倍量的、70~80℃的提取热水进行15分钟~ 20分钟的提取。

得到的提取液立即冷却至30℃以下,优选在30℃以下的环境下 保管。通过冷却至30℃以下进行保管,不仅可以达到防止氧化的目的, 还可以使难溶性成分析出,因而能够通过离心分离等将难溶性成分进 行分离除去。

(第2提取工序·第3提取工序)

优选在第1提取工序结束后,更迅速地开始第2提取工序。具体 来说,虽然根据处理的茶叶量的不同而不同,但作为大体标准,优选 将从第1提取工序的固液分离开始至第2提取工序的热水加入为止的 时间定为30秒~5分钟以内。如果像这样在第1提取工序结束后、更 迅速地开始第2提取工序,可以维持茶叶渣的温度不变冷、对儿茶素 类提取率的提高以及儿茶素类热异构化的抑制有所帮助。对于第2提 取工序结束后的第3提取工序的开始,也是同样的。

在第2乃至第3提取工序中使用的提取热水的温度,优选与在第 1提取工序中使用的提取热水的温度相同、或者是比其更高的温度, 优选是比在第1提取工序中使用的提取热水高5~20℃的温度。特别 优选使用75℃~100℃、其中尤其优选75℃~95℃的提取热水进行提 取。

此时,提取热水的pH没有特别地限定。例如可以优选使用pH 为4~7、特别是pH为5~6的提取热水。例如如果pH为4以下,虽 然可以与提取温度无关地抑制儿茶素类的热异构化,但需要在后工序 中除去pH调节剂,因此上述pH区域是优选的。

在第2乃至第3提取工序中使用的提取热水的量,优选与在第1 提取工序中使用的提取热水量相同、或者是比其少的量,优选是比在 第1提取工序中使用的提取热水少2~5倍量(相对于提取前茶叶的 质量比例)那种程度的量,且为5倍量以上。进而优选原料茶叶的5~ 25倍量(质量比例)、其中尤其优选5~20倍量。

在第2乃至第3提取工序中的提取时间,优选是与第1提取工序 相同或者更短的时间,优选比第1提取工序短3分钟~10分钟。特别 优选为1分钟~15分钟、其中尤其优选5分钟~15分钟。

这里,作为在第2乃至第3提取工序中优选的提取条件,优选以 比在第1提取工序中使用的提取热水更少的量、且用比在第1提取工 序中使用的提取热水更高温度的提取热水、以比第1提取工序更短的 提取时间进行提取,特别优选使用原料茶叶的5~25倍量的、75~100 ℃的提取热水进行1分钟~15分钟的提取,其中尤其优选使用原料茶 叶的5~20倍量的、75~95℃的提取热水进行5分钟~15分钟的提取。

在第1提取工序中,通过在60℃~85℃下进行提取,可以抑制儿 茶素类的热异构化,但儿茶素提取率不充分,因此如果实施这样的第 2乃至第3提取工序,通过在茶叶渣中补加高温的提取热水、使用比 第1次提取更短的时间进行提取、并将第2和第3提取工序中得到的 提取液混合,可以抑制儿茶素类的热异构化,同时提高儿茶素提取率。

(提取方式)

对于从第1提取工序到第3提取工序的任一工序,其提取方式没 有特别地限定,但更优选间歇方式。由于利用柱提取法时提取液量变 大,所以在经济上不是实用的方法。另外,本发明即使是间歇提取法, 也可以同时实现儿茶素类提取效率的提高和儿茶素类热异构化的抑 制,从而在这一点上是具有特征的。

并且,所谓间歇方式或者间歇提取法,是指在提取槽内加入原料 和提取溶剂、在提取后充分排出溶剂(提取液)、然后在该提取槽内 加入区别于上述的提取溶剂、并将该操作重复进行1~3次的提取方 式(提取方法)。

另外,对于从第1提取工序到第3提取工序的任一工序,用于提 取的装置的种类没有特别地限定,优选使用具有多个提取釜和篮的装 置。在第2提取工序以后的提取工序中,可以将茶叶渣连同篮一起迅 速移至其他提取釜中,从而能够抑制茶叶渣的冷却。

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是在第1提取工序后,进行第2提取工序、 优选进而进行第3提取工序,并将在各工序中得到的提取液进行混合 的方法。此时,在第3提取工序以后,也可以重复与第2或者第3提 取工序同样的提取工序。但是,在第3提取工序以后即使重复提取, 也不能显著提高儿茶素类的提取率,如果考虑到提取液量的增加,反 而有儿茶素类浓度降低的可能性,因此优选提取工序到第3提取工序 为止。

在第2或者第3提取工序以后,根据需要,为了除去不溶性物质 或者提高澄清性,也可以进行离心分离、硅藻土过滤等的过滤处理。

(茶提取液的利用)

得到的茶提取液可以例如根据需要进行精制后、使其浓缩乃至干 燥、调制成浓缩液或者干燥提取物、作为饮食品添加剂、药理成分等 来利用。另外,也可以将茶提取液直接或者经过稀释作为饮料来利用。

这里,对于在调制含有高浓度儿茶素的组合物时的具体处理方法 进行说明,例如使提取液流过填充了合成树脂吸附剂或亲水性乙烯基 聚合物等的柱子,用水将柱子进行洗涤后,使含水有机溶剂(醇类等) 流过、回收吸附在吸附剂上的儿茶素类或咖啡因,从而可以得到含有 高浓度儿茶素的组合物或者含有高浓度咖啡因的组合物。另外,使提 取液流过填充了强酸性的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柱子,得到咖啡因被减少 的通过液,由此也可以得到高浓度含有儿茶素的组合物。

进而,在这些工序后,进而进行色谱分离,也可以将各个儿茶素 类进行分离。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首先,对于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评价方法进行说明。

<儿茶素类的定量方法>

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茶提取液的儿茶素类的定量利用 HPLC法进行,其定量条件依据“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Vol.17、p.675~685、2004年”。详细情况如下所示。

(HPLC条件)

HPLC装置:岛津LC-10AD双液高压梯度系统

柱:Wakosil-II 5C18HG(3.0mm I.D.×150mm)

柱温度:40℃

流动相A:水-甲醇-磷酸(85∶15∶0.1)

流动相B:水-甲醇-乙酸乙酯-磷酸(85∶15∶1∶0.1)

检测:UV 280nm

样品注入量:5μL

梯度洗脱程序:以100%的流动相A、0.3mL/分钟的流速从分析 开始流通直至12分钟,之后用1分钟将流速线性升至0.45mL/分钟。 然后保持流速至19分钟,之后用1分钟将流速升至1.0mL/分钟、将 流动相B从0%线性升至100%。然后保持流速至40分钟。

(标准溶液的制备)

称取EGC、EGCg、EC、ECg、GC、GCg、C和Cg各10mg放入 100mL的容量瓶中,溶解在0.5%抗坏血酸-0.01%EDTA二钠水溶液中, 进行定容。将该溶液稀释成2倍或者5倍。在分析前使其通过0.45μ L的Versapor膜滤器。

(分析样品的调制)

将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茶提取液用水定容至1L后,稀释 至10倍,使各溶液通过0.45μL的Versapor膜滤器,制成分析样品。

但是,在比较例6中得到的茶提取液在用水定容至2L后,稀释 至5倍。另外,将实施例5的茶提取物溶解至水中,调节成500ppm。

(测定方法)

使用未稀释、2倍稀释、5倍稀释的标准溶液进行HPLC分析, 用得到色谱图的各成分的峰面积与成分浓度来制成标准曲线,使用该 标准曲线求出分析样品用溶液中的各成分的浓度。

并且,“总儿茶素含量”作为(-)EGC、(-)EGCg、(-)EC、(-)ECg、 (-)GC、(-)GCg、(-)C和(-)Cg这8种的合计含量来求得。

另外,“热异构化儿茶素含量”作为(-)GC、(-)GCg、(-)C和(-)Cg 这4种的合计含量来求得。

“热异构化率”表示在总儿茶素含量中的热异构化儿茶素含量的 比例,其可以通过下式(A)来求得。

(热异构化儿茶素含量)÷(总儿茶素含量)×100(%)......(A)

“提取率”表示在茶叶中含有的儿茶素类通过提取被回收的比 例,其可以通过下式(B)来求得。

((提取液质量或者容量)×(提取液的成分浓度(ppm))÷1000) ÷((在提取中使用的茶叶质量)×(茶叶的成分含量(%))÷100) ×100......(B)

并且,茶叶的成分含量(表1)利用以下的方法来测定。

茶叶用磨机粉碎,使其通过网眼为500μm的筛子。称量100mg 粉碎的茶叶放入100mL的容量瓶中,注入约80mL 80℃的热水,在80 ℃的热水浴中进行30分钟的提取。提取后用冷水进行冷却,用水定 容至100mL,用滤纸(JIS No.2)过滤,使滤液通过0.45μL的Versapor 膜滤器,用HPLC进行定量分析。

[表1]

  原料茶叶 成份 含量 (%)   EGCg     8.1   EGC     4.7   ECg     2.4   EC     1.3   异构化儿茶素     0.8   总儿茶素     17.3 异构化率(%)     4.8

(实施例1)

在1L容量的玻璃烧杯(内径105mm、深度150mm)中放入圆 筒形的不锈钢制的笼(内径93mm、深度77mm、网眼1mm)后,加 入300mL的热水并加热至70℃。接着,在上述笼中放入30g中国产 绿茶叶,一边在70℃的热水浴上适当搅拌,一边进行10分钟的提取。 提取后,将装有茶叶渣的笼从烧杯中提起进行固液分离,用网眼为180 μm的金属网将提取液进行过滤后,迅速冷却至30℃以下来保管。

在从上述提取的固液分离开始至2分钟以内,向加入了300mL 70 ℃热水的1L容量的玻璃烧杯中,沉入装有茶叶渣的笼,一边在70℃ 的热水浴上适当搅拌,一边进行10分钟的再提取。再提取后,与第 一次同样进行固液分离和过滤,将得到的提取液冷却至30℃以下后, 与先前得到的提取液混合,得到合计482g的提取液(pH5.5)。

并且,用于提取的热水全部是离子交换水(pH6.5),在以下的实 施例和比较例中也是同样的。

(实施例2)

在1L容量的玻璃烧杯(内径105mm、深度150mm)中放入圆筒 形的不锈钢制的笼(内径93mm、深度77mm、网眼1mm)后,加入 300mL的热水并加热至70℃。接着,在上述笼中放入30g中国产绿茶 叶,一边在70℃的热水浴上适当搅拌,一边进行10分钟的提取。提 取后,将装有茶叶渣的笼从烧杯中提起进行固液分离进行固液分离, 用网眼为180μm的金属网将提取液进行过滤后,迅速冷却至30℃以 下来保管。

在从上述提取的固液分离开始至2分钟以内,向加入了300mL 90 ℃热水的1L容量的玻璃烧杯中,沉入装有茶叶渣的笼,一边在90℃ 的热水浴上适当搅拌,一边进行10分钟的再提取。再提取后,与第 一次同样进行固液分离和过滤,将得到的提取液冷却至30℃以下后, 与先前得到的提取液混合,得到合计498g的提取液(pH5.5)。

(实施例3)

在1L容量的玻璃烧杯(内径105mm、深度150mm)中放入圆 筒形的不锈钢制的笼(内径93mm、深度77mm、网眼1mm)后,加 入300mL的热水并加热至70℃。接着,在笼中放入30g中国产绿茶 叶,一边在70℃的热水浴上适当搅拌,一边进行15分钟的提取。提 取后,将装有茶叶渣的笼从烧杯中提起进行固液分离,用网眼为180 μm的金属网将提取液进行过滤后,迅速冷却至30℃以下来保管。

在从上述提取的固液分离开始至2分钟以内,向加入了300mL 90 ℃热水的1L容量的玻璃烧杯中,沉入装有茶叶渣的笼,一边在90℃ 的热水浴上适当搅拌,一边进行5分钟的再提取。再提取后,与第一 次同样进行固液分离和过滤,将得到的提取液冷却至30℃以下后,与 先前得到的提取液混合,得到合计485g的提取液(pH5.5)。

(实施例4)

在1L容量的玻璃烧杯(内径105mm、深度150mm)中放入圆 筒形的不锈钢制的笼(内径93mm、深度77mm、网眼1mm)后,加 入300mL的热水并加热至70℃。接着,在笼中放入30g中国产绿茶 叶,一边在70℃的热水浴上适当搅拌,一边进行10分钟的提取。提 取后,将装有茶叶渣的笼从烧杯中提起进行固液分离,用网眼为180 μm的金属网将提取液进行过滤后,迅速冷却至30℃以下来保管。

在从上述提取的固液分离开始至2分钟以内,向加入了300mL 90 ℃热水的1L容量的玻璃烧杯中,沉入装有茶叶渣的笼,一边在90℃ 的热水浴上适当搅拌,一边进行5分钟的再提取。再提取后,与第一 次同样进行固液分离和过滤,将得到的提取液冷却至30℃以下进行保 管。

在从上述再提取的固液分离开始至2分钟以内,向加入了200mL 90℃热水的1L容量的玻璃烧杯中,沉入装有作为前工序提取残渣的 茶叶渣的笼,一边在90℃的热水浴上适当搅拌,一边进行5分钟的重 复再提取。重复再提取后,与第一次同样进行固液分离和过滤,将得 到的提取液冷却至30℃以下,混合以上3次的提取液,得到686g的 提取液(pH5.5)。

[表2]

                       实施例   1   2   3   4 成分浓度   EGCg   2616   2774   2774   2223 (ppm)   EGC   1981   1953   1933   1545   ECg   710   739   745   620   EC   565   547   536   432   异构化儿茶素   405   428   415   338   总儿茶素   6277   6440   6403   5158 异构化率(%)   6.5   6.6   6.5   6.6 提取率   EGCg   83   90   88   100   EGC   102   103   100   113   ECg   79   85   83   98   EC   97   97   93   105   总儿茶素   88   93   90   103

(比较例1)

在1L容量的玻璃烧杯(内径105mm、深度150mm)中放入圆筒 形的不锈钢制的笼(内径93mm、深度77mm、网眼1mm)后,加入 600mL的热水并加热至70℃。接着,在笼中放入30g中国产绿茶叶, 一边在70℃的热水浴上适当搅拌,一边进行20分钟的提取。提取后, 将装有茶叶渣的笼从烧杯中提起进行固液分离,用网眼为180μm的 金属网将提取液进行过滤后,迅速冷却至30℃以下来保管,得到479g 的提取液(pH5.5)。

(比较例2)

在1L容量的玻璃烧杯(内径105mm、深度150mm)中放入圆筒 形的不锈钢制的笼(内径93mm、深度77mm、网眼1mm)后,加入 300mL的热水并加热至50℃。接着,在笼中放入30g中国产绿茶叶, 一边在50℃的热水浴上适当搅拌,一边进行10分钟的提取。提取后, 将装有茶叶渣的笼从烧杯中提起进行固液分离,用网眼为180μm的 金属网将提取液进行过滤后,迅速冷却至30℃以下来保管。

在从上述提取的固液分离开始至2分钟以内,向加入了300mL 50 ℃热水的1L容量的玻璃烧杯中,沉入装有茶叶渣的笼,一边在50℃ 的热水浴上适当搅拌,一边进行10分钟的再提取。再提取后,与第 一次同样进行固液分离和过滤,将得到的提取液冷却至30℃以下后, 与先前得到的提取液混合,得到合计486g的提取液(pH5.5)。

(比较例3)

在1L容量的玻璃烧杯(内径105mm、深度150mm)中放入圆筒 形的不锈钢制的笼(内径93mm、深度77mm、网眼1mm)后,加入 600mL的热水并加热至90℃。接着,在笼中放入30g中国产绿茶叶, 一边在90℃的热水浴上适当搅拌,一边进行20分钟的提取。提取后, 将装有茶叶渣的笼从烧杯中提起进行固液分离,用网眼为180μm的 金属网将提取液进行过滤后,迅速冷却至30℃以下来保管,得到469g 的提取液(pH5.5)。

(比较例4)

在1L容量的玻璃烧杯(内径105mm、深度150mm)中放入圆筒 形的不锈钢制的笼(内径93mm、深度77mm、网眼1mm)后,加入 300mL的热水并加热至90℃。接着,在笼中放入30g中国产绿茶叶, 一边在90℃的热水浴上适当搅拌,一边进行10分钟的提取。提取后, 将装有茶叶渣的笼从烧杯中提起进行固液分离,用网眼为180μm的 金属网将提取液进行过滤后,迅速冷却至30℃以下来保管。

在从上述提取的固液分离开始至2分钟以内,向加入了300mL 90 ℃热水的1L容量的玻璃烧杯中,沉入装有茶叶渣的笼,一边在90℃ 的热水浴上进行10分钟的再提取。提取后,与第一次同样进行固液 分离和过滤,将得到的提取液冷却至30℃以下后,与先前得到的提取 液混合,得到合计453g的提取液(pH5.5)。

(比较例5)

在1L容量的玻璃烧杯(内径105mm、深度150mm)中放入圆筒 形的不锈钢制的笼(内径93mm、深度77mm、网眼1mm)后,在玻 璃烧杯中加入300mL的热水并加热至90℃。接着,在笼中放入30g 中国产绿茶叶,一边在90℃的热水浴上适当搅拌,一边进行10分钟 的提取。提取后,将装有茶叶渣的笼从烧杯中提起进行固液分离,用 网眼为180μm的金属网将提取液进行过滤后,迅速冷却至30℃以下 来保管。

在从上述提取的固液分离开始至2分钟以内,向加入了300mL 70 ℃热水的1L容量的玻璃烧杯中,沉入装有茶叶渣的笼,一边在70℃ 的热水浴上适当搅拌,一边进行10分钟的再提取。再提取后,与第 一次同样进行固液分离和过滤,将得到的提取液冷却至30℃以下后, 与先前得到的提取液混合,得到合计478g的提取液(pH5.5)。

(比较例6)

在内径50mm、高度350mm的保温在70℃的玻璃柱中填充30g 的中国产绿茶叶,使70℃的热水从上至下以100mL/分钟的速度流过, 得到提取液。将得到的提取液迅速冷却至30℃以下,在提取液达到 1200mL时终止回收。

[表3]

                              比较例   1   2   3   4   5   6 成分浓度   EGCg   2292   2314   2415   2945   2972   1520 (ppm)   EGC   1733   1934   1690   2106   2103   971   ECg   622   590   733   845   818   427   EC   483   521   472   559   547   249   异构化儿茶素   363   378   677   745   678   192   总儿茶素   5493   5738   6085   7200   7118   3359 异构化率(%)   6.6   6.6   11.1   10.3   9.5   5.7 提取率   EGCg   72   74   77   87   93   120   EGC   88   100   84   102   107   124   ECg   69   66   79   88   90   118   EC   82   90   79   90   93   106   总儿茶素   77   81   83   95   99   117

(实施例5)

在1L容量的玻璃烧杯(内径105mm、深度150mm)中放入圆筒 形的不锈钢制的笼(内径93mm、深度77mm、网眼1mm)后,加入 300mL的热水并加热至75℃。接着,在上述笼中放入30g中国产绿茶 叶,一边在75℃的热水浴上适当搅拌,一边进行15分钟的提取。提 取后,将装有茶叶渣的笼从烧杯中提起进行固液分离,用网眼为180 μm的金属网将提取液进行过滤后,迅速冷却至30℃以下来保管。

在从上述提取的固液分离开始至2分钟以内,向加入了300mL 80 ℃热水的1L容量的玻璃烧杯中,沉入装有茶叶渣的笼,一边在80℃ 的热水浴上适当搅拌,一边进行10分钟的再提取。再提取后,与第 一次同样进行固液分离·过滤,将得到的提取液冷却至30℃以下后, 与先前得到的提取液混合,得到合计480g的提取液(pH5.5)。将该 提取液以3000rpm×10分钟的条件进行离心分离,将得到的上清液减 压浓缩,接着进行冷冻干燥,得到7.1g的茶提取物。

[表4]

  实施例5 成份含量 (%)   EGCg     14.5   EGC     9.9   ECg     3.6   EC     2.5   异构化儿茶素     2.0   总儿茶素     32.5 异构化率(%)     6.2

(实施例6)

将10g中国产绿茶叶浸渍在100mL 75℃的热水中,一边在75℃ 的热水浴上适当搅拌,一边进行15分钟的提取。提取后,用网眼为180 μm的金属网进行固液分离,将得到的提取液冷却至30℃以下来保 管。

在从上述提取的固液分离开始至2分钟以内,将上述提取后的茶 叶渣加入到80mL 80℃的热水中,一边在80℃的热水浴上适当搅拌, 一边进行10分钟的再提取。

再提取后,与第一次同样进行固液分离,将得到的提取液冷却至 30℃以下后,与第1次得到的提取液混合,得到提取液。将该提取液 以3000rpm×10分钟的条件进行离心分离,将得到的上清液用水稀释 以达到Brix0.3,并填充到PET瓶子中,得到PET瓶装茶饮料。

[表5]

  实施例6 成份含量 (ppm)   EGCg     284   EGC     188   ECg     70   EC     50   异构化儿茶素     46   总儿茶素     638 异构化率(%)     7.2

[表6]

EGCg浓度(ppm) 判定 总儿茶素 浓度判定 异构化率 判定 EGCg提取率 判定 总儿茶素提 取率判定 综合 判定   实施例1     2616     ○ 6277 ○  6.5  ○   83   ○    88    ○   ○   实施例2     2774     ○ 6440 ○  6.6  ○   90   ○    93    ○   ○   实施例3     2774     ○ 6403 ○  6.5  ○   88   ○    90    ○   ○   实施例4     2223     ○ 5158 ○  6.6  ○   100   ○    103    ○   ○   比较例1     2292     ○ 6493 ○  6.6  ○   72   ×    77    ×   ×   比较例2     2314     ○ 5738 ○  6.6  ○   74   ×    81    ×   ×   比较例3     2415     ○ 6085 ○  11.1  ×   77   ×    83    ×   ×   比较例4     2945     ○ 7200 ○  10.3  ×   87   ○    95    ○   ×   比较例5     2972     ○ 7118 ○  9.5  ×   93   ○    99    ○   ×   比较例6     1520     × 3359 ×  5.7  ○   120   ○    117    ○   ×   备注     2200以上记     作○。 5000以上记 作○。  6.6以是记  作○.   80以上记   作○    85.以上记    作○

以上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结果集中示于表5。根据该表,可知以下 几点。

·实施例1与比较例1是在相同温度、总加水量和总提取时间相 等的条件下进行的提取,但儿茶素类的提取率有10%以上的差异。

·在实施例1与比较例2中,除温度以外的条件都是相同的,但 在比较例2中,儿茶素提取率低,特别是对于EGCg的提取率有约10% 的差异。

·在比较例3和4中,在90℃下进行提取,特别在比较例3中能 够得到高的儿茶素回收率,但儿茶素类的热异构化率高至10%以上。 在实施例2和3中,在90℃下进行第二阶段的提取,但儿茶素类的热 异构化率与实施例1相比几乎没有改变。

·对于比较例5,与实施例1相比,其在二个阶段提取时的温度 是颠倒的,儿茶素类的热异构化率增高,表示在第一阶段用低温提取 是重要的。

·比较例6是柱提取法,儿茶素类的热异构化率低,但为得到高 的儿茶素提取率时,得到的提取液的儿茶素浓度降低。

·实施例4的三阶段提取与比较例6相比,在儿茶素提取率和得 到的提取液的儿茶素浓度方面是有效的。

·在实施例5中,进行75℃和80℃的二阶段提取,通过冷冻干 燥来制造粉末提取物。对于得到的粉末提取物,儿茶素的异构化率为 6.2%,与原料茶叶的异构化率相比没有大的差异。

·在实施例6中,将与实施例5同样的提取液调制成Brix0.3, 来制造PET装茶饮料。得到的饮料比一般的茶饮料含有高浓度的儿茶 素、且儿茶素的异构化率低、EGCg含量高。

(试验例1~8)

在1L容量的玻璃烧杯(内径105mm、深度150mm)中加入400mL 的热水、调节至指定水温I+5℃后,放入40g的中国产绿茶叶,在指 定水温I的热水浴上进行15分钟的第一次提取。提取后,将烧杯内容 物用网眼为106μm的金属网过滤,滤液(提取液)迅速冷却至30℃ 以下。

茶叶渣在固液分离后迅速放回到烧杯中,注入320mL指定水温 II+5℃的热水,在指定水温II的热水浴上进行10分钟的第2次提取。 提取后,与第1次提取同样进行固液分离和过滤,将得到的提取液冷 却至30℃以下。

将第2次提取得到的提取液与第1次提取得到的提取液混合而得 到混合提取液(表7的提取液回收量)。并且,指定水温II设定为指 定水温I+10℃。

测定得到的混合提取液的EGCg浓度、总儿茶素浓度、异构化率、 EGCg提取率、总儿茶素提取率,对于各项目根据各标准(参考表8 的备注)进行判定,同时进行综合判定,结果示于表8。

并且,儿茶素类的定量方法与上述实施例同样来进行(下述的试 验例也是同样的)。

[表7]

试验例 指定水温I 指定水温II 提取液回收量     1     50℃     60℃     586g     2     55℃     65℃     578g     3     60℃     70℃     592g     4     65℃     75℃     584g     5     70℃     80℃     586g     6     75℃     85℃     578g     7     80℃     90℃     584g     8     90℃     100℃     577g

[表8]

试验例 EGCg浓度(ppm) 判定 总儿茶素浓 度(ppm)判定 异构化率 (%)判定 EGCg提取率 (%)判定 总儿茶素提 取率(%)判定 综合判定     1    1990    ○     4385     ○    4.6    ○     42     △     46     △   ×     2    2372    ○     5107     ○    4.5    ○     49     ○     53     ○   ○     3    2596    ○     5355     ○    4.5    ○     55     ○     57     ○   ○     4    2402    ○     5083     ○    4.6    ○     50     ○     53     ○   ○     5    2921    ○     6059     ○    4.5    ○     61     ○     64     ○   ○     6    2549    ○     5284     ○    4.7    ○     52     ○     55     ○   ○     7    2564    ○     5287     ○    5    ○     53     ○     56     ○   ○     8    3227    ○     6667     ○    6.4    △     66     ○     69     ○   ×     备注    950~1000记    作△,1000    以上记作○.     1900~2000记     作△,2000以     上记作○.    6.1~6.8记    作△,6.0以    下记作○.     34~42记作△,     43以上记作○.     36~46记作△,     47以上记作○.   ○:优选   △:标准   以上   ×:不良

确认第1次提取的温度对于提取效率有影响。确认试验例1(50 ℃)与试验例2~8相比较,提取率明显降低。

另外,当第1次提取的温度高时,发现提取效率提高,另一方面, 儿茶素的异构化也容易增强。特别是对于试验例8,在90℃下的异构 化率超过6.0%,与试验例1~7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

由此,第1次提取的提取温度优选为55~80℃,特别优选60~80 ℃。

(试验例9~14)

在1L容量的玻璃烧杯(内径105mm、深度150mm)中加入400mL 的热水、调节至80℃后,放入40g的中国产绿茶叶,在75℃的热水 浴上进行15分钟的第一次提取。提取后,将烧杯内容物用网眼为106 μm的金属网过滤,滤液(提取液)迅速冷却至30℃以下。

茶叶渣在固液分离后迅速放回到烧杯中,注入320mL指定水温 III+5℃的热水,在指定水温III的热水浴上进行10分钟的第2次提取。 提取后,与第1次提取同样进行固液分离和过滤,将得到的提取液冷 却至30℃以下。

将第2次提取得到的提取液与第1次提取得到的提取液混合而得 到混合提取液(表9的提取液回收量)。

测定得到的混合提取液的EGCg浓度、总儿茶素浓度、异构化率、 EGCg提取率、总儿茶素提取率,对于各项目根据各标准(参考表10 的备注)进行判定,同时进行综合判定,结果示于表10。

[表9]

试验例 指定水温III 提取液回收量     9     75℃     604g     10     80℃     597g     11     85℃     597g     12     90℃     562g     13     95℃     576g     14     100℃     589g

[表10]

试验例 EGCg浓度(ppm) 判定 总儿茶素浓度 (ppm)判定 异构化率(%) 判定 EGCg提取率 (%)判定 总儿茶素提取 率(%)判定   综合判定     9     2975     ○     6193     ○     5.6     ○   64   ○   67   ○ ○     10     3000     ○     6217     ○     4.7     ○   64   ○   67   ○ ○     11     2804     ○     5930     ○     4.8     ○   60   ○   64   ○ ○     12     2869     ○     5971     ○     5.2     ○   61   ○   64   ○ ○     13     3203     ○     6483     ○     4.9     ○   66   ○   67   ○ ○     14     3124     ○     6332     ○     5.4     ○   66   ○   67   ○ ○   备注     950~1000记     作△,1000以     上记作○.     1900-2000记     作△,2000以     上记作○.     6.1~6.8记作     △,6.0以下     记作○.   34~42记作△,   43以上记作○.   36~46记作△,   47以上记作○. ○:优选 △:标准 以上 ×:不良

第2次提取的水温(提取温度)也与第1次的提取同样、对提取 率有影响,但由于是在已经进行了一次提取后,所以在高温下提取时 对于儿茶素异构化率的影响少。在与第1次提取具有相同温度的试验 例9中进行了充分的提取,另外在试验例10~14中提取率也十分高、 且异构化率小于6.0%,因此第2次提取的提取温度优选在第1次提取 的提取温度以上。

(试验例15~19)

在1L容量的玻璃烧杯(内径105mm、深度150mm)中加入400mL 的热水、调节至80℃后,放入40g的中国产绿茶叶,在75℃的热水 浴上进行15分钟的第1次提取。提取后,将烧杯内容物用网眼为106 μm的金属网过滤,滤液(提取液)迅速冷却至30℃以下。

茶叶渣在固液分离后迅速放回到烧杯中,注入320mL 95℃的热 水,在90℃的热水浴上进行指定时间I的第2次提取,提取后,与第 1次同样进行固液分离和过滤,将得到的提取液冷却至30℃以下。

将第2次提取得到的提取液与第1次提取得到的提取液混合而得 到混合提取液(表11的提取液回收量)。

测定得到的混合提取液的EGCg浓度、总儿茶素浓度、异构化率、 EGCg提取率、总儿茶素提取率,对于各项目根据各标准(参考表12 的备注)进行判定,同时进行综合判定,结果示于表12。

[表11]

试验例 指定时间I 提取液回收量     15     1分     589g     16     5分     589g     17     10分     599g     18     15分     578g     19     30分     562g

[表12]

试验例 EGCg浓度(ppm) 判定 总儿茶素浓度 (ppm)判定 异构化率 (%)判定 EGCg提取率 (%)判定 总儿茶素提取 率(%)判定 综合判定     15   2545   ○   5422   ○     4.6     ○     53     ○     58     ○   ○     16   2807   ○   5906   ○     4.9     ○     59     ○     63     ○   ○     17   2869   ○   5971   ○     5.2     ○     61     ○     64     ○   ○     18   3198   ○   6558   ○     5     ○     66     ○     58     ○   ○     19   3557   ○   7275   ○     6.8     △     71     ○     74     ○   ×    备注   950~1000记   作△,1000以   上记作○.   1900~2000记   作△,2000以   上记作○.     6.1~6.8记作     △,6.0以下    记作○.     34~42记作△,     43以上记作○.     36~46记作△,     47以上记作○.   ○:优选   △:标准   以上   ×:不良

第2次提取的提取时间即使是短时间、具体来说即使在1分钟以 下也可以充分地提取儿茶素。另一方面,确认当该提取时间为长时间 时,会给儿茶素的异构化等带来影响。特别是对于进行了30分钟第2 次提取的试验例19,儿茶素的异构化率显著上升。由此,第2次提取 的提取时间优选是第1次提取的提取时间以下的时间,优选即使当第 1次提取的提取时间为15分钟以上时,第2次提取的提取时间也设定 在15分钟以内。当从儿茶素的提取率和异构化率这两方面考虑时, 特别优选5分钟~15分钟。

(试验例20~26)

在1L容量的玻璃烧杯(内径105mm、深度150mm)中加入400mL 的热水、调节至80℃后,放入40g的中国产绿茶叶,在75℃的热水 浴上进行指定时间II的第1次提取。提取后,将烧杯内容物用网眼为 106μm的金属网过滤,滤液(提取液)迅速冷却至30℃以下。

茶叶渣在固液分离后迅速放回到烧杯中,注入320mL 85℃的热 水,在80℃的热水浴上进行指定时间III的第2次提取,提取后,与 第1次同样进行固液分离和过滤,将得到的提取液冷却至30℃以下。

将第2次提取得到的提取液与第1次提取得到的提取液混合而得 到混合提取液(表13的提取液回收量)。

测定得到的混合提取液的EGCg浓度、总儿茶素浓度、异构化率、 EGCg提取率、总儿茶素提取率,对于各项目根据各标准(参考表14 的备注)进行判定,同时进行综合判定,结果示于表14。

[表13]

试验例 指定时间II 指定时间III 提取液回收量     20     2分     2分     592g     21     5分     5分     595g     22     15分     10分     567g     23     20分     15分     583g     24     30分     20分     567g     25     60分     30分     595g     26     90分     30分     565g

[表14]

试验例 EGCg浓度(ppm) 判定 总儿茶素浓度 (ppm)判定 异构化率 (%)判定 EGcg提取率 (%)判定 总儿茶素提取 率(%)判定 综合判定     20   1650   ○   3509   ○     4.4     ○     35     △   37   △   △     21   2051   ○   4395   ○     4.6     ○     43     ○   47   ○   ○     22   2579   ○   5527   ○     4.7     ○     52     ○   56   ○   ○     23   2741   ○   6868   ○     4.9     ○     57     ○   62   ○   ○     24   2767   ○   5868   ○     5.2     ○     56     ○   60   ○   ○     25   3101   ○   6394   ○     5.5     ○     66     ○   69   ○   ○     26   2920   ○   6184   ○     6.4      △     59     ○   63   ○   △     备注   950~1000记   作△,1000以   上记作○.   1900~2000记   作△,2000以   上记作○.     6.1~6.8记作     △,6.0以下     记作○.     34~42记作△,     43以上记作○.   36~46记作△,   47以上记作○.   ○:优选   △:标准   以上   ×:不良

依赖于第1次提取的提取时间的变化,一方面儿茶素的提取率升 高,另一方面儿茶素的异构化率也升高。在进行了2分钟第1次提取 的试验例20中,儿茶素提取率低至40%以下,另一方面,在进行了90 分钟的试验例26中,儿茶素的异构化率高至6.0%以上。根据该结果, 第1次提取的提取时间优选5分钟~60分钟、更优选15分钟~60分 钟、进而优选15分钟~20分钟。

(试验例27~33)

对于试验例27~30,向1L容量的玻璃烧杯中加入指定容量I的 热水,对于试验例31~33,向2L容量的不锈钢烧杯中加入指定容量 I的热水,分别调节至80℃后,放入40g的中国产绿茶叶,在75℃的 热水浴上进行15分钟的第1次提取。提取后,将烧杯内容物用网眼 为106μm的金属网过滤,滤液(提取液)迅速冷却至30℃以下。

茶叶渣在固液分离后迅速放回到烧杯中,注入指定容量II的85℃ 的热水,在80℃的热水浴上进行10分钟的第2次提取,提取后,与 第1次同样进行固液分离和过滤,将得到的提取液冷却至30℃以下。

将第2次提取得到的提取液与第1次提取得到的提取液混合而得 到混合提取液(表15的提取液回收量)。

测定得到的混合提取液的EGCg浓度、总儿茶素浓度、异构化率、 EGCg提取率、总儿茶素提取率,对于各项目根据各标准(参考表16 的备注)进行判定,同时进行综合判定,结果示于表16。

[表15]

 试验例   指定容量I   加水倍数I   指定容量II   加水倍数II   提取液回收量     27     200mL     5倍     200mL     5倍     288g     28     400mL     10倍     320mL     8倍     597g     29     400mL     10倍     400mL     10倍     663g     30     800mL     20倍     800mL     20倍     1478g     31     1000mL     25倍     1000mL     25倍     1650g     32     1200mL     30倍     1000mL     25倍     1995g     33     1600mL     40倍     1000mL     25倍     2452g

[表16]

试验例 EGCg浓度(ppm) 判定 总儿茶素浓度 (ppm)判定 异构化率(%) 判定 EGCg提取率 (%)判定 总儿茶素提取 率(%)判定 综合判定     27     3303     ○     7298     ○     4.8     ○     34     △     38     △   △     28     2579     ○     5527     ○     4.7     ○     52     ○     56     ○   ○     29     2550     ○     5388     ○     4.8     ○     60     ○     64     ○   ○     30     1555     ○     3141     ○     4.8     ○     82     ○     84     ○   ○     31     1398     ○     2809     ○     4.9     ○     82     ○     84     ○   ○     32     1208     ○     2406     ○     4.7     ○     86     ○     86     ○   ○     33     960     △     1910     △     4.6     ○     84     ○     84     ○   △     备注     950~1000记     作△,1000以     上记作○.     1900~2000记     作△,2000以     上记作○.     6.1~6.8记作     △,6.0以下     记作○.     34~42记作△,     43以上记作○.     36~46记作△,     47以上记作○.   ○:优选   △:标准   以上   ×:不良

提取时的加水倍数由于对于提取槽内茶叶的运动性有影响,所以 越多提取率也越提高,但得到的提取液量变多,从而同时产生儿茶素 浓度的降低。对于试验例27中的5倍水量,液体量不充分,儿茶素 提取率滞留在40%以下。另一方面,在试验例33中,由于儿茶素提 取率不变化、仅液体量增加,从而儿茶素浓度变低。由此,优选第1 次提取的加水倍数为10~30倍,当考虑到提取效率和儿茶素浓度时, 更优选10~25倍,进而特别优选10~20倍。

(试验例34~37)

在1L容量的玻璃烧杯(内径105mm、深度150mm)中加入400mL 的热水、调节至80℃后,放入40g的中国产绿茶叶,在75℃的热水 浴上进行15分钟的第1次提取。提取后,将烧杯内容物用网眼为106 μm的金属网过滤,滤液(提取液)迅速冷却至30℃以下。

茶叶渣在固液分离后迅速放回到烧杯中,注入指定容量III的85 ℃的热水,在80℃的热水浴上进行10分钟的第2次提取,提取后, 与第1次同样进行固液分离和过滤,将得到的提取液冷却至30℃以下。

将第2次提取得到的提取液与第1次提取得到的提取液混合而得 到混合提取液(表17的提取液回收量)。

测定得到的混合提取液的EGCg浓度、总儿茶素浓度、异构化率、 EGCg提取率、总儿茶素提取率,对于各项目根据各标准(参考表18 的备注)进行判定,同时进行综合判定,结果示于表18。

[表17]

试验例 指定容量III 加水倍数III 提取液回收量     34     80mL     2倍     356g     35     200mL     5倍     465g     36     320mL     8倍     583g     37     400mL     10倍     663g

[表18]

试验例 EGCg浓度(ppm) 判定 总儿茶素浓度 (ppm)判定 异构化率(%) 判定 EGCg提取率 (%)判定 总儿茶素提取 率(%)判定   综合判定     34     3207     ○     7102     ○     5.1     ○    41    △   46   △     △     35     2972     ○     6463     ○     4.7     ○    49    ○   54   ○     ○     36     2579     ○     5527     ○     4.7     ○    52    ○   56   ○     ○     37     2550     ○     5388     ○     4.8     ○    60    ○   64   ○     ○     备注     950~1000记     作△,1000以     上记作○.     1900~2000记     作△,2000以     上记作○.     6.1~6.8记作     △,6.0以下     记作○.    34~42记作△,    43以上记作○.   36~46记作△,   47以上记作○.     ○:优选     △:标准     以上     ×:不良

第2次提取的加水倍数与第1次提取同样、越多提取率越提高, 但产生儿茶素浓度的降低。第2次提取是为了补偿第1次提取的提取 不足而进行的提取,因此第2次提取的加水倍数即使少量也可以,但 是对于试验例34中的2倍量这样少的情况,提取率变低,优选试验 例35这样的至少5倍量的加水倍数。在试验例34~37中,伴随着第 2次提取的加水倍数的增加,发现混合提取液的儿茶素浓度有降低的 倾向,因此预测第2次提取的加水倍数优选保持在第1次提取的加水 倍数以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绿茶的营养价值,经常喝绿茶有什么好处?
茶多酚,儿茶素,茶色素?傻傻分不清楚?
茶叶可防止肝脏脂肪储存,降低血糖
阳后,更多人关注“茶叶的抗病毒功效”
正在服用内分泌药(阿那曲唑),请问喝茶对药效是否有影响?
普洱茶中的黑金子丨L-EGCG趣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