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首农畜牧&中元牧业香山论剑牛群健康&信息化趋势

首农畜牧奶牛中心常务副总刘林主持论坛

从左到右依次是:孙德孝 首农畜牧 生产运营中心兽医及犊牛经理刘凯 河北中元牧业 技术场长吴喜峰 首农畜牧长阳四牛场 兽医主管

Q 首先请介绍各自牧场和牛群健康情况?

刘凯:中元牧业目前存栏2万头,如果按照以前的传统模式管理,很多工作靠人的主观意识去判断,那就太费劲了,牛群庞大更离不开信息化管理、数据化管理,这是规模牧场必走的一条道路。牛群健康及育种工作这两者密不可分,包括牛群的更新换代。淘汰牛可以分为几个大类,因产量低、疾病、繁殖障碍等被淘汰的最多,要减少淘汰牛,就要注重健康管理,对于牧场来说,我们应该认识并掌握很多传染病的发病机理、预防途径等等。从管理角度来看,我们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牧场里面更多的不是传染病,而是“管理性疾病”,在当今,要养好牛,更多的不是科技问题,而是态度问题。

吴喜峰:2001年我参加工作一直做兽医,今年已经18年。我们牧场还是管道式挤奶,揭发牛病靠人工和责任心。我觉得干好兽医完全靠责任心。我们公司按照SOP执行,每天查槽,观察牛各方面情况,观察奶牛健康相关情况,比如饲料,牛吃的好不好、喝的好不好,饮水干净不干净,运动场平整情况,运动场干燥不干燥。此外,还有乳房炎的防治等。

Q 对于子宫炎来说,兽医、产房、繁殖这三个部门是怎样协作考核的?

刘林:各位嘉宾都是兽医、技术场长,我们今天主题是牛群健康和信息化方面,牧场牛群健康是大家最关注的主题,几位可以从这些角度谈谈。

刘凯:我们牧场这三个模块同属于一个大领导分管,三个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三个负责人都归同一个领导管理,沟通起来比较便捷,不存在工作推诿。比方说对于难产或产完胎衣不下的牛,三个部门可以同时获得这个信息,兽医在做正常保健时可以多多关注这些牛;对于出生重比较大的牛,会在产犊记录上做上小标记,保证兽医和产房之间良好的沟通。

子宫炎判断是早期检查,母牛生产10天之内,第3天、第6天、第9天每一头牛都要做子宫炎检查,原来还纠结子宫炎发病率高低的问题,后来经过专家老师的指导,只要是产量没问题,牛群健康,不耽误首次配种时间,不用太纠结于子宫炎发病率,因为好多判断标准也不尽相同,比如说以子宫分泌物作为早期诊断的判断标准,这种方法诊断出来的发病率会很高。疾病诊断的时间处理好之后,以后的配种和繁育工作就很轻松了。

孙德孝: 其实产房管理、新产牛护理、繁殖配种是一个整体,考核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如何很好的完成工作。近年来首农畜牧非常关注产房管理,因为接产员与兽医、配种员相比,知识水平有限,技术水平较低,需要更多的培训和指导,更需要有效的管理。如何保证新产牛健康?传统方式是对疾病早发现、早标记、早治疗,但是首农畜牧30多个牧场有不同形式。首农畜牧很多牧场2012年之前尚未搬迁,规模相对不大,当时对于产后子宫炎揭发主要依靠兽医责任心,当时首农畜牧整体产量、管理水平也较高;但是随着规模逐步扩大,单纯靠兽医经验已经难以发现和解决所有疾病问题,因此现在采用流程化产后监控来保证子宫健康,同时对新产牛产犊之后高危牛做好标记更多的去关注。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未来通过管理软件以派工单等方式每天更数据化、更具体的安排和完成工作,牧场管理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针对牧场考核,首农畜牧金银岛牧场接产人员每天3个班,每班次8小时,通过产后21天子宫炎发病率作为评估3个接产员工作完成好坏的一个指标,通过数据来反馈技术人员的工作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吴喜峰:我们基础工作做得好。牧场子宫炎归繁殖,我们主要是负责产圈消毒、助产卫生工作,还有新产牛运动场。我每天查房关注牛精神状态和料够不够吃,运动场干燥不干燥,这些都影响牛的健康,尤其是新产牛。现在新产牛圈和运动场都没问题,垫料两周换一次,夏天5天换一次垫料,尤其是新产牛。我们更关注乳房炎,把运动场整好,卫生干净了,乳房炎发病率就降低了,子宫炎也会降低。

Q 有没针对酮病、子宫炎的具体流程?请专家介绍产后保健的经验,包括体温监测等。对于异动牛,如何将软件和现场相结合?

刘林:奶牛数据化还是很重要的,现在很多兽医都是保健兽医和预防兽医,当疾病发生了再治疗不仅成本投入巨大,治疗后效果也不理想。另外,SOP要因地制宜,牧场情况不一样,规模不一样,硬件设施和季节不一样,都会影响实施效果。总之,对待奶牛要有耐心和责任心,关注每一头牛。

刘凯:牛群大了之后,还是要依赖数据管理。牛群异动主要依赖奶量偏差,如果能做到两项偏差或三项偏差是更好的,更能准确地寻找到这头病牛,比方说乳房炎的两项偏差,挤奶效率和电导率同时发生变化,产奶效率降低,电导率上升,基本上可以断定这头牛得了乳房炎。如果出现了三项偏差,计步器体现出运动量下降,这头牛可能患上了肢蹄病或是其他别的病,导致牛只不愿意动,卧在一个地方不吃不喝,运动量大大减少。其次,如果是一个人分管几个责任区,就要清楚每一个牛圈的整体单产水平,因为分群时是从新产牛分,头胎、二胎也是分开的,新产牛产后天数相差并不大,以后奶量水平也会比较整齐,如果有单个牛只出现突然降奶,或是常期低产,低于整体单产水平,都是需要做检查的,这是牛群异动方面的经验。

保健这件事情不要拘泥于某种流程,适不适合自己牧场的管理才是最重要的。

疾病发病率高与低,其诊断标准和检测时间都不尽相同,拿子宫炎来说,用子宫分泌物去判断,而早期诊断本身发病率会比较高,如果统计出子宫炎发病率10%,但丝毫不影响后期繁育的受胎率和首配时间,我们也是可以接受的。

酮病在产后第5~15天属于高发期,如果正好在这段时间内做诊断,发病率数据就会比较真实,发病率高;如果错过了高发期,而选择在另外的时间做诊断,发病率数据相对会低。对于牛只的疾病,我们首先应该知道这种病在哪个时间段内最为危险,最为高发,然后在这个时间段内做出诊断,如果流程一成不变,可能诊断出来的数据并不能真实的反应牧场情况。另外,我们分析出来的数据要追溯到根源去解决问题,比方说酮病、子宫炎等发病率高的疾病,可以查一下这些牛围产期在群天数,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虽然是按照调群时间转的围产牛,但发病率高的这些牛可能并没在围产群呆够天数;还有胎衣不下这些代谢性疾病,往往要注重的是围产期管理,工作应该做的更加细致一些。也就是说我们把数据记录地越详细,分析时才能更准确,能把握的解决问题的点更多。

孙德孝:2015年时首农畜牧开始根据月产犊头数进行新产牛的酮病风险评估工作,根据评估结果分析解决酮病防控,在新产牛健康管理方面取得很大进步。现在酮病评估每个月都在进行,多数牧场以Ⅱ-型酮病为主。对于Ⅱ-型酮病因为是奶牛肝脏出现问题,灌服丙二醇也不可能根治,只是减少体脂动员。分享一个案例:有一个牧场连续3个月酮病风险评估风险率由60%下降到第二个月30%再到第三个月15%,变化幅度很大。进一步分析,发病牛集中在产后两周以后,主要是1-型酮病,而且发病牛中70%~80%是头胎牛,这可能因为头胎牛和经产牛混群饲养,采食受到影响,干物质采食量不足导致。再深刻分析这个牧场情况,第一个月实繁牛头数是100多头,第二个月60头,第三个月30多头,每个月新产牛的饲养密度变化很大,从而影响了头胎牛采食而导致Ⅰ-型酮病高发,这与牛群的整齐度——是否存在头胎牛与经产牛混养,牛群的稳定性——是否不同月份产犊头数差距太大影响牛群饲养密度,这些都有关系。所以在牧场管理中,临床兽医要更多的从发病原因入手,深刻分析导致疾病高发的根源问题,从产犊高峰管理、热应激管理等整体管理方面下功夫。最后牧场兽医职责要有所转变,应该由临床兽医转变为预防兽医、保健兽医。最重要的还是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详细,通过对基础数据分析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预防问题,数据化管理是持续性的工作。

吴喜峰:我们公司今年新颁布了产后保健SOP,每天500ml连续灌5天,体温连续监测7天。经产牛投服钙丸。酮病方面,我们场牛群小,每月随机采12头牛血,进行酮病风险评估,BHBA大于1.4mmol/L的有几头,两头以内比较正常。大于1.4的,丙二醇连续灌7天或10天,有些牛即使灌15天也不会降低,可能是由于脂肪肝引起或过肥牛。

如果牧场酮病发病高,要看牧场泌乳天数主要集中在哪些阶段,多灌服几天,然后看干奶牛体况。繁殖上,配种天数不同,泌乳后期奶牛体况也不一样。总之,酮病是有很多原因,具体看是青贮的问题还是饲料营养的问题、繁殖的问题造成酮病发病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牛疫来袭,泰国已有多头牛死亡,养牛户要加强预防工作了
王春璈:规模化牧场奶牛几种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防控要点
现代牧业陷“病牛”风波 国内淘汰牛都去哪儿了
原生态牧业多名员工感染布病 牛抽血化验却没问题|原生态牧业|布病|职业病
奶牛养殖研讨会,产后保健方案 互动交流
【微▪荐读】牧场试验 | 奶牛炎性疼痛应激有望被“缓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