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凤凰网

  我们既不能失去一只只从历史飞来的美丽的大鸟,也不能丢掉从大鸟身上遗落的每一片珍贵的羽毛。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倡导者和领导者冯骥才说:保住古村落就是保住了乡愁。古村落不只是一种生活的需求,也是文化的需要,文化的价值。

东史马村:任氏家族百年居于此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即使是百年王朝,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只是浮沉兴亡的一颗砂砾。兴盛与衰落,此起彼伏,荣耀与富贵,也如浮光掠影般已模糊不清。而隐匿在郑州高新区东史马村的任家古宅,却在历经了一个又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于二百多年后的今天,向守护着她的后人们展示着那刻在岁月里的沉寂与沧桑。



东史马村位于郑州市高新区枫杨办事处,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而坐落在东史马村东西大街与南北街交接处,被当地人称为“大门楼”的任家古宅,则是郑州现存为数不多的清代古建。今年五十八岁的任金岭就是居住在这座古宅内的任氏家族的第七代传人。


任金岭对古宅充满了感情,细数古宅的点点滴滴


任家古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历经四代六十三年才建造完工,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任家古宅最早由任君选(德润之曾祖)所建,因建筑精致,雕刻巧夺天工,传到任德润这一代才续建竣工。任德润曾任布政司布政使,属从二品大员。为此,皇家恩赐于"辅翼国政"大匾,挂于宅门,以显家族荣耀。



任家古宅原为五进院落,呈品形布局,最初连房带院占地达三十多亩。如今,任家古宅仅存南北两进院落,变为目字型布局,东西两侧及北端部分院落建筑尽失,剩余房屋及藏楼十座,房间四十八间,占地不足四亩。




走近任家古宅,映入眼帘的古建筑古朴静穆,仰望悬挂于大门之上的的黑底金字匾额令人肃然起敬,上面用苍劲有力的字体写着“辅翼国政”,落款为“道光十八年御赐”。第二道院门前是一个狭小的过道,二门门楣上方同样悬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大匾,上面刻写着“望重干城”四字。两个大匾,大门一文,二门一武。由于历经沧桑、年代久远,这块于道光二十三年由道光皇帝御赐的匾额同大门之匾一样失传了。现在的这两块匾是任金岭根据历史资料复制而成。虽然这两块匾额在历史的变迁中已无处可寻,不过在二门檐下雕刻的精美木栏上篆刻着的"皇恩浩荡门阁深"七字至今犹在,见证了任氏祖上的显赫闻达。



步入第二道院门,两扇雕满花纹装饰图案的木雕山屏,矗立眼前。上面雕刻的花鸟走兽极为精致细腻。左、右门上分别雕刻着麒麟兽一只,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伴书“日”“月”二字。在两扇门的上方则书写着“天子万年”的字样。转过木雕山屏,其背面同样雕刻着精美的花纹,上方书写着“福禄永崇”,都是历史真迹。虽然历经风雨侵蚀,依然能够辨认出这些字体的形态。据任金岭介绍,木雕山屏只有在贵客到访时才可打开,直接抬轿入门,平时则关闭,当影壁之用。可见当时建造之考究。




这座老宅院虽然几经风雨,有些地方也已破败,但院内却绿意盎然,一派欣欣之态。从院内看古宅分为前后两个院落,均为硬山灰瓦式建筑。正房坐北朝南,两侧为东西厢房,均带回廊。屋角墀头均刻着精美砖雕,上面雕刻着瑞兽和各类花纹,寓意着房主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东西厢房的门窗上皆刻有精致的木雕,既有代表长寿的“仙鹤云海”、寓意着高官厚禄的“双鹿食草”和多子多福的“麒麟送子”的瑞兽纹样;也有代表着幽芳逸致的“菊花”、富贵祥和的“牡丹”纹样,都显示了任家古宅的繁荣与昌盛。




踏上青石板就是正屋,悬于正屋上方的木雕装饰雕满了祥云和蝙蝠的纹样,在往下则雕刻着作为民间吉祥象征的暗八仙(葫芦、团扇、宝剑、莲花、花笼、鱼鼓、横笛、阴阳板)等祈福禳灾的花纹。踏出正屋则是后院房,拾阶而上便可俯视整个后院。扎根于院中的石榴树,不知已开花几年,但枝间缀满的青榴,映衬在青瓦灰墙间,却是格外生机。





纵观古宅内外,到处都是雕刻精美的砖雕和木雕,题材涉及瑞兽、祥草、飞禽、吉祥文字等。整个院子因为主人任金岭一家居住于此,又经常修缮打扫的缘故,院内非常干净。那些掩映在斑驳暗影里的雕梁彩画,来参观的很多人看到后不由惊叹:“这样的古宅郑州少有,要好好保护”。




任家古宅:经历百年沧桑待保护

 



以抹掉历史遗存为代价的拆迁能否为文化让步?城市现代化建设能否为传统古建筑画出保护圈?拆古建新是否就是城市发展追求的必然结果?...在全国各地因房地产开发、旧城改造等原因,面临拆迁的老建筑不在少数,被非法拆除的更不在少数。这些一味追求城市发展,而忽略文化脉络的拆迁,在不经意间切断了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底蕴和一座城市地域性文化传承的脉络。古代建筑文明与现代城市建设文明能否和谐相处、共荣共生呢?




东史马村这个原本位于郑州西北的村庄,如今随着郑州城镇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郑州市城中村改造的一部分。随着房地产开发商的进入,东史马村的房屋,都在机器的轰鸣中夷为了平地。而这座在2009年被列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任家古宅仍突兀地矗立在水泥钢筋林立的工地内。




任金岭,作为古宅的主人,多年以来,他带领着家人把有限的资金都用在了古宅的维修上。作为任家古宅的后人,任金岭面对现状也颇感焦急与无奈。政府虽划出了古宅周边30米的保护区,但迫于一己之力,保护、修缮资金匮乏,想拉起一道围墙都困难。




目前,随着任家古宅周围房屋的改造建设,面临着可能被拆除的窘境。保护古宅,迫在眉睫。任氏古宅的命运也引起任氏宗亲的极大关注。2015年7月11日,河南省委外宣办原主任、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姓委员会会长任子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姓委员会副会长任崇岳,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姓委员会秘书长任华,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姓委员会副秘书长任小伦等一行人参观考察了任家古宅,对古宅的进一步保护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指导建议。任子厚会长肯定了任家古宅的保护有利于研究任姓文化的历史和发展脉络;任华秘书长表示在古宅今后的保护工作中,任姓委员会将给予支持。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姓委员会是经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批准成立、在民政厅登记备案的社会团体合法分支机构。


任子厚会长(中)、任崇岳研究员(右)考察任家古宅

任华秘书长(右)与任金岭交流任家古宅情况



古宅就像一个承载思念的载体,在经历陵谷沧桑的时代变迁之后,依然连接着后世任氏子孙的无尽感怀与情思。是承载着家族文化发展的纽带。




回望斑驳沉重的黑漆大门,关上就是门内饱经风雨,历经沧桑,嵌刻在青砖灰瓦上的百年历史;打开就是穿越深邃岁月,期待重新焕发的古宅新生。这座古宅留下的是一段家族兴衰的历史,是一段有关任姓文化发展的历史,更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文脉。




日暮降临,被高楼包围起来的任家古宅,在塔吊的起落中,显得那么的岌岌可危,又显得那么倔强。古宅慢慢的沉浸在暮色中,青堂瓦舍越发显得沉寂沧桑,为了后世子孙留住一些记得住的乡愁,她需要保护,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呵护。




保护古宅,留住乡愁,延续文脉,和谐共处。这不仅仅是任金岭一家人的愿望,也是所有关注古宅命运人们的共同愿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家学者齐聚郑州 探讨中华姜姓源流及太公精神文化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祝姓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郑州举行
河南省家谱文化研究院第三期家谱编修培训班在郑州举行——编辑/商氏资讯公众号
焦氏艺文丨麻雀诗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考核组对傅姓委员会进行年度考核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周姓委员会成立大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