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科大毕业到斯坦福读博士,他却悬梁自尽谈家庭教育的四大误区|斯坦福|中科大|误区

昨天我发表了《从中科大失联博士刘春杨的生活细节谈孩子儿时养育对人一生的影响》的文章,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

读博士就是自己在那里闷头研究,老师什么也不管吗?

如果我说答案的确如此,你会感到惊讶吗?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看看最近几天报道的另一个博士自杀事件,通过这个事件就能让大家了解,博士真的不是那么好读的。

同时,更希望让大家认识到,幼年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人后的影响是巨大的,正是因为小时候的教育缺失,才导致了很多孩子到了大学、研究生甚至博士、乃至成人后出现了若干心理问题,酿成人生悲剧。

事情是这样的,就在一周多以前,一名26岁的中国留学生王某,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实验室内上吊自杀。这是他博士在读的第五年,主攻可变电阻式记忆体和计算机存储器的研究,本科毕业于中科大。

短短的一个春节,两位博士生相继出事,一个国内,一个国外,一个失踪后溺水身亡至今仍为查明原因,一个在博士毕业前夕被发现在实验室内上吊,而他们的本科竟然都是中科大毕业。

让无数人感到不解的是,我们培养了那么多年的名牌大学优秀学生,让普通人仰望和佩服的天之骄子,怎么就这么想不开?20多年的正规教育,无数老师的谆谆教诲,父母穷其一生的养育之恩,怎么就换不来一个“活下去”的勇气?

外表光鲜的博士到底是怎样的生活

在很多人看来,能够读到博士的人生是非常“成功”的,不仅是在国内,如果是留学美国,又是斯坦福这样的国际顶尖名校,根本没有理由去自杀。

其实,这是大家对于博士生的一个很大的误解,尤其是留学海外的博士更是如此。

博士是学生中压力最大的一个群体。因为其是一个没有明确的教育指标的学习过程,而理工科的学生。如果是本科生,只要攒够了学分,通过考试再按要求写出论文就可以毕业了。即便出现了单科的不合格,也是可以重修延期,但是有明确的目标更会得到来自学校和教授的指导与帮助。

而博士属于“科研型学位”,最大的不同在于必须在读期间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并足以在学术界发表一篇有分量的论文才可以毕业,这个过程绝大部分的时间是需要博士生自己来完成的。

对于攻读博士的学生来说,能不能毕业和有没有天分以及够不够努力都没多大关系,运气才是这其中最重要的。

而最关键的是:一个好导师和一个好的研究方向。如果导师不行,可能做不出什么成果毕不了业;也可能是方向不对,辛苦几年的课题,始终得不出有价值的数据,或者数据完全归纳不出任何规律和结论。

对于科研来说,投入与产出并没有任何关系,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并且,你在选择一个研究方向的时候,谁也不能告诉你这是一条歧途。只有当你起早贪黑的研究了好几年,走到头才知道,原来此路不通,研究方向根本是个死胡同。

很多博士生都感叹到:真不知道这个博士,读的有什么意义.....

天之骄子为何始终逃不出心理困境

无论是中科大失联博士刘春阳,还是斯坦福上吊的王博士,还有无数正在攻读国内、海外的博士生们,很多人的生活缩影都是下面的样子:

每天最后离开实验室,晚饭都没有地方去吃,一个人也懒得做,随便对付一下路边摊;

实验总是得不到理想的数据,论文还没有开始,时间已经不多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以前的同学早就结婚生子,事业有成,自己还没毕业却已经过了“而立之年”;

住在学校宿舍也没什么知心的朋友,兜里没钱连个女朋友都不敢交;

当初选的研究方向不行,废了五年,唯一成果是证明这个研究没意义;

写不出论文就没法毕业,退学就面临着前功尽弃..........

这些年轻的博士们面对着学业的压力、来自家人的不解、自己未来前途的迷茫与担忧,不堪重负,甚至于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和否定。

据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学术界中精神病患者是普通人的3-4倍,英国学术界中精神疾病更是高达50%以上。

家庭教育的四大误区影响孩子一生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会说,真没想到,这些高学历、高素质、高文化的人竟然心理这么脆弱,动不动就寻死觅活的,还没有我们没上过什么学的心理素质好呢。

您说对了,就是因为很多孩子从小只关注学习知识,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让这些孩子身体虽然长大了,而内心却仍然是“巨婴”状态,原因主要就是从小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的。

而当下我们家庭教育普遍存在这四大误区:

1、只关注学习,父母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习去,别的什么都不要管!家长们对于孩子只在乎学习成绩,甚至于放弃了孩子的身体健康。比如,先学习,之后有时间再去运动,先学习,之后再睡觉。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缺乏阳刚之气,更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2、过度的保护,现在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学习,包办了孩子的所有事项,甚至于书包都是家长负责整理和收拾,还有的吃饭都是父母来喂,孩子继续学习。这样的溺爱和保护,让孩子不仅在生活上变得无能,连思想都变得无能了。孩子不会做选择,不知道要承担所做决定的后果,更不可能为结果负责。

3、不敢去批评,曾经我们一直强调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于是很多家长都只鼓励不批评了。其实,该批评的时候就要批评,必要的时候家长也要向孩子说“不”,没有挫折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孩子在家里没有人批评,到了外面别人一说就受不了,内心变得非常脆弱。

4、不打不成才,这样的家长现在少多了,但是还是有不少人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还是有道理的,因为孩子一打立刻就听话了。这是短视的行为,尤其一些父母,现在都是忙于赚钱,根本没有时间管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着,这样的孩子,你一打,就叛逆,以后压抑在内心甚至可能做出极端的事情来。

卢梭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密,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批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如今,我们培养的这些年纪轻轻的博士真的出了问题,他们还没有成熟就自己腐烂了。

对于这些博士的行为,您是怎么看的呢?您还会考虑让自己的孩子读博士吗?欢迎留言发表您的见解,关注大赛爸爸说,在育儿的路上与您同行!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出3个斯坦福毕业生: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3个儿子考上斯坦福,教育博士陈美玲告诫家长:不要做这3件事
不花一分钱,跟着斯坦福博士学习在家进行ABA干预!
沉痛!又一位博士轻生……
17岁火遍亚洲,60岁把3个儿子都送进斯坦福:世界上最难的职业,就是当妈
家长必读:3个儿子全进斯坦福,只因妈妈坚持这10条教育秘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