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见识?
userphoto

2024.04.22 广东

关注

罗翔老师说:一个农夫来到城市不懂交通规则,他不是蠢,他只是不懂什么叫交通规则。一个城里人到乡下不知道麦子和稻子,你也不能说他蠢,他只是不太理解。

所以什么是见识,当它能为你击退偏见,丰富内涵,提升眼界,不至于被一时的是非而蒙蔽眼睛时,这就是见识。

小时候我的长辈们一直给我灌输的概念是:涉及到政府相关的,做什么事都需要找人,需要靠关系,没有关系基本上就只有做个“老实人”。也许是来自底层农民的狭隘观念以及自己的见识所限,我一直没有打破它。直到读到本书,准确的说,是读《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分析与思考:黄奇帆的复旦经济学》《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之后,我才对于国内政府经济学有了一个大概的认知,才半只脚跨出偏见的围栏。

如果说《置身事内》仅仅是兰教授对于中国政治经济体系的集中论述,简明刻画了地方政府进行经济治理的基本方式;那么《分析与思考》就是躬身入局者黄市长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经济的政策,结合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从数据出发,逐步分析了我国经济的重点问题及战略部署,给我们展示主政政府工作大员的大局观。而最后这本《小镇喧嚣》则以后现代叙事风格围绕基层政权、村级组织和农民在复杂的乡村权力场域中博弈共生的过程和状况。

虽然没有直接接触过乡镇公务员,但近期刚刚入职一家国企,在阅读时感觉作者描绘的就是我们基层工作中常常遇到的事情。书中大概写了乡镇工作主要的几个事情:迎检,收税,农产品种植推广,关闭采石场,村办企业,土地冲突等。与我工作中的留痕,催缴,toB的产品推广,项目跟进,内部沟通都是一样的节奏。面对的是不同的人,但事件的核心都是为了增加收入,推广产品,协调资源,解决问题。而且以叙事的风格充分展示了事件中各个角色的表现与心理,同时带来作者学术性的思考。

下面以乡镇的主要工作来分析:

1,迎接上级检查。书中着重提到了两项检查,分别是农村税费改革考评与计划生育检查考评

“你要什么数字,我给你什么数字;你要多大的数字,我给你多大的数字”;

“将实践中的日常管理内容转化为经过标准化的制作的文本,变成为乡镇迎检之前必做的案头作业”;

“又有村干部说,看见副镇长刘振凡向检查组的人派送信封了。他们说起这件事的时候,用的是"上菜"这个词,又说如今是这个风气,没有上这道“菜”,反倒好像缺少了一步程序” ;

简单几句就描述出乡镇工作中的可说与不可说的日常。

2,收农业税。应该说2006年全国取消农业税之前,这一项政策是沿袭了两千年以上的,也是基层政府工作的重心。在江西丰城事件(书友想法中提到,未核实)之前,收税都是有强制措施的,而03年税改也可能有其原因。但03税改后的农民负担与政府实际工作方式的变化却并不如之前所想的那样简单。

3,农产品种植推广。不同的模式带来不同的效果,同一个镇上不同的组种植的藠头效果却截然不同,政府为此还需要为农民负担。作为农业小镇,政府为了农民增收也是想尽办法,甚至于开着拖拉机送种子到农户手中,从另一面反应了一把手工程的重要性。

4,关停采石厂,这也许跟现在的环保工作差不多。例如说《县委大院》里面的法兰厂,但是“关停”不是两个字轻飘飘的。企业要怎么说服?工人要怎么疏导?大家以后的收入要怎么办?涉及的赔偿应该是多少?由谁来出这些钱等这些都是非常具体的。

5,村办企业。小镇上村办企业大部分是为了增加集体收入,抵扣税款,防止该收的税收不上来。但办企业就要考虑你有什么资源,你要作出什么让步,你能吸引什么企业。同时,村民要付出什么代价、他们有什么利益,也是要说清楚的,清楚了企业才能办得起来。

6,土地纠纷。因为小镇距离市区距离非常近,而市区的开发就不可避免的会外溢到小镇中,也就是我们现在俗称的市郊结合部;那么对于这部分集体用地,农民怎么把它效益最大化就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是租赁还是买断?是按照法律承认还是集体协商?由乡镇到村集体再到农民,每方面都有自己的考虑。

这六项工作,都是需要不断和村民沟通的工作。而作者用了一个术语——非正式权力技术——把这个沟通工作非常精彩的阐述,对乡→村→民的潜规则的淋漓尽致的描述。

书中对很多制度、权力、规则进行解构,但是在农村话语体系里他们作用不大。包括契约、法律、官僚,在那里都不再神圣,没有体系,甚至都没有地位可言。

有个书友打了个比喻:这些东西到了农村就如同日本鬼子遇到游击战,那是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叫你嚣张,我有麻雀战,地雷战,你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我觉得太有道理了,那农村沟通工作就开展不了吗?

不是,作者说我们要用中国乡村特有的工作方式——“擂”和“媒”。这是当地干部从方言出发总结出来的经验,但是在全国却是可以通用的。我们来看看作者的解释。对于“擂”他是这样描述的:

而工作作风转换为乡镇的说法就是“擂”,“对上靠吹,对下靠擂”的“擂”,即反复无休止的督促。不过,“擂”绝非不断下命令式的督促,而是反复与无休止的缠磨。在这里,“缠磨”二字本身就体现出“擂”的艺术,即所谓乡镇干部的工作艺术。在缺乏对村干部的有效控制机制与手段的情况下,如果“擂”不体现为包括拉关系、套近乎、说好话、吃饭、喝酒、玩牌、拟亲缘化等在内的各种“软武器”的施展的话,是很难设想它会有什么实际行政效用的。“媒”的话,有相似之处,但是也有不同,我们看看“媒”字的诞生过程:最后,大家还是觉得“媒人”的媒、“说媒”的媒字意思比较接近。乡村干部处在国家和农民之间,上传下达,上承下接,两者有关联又有矛盾,却又必须将他们彼此相互黏合与勾连在一起,这样的角色特点,不是“媒人”又是什么?媒婆说媒,靠的就是上面两片嘴皮翻飞,下面两脚四处游走,所谓“两脚忙忙走,为的是活口”,把男女双方说得天花乱坠,使人心向往之。而乡村干部为了贯彻政府的意志,与农民软磨硬泡,极尽“绵谈”功夫,既要维护政府和村庄的权威与形象,又要牵着、引着、诓着农民走,这与媒妁之言不是正好呈异曲同工之妙?

汪书记还认为,这个“媒”字还有和颜悦色与和风细雨的意思,也就是与农民慢慢磨、慢慢泡,一直到把他们引上路为止,而这条路自然是上面和村里要他们走的路。而我则以为,这和颜悦色与和风细雨之中是不是也少不得一些巧言巧语的作料?两人听着也笑,并未反驳。

老洪还说,即使那媒婆的“媒”字也很难将这个“慢慢地与农民媒”的“媒”字的含义道尽。可以说,媒婆的巧言,商人的经济,戏子的伶俐,掮客的算计,似乎都可以在一句“慢慢地与农民媒”中找到它们各自的位置,确定各自的谱系。可以说,小镇的乡村干部利用方言,以一个“媒”字来概括当下乡村干部对农民工作的特色,也实在是一种充满机智、幽默、自嘲甚至解构意味的地方性创造。

为什么这么长段引用作者的原话呢?

一是我偷懒了,没有概括。二是我不知道怎么概括,只有这样原汁原味才能品出里面的味道。作者用这种第一人称的方式,通过乡镇以及村组和农民的直白话语让人了解中国象征,了解农村的基本情况,不是理想中的完美,也不是仅仅生活的疾苦。其中妙不可言的逻辑和人情世界是如何具体运行的,给了我们很多思考与启发,去拓展更大的视野,减少偏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龙山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驻村帮扶管理考核办法(试行)
“五查”确保驻村工作真帮实扶
中国农村综合改革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王晓毅:村干部能不能职业化?
律师在统筹城乡进程中的战略空间及拓展路径
乡镇驻村干部工作职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