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西协和医院历史

基督教华西协和医院历史(来源网络,原作者不详)

                         
(2012-08-09)

 

存仁医院

仁济医院

百年华西 世纪名院

   到2010年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已经整整建院118周年,让我们回顾一下华西医院发展历程,看看能给予我们什么思考:

   当今世界单点规模最大的医院———华西医院,犹如诗人杜甫笔下的那艘万里巨轮,停靠在美丽的锦江,遨游在医学的海洋。118年来,在这里我们践行关怀服务、传播科学文明、开展救死扶伤、诠释大医精诚。

   追溯历史,华西医院起源于1892年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教会在成都开办的仁济、存仁医院。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闭关自守的状态被打破,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四川虽有剑门险关、三峡天堑的屏障,却无法阻挡西方势力的步步推进。来自欧美各国的传教士、冒险家等纷纷涌入四川、进驻成都,四川逐步引起西方的注目。

   一批批怀着实现“中华归主”梦想的传教士的到来,在死水一般四川盆地荡起了小小的波澜。传教士们秉承西方的宗教、文化,怀抱打开中国内陆大门的理想,依仗着与战败的满清政府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庇护,来到四川。他们的思想行为与本土文化、宗教、乃至法律格格不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名声不佳的传教者们被扩大为“文化侵略”、“宗教麻醉”、“殖民主义”,在保国、保教的口号声中,传教士成了民众仇恨和唾弃的对象;1895年“成都教案”震撼川西,1890年、1898年大足县余栋臣两次反教,1900年四川义和团等均让教会势力受到打击。当时,四川是教会传教的重点地区,发展的教徒数量,占全国第三位,可是四川爆发的教案数量,占全国第一位。中西思想、宗教、文化的冲突在四川可谓激烈,矛盾十分尖锐。

   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四川人更接近或者接受洋人、洋教呢?医学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来到四川的大多数传教士是从三方面进行自己的工作计划:传教、医药和教育。就这样西方的现代医学开始承载着传教的目标在四川发源。

   四川最早的西医医生也许就是传教士,因为他们是不太相信中医的;远在异国他乡欧美传教士首先需要保重的是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因此他们中很多人具有医学背景,有的甚至就是医生。随着传教士队伍的逐渐壮大,专职的医生也随传教士来到四川。

   第一批基督教传教士于1877年前后进入四川,内陆会的侃莫(Cameron,英)、马嘉礼(J. H.McCartney,美)等人在重庆、阆中等地办诊所、开药房,被视为基督教在四川医疗事业的起点。

   1892年,加拿大人启尔德(O. L. Kilborn,加)在四圣祠街首开西医诊所———仁济医院,继有甘来德(H. L.Canright,美)在陕西街开办存仁医院,嗣后启希贤(R. G.kilborn,加)又在惜字宫街建仁济女医院,这就是今天的华西医院的最早起源。到清代宣统末年(1910年),四川已有教会医院30余家,病床1000余张,教会卫生学校20余所。

   仁济医院位于成都四圣祠北街,由加拿大英美会创办。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由启尔德(O. L.Kilborn,加)医生、斯蒂文森(Stevenson,加)医生等组成的英美会“先遣队”,从上海溯长江、岷江而上,抵达成都,租用四圣祠北街12号民房建立福音堂、创办西医诊所。同年夏天,成都霍乱流行,启尔德的妻子詹妮·福勒(JennieFowler,加)染病去世。该医院由启尔德医生主持。初名福音医院,后定名仁济医院,由于限收男病人,故又称四圣祠仁济男医院。启尔德(1867—1922),加拿大金斯顿王后大学化学硕士、医学博士,后来他成为华西协合大学的主要创办人之一,1914年主导并参与创建了华西协合大学医科,在华西的医学传教士中闻名遐迩。

   仁济早期虽然名为医院,实为诊所,医生仅启尔德一人,设备亦极为简陋,以后有余安(R. B. Ewen,加)医生、赫尔(H. M.Hare,加)医生、王春雨(W. E.Smith,加)医生等先后加入,医务逐渐扩大。1895年“成都教案”中,该医院被民众打毁。1896年秋,又在原址建成医院一所,始有25张男病床。1905年,启尔德得到地方政府补助1500两黄金,建成四层医院大楼。大楼于1907年夏开工,由建筑师苏继贤(Walter Small)负责完成,竣工后的医院大楼,气势恢弘、建筑精致,为成都近代建筑中的典范之一。1907年美国牙医林则(A. W.Lindsay)医生在仁济医院设立牙科诊所,是为四川最早的牙科诊所。由于林则医术精湛,很快声名大噪,求医者日见增多。1911年林则在四圣祠礼拜堂左侧修建独立的仁济牙症医院,是中国现代口腔医学的发源地,号称“远东第一”牙科。

   1913年1月30日仁济男医院在新大楼举行正式开幕典礼,四川军政要员、社会名流、外国公使、红十字会代表等均前来祝贺。医院与红十字会签定协议,作为红十字会医院,正式命名为“四川红十字会福音医院”。

   到民国初年,仁济医院有病床120张,设内科、外科、花柳科,有医师11人,医技力量和设备在当时的成都乃至四川堪称一流。医院还采取以盈补亏的办法,对富有者收取高额费用,但对贫苦的教徒,则减免其医药费用,以博取他们的好感。还根据患者的需要,开设有等级不同的病房,分为大病房、专门病房、慈善病房,以及每天收银1.5元的特等病房,其中的慈善病房主要为贫苦者提供免费医疗。仁济医院为今日之华西医院的起源之一。

   仁济女医院建立于1896年,位于四圣祠附近新巷子,由加拿大英美会女布道会创办。创办人为启希贤(R. G.kilborn,加)医生。启希贤(1863~1942),多伦多大学圣三一学院医学博士、化学硕士,1894年受女布道会的邀请,作为一名医学传教士来四川创建女会。在成都,她与启尔德结为伉俪。她是在华西工作的第一位受过专门训练的女医生,其技术精湛,为各界人士所称道,后参与创办华西协合大学医科,并担任医科教师,教药理学、毒理学,直到1933年退休回国。

   1912年女医院迁至惜字宫南街,定名仁济女医院,又名妇孺医院,是四川最早的女医院。在民国初期,有病床52张,开展了平产接生及一般妇、产、儿科疾病的诊治工作,在促进妇产科、儿科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该医院后来成为大学医科的教学医院。

   存仁医院最早位于成都陕西街,由美国美以美会创办。创办人甘来德(H. L. Canright,美)医生。甘来德,密西根大学医学博士,著名的外科医生。1891年受差会派遣,至陕西街福音堂传教。1894年在福音堂附近开设药房、医院,初名陕西街美以美诊所,后定名存仁医院,为一所包括眼耳鼻喉科的综合医院。医院建筑毁于1895年“成都教案”,后重建,为三层丁字形楼房,主楼中央有四面形钟楼一座,高于主楼约6米左右,为成都第一座砖木结构西洋建筑。医院治疗了许多简单的疾病,并成功地施行了数种外科手术,赢得了民众的好感。该医院于1929年由普通医院改为耳鼻喉科专科医院,是我国最早的专科医院,并被定为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医院。甘来德不仅是一位有声望的外科医生,又是华西协合大学医科的创办人之一,后担任大学医科的首任科长,于1928年回国。

   仁济、存仁医院等教会医院,不仅作为成都、也是四川最早的西医医院,对西医在四川的传播和发展、医药卫生知识的普及和社会风俗的改良均有着积极的意义。在近代四川,医学传教士本着博爱牺牲的精神,放弃在本国比较优裕的生活,到偏远的中国内陆地区和广大的城乡施医送药,在一定程度上给老百姓减轻或免除了精神和肉体的痛苦,是值得称道的,他们中的一些人被誉“华西医药的先驱者”,如启尔德博士、启希贤博士、甘来德博士、林则博士等人,分别是四川现代内、外、妇产、儿、牙等医疗业务的开拓者。同时,他们对四川社会改良也曾作出过贡献,启尔德是四川红十字会创始人之一,1911年四川辛亥革命期间,这位著名的外科医生走出医院,在泥泞之中救护伤员和病人,人们评价说“在他身上体现了前所未有的人道主义精神”。1920年闻讯他病故消息后,成都的社会名流在文庙为他举办了传统的祭奠仪式。启希贤主要的成就在于儿科病患的诊治,她还是四川天足运动的组织者之一,曾担任成都天足会的会长,积极宣传废除缠足的恶俗。

   仁济、存仁等医院作为教会医院,医院附设有“礼拜堂”、“福音堂”、青年团契,以及职工崇拜会,早晚作“祷告”,星期日作“礼拜”。门诊部还派人向候诊者讲解“福音”,复诊卷也印满了“圣经”,在病人中发展教会,彰显了“治病为传教手段”的宗教目的。但是医院开展的医疗工作,客观上把西医西药以及近代医院制度、医学教育传入了四川,并且在培养人才方面成效显著。一批在教会医院供职的中国医生,医疗技术得到锻炼,有的后来成为省内现代医疗业务的开拓者之一。仁济男、女医院均开展了医院办学,在四川尚未举办中等医学教育之前,培养出一批中级卫生人才,1914年男医院开办男护士学校,招收中国学生30余人,由2名外籍女护士主持,1915年女医院又附设女护士学校一所,由2位外籍女护士主持。

   教会医院的成立,陆续带来了西医书籍、手术器械及医疗设备,还直接将现代医疗技术和医院制度等引进到四川。成都仁济女医院,为四川最早的现代妇幼卫生机构,推行新法接生。教会医院还开设有药局,出售一般外用药品及山道年、金鸡纳霜等,带来了西药在四川的发展。

   传教士医生利用他们在眼科、外科、妇产科等方面之特长,如体表良性肿瘤的切除、断肢术、外伤的止血和清创缝合是当时西医最常施行的手术。稍后,随着麻醉和无菌技术的逐步改进,西方医学在外科、眼科、妇产科、公共卫生等方面的优越性便日益突出了。手术的神奇和西药的速效,逐渐消除人们的戒心,种牛痘以预防天花,奎宁治疗疟疾,以及止痛剂和麻醉剂,还有19世纪的最后一年发明的阿斯匹林……因其相对于古老的中医显得见效快等原因,经历了一段观察和体会后使人们相信了它的科学性。

   百年前的四川,环境恶劣、卫生落后、缺医少药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脚气病、霍乱、狂犬病、伤寒、天花、血吸虫病、性病、黑热病、腹泻、肺病、麻疯、鼠疫等时常流行,威胁着成千上万人的健康和生命。加之,一般民众因贫困而无力请医生,患病后往往请巫婆神汉或听天由命。莫尔思(W.R.Morse,美)就曾经指出,“巫术、迷信在民间治疗中占很大部分”,“迷信、巫术和宗教与中医联系在一起”。中国著名的“公共卫生之父”、曾任华大医科教员的陈志潜先生回忆:在上世纪初的成都,当草药治疗失败,市民就会以锣鼓、鞭炮、焚香等“法术”,为病人驱逐“病魔”。按保守的估计,当时的粗死亡率可能超过30‰,婴儿的死亡率约为200‰,预期寿命大约是35岁。产妇死亡率尤其在农村超过25%,在死亡人数中,约有41%是死于可控制疾病。

   为减轻疾病、痛苦和死亡的威胁,四川的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用我国的传统方法处理疾病是不足的,必须寻找其他方法”(陈志潜语),政府官员、普通老百姓对西式药丸、外科手术,由最初的惊恐、抵制,慢慢过渡到接受、相信。当时的四川人,对于治疗内科疾病仍信赖传统中医,但也肯定教会医生和西方医学对外科病例很能胜任。西医的传播,不仅弥补了本土医学暴露出的不足,也开始改变四川人的就医观念和卫生习惯,到西医医院挂号门诊、重病住院治疗的人数日增。

   隶属于教会的仁济、存仁医院的创办,既承载着教会传教的理想;又实践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医学目标,为当时之四川乃至中国西部带来了现代医学科学和早期的医学教育;更令当年这些传教士们意想不到的是,当年的仁济、存仁医院开启了今天全球规模最大医院之先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四川,西医东渐引发的死水微澜 | 魔菇 ·早茶夜读
紫薄雾下的三个十字架 (2) Crosses
他们给成都带来的,远不止是圣诞节
非常珍贵的史料!林则自述:我是怎样创办华西口腔的 | 锦水·人文川大
成都人文地理:四圣祠——成都百年建筑最多的街道
《中华医药赋》 岳阳作家 余振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