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时代如何“刷新”组织能力
2016年11月05日
杨国安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教席教授,“杨三角理论”原创者,曾任宏基集团首席人力资源官,现为腾讯集团高级管理顾问
12
移动互联已经无所不在,短短几年,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经营效率被它深刻影响,主动或被动地与其共舞。在这种大背景下,移动互联为中国的企业提供了弯道超车的重大机遇。
但,怎么超?互联网曾有著名的“风口论”,可是,找到“风口”,猪就真的能飞起来吗?飞起来之后,会不会很快摔下来?那么多前赴后继“倒”下的企业,他们是因为没有找到风口,还是因为找到了风口却没能坚持飞在天上?
对此,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教席教授杨国安在《变革的基因:移动互联时代的组织能力创新》一书中,与大家分享他的观察。
反而更重要了
读书周刊:2009年,您出版《组织能力的杨三角》一书,提出“企业持续成功=战略方向×组织能力”这一理论。转眼7年过去了,中国和世界的经营环境在各个层面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杨国安:确实如此。现在,智能手机成了人类器官的延伸,随时随地的特性,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并让消费者的行为数字化,而数字化将彻底改造价值链,带来商业模式创新和经营效率提升。
互联网使竞争变得前所未有的激烈,速度关乎生死。短短几年,一家企业可以登顶行业之巅,也可能衰落到无人问津。大公司虽然有平台和资源优势,但小公司的敏捷、灵活,使得大小公司之间的竞争变得胜负难料。
具体到中国的环境,一方面是工人工资的持续上涨,一方面是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低价竞争的传统模式变得岌岌可危。
读书周刊:既然环境变得如此不同,您的“杨三角”理论如何更新迭代?
杨国安:环境的变化确实很挑战我的理论。之前我提出,企业持续成功=战略方向×组织能力,而团队要有组织能力,需要三大支柱的支撑。
一个是员工能力。中国很多传统企业是为人家“贴牌生产”,追求低廉的成本、合理的质量、迅速的交付,所以,这些企业不太会找一流大学优秀毕业生这类高精尖人才,而更可能找与企业所需技能匹配的普通人才,也就是在人才成本上讲求节约,能用、够用就行。
一个是员工思维。就是怎么让员工主动去关心企业成本等问题,这需要一套比较“虚”的东西,比如企业文化、价值观等。
最后一个是员工治理,就是设计一套具体的、量化的指标来考核员工,所以会有计件、计时等制度。
来到移动互联时代,刚开始,看似我的理论不管用了。
比如很流行的“风口论”。找到风口,猪也能飞起来,其背后隐含的逻辑是:企业成不成功,在于找不找得到风口,组织能力不重要了。可是我想,就算找到了风口,猪能飞多久?刚开始,猪确实飞起来了,但很多企业会拷贝你的创新,蓝海瞬间变成血淋淋的红海。还有一个问题,猪飞起来了,企业做大了,怎么组织管理?尤其是对于短时期内迅速成长起来的新公司来说,组织管理上的短板是很明显的。
还有一个说法也很流行——“烧钱论”。都说互联网企业要烧钱,不要考虑赚钱,什么组织能力,那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融资能力。没钱,什么都没用。我想想,似乎眼里看到的现象确实如此。可是,我又想,那风险投资为什么把钱给这家企业烧?而不给那家企业烧?其实,除了有没有好的故事之外,风投还是会看你的创业团队的。因为好的故事,也得靠人去实现。互联网时代还是需要做事,不能只靠忽悠。
所以,我认为互联网时代,“企业持续成功=战略方向×组织能力”这个方程式不仅没有OUT落伍,反而,对组织能力的要求更高了。
相乘关系,不是相加
读书周刊:战略与组织能力,两者是怎样的关系?
杨国安:成功离不开战略,而战略的落地和推进,更需要过硬的组织能力,否则只能是空中楼阁。
组织能力不是指个人的能力,而是一个团队(不管是10人、100人或者100万人)所发挥的整体战斗力,是一个团队(或组织)竞争力的DNA(基因),是一个团队在某些方面能够明显超越竞争对手、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
合适的组织能力,在我看来,是与战略同样重要的、保证企业持续成功的两大关键因素之一,移动互联时代,企业要建立起能够快速应对外在环境改变的团队战斗力。
读书周刊:如何确定企业需要怎样的组织能力?
杨国安:组织能力的确定,一定是跟战略方向分不开的。企业必须先分析自身所处的经营环境,制定正确的战略方向,然后,依据选定的战略方向,明确两三项与战略最直接相关的组织能力。
确定这样的组织能力,不是企业惯常那样着眼于企业内部就能搞定的,而是需要一个从外向内的审视、思考和决策过程。首先,要看看外部哪些变化在发生,从而明确战略应该朝着什么方向,企业应该选择什么领域经营,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有什么样的资源来支持这些动作;搞清楚这些问题后,接着就要确定与之匹配的商业模式,如何实现差异化的竞争能力,如何靠这些能力实现价值,如何实现这些价值的变现;最后,根据这些问题的答案,再去确定与之匹配的组织能力。
读书周刊:方程式中的乘号很有意思,通常我们会用加号来表示这样的关系。
杨国安:你发现了这个微妙之处。这个乘号很重要,战略与组织能力这两个因素之间是相乘的关系,不是相加的关系,少了其中任何一项不行,企业就无法获得成功;而两项匹配的话,获得的竞争力能级也是很大的。
更多是动态的
读书周刊:以移动互联为时代背景,对组织能力提出了哪些不同以往的要求?
杨国安:在移动互联时代,团队需要打造的更多是动态的组织能力,确保企业与时俱进;要不断关注用户的需求和痛点,通过持续创新和敏捷迭代,确保企业的竞争力。在这个新时代,企业需要的是新一代的组织能力,即能变革的基因。
组织能力的三大支柱,其具体内容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员工治理将从“管控式科层组织”转向“市场化网络组织”,员工能力将从“人海战术”转向“精英战略”,员工思维将从“外在驱动”变为“自我驱动”。
读书周刊:三大支柱之间有顺序之分吗?
杨国安:有。第一根必须是员工能力,即员工必须具备相关的能力或潜在技能。移动互联时代,组织能力被定为创新,那么,员工必须具有活跃的创意思路、挑战权威的自信、对市场需求的本能敏感度、持续学习的能力等。而对于追求低成本能力的传统企业来说,则要求员工具有很强的执行力、能吃苦耐劳等。显然,要让具备后一种能力的员工去成就创新组织力,即使给予再多的培训,也很难实现。
在找到具备能力的员工后,就需要第二根支柱——员工思维发挥作用了。员工有成就组织力的能力,不代表就会自觉自愿地去做,因此,需要用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及由此衍生出来的一些管理手段去引导员工,让大家每天在工作中所关心、追求和重视的,与公司所需的能力相匹配。
员工有能力并且也愿意做了之后,接下来就是搭建让员工充分施展的平台,也就是需要第三根支柱——员工治理发挥作用了。在这个环节,企业必须考虑如何设计支持战略的组织架构、如何平衡集权和分权以充分整合资源、如何建立管理这个平台的流程、如何建立支持这个流程的系统。
读书周刊:三大支柱缺一不可。
杨国安:而且要坚实。三大支柱的打造必须符合两个原则:一是平衡,就是三根支柱要一样长,不能有短板;二是匹配,三根支柱都必须与所需的组织能力协调一致。
读书周刊:您一直在提员工,但有观点认为,即使把员工能力打造得再好,如果中高层管理者的领导力不行,对于组织能力的打造也无济于事。
杨国安:我讲的员工不是指基层的员工,而是指所有在公司拿薪水的人。其中,中高层管理者应该是主要成分,他们的能力、思维以及对他们的治理方式,将在组织能力的形成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在书的最后部分,讲述了涉及打造组织能力的三群人,即首席执行官、直线经理和人力资源,谈了这三群人在移动互联时代的角色变化,他们的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会深刻影响组织能力的建设。
读书周刊:马化腾在为您的新书所写的序中说:2008年,刚满10岁的腾讯,营业收入正在向10亿美元冲刺,业务范围、人员数量快速扩张,给管理团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急需一位资深的管理专家对管理团队进行支持、对公司人力资源体系化建设赋能。而2016年,腾讯营业收入达到了158亿美元,马化腾说您在其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这8年里,您究竟对腾讯做了什么?
杨国安:这个不能说,因为我目前还是腾讯集团的高级管理顾问(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AAA移动互联时代,跟大师学习组织能力建设
杨国安:如何系统地打造组织能力
年度战略规划必读:《变革的基因-移动互联时代的组织能力创新》
变革时代的组织能力创新高峰论坛:管理大师杨国安在北大畅谈企业如何持续成功
《变革的基因》解读
“杨三角”新解:如何获得动态的组织能力【商评新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