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菜场“变脸”,也能成地标
   上月末,拥有百年历史的唐家湾菜场正式谢幕。
  对于菜市场,人们往往有着复杂的感情。一方面,它作为普通市民日常社会交往的重要空间,承载着很多记忆;另一方面,由于设施老旧、管理落后,一些菜市场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市民期待着符合现代城市生活需求的新型菜市场的出现。
  在国外,这样的难题也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通过外部更新、管理升级和业态调整等方式,一些老旧的菜市场换上新颜,继而成了城市的活力新地标,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颠覆外观
  让市场美起来

  过去,菜市场主要注重功能性,往里塞进尽可能多的商户,以便让人们买到更丰富的产品。可是,市场繁荣之余,人们却要穿梭往来于老旧昏暗的空间,忍受满地的菜叶和流淌的污水,这并非是一个很好的体验。
  因此,颠覆过去陈旧呆板的外观,让菜市场美起来,成为了很多城市更新改造老市场的共同选择。
  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布尔的贝西克塔斯鱼市场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贝西克塔斯是一个多文化交汇的区域,属于伊斯坦布尔人口最密集、人种最繁杂的地区之一,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这里仍保留了些许村镇风貌。多年来鱼市一直是许多当地人和游客购买鲜鱼的必经场所,它位于一个被其他建筑“包围”起来的三角形地块上。时过境迁,鱼市的容量已不能满足需求,政府决定委托建筑师对其进行改造。
  为了保留旧鱼市的历史,同时突出这里扎根社区、受人欢迎的特色,设计方将一个三角形混凝土外壳罩在整个地块上,形成新鱼市的标志性构造。外壳下方是无支撑结构的内部空间,利用率得以提升,而两侧面向街道留有巨大的开口,又保持了市场内部与街区的融合,给整个区域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样一来,无意中经过市场的人们看着里面挑鱼、讲价的场景,可能也会一时兴起,进去挑选自己的“战利品”。
  这两年风靡全球的“最美市集”——荷兰鹿特丹Markthal 市场则是“美起来”的另一个著名案例。
  传统的露天集市虽有氛围,但为了让人们在雨雪天气也能安心购物,这座建筑应运而生。远远看去,它就像一座巨大的拱门,内拱面的壁画面积达11000平方米,取名为《丰收之角》。
  丰富多样的食品是这座市集住宅建筑的核心要素。在这个挑高达40米的拱形结构之下,聚集了80多个生鲜食品摊位和商铺。虽说本身售卖的内容与其他欧洲市集并无太大区别,但走在其中的感受却是独一无二的。
  抬头仰望,《丰收之角》采用超大图像显示市场上出售的产品作为“主角”,而作为“配角”的花朵和昆虫则展示出荷兰自17世纪开始闻名于世的静物画特色。为了实现足够的清晰度,壁画图像是由Pixar软件进行渲染并印刷在穿孔铝合金面板上,然后贴覆一层吸音板以控制噪音。
  所以说,虽然有专业建筑师诟病这个设计将容积率大大拉低,但不可否认的是,市民购物的体验性确实升高了。

  创新思维
  菜场当作商场来管理

  光有美观的外在而没有“内涵”,也不是符合现代人需求的菜市场。“内涵”的形成,需要管理者思维的转变和创新,将细节考虑到位。
  首先是安全问题。菜市场人流密集,顾客和商贩的人身安全必须得到保障。为降低菜市场的火灾隐患,西班牙的卡巴那花卉市场就采用了最新的科技手段,一旦发现火苗马上能进行火源追踪,系统同时自动喷水灭火,把火灾事故扼杀在摇篮中。
  虽是细枝末节,但如厕问题却颇具代表性,值得关注。走进赫尔辛基的室内市场会发现一个令人“惊奇”的场景,那就是卫生间与离最近的食品摊位仅一步之遥。二者如何和谐共处?
  管理者认为,首先需要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其实,好的卫生间并不在于面积有多宽敞或是使用名牌卫具,而在于能做到通风无异味,视线有遮拦,干净没污垢,还供应热水和免费手纸。有了这些,自然让人感到舒适。但更重要的是,人们要有自觉维护干净环境的意识,充分为后来的使用者考虑,才不至于让卫生问题影响整个市场的环境。
  不仅如此,有些市场还对商贩进行统一培训,规范商铺装饰和食材摆放,将市场当作商场来管理。比如,被称为“伦敦食品柜”的博罗市场的商家经过培训,就会将水果蔬菜摆放得色彩纷呈、高低错落,让前来购买的人看到就馋涎欲滴。当然,光有“噱头”也不行,博罗市场有专门的管理员随时进行监督抽查,来确保商贩出售的产品是安全健康的。
  在国内,市场之外的流动摊贩常常让市场管理者和环卫工人头疼不已——这类经营往往更容易发生短斤少两、以次充好的纠纷,散场后又留下一地垃圾。国外又有哪些好的管理方法呢?
  根据国际经验可以发现,管理者通常选择将后者也纳入体系之中,让非正规经济活动帮助这类商贩解决就业,作为另一梯队发挥好城市服务功能。具体管理的措施包括划分经营区域、提供低廉租金、发放专门的流动摊贩经营牌照、统一进行卫生培训等措施。
  在井井有条的管理下,菜市场及其周边区域就能做到安全美观又卫生,人们在家门口能买到放心菜,逛市场也就成了舒心的享受。

  功能混搭
  城市活力由此发源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菜市场就是个卖蔬菜水果的地方,顶多还有点油盐酱醋和厨用百货。但其实,菜市场还可以是一个供人们交流、休闲的社会空间。
  在加拿大圣劳伦斯市场的过道上就摆放着桌椅,顾客们在摊位上买好饮料和点心,可以面对面坐着闲聊。十几张桌子一字排开,旁边有广告,写着“结识美食背后的朋友”,氛围就与人们眼中那些“高大上”的咖啡馆无异。
  类似的标语也能在赫尔辛基市场的中央大厅看到,那里有一家名叫“故事”的咖啡吧,向往来的人们展示着这样一条广告语:来喝一杯吧,因为没有一个美好故事始于一杯水。
  斯德哥尔摩的Saluhall市场则兼具美食广场的功能。菜市场的中央设置了干净舒适的就餐区域,不管是上了年纪的夫妇还是推着童车的年轻父母,都可以寻找到符合自己口味的食物,在购物之余美美地吃个便餐、喝杯小酒,享受一天中的美好时光。
  有些菜市场还融入了杂货市场的功能。比如布达佩斯的中央市集市场,它的二层专门售卖富有匈牙利民族风情的手工艺品,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在这里不但能体验到最真实的布达佩斯本地生活,更能选购到最具特色的当地纪念品。
  市场的活力并不止于一处,同样可以向外延伸。很多菜市场外的广场上,也是热闹非凡。
  在赫尔辛基市场,民间歌手把菜市场当作展示舞台。在那里,可以看见上了年纪的长者穿着范儿正的水兵服,自拉手风琴唱着苏联老歌。隔着芬兰海峡,对岸就是圣彼得堡,音乐和旋律超越了国界,流淌在人们心间。这样接地气的市场同样也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小伙子们纵情演奏重金属摇滚乐曲,给菜市场增添了别样的魅力。
  多重功能混搭的市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所在城市的形象,继而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2012年度的集市评选中,加拿大圣劳伦斯菜场击败了世界各地的竞争者,如纽约联合广场的绿色市场、加勒比的卡斯特里市场等,排名全球第一。随后,它就被纳入了多伦多官方的旅游线路,成为该市地标建筑之一。
  近年来,人们一直在热议,住房商品化给了大家自由选择居住的机会,但是否也意味着社会交往空间的压缩?从国外这些菜市场的新面貌看来,这个答案并非必然。
  在一个个城市社区内新兴的公共空间里,菜市场正成为社会空间网络的重要节点之一。未来,这个承担着人们功能需求和情感需求的地方会更加热闹,管理者也应该做好准备,积极应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网红菜市场的“火爆”与“落寞”
旅行爱去菜市场的人就是装十三?说这话的人才是吧
菜场变“夜店”!网红风改造再度惹争议,网友:就想买个菜,怎么这么难!
菜市场真热闹写一段话 菜市场真热闹内容描写
这颗星球的10个菜市场
菜场转型正当时,简析传统菜场的升级之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