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过七百载 不变“老城厢”
            ■王依群
    

   在中国历史上,城厢特指城内和城外的繁华地区。作为上海城市之根的老城厢,700多年来经历了几次重要的历史变迁。听懂它的故事,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上海的历史文化。

   开埠前,老城厢包括城内及十六铺;开埠后,进一步扩展至整个上海县所属的范围,包括城内、南市、新闸、老闸、江境庙等地。当前,上海市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的范围包括黄浦区的人民路—中华路以内区域,总用地面积为199.72公顷。

   仅就开埠前的情况来看,上海老城厢有几大特点:

   第一,街巷逐渐增多,反映了人口聚集、商业繁荣的状况。明弘历时期,只有新衙巷、新路巷、薛巷、康衢巷、梅家巷等5条街巷;到清康熙时期,街巷已达25条之多;嘉庆二十一年,上海县城有包括黄家弄、俞家弄在内的63条街巷。

   第二,繁忙的水上运输、贸易将上海与南北沿海各港口、长江沿岸各城市及周边地区联系起来,初步显现上海的地理优势。

   第三,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的繁荣带动城市商业繁荣。19世纪初,上海县出产的棉布就已销往英国、美国等地。

   第四,会馆、书院、私家园林、殿宇建筑涌现。商船会馆、三山会馆、四明公所等成为老城厢的一大特色。同时,老城厢地区还汇聚豫园、城隍庙、书隐楼等名胜古迹。
   
  开埠后,老城厢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地位遭到削弱,不仅经济上逐渐衰落、市政设施和管理上相对落后,而且环境上有逐步恶化趋势。不过,辛亥革命后,老城厢开始拓路拆城、填浜筑路、学习先进的城市治理机制、引进先进的生产制度、技术和人才。

   改革开放后,老城厢的街区面貌、经济结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较大变化。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上海老城厢全面崛起。豫园、城隍庙等重要历史风貌得到改建,带动了老城厢旅游业的发展;老城厢的历史文化价值逐步显现并受到重视,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文物单位的宣传推介有很大进展。同时,房地产业兴起,本土居民无论是购买商品房还是动迁安置到其他新建房屋,都实质性地改善了老城厢的环境面貌、分流了老城厢的人口、促进了市政基础设施完善。由此,老城厢的棚户区大量减少,绿化、道路、设施大为改观,人口密度逐渐降低。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进一步推动了老城厢的改造、提升。当时,在保持老城厢基本建筑风貌和格局基础上,有关方面梳理街道和弄堂,拆除违章建筑,积极改造部分住房的水管、电路,大多数历史建筑得到有效整修。

   党的十八大以来,老城厢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机遇期。有关部门树立历史风貌保护新理念,突破老城厢建设体制机制瓶颈,积极探索事权分工合理、责任主体落实、各方通力协作、社会积极参与的新模式,拿出“硬实招”、打出“组合拳”,推动了老城厢数万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下一步,老城厢将培育商业、文化、办公、居住等多业态混合,推动外滩金融集聚带与新天地商务区联动发展,打造成为一个承载上海过去、今天和未来发展的综合功能区域。

   (作者为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史志学会会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城厢——上海城市之根
老城厢藏着海派文化独有的精神气质
上海老城厢概述
【建筑百科】上海老城厢的芦席街
历史风貌建筑 广东会馆
44处上海历史风貌保护区,浦东有7处!你都去过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