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锵——稀土路上铿锵行
苏锵——稀土路上铿锵行
 2018-09-27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稀土,对于推广稀土的价值,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中国科学院院士苏锵
   苏锵长期从事稀土化学和物理研究,对稀土的分离和性质变化规律的探寻、稀土材料的研制与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国稀土研究的开拓者之一。苏锵曾说过,他一生有两次恋爱,一次是遇见妻子任玉芳,从此厮守一生;另一次是从事稀土研究工作,从此钟情一辈子。
   苏锵幼年生活艰辛,经历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因此,从小就深深体会到要发奋图强,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1948年,苏锵选择报考中山大学的化学化工系,选择了应用广泛的化工领域,并先后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继续深造。1952年大学毕业后,苏锵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支援东北重工业建设,最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从事稀土研究工作。
   工业的建设离不开石油。苏锵一开始接到的任务是从煤中提取出石油,在此过程中需要分离出独居石(稀土金属矿的主要矿物之一,常含钍、锆等)中的钍,用作合成石油的催化剂。而分离稀土金属让苏锵不知不觉地沉迷其中,并开始从石油专业转向稀土研究。
   稀土中含有17种不同特性和用途的稀土元素,为了更好地发挥各种稀土元素的作用,苏锵及团队需要解决如何有效地将它们分离出来这个难题。1958年,苏锵研究和综合了分级沉淀、分级结晶、氧化还原等分离方法,获得稀土17种元素中除了钷(Pm)和钪(Sc )以外的全部单一纯稀土;他还提出了分离稀土的流程。
   进入21世纪,苏锵又致力于新型稀土光电材料的探索,在发展环境友好半导体光源、平板显示、高能射线探测和上转换等领域的稀土发光材料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八十多岁高龄的他,在稀土研究上始终满腔热血,不遗余力。
   苏锵深知科学的进步离不开传承和发展,因此,他对人才培养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他常说,年轻人不仅要“青出于蓝胜于蓝”,还要“帅出于师优于师”。苏锵培养了近百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其中不少弟子都已成为国内稀土研究的中坚力量。苏锵于2017年2月17日,因病于广州逝世,享年88岁。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李浩   [责任编辑: 钟艳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沈阳师范大学赵震课题组:基于碱金属和铈改性的La-Co基钙钛矿氧化物催化剂的炭烟颗粒催化燃烧反应机理研究
稀土学报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 一分钟扯碳2.0
盘点2015-2019十位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化学奖的院士
中国境内发现白色石油,日本看到眼红不已,据说比稀土还珍贵?
比稀土还要珍贵?中国意外发现“白色石油”,日本不惜高价购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