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有效打造个人品牌?

如今的注意力之战,真正可以做到兵不血刃。

最初,我们在发展业务时,需要递给对方一张名片,上面印着你的姓名、头衔、电话等信息,这张名片可以告诉别人你是谁,你是做什么的。

只有在有需要的时候,对方才会翻看名片,找到你,并打上一通电话,开启合作的可能,但显然,这样效率太低。

个人品牌就是这个时代行走江湖的名片。它代表了你是谁,你的专业是什么,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比起纸质名片,它的维度更多面立体。这张名片不需你一个一个传递,不需要你参加各种会议饭局。

它存在于人们的心智,通过互联网工具能够无限多地扩散出去。

要知道,如果你只是普通的企业员工,你影响的人就只在公司里;如果你的影响力大到可以辐射行业,直接的结果是,行业中更好的公司可能会来挖你;如果你的影响力可以辐射到各个企业主,那么各企业主就将为你带来更多合作机会和可能。

做个人品牌之前,你需要区分两种思维模型:

一种是:having(拥有什么)-doing(去做什么)-being(成为什么);另一种则是:being(想成为什么)-doing(去做什么)-having(拥有什么)

第一种模式是资源驱动,当你有了资源、资金、能力等,再一鼓作气去做,最终成为自己理想的样子。

但凑足所有要素的过程非常漫长,当你终于有了资源、资金、能力等,最好的时机可能早已过去。

第二种模式,先确立自己的目标,比如十年后你要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倒推回来,你现在就要开始写作。也许你目前并不具备写作的技能,但是你可以先去学习和练习。

再伟大的作家也很难初出茅庐就石破天惊,而在不断练习写作的过程中,你也能渐渐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就是终局思维——你想要什么,决定了你现在必须做什么,这样更容易达成自己目标,且不被现有的资源天花板限制。

开始之前,我们需要破除一个误区:做个人品牌并非趋名逐利之道,它是助你打造踔绝之能的不二利器。

很多人上来就谈“定位”、“包装”等词汇,但那是浅表工作,打造个人品牌的基础在于:你需要具备真正的专业能力。

这就要求你必须具备可以量化的优秀工作能力。

比如你是社群运营,到底引流了多少粉丝、留存多少、促活怎样,这些都有数据可证——证明你是否业界领先、专业;你是产品经理,到底打磨出了怎样的产品,产品各项数据如何,也均可证。

其次,你要认真梳理,你的专业程度是否能够排到全行业第一,如果不能,你是否可以排在地区第一,以此类推,你是否能够成为公司第一,最次是部门第一。

如果你不具备可以量化的专业能力,那么你的个人品牌打造就是无源之水,你应该暂时打消自己的个人品牌打造念头,专心提升专业能力。

那么,专业到底是什么?

专业是先把事情做对,再把事情做好。

做对意味着你的方向选择要与自身天赋契合、对行业理解深刻、在中心位置深耕,一旦不符合上述几条,你就会向错误方向越走越远。

第一条说起来容易,真正行走在正确方向上的人却不多,这一条就能筛掉一大批人。

接下来是把事情做好。做好不是做到及格线,而是在别人做到100分的时候,你已经在往120分努力了。

能够走过这两步的人,已经寥寥无几。

具备一定专业水准的人,接下来又容易掉进以下两个陷阱:

第一,把平台品牌当做自己的个人品牌。

十点读书上的大批作者,每篇文章阅读量都过十万加甚至百万加,但我问你,抛开十点读书这个平台品牌,你真正记得几个为十点读书供稿的作者名字呢?

这些十万加百万加的流量有作者的功劳,但最大程度上归属于平台品牌,作者自己的品牌却被弱化了,或者说,作者们本身并未达到百万级阅读该有的个人影响力。

但你是李叫兽、潘乱、keso,阅读量只用几千甚至稍稍过万,个人品牌价值就足以超越绝大部分十点读书作者了。

对于个人品牌打造来说,流量如水,能助你平波缓进,但专业能力如刀,可率你大刀阔斧劈山开路。

第二个陷阱是,用别人的知识来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

作为曾经做过知识付费课程的人,我知道部分老师并没有自己所讲述课程的实操经验,只是道听途说或查找资料攒出自己的课程内容,这种课程塑造出的个人品牌不堪一击。

“知道”和“见识”“经验”“专业”都不同,知道的门槛太低了,随时可以查到,但后三者才该是你的壁垒,才是你用来打造个人品牌的绝佳利器。

个人品牌绝不是混圈子,而是圈子里有多少人认可你,这是质的差别。

个人品牌需要一整套战略系统,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零碎知识和经验。就像散落一地的零部件和一台完整的电脑相比,哪个价值更高呢?

好的个人品牌是真实做底,是真正挖掘出自己的潜能,而非模仿他人。比如靳东塑造的个人品牌形象是学霸,但他并非真正的学霸,一旦被戳穿,整个品牌价值就毁了。

当然,有了真实,你的个人品牌塑造过程才能一以贯之。

可了解自己绝非易事。在开设第一个知识付费课程之前,我的产品经理曾详细深入地问及我的个人经历,细小到我产生过的某个创业念头、对别人说过的某句话。

在你看来毫无意义的事,在对方看来或许都是你某项特性的佐证,有时,旁观者对你的认知会更准确。

就像我们常常对自己的外貌认知乏力:自拍和镜子中的自己总是那么好看,但在别人镜头下却丑出天际。作为旁观者,见到你的第一面却几乎能准确评判你的相貌究竟如何。

接下来,我们需要两步走:先站队再排名。

站队无处不在,最直观的例子就是电视剧里站错党派的官员。如果站错队伍,排名越前死得越快。只有选对了队伍,再努力成为队伍中的第1名,你才可能得到更多赏识。

以脑白金为例,我至今不知道它的具体功效是什么,基于二十年前人们对保健品的印象(脑白金1997年上市),如果它站在保健品队列里,会把品牌做窄。

但脑白金重新梳理定位,最终选择站在送礼行列。这支队伍可就大了去了:送高端红酒、送茶叶、送书,甚至平安夜送一只苹果,送礼行为无处不在。如果能站在这支队伍中,在用户心智中形成强标签,那么它就容易做成全国性的品牌。

定位,还可以从用户心智和市场两个维度分情况考虑。

心智中有、市场上也有的领域和心智中无市场也无的领域,不建议去做,因为这意味着要么用户多,但竞争对手也多;要么竞争对手少,但也没用户的局面。

最理想的状态是:心智中有而市场上无。

当然,市场上绝对的无一般不存在,中国人太多,任何刚被发现的蓝海都会很快被人填平。

因此,“市场上无”可以变形为:市场上有对手,但对手没那么强,没有一讲到行业你就能立即想到的行业独角兽。

我们在讲知识付费时会想到“得到”,提到搜索引擎会想到百度,提到社交产品会想到腾讯,但提到女性社群,你就很难想到某个行业独角兽,这就是理想中的“有用户而对手还不够强”的状态,这样的领域是你可以选择进入的。

定位也并非一劳永逸,它需要根据你的能力提升及用户需求变化不断调整。

比如,你可以从一个专栏作者升级为独立内容顾问,但你很难直接跳过所有环节,直接成为独立内容顾问。

内挖自己的需要和用户的需求难度系数极高,你需要不断在市场中验证,去调节和校准。

定位之后你要学会卡位,占据这个位置,当别人想到这个标签时,第1个想到的就是你。

简单来说,卡位就是你人为地为自己贴上标签,通过持续不断地输出,让这个标签和自己融为一体的过程。

贴标签也有一些技巧——我们可以通过新造一个词或定一个更小的范围去抢位。

比如说到“商业观察者”,我们会想到keso、吴晓波等,但你加个前缀,将标签变成“女商业观察者”,你心智中似乎没有这样的大牛存在,如果又变成“90后女商业观察者”,这一标签一旦被你打响,就独属于你个人了(同理可见Spenser最初的“香港金融第一自媒体人”卡位)。

品牌名则更直接,你要尽量避免使用生僻字,如果用生僻字,可以参考呷哺呷哺这类外形引人注意的名字,而不是一个在用户输入查询时会有障碍的名字。

用户的注意力相当容易转移,当他输入名字时,名字不能直接跳出,甚至翻了拼音前两页都没有找到你名字中的某个生僻字,他会直接离开。

现在更多的企业名字都在向简单、直接、好记靠拢,比如苹果、小米、飞猪、天猫、阿里巴巴等。

好记的同时,名字还要有辨识度,小红小明这样的名字虽然好记,但也缺乏辨识度。

如果你的真名适合个人品牌打造,可以直接使用真名。如果真名不够好记且具备独特性,你就需要起一个符合条件的笔名。

比如我只在一场颁奖典礼上听过一遍《欢乐颂》编剧的名字,时隔几年我却仍然记得她。因为这个温柔的女编剧,竟然叫作“袁子弹”。这种名字的反差和独特性为她塑造了接到更多活儿的可能性(在寻找编剧时,你更容易记起她)。

如果你的名字太难记,别人需要记忆10遍才能无障碍地想起你来,那么你的传播次数就要比“袁子弹”这样的名字多10倍,其中9次,你都是在不断地重复做无用功。

做个人品牌,不妨先从一个好名字开始。有了定位之后,你的名字、头像、身份、业务、产品等标签都要与这个定位相符,向别人呈现一个统一的立体形象,突出你的优势。

定位卡位之后,你要开始生产自己的内容产品,产品可以是你的知识经验。

这时你要想明白:你的用户是谁?

他们想要解决什么问题?

你能为他们提供怎样的解决方案?

这些解决方案是否可以标准化?

你的解决方案是否是不可替代的?

你的解决方案可以一次性交付还是需要长期跟踪?

用户想要达到什么结果?

你能为他带来怎样的附加价值?

当你不断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你的产品模型就会越来越清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与其做到最好,不如做到不同
引流一哥:引流如何打造个人品牌?
你了解ip吗
养的花太多总叫不上来名字?教你如何制作“花名片”
关于定位的理解
社交名片:个人成功的捷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