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瓷诞生的秘密,收藏爱好者必看

我们都知道,隋代二世而亡,所以在说到陶瓷的发展时,我们往往很容易忽视这一时期,但事实上,就是在这一时期,诞生了真正的白瓷。

1.隋代瓷器概要

隋代瓷器,壶一般分为带流与无流两种,带流者为鸡首壶,无流为盘口壶。鸡首壶比南朝的瘦长,盘口亦高,颈部变细,中部有弦纹装饰,鸡头更趋于写实。盘口壶的基本特征为盘口、有颈、系耳都贴附肩上。盘口较前代高,颈长、椭圆腹,系耳的形式多作条状。

(淮南窑青釉划花莲瓣纹四系盘口瓶)

罐有两种,常见于北方的罐为直口、无颈,罐身近椭圆形,腹中部常凸起弦纹一道,分器身为二等分。肩上贴附二系、三系或四系,以四系耳居多,称四系罐。南方较流行的罐,身瘦长、口直而大、无颈、丰肩、瘦胫、撇足。肩部贴附六系或八系耳称六系、八系罐。

隋瓷瓶颈细长,腹径阔大略呈椭圆形。

(越窑青釉鸡首壶 隋)

盘碗器,则常以朵花卷叶纹组成的圆形图案装饰于器物中央,根据器物口径大小又分一层、三层、五层、七层不等。

隋瓷胎体一般较为厚重,胎色以灰白色居多。

隋瓷多为用支具支托叠烧,已出现筒形匣钵,但仍主要用支具明焰叠烧。器物在窑内直接接触火焰,受窑内烟火熏染,釉面不匀,且多粘有烟炱窑渣。

(越窑青釉碗 隋末)

2.隋代首创白瓷

白瓷最早出现于北朝的北齐,但质料较粗,釉呈乳白色,釉厚处呈青色,不能称得上为真正的白瓷。1959年,在河南安阳(安阳窑)发现张盛墓(隋开皇年间,公元595年),出土了一批白瓷,研究表明隋代白瓷中的铁分已被控制得极低,胎骨更白,釉面光润,标志着白瓷烧制工艺日趋成熟,可以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白瓷了。有了白瓷才有了之后的青花、釉里红等一系列彩瓷,因此,隋代白瓷是陶瓷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通过对陶瓷考古和墓葬考古的现有资料分析,可以了解隋瓷的大致情况特点。隋以前烧瓷窑场主要都集中在长江以南和长江上游的四川地区,北方的烧瓷窑场极为稀少,亦无文献述及。入隋以后,南北方瓷业才开始了飞跃性的发展,窑场及其烧制的瓷器明显增多,各种花色、风格、样式的瓷器开始呈现,形成各竞风流的局面。

(白瓷四系鸡首壶 隋)

已发现的隋代主要瓷窑有:河南的安阳窑,位于现安阳市北郊洹河安阳桥南岸,是发现的隋代青瓷中规模最大的一处;河北磁县窑位于河北峰峰矿区西部的贾壁村内;另有位湖南的湘阴窑;安徽淮南窑;四川邛崃窑及江西丰南窑等。隋瓷的主要器形有壶、罐、瓶、碗和高足盘等。壶的基本特征是盘口、有颈、系耳都贴附在肩上,盘口较前代高,椭圆腹,系耳多作条状。高足盘在南北墓中均有出土,可见烧造量大,是隋瓷中较为典型的器物。

隋瓷胎釉在各地窑口之间略有差异,在总体上看,其共同点是胎体较为厚重,胎色因烧制地点和原料而各有变化,以灰白居多。

釉仍属石灰釉,呈玻璃质,透明度强,多呈现青色,青中泛黄或黄褐色;器体施釉一般不到底,多是用支具托垫叠烧。

(白瓷罐 隋)

隋瓷的装饰纹样以花草为多,并常在布局上巧妙地穿插替换而组成新颖图案;盘碗类器多在中心装饰,由朵花卷叶组成圆形图纹;瓶罐类器物的装饰主要集中在肩部和腹部,一般用花朵、卷叶纹组成的带状图案。

隋瓷装饰手法有印花、刻花、贴花、堆塑等,其中印花应用最为普及广泛。隋代已烧制出胎质洁白,釉面光润的白瓷,开启了唐代瓷业“南青北白”局面的先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隋朝陶瓷
东汉到隋代的瓷器
说说地方窑口—「湖南」湘阴窑
隋代陶瓷特征
典藏君 | 为何古人常把壶做成“鸡型”?
荣纳堂藏东晋黑釉双系盘口鸡首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