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特种兵之间的实力较量,中国解放军太强了
说起对越自卫反击战,让人们不禁想起那场中越特种兵之间的斗智斗勇,也被称之为“特工战”。
在整个作战期间,最为精彩绝伦的一战自然要属1985年3月9日,5连在37洞北侧的伏击捕俘的战斗。37洞位于我国马崩乡当面,距离边境有800米,越方的4号公路从37洞南侧经过,东北距离苗皇帝山2.5公里。越军为了确保苗皇帝山翼侧与4号公路安全,在37洞和隆花各驻了1个连的兵力。春节前,越军又向这一地区增派1个特工连。
在3月7日晚,5连设在1683高地的观察所发现了,越军5辆汽车沿4号公路进到37洞。次日又发现了数批越军,大多都不携带武器,到我方观察所右前方500米处的水井挑水、伐木、加修工事。大队长孔见则认为,很可能越军是向37洞增兵,下定决心乘敌立足未稳,地形不熟,行动警惕性不高,实施了伏击捕俘。
侦察伏击群编有5个组:捕俘组是由10人组成,连长罗伟才任组长,秘密地进至水井附近,选择了有利地形组织伏击捕俘;接应组是由8人组成,副连长刘远球任组长,担负接应;火力组是由20人组成,由田指导员担任组长,部署在1683高地以及东北无名高地,主要压制1626高地和垭口之敌,以火力阻击尾追之敌;指挥救护组是由12人组成,大队长孔见任组长,负责指挥和救护伤员。
于8日24时,侦察伏击群从马崩冒雨开始出发,于9日凌晨4时到达了1683高地北侧无名高地。经现地观察,发现水井附近有怪石林立,非常适合掩蔽捕俘手,捕俘手便因此掩蔽在距离水井仅3米的玉米垛里。随后从上午10时到下午16时,先后有7批26名越方群众,进入伏击圈内割草、打水、放羊,最近的距离我军捕俘手只有3米,但我捕俘手一动不动,始终没暴露。
17时,有7名越军从阵地上下来,1人走向了水井,5人则向旁边玉米垛走去。就在第一人到了水井边打水的时候,捕俘手张安林等人迅速跃出,一下子将其扑倒,与此同时,罗连长和李家权、韦和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火将搬玉米垛的5人全部击毙。听到枪响,远处的1人转身就逃,罗连长则紧追不舍。担任掩护的聂卫民、姚景顺、何红欣将其去路堵死,终于将他俘虏,罗伟才随即下令押带俘虏撤离。这时垭口越军听到了动静,用轻重机枪开始射击。捕俘组立即押着俘虏向山脚快速撤离。快到山脚时,有1名俘虏顽抗不走,因山高路滑,追兵迫近,情况紧急之下,捕俘组将其就地击毙,押带另1名俘虏撤离。
这时,指挥组下令后方炮兵火力对追击之敌和37洞驻兵点进行拦阻和压制射击,毙伤越军20余名。当捕俘组将俘虏交给接应组之时,俘虏乘机逃跑,由于尾追而来的越军火力很猛烈,追赶已来不及,只好又将其击毙。火力组也随即开火掩护捕俘组与接应组撤离,当场击毙追击的越军24余名。捕俘组和接应组在火力掩护下迅速撤离了,于18时30分,参战人员全部撤回了境内。
这一战侦察大队以无一伤亡的代价击毙了越军31人(另引导炮兵毙伤敌20余名),在战术上充分体现了一个“快”字,整个战斗定下决心快、组织战斗快、完成准备快、打得快、撤得快。从发现情况、部署战斗到撤回国境,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唯一的小不足就是可惜未能带回俘虏。而此战的对手就是越军的特工连,31:0的战绩从一个侧面可以反应中越两军特种部队的战逗力高下。
在十个月的轮战期间,43军侦察大队共开设了观察所(哨)59个;抵近观察有4290余人次;渗透侦察有122组次;设伏警戒有4万余人次;组织各种战斗有34次。共俘虏越军16名,击毙143名,击伤23名;攻占越军班防御阵地3个;摧毁越军驻兵点11个、仓库2个、桥梁1座;缴获机枪1挺、冲锋枪14支、单兵火箭发射筒12具,以及其他部分军用物资。全大队牺牲2人,伤20人。5个侦察连均荣获集体功,其中第127师侦察连被中央军委授予了“英雄侦察连”称号,第129师侦察连被昆明军区授予了“英雄侦察连”称号。第129师侦察连4班长张柱兵被中央军委授予“捕俘英雄”称号。第129师侦察连战士丁晓兵荣获“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全大队共有16人荣立一等功、135人荣立二等功、450余人荣立三等功。所创造的战果和荣誉,均为首批赴南疆轮战各侦察大队之首,其中俘敌人数更是名列全军15个侦察大队第一。
正是15个侦察大队的轮番参战,强有力打击了越军特工队的嚣张气焰,虽然没有像一些杜撰故事所说越军用广播通告停止特工战,但毫无疑问,最终解放军成为两军特种部队大对决的最终赢家。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