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好英语,先要意识到自己的「中式思维」

很多人学了十几年的英语,表达中依然存在着大量的错误。前两天和几个外国朋友吃饭,其中一个中国朋友想说自己游泳很厉害,他说「I am very good at swimming」。虽然不会被误解,但是这却不是地道的表达。

我们从中学到大学的英语教学是将英语当成一套建立在语法规则和词汇上的形式化系统来教育的,导致很多人在学习了十几年的英语后,依然认为地道的英语就是汉语语法形式向着英语语法形式的机械转换。就像上面这个例子,他脑海里的思路是:「我(I)很(very)擅长(good at)游泳(swimming)」。于是自然就机械的翻译出来,其实并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我们习惯于中文的表达习惯,就会在英语表达中不自觉地带入中文的味道,这就是「中式英语」。究其根本,是因为我们不了解造成这种差异的其实是中英思维上的不同。可惜的是,现在英语教育完全忽略了这一块的讲授,因此大部分人的习惯永远是将中文「直译」过去,并且保证语法正确,于是各种中文味十足的英语层出不穷。

学习英语不应该仅仅限于语法和词汇,其根本应该是思维的学习。英语和中文思维上的不同,导致了表达习惯的不同,于是就出现了不同的句子结构,语法现象等等。因此,学习英语,就要了解英语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有意识的避免中文的干扰。在表达中就更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成因,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介于国内对英语思维教育的忽视,我将会在本公众号发表一系列相关的文章,以例句和情景的方式详细讲解「中英思维」之间的差异。

中英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最终体现在语言的方方面面,包括词汇,表达,语法规则等。下面仅仅简要的介绍一下,我会在之后的系列贴中详细解释。


01

词汇


(1)英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和介词,中文多用动词。

中文是「verb-centered」的语言,中文大量使用动词,一个句子中可以出现多个动词;英语是「noun-centered」的语言,一句话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英语大量使用介词和名词。这让很多中国人感到头疼。

中文:食物时刻激励着我。

坏翻译:Food has been inspiring me all the time.

好翻译:Food is a constant source of inspiration to me.

注意好翻译中将中文句子中动词和副词的名词化。坏的翻译是直译,读起来非常别扭。

(2)英语词汇具体,中文词汇概括

中文的用词比较综合概括,往往比较模糊,英语用词往往更加具体,强调准确。比如「笑」一词,英语里有:smile,laugh,giggle,grin,chuckle,snicker,roar,guffaw等等,每一个词都有其准确的意思和适用语境, 彼此之间往往并不能随意置换。而中文的「笑」更加宽泛,在需要准确表达的语境下,常常在前面加上修饰词,比如:「裂开嘴笑」,「咯咯地笑」等等。


02

语法规则

语法是一套标记系统,是英语思维的形象化体现。例如,从句其实是英语「先重点再背景」的思维体现,这和中文是截然相反的。

中文注重情景,句子结构可以很松散,语法成分可以不完整,比如有时候主语都没有;英语注重句子结构正确,句子以动词为核心,包含了时间和动作状态(时态),主动和被动等。

(1)中文建情景,英文重结构。、

  • 中文是主题优先的语言(topic-prominent),通过建立情景(topic)传递信息。句子结构很松散,有时候甚至没有主语。

  • 英文是主语优先的语言(subject-prominent),重视句子的结构。每个句子必须要有主语,即使主语没有语义上的作用,也要存在,例如形式主语it。


这个话题比较大,我会在系列贴中详细说明。

(2)中文重意合,英文重形合

(1)中说了,英文重句法规则,注重时态变化,词性变化,强调准确运用连接词表明句子内部,句子之间,段落间的逻辑联系(考过雅思托福的一定深有感触),这种模式称为「形合语言」;中文注重整体,突出情景,在情境中达到清晰表达的目的,并不重视句法的规则,逻辑连接词的使用较少,这叫做「意合语言」。

由于英语重视形合,就常常以一个主谓结构为主干,表达重点,然后通过非谓语动词,从句,介词,连词等等将句子的其它部分加入到这个主干中,是谓「主从分明」。

当这种「主从分明」遇到中文时,往往就会被翻译为流水句的形式,按照时间先后,一件件交代清楚。你可以试着找来一些复杂点的从句翻译,看看是不是能够感受到这种思维差异带来的不适感?


03

表达习惯


(1)中文由大至小,英语由小到大

英语说明事物的时候喜欢由小到大,由特殊到一般,由近到远;中文与此恰恰相反,这种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例如时间,地点,姓名等等。比如:2016年8月3日16点56分;于此相反,英语由小至大:4:00p.m. 3rd. August. 2016。

地点也是如此,大家在淘宝买东西留地址的时候是:省份,市,区,路,号,栋。英语恰恰相反。

这种思维差异反应出中国人和外国人思维模式的不同,我们观察事物的时候,中国人喜欢从整体入手,然后再进入细节;英语恰恰相反。这个差异不但体现在时间,地点等,英语中的从句其实就是这种差异的体现。更近一步,在段落铺陈,文章展开等方面也处处可见这种思维差异。

(2)中文先铺陈背景,在进入重点;英语开门见山,先放重点,在加细节。

这其实是(1)在句子层面的体现。

句子层面,由于英语句子注重结构完整,为了「突出重点」,所以英语句子一定「主从分明」,即一个句子只能有一个主句,用以介绍重点,从句都是补充背景,比如时间,地点,条件等等。如上句:

I saw a guy throwing hot coffee at a woman [主句,句子的重点] during an argument while I was buying drinks in the Starbucks. [从句,引出时间,地点等等]

一个最能说明「主从分明」的例子便是我们学到的从句,包括了名词性从句,形容词性(定语)从句和副词性(状语)从句。比如:

The boy, who is crying as if his heart would break, said, when I spoke to him, that he was very hungry because he had had no food for two days.

这个句子的「主」,也就是整个句子要说的重点是:The boy said that he was hungry。剩下的全是从句,用于提供背景信息。粗斜体可以理解为「标识」——将自身和「主句」区分开来,读者不至于产生误解。我们可以把这种「主从分明」想象成一棵树,「主」为树干,「从句」为枝叶,引导词就是连接点,它们一齐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于此相反,中文句子往往是并列关系,并非主从关系。

而这种差异体现在文章铺陈上时候,有些人就往往注意不到了。譬如我们试着翻译一下下面的句子:

我们的国家还在发展阶段,所以我们要努力工作发展国家,同时保持节俭。

直接的翻译大概是:Our country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so we need to work hard to make our country more developed, and we should be thrifty at the same time.

这个翻译没有语法错误,但却不符合native speaker的说话习惯,即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如果我们再分析一下,原句的重点其实在后半句,因此应该将其放到句首突出重点,再解释原因,修改如下:

We should work hard to make our country more developed, and we should be thrifty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ur country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以上简要的描述了中英文在词汇,语法,表达三方面的不同。只是作为一个引子,我将会在本公众号发表一系列关于这个话题更为详细和系统的帖子,帮助大家了解中英文在思维上的差异,协助你在英语学习中有意识地改正由中文导致的错误,自觉地修正自己的错误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英语思维vs中文思维的三大差异
一语道破中英文思维的差异!
美式英语口语中的语法思维
90%的人都在用''I think I can''t...''到底哪里错了?
<公开课>为什么你词汇量7000,却说不出一句地道的表达?
有意思的语言学习 | 怎样练成一口母语般流利的外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