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个人都该去读读《自卑与超越》

2016年10月24日 家庭抗逆力 重磅上线

每周二、四发布



每个人都该去读读《自卑与超越》





今天,我不想就某个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而是想向大家推荐一本书《自卑与超越》,为什么是这本书?


因为书中的内容与生活密不可分,自卑情结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因为表现形式过于多样和隐蔽,有些人可能都意识不到自己的某些做法是源于自卑,而即使意识到了,不知道如何解决也没有任何意义。



01

 正确的方法是超越自卑的精髓


《自卑与超越》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撰写,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20世纪三大著迷心理学家之一。


认识自卑并发现超越的方法是阿德勒在心理学上最大的贡献,他发现人类身上的这种或多或少的自卑情结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人类前进的动力,人们正是由这种自己不够好的意识驱使着,才不断的进步。


自卑会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那为何还要超越呢?因为超越的方法会决定走向什么方向。


比如一个从小非常贫穷的人,他想超越贫穷,但是用错了方法,于是他可能不择手段地去赚钱,他会不惜犯法,甚至危害社会,只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可以。所以,现实中我们也会看到很多一点都不快乐的大款或者高官。


还有社会上的暴力犯罪分子,用阿德勒的话说“所有的暴力犯罪分子都是懦夫”,他们没有办法合理控制自卑,觉得自己无能为力,所以才会用暴力控制,获得简单快速的优越。



阿德勒认为:唯一能超越自卑的方法就是个体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联结在一起。个体通过与社会联系,通过社会价值的实现来实现个体价值,通过为社会解决问题,获得自我价值的增长。通过合作,关爱他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增长,使自己获得社会的认可和价值从而降低自卑感,此时才能够活的幸福淡定。


阿德勒为人们指明了方向:即不论我们做什么,我们都应该时刻感受到自己与社会的联结,如果不是通过个体与社会的联结解决问题,就可能会出现问题。为社会做贡献的本质是为了自己,为了增加自我的价值感和幸福感。



人们生活在世界上有三种联结是没法避免的,一是,与自然环境的联结;二是,与同伴与社会的联结;三是,两性的联结。这三大联结会反应人们生活中的三大侧面。这三种联结也是自卑与超越的基石,解决的好自卑感就会被超越,解决的不好人们就会被自卑感控制。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的生活中都要带着意义,没有意义的活着是很难完成超越的。生活的意义是指所有真正的生活意义的标志是他们是别人可以分享的意义,也是别人认为有效的意义,生活意义的良好解决常常可以为别人扫清障碍,因为我们将在其中看到成功路上的共同问题。


02

你是容易自卑的儿童吗?


阿德勒总结了三类在童年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人:



第一类是,有器官缺陷的儿童。阿德勒自己就属于这一类,他家中排行老二,天生矮小,还有些罗锅,所以从小就内向、不爱说话、自卑严重。但是,阿德勒也明确表示,如果一个有器官缺陷的儿童从小能有人给他正向的解释,并带他一起寻找生命的意义,那么也许他就会成为霍金、海伦·凯勒这类人。


第二类是,受宠儿童。受宠儿童是特别容易出现问题的,他们从小得到的训练是期望自己的愿望被当做法律来对待,无须努力就出类拔萃,通常还会认为这种突出是天赋的权利,他们认为生活就意味着成为最重要的人,一旦儿童认为生活是这样的,那么他使用的每种方法都将是错误的。


第三类是,被忽视的儿童。被忽视儿童从来不知道爱与合作为何物,他们从小很少得到爱甚至被忽视,于是他们编造了一通不包含这些友好力量的生活解释,在他们逐渐成长的过程中,就会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要靠斗争得来的,于是他们就遵循着自己建构的这些不友好的原则生活。



如何不给孩子在童年同蒙蔽上自卑的阴影,那就是温柔但是有边界。幼年的孩子需要爱和关怀,那我们就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但是又要给他们建立积极的边界,让孩子既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又能体会到与他人的联结。


对于有自卑感的成年人如何超越,那就是正向地去理解合作关系中的缺陷。这也是阿德勒对心理学的定义。成年人与社会、与周围人的合作与联结是消除自卑感,积极生活的必要条件。


这是家庭抗逆力平台2018年第63篇文章(总第186篇),希望我们一起营造更好的家庭,更好的生活。


再次感谢,感激每一个人。


原创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哲学源流史》弗洛伊德主义之二:阿德勒
人的一生就是为了摆脱自卑和追求优越而奋斗
自卑与超越
赋予生命真正的意义——阿德勒《自卑与超越》
如何从自卑走向超越?三分钟读懂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
白色周四 | 《自卑与超越》:人人都自卑,但有一部分实现了逆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