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3岁半女儿拿到了英国私立小学录取通知书

作者:桃娘,留英海龟妈妈,关注中英儿童早期教育/亲子生活方式,创有海外亲子游学俱乐部。


作为魔都一位幼儿园小班孩子的家长,刚经历过幼儿园入学的“惊心动魄”没半年,“好了伤疤忘了痛”似的打起了英国幼升小的主意。


说来,早已被各路魔都幼升小的“惨状”吓得魂飞魄散,面对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是真下不去那个“灌鸡血”的手。(有人说那是因为我女儿才小班,到了中班下半年估计谁也拦不住我...really?!)


二来,非常好奇当地幼升小是否如魔都般激烈,以及也很想知道我用心养育的女儿到底符不符合“国际标准”...于是,在一个哄睡去掉我半条命的夜晚,一个激灵—— 我要带娃去试试英国幼升小!



本文对整个申请与面试过程全记录,

篇幅不短,

但若你对国际教育有好奇,

对培养小小地球公民感兴趣,

用我的真心推荐您慢慢阅读/收藏/分享


小朋友基本情况

3岁半的蜜桃同学


- 在19个月大的时候开始英文托班,从半天开始,经过一个月实现了全托。

- 小班入读双语幼儿园,中文日英文日间隔一天(若是英文日,无论中教外教都说英文)。

- 小班开始每周一小时课外英文活动课。

- 一周有大约三四天晚上会给她读英文绘本。

- 2岁时起,每个寒暑假都会跟随我们自己的项目去插班海外幼儿园(英文环境)。


*3岁的暑假在伦敦夏令营


女儿本人绝不是一个牛娃,在“学术”范畴里,不认中英文字、数字也仅仅会数1-6,(有被国内的幼儿园老师叮嘱在家需要加强练习)。3岁半的她,属于在课堂上可以听懂老师英文指令,行为规范有礼有节,但在我看到的范围内无主动的英文输出(2018年冬令营的老师告诉我,她在课堂上已经会输出简单的英文了)。


若说有什么我觉得加分的,可能是她不怯场、有礼节,不属于外向型性格,但在陌生环境里的表现都还比较自如


说了这么多前提,想告诉大家的是,语言是重要的,但未必是最重要的,看到后面您会发现,孩子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以及接人待物的礼节,才是学校考察的重点。


中英学制差别

肯定有读者朋友会问,这不是才3岁半吗?怎么就要去面试小学了?这就要说到中英学制的差别了,先来一张图带您了解清楚:



我们中国宝宝3周岁开始上幼儿园小班,3年幼儿园后,6周岁入学小学。


英国小朋友一般很早就开始入托(没有规定最早月龄,1岁前入托都是常见的),他们整个托班和幼儿园的阶段叫Nursery。Nursery一般在4周岁结束,相当于中国小班结束的时间点。


生日大的小朋友(9月之前出生),在满四岁后必须入读小学的Reception(小学学前班),这是一个幼小衔接的年级,具体年龄层相当于中国小朋友的中班。生日小的孩子,会根据情况多读一年Nursery,毕业后直接入读小学一年级(Year 1)。英国孩子5周岁开始小学一年级的学习。


一般小学大规模招生,是在Reception(4周岁)和Year3(7周岁)这两个年级开展,名额比较充足,跟国内小学从一年级入学的惯例有所不同。Year 3的入学面试/考试比Reception要难,主要是在学术上的难度增大。如果给孩子报名英国小学一年级,在他们的学制里看来,就算是插班、转学的流程了,名额非常有限。


从魔都双语幼儿园到伦敦私立小学,我们家的紧张与激动

择 校

孩子上学,流程几乎是一致的,一切都是从择校开始。你期望住在哪个城市哪个区,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学费区间,回答完这些问题,基本上心中的学校清单就有了。


几个顶尖学区看下来,我选了一个居住环境优美、高素质人群聚集、离伦敦市中心通勤半小时的泰晤士河畔小镇。


跟中国动辄大几百上千号人的小学不可比,在我们眼里,伦敦的学校(尤其是走读制的)规模都不算大。小镇上几所知名的私校,经过网络信息的搜集,已经对其风格略知一二。


经过当地朋友推荐和自己的调研,最后把目标锁定在:

①一所家庭式私校。现在的校长是创始人的第三代,这是在战争年代孕育起来的学校。

②一所有教会背景的口碑女校。

③一所当地最有规模与名气的一贯制学校(分别设有男校与女校),跨度从reception到高中。


这样的选择也是有梯度的,①到③入校难度等级上升。


报 名

决定试试看的时候,已经是11月中下旬,对于来年9月该入学的孩子来说,此时报名,已经有点晚了。


都说魔都幼儿园、小学竞争激烈,跟英国当地的家庭一聊发现,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哪里都是稀缺的。在伦敦口碑好的私立小学,孩子一出生第二天爸爸就屁颠屁颠提前四年去排队了!意识到形势的严峻,还没报名,为娘就腿软了。


但坚韧,从来就是母亲的代名词。选定学校之后就争分夺秒开始联络了。这里必须要说明和感恩的是,当地朋友在此时起到了无比关键的作用,从学校的推荐到与学校沟通的技巧策略,让远在东八区的我少操了不少心。


—— 意料之中的事情,发生了。

选定的三所心仪学校,都已经关闭了报名通道。官方网站上扎扎实实的截止日期,让我的小心脏拔凉拔凉的...战役未打响,枪就哑炮了,这操作我没遇见过啊...


—— 硬上。

按照官网上招生办的邮箱,有礼貌并简洁地写了问询信过去,询问来年9月入学的招生工作是否完全结束,可否还有希望接受一位4岁中国妹子!按完发送,抱着被子忐忑辗转强行睡去...


过了2、3个工作日,三所学校竟然都来了亲切的回信,2所还能接受报名,1所没有空位但是如果我想排队他们也欢迎。(有时候打破规则也是很重要的嘛!那一周我心情都特好~)3所学校报名的同时都需要收取不可退的报名费用,大约在50-75英镑。


按照当地朋友的经验,学校接受报名就意味着会安排面试环节,只要通过了家长与小朋友的面试,就会很快收到通知是录取还是不录取。


访校 & 家长面谈+小朋友随堂测试

在英国访校是必不可少的,有open day——所有感兴趣的家长一起来,错过open day的家长可以一对一预约访校。通过这个环节,让家长、孩子更了解学校,在这个环境里很快就有感觉家庭与学校是否对味。


英国的学校一向是双向选择,学校选择一名学生,是要从她/他整体的情况来看,年龄,性格,学术能力,兴趣爱好等多方面。英国学校在决定是否录取一名学生时都是经过非常认真、严格、仔细的考虑。请海外学生飞抵英国进行面对面交流与随堂测试,这是关键的一个环节。


做好报名工作、沟通好各学校访校时间(我把两所学校的面谈都约在了同一周),立刻就订了飞往伦敦的机票。


*有时差的清晨,一起看英国最受小朋友喜欢的频道


STEP ONE: 熟悉环境

虽然在国内有在双语幼儿园就读,但老母亲操心体质附身,还是多考虑了一下——把她提前几天安排进了当地一所幼儿园,适应一下当地老师的节奏与语言环境。


*在户外的学校,桃仔一下子就欢了


跟老师交流我对于她是否可以应对幼升小面试环境的小担忧,老师看着满场飞奔的桃,说根据她们的经验,低幼孩子的语言问题不是当地小学最主要的考察点,“Look,she is full of confidence!” 老师反而更看重孩子的适应能力与社交能力。



果然刚在那里一天,很少主动输出英文的我女儿,就自动切换到了英文频道,即便是用简单词汇加手势,她也已经交到了朋友。


STEP TWO:把最有把握的面谈放在前面

三所学校都报了名,两所表示有位置所以来安排面谈,其中一所已经表示可以预录取蜜桃同学,欢迎我们去参观。(所以,有些私校到最后还是有可能会有名额的,报名晚了也别放弃)


*去学校面试之前吃一顿能量满满的英式早餐


作为一个久经面试的30岁女子,我心机地把已经预录取的那所学校安排在了最心仪学校面谈日的前一天。为的是,让女儿了解一下,访校是什么概念。


和我之前因为工作关系访校的流程有些类似,校长早早在门口等着我们,寒暄过后气氛很轻松,一一带我们看过校舍,介绍不同班级与展示了reception课堂。


由于这所学校已经预录取,并没有安排孩子的随堂测试。同时整个参观过程持续了1小时,蜜桃同学显得有些无聊,加上时差傍身,到了参观末尾有些燥,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抱抱。一边与校长说话的我,汗都要滴下来了。


参观完毕后,行政部的老师亲手交给我一封信。后来回家发现是给孩子的录取offer。里面说明了接受offer的流程、截止时间以及学费和校车费用说明。


通过这一次参观,女儿直观地了解到小学和幼儿园在设置和环境上的不同,我也指出了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纪律与耐心),为第二天的“主要目标”做足准备。


STEP THREE:针对最心仪学校,主攻家长面谈准备,为孩子做心理准备

最心仪的学校,便是当地最有名气的这所一贯制学校。


跟我们一起来面试的还有另外两组家庭,大家都提前在前台等待校长“叫号”。


*在小学部门口跳格子


【与校长的面谈】

和校长聊天的过程,是确认教育理念的双选过程

校长是一位年轻而非常有活力的女性。我们进入办公室后,在沙发区与校长对坐,蜜桃同学则独占一个三座沙发。校长带她去旁边的玩具箱里挑玩具,她选了一只小羊,抱着爬上沙发后,安静坐着(老母亲心里唯一的愿望就是,接下来半小时,希望这位少女不瘫倒在沙发即可)。


校长介绍了这所一贯制学校里的女校情况,除了这所学校傲人的学术成绩以外(85%的毕业生进入全英前十名校及罗素联盟大学),我深深地被她们的教育理念和体系吸引。


学校是孩子的引路人和支持者,从学校的校训Inspire/Encourage/Empower就能看出来一些他们的教育理念。激发鼓舞赋能,让孩子得以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用内在驱动力去学习去发现。


除了常规私校都会热热闹闹开展的各种活动与节庆,这间女校特别着重【精神关怀Pastoral Care】。这个概念也是这次访英第一次接触,发现是优秀私校的“标配”。


*这是学校象征精神关怀的“成长树”,走廊墙壁上大大一棵,每学期会把受到表彰的孩子姓名贴在树上。


Pastoral Care具体体现在培养孩子们的领导力(Leadership)社会责任感(Charity)以及集体荣誉感(House System)三个方面。


学校里完善的“领导力”体系,设置了Head Girl、Senior Perfects这些榜样角色,用来表彰Year 6 (10周岁)姐姐;每一个Reception新入校的小朋友都会有一个Year 6年级的“伙伴姐姐”进行配对,姐姐会负责帮助小朋友适应小学生活,利用午餐和课间休息时间进行交流;学校还在各类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中设置小助手职位,鼓励孩子们有“项目负责人”的意识与责任感。


学校还与社区里的公益组织进行沟通,让孩子们去了解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事物与群体,鼓励孩子利用自己的智慧去参与筹款、项目组织等环节当中。


孩子们入校后就被分配到三个不同的House之中(House System就像牛剑的学院制)。学校定期组织学院之间的比赛,例如蛋糕装饰比赛啊猜谜比赛啊游泳比赛等等。在校内校外的比赛都会计入House System的评分,得到一定积点的孩子会有奖杯或者奖励,相应的学院的积点也会增多,最终会有体现在House成绩排行上。(比如,小朋友积极争取当校园大使,个人就会获得积分,同时也为House增光)。


交换自己的意见,润色自己的表达,都很重要

访校面谈中,家长适当地表达自己、交流孩子的成长与家庭教育是关键的。


校长不会直白地问,但是各种小问题都蕴藏在对话里了。孩子的家庭环境,家庭养育的方式方法,校方能从家长的谈吐中得到很多信息 —— 家校是否匹配,育儿目标是否一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当然,表达方法也颇为重要。

在面谈之前,特意请当地颇有私校面试经验的家长朋友给我仔细辅导了一下,甚至做了“模拟面试”。一句话同样的意思,不同的用词和表达方法,有不同的效果。


比如说,“请问您眼中,女儿是什么样的小朋友?”如果不假思索,可能会说“她是个乖巧且认真的小孩,日常很喜欢唱歌跳舞听故事。” 而当地朋友示例的开口第一句“She is a wonderful girl.”让我感慨,同样是回答问题,一个是平铺直叙,一个则是在带节奏。


【小朋友随堂测试】

跟校长的面谈结束后,校长带着我们下楼,把孩子交给Reception年级的负责人。


下楼梯的时候,有一个小细节我比较注意——让孩子自己下长长的楼梯。不能为了赶时间,或者觉得楼梯很长怕孩子累而抱起来,若孩子依赖着家长也要鼓励孩子积极自己扶着楼梯走下去。虽然氛围轻松,但进到学校开始,家长和孩子的一切都在老师和学校同事的“考量范围”了。一个有独立精神的孩子,才具备了进入小学的基本条件。


由于我提前很久就告诉蜜桃同学,会有机会进入英国姐姐的课堂一起玩游戏、听故事、学习,成功铺垫后,她已经对“随堂”这个环节很期待了。顺利地让老师牵走后,我就回到大厅,等待小学生大使来带着我参观学校,正好也是我从一线了解这个学校的好机会。


【参观学校】

对学校的好感再次上升是见到带领我参观学校的两位Year 5(9周岁)小女生后。


她们是这次校园参观的“校园大使”,见到我两个小姑娘露出了羞涩又开心的笑容,问起来原来是第一次做大使,为这样的任务感到光荣而激动。两个小姑娘谈吐落落大方,充满自信又非常有礼貌,带着我有条不紊地在校园里穿梭,每一处都详细介绍,我的每个问题都回答得很认真。我的思绪不仅想到蜜桃若干年后若长成这样可爱有朝气的姑娘,真是让父母觉得放心又开心的事情。


针对对海外学生,学校有额外的语言辅导;对于学科有偏科的同学,课外可以申请老师的单独“加餐”。



问及小大使,每个年级国际学生的分布,以及如果遇到语言/文化的衔接问题,她们都是如何度过的。大使小朋友把我领到了“Learning Enrichment”教室,说午休的时候,国际学生可以在这里加强语言,偏科的同学可以补课,老师会针对性地额外加餐的。并且告诉我,班上曾有一个法国同学刚来的时候英文也不是很好,经过一段时间的补习,完全没有障碍了。


课程内容叫人大开眼界

大概是自己基础教育期间看到的世界太窄了,对比之下,在参观孩子们的成果展示区时我是一步一个惊叹。


*新年开始时每人都创作了一个自己的“目标”小海报,有人相当女宇航员,有人想要去沙漠看看...


*科学课讲到塑料制品与地球保护的问题


*戏剧课和音乐课在顶楼很大的活动空间里进行。墙上贴着有关戏剧的基础知识海报。



*讲加拉帕戈斯群岛,孩子们分为好多小组进行不同的岛屿与生物研究。我好奇地捕捉到一只“袋熊”~


她们的教学方式比较有启发性,一个主题或者课题抛出来,老师一定不会给一个标准答案,引导大家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去研究和探索,最后得出经验与结论。学习是一个不断求知的过程,反而结果放在了基础教育初期相对次要的位置。


异常丰富的课外活动

小朋友递给我的课后活动介绍足足有60页,从普及率较高的芭蕾、足球、科技、辩论,到曲棍球、体操、滑雪等等,甚至为学前班儿童还开设了“甩掉辅佐轮,学会骑自行车”的兴趣小组。


*学校的体育板块看起来是重头戏,学校还设有各个运动项目的奖学金


*圣诞剧《耶稣的诞生》大约是每个欧美学校的标配


*艺术俱乐部把芭蕾舞剧制作成了展示窗


*图书馆由同学们和老师一同管理,大家会利用午间课间来这里借阅


早餐俱乐部 + 课后俱乐部

英国基本上都是父母带娃,很少见有长辈帮忙。双职工家庭早出晚归,于是学校就设置有Breakfast / After School Club。


早7点半开早餐俱乐部,爸妈把孩子扔进学校后就可以去上班了,孩子会在学校统一吃完早饭,再分散到各个班级中。


放学后的课后俱乐部会提供简餐,电影/教育游戏/手工艺术工作台/体育活动等,一直持续到6点。


【会录取吗?】

在意犹未尽中参观完了学校,这时老师也从教室里把蜜桃同学带了出来。孩子迫不及待给我展示她在课上做的手工,老师表示她适应得很好,非常认真听老师讲课。



接着我们就道别了老师,回家等待通知。


在路上我问蜜桃同学,老师讲了什么 —— 作为一个三岁半的孩子,几乎无法给我完整的复述,我只能心中祈福了...


*每次面试过后都喜欢逛逛路边小超市...放松一下~


根据流程,当天就应该有结果了。


一个小时过去了,没有人找我。两个小时过去了,邮箱仍旧没动静。越是期待,越是在意,时间也就过得越慢...


大概下午五点左右,接到了招生部的电话,我在电话这头保持着紧张的微笑——听到老师说“我们很高兴地想通知您,Mia同学在课堂上表现非常好,能很专注地跟随老师的教导,我们期待在新学期见到她。” 我开心得笑出声,大声感谢老师之前为这次面试做出的特殊时间安排。


至此,

我隐隐约约感觉到,

万里长征开始了它叫人期待激动的第一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龙泉育才附属幼儿园大班毕业典礼校长致词
针对3-14岁孩子的9本书
让校长“没理由拒绝”,我靠什么把自闭症儿子送入小学
文话课|我眼中的英国幼儿园
孩子入学考试没过,我要怎么给他抢救一下呢?
如果你这么做,你家孩子在幼儿园就不会受欺负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