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秘密获取世博概念炒作路线图(荐6牛股)
秘密获取世博概念炒作路线图(荐6牛股)
世博会对上海经济有拉动应该是没有争议的,我们从两个层面来理解这个问题:1)行业收入增加的绝对规模;2)行业受益程度的相对大小。

  一、行业受益指数排序

  世博会对上海经济有拉动应该是没有争议的,但我们想测算出世博会对各个行业的拉动到底有多大,哪个行业受益更明显?我们从两个层面来理解这个问题:1)行业收入增加的绝对规模;2)行业受益程度的相对大小。

  1、世博会参观人数结构

  上海世博会从2010年5月1日开始,10月末结束,历时184天,预计将有7000万人次参加。据世博局预测,其中5%来自境外,20%来自上海本市,30%来自长三角地区,其余45%则来自全国其他地区。接下来的问题是,7000万人次是存量还是增量?2007年外省市来沪旅游人数为7766万人次,上海市民本地旅游人数为2444万人次。2008年上海接待入境过夜游客数为526万人次,其中5-10月接待266万人次,占全年的50.5%。如果按此比例,则上海2007年5-10月接待国内游客数为3960万人次。

  要准确预测世博会期间新增游客数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国家统计局定义的旅游人数包括观光游览、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人数,并不局限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观光游览活动。幸运的是,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2008年入境旅游外国人为2433万人次,其中以观光休闲为目的的外国人1204万人次,占比50%。如果假设国内游客中以观光休闲为目的的占比也是50%,那我们就可以大致测算出世博会期间的游客(以观光休闲为目的)增量了。

  我们认为这样的假设比较合理:世博会期间以商务/会议、探亲访友等目的的活动照常进行,不受世博会召开的影响(即占比50%),而以观光休闲为目的的游客(即狭义上的游客,占比50%)全部为世博会而来。按此逻辑,世博会期间外省市游客(广义上的游客)将为7230万人次(包括世博局预测的5250万人次游客以及正常的商务、探亲等游客1980万人次),比2007年同期增长82.6%;世博会期间入境游客(广义上的游客)为483万人次(包括世博局预测的350万人次游客以及正常的商务、探亲等游客133万人次),比2008年同期增长81.7%。

  2、旅游消费支出结构

  我们将国内旅游者与入境游客的旅游支出加以区分。国内游客:2007年国内游客在沪人均支出1578元,其中购物费、住宿费、餐饮费、长途交通居前,分别占全部支出的42.3%、15.2%、13.7%、10.7%,合计占82%;入境游客:2007年上海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为47.37亿元,人均消费712美元,合人民币5400元。我们以全国入境游客的旅游外汇收入结构为参考依据,长途交通、商品销售、住宿、餐饮消费居前,分别占消费支出的26.6%、25%、14.2%、8.9%,合计占比75%。

  3、行业受益程度比较

  我们根据前述世博会游客增量估计、人均消费结构即可估算出世博会对上海酒店、零售等行业的新增收入。以2007年各行业收入为基数,我们将这项指标(行业新增收入/2007年行业收入基数)定义为世博会受益程度,最终得到各行业受益程度的排序。

  航空业的情况有点特殊,因为长三角游客是不需要坐飞机来上海的,因此我们需要对国内游客中长三角游客与非长三角游客加以区分。前文已经探讨过上海2007年5-10月接待国内游客数为3960万人次,假设其中非长三角比例为60%(与世博局预计的非长三角游客占国内游客比例一致),则2007年5-10月接待的国内游客数(非长三角地区)约为2376万人次。按照50%的观光休闲游客比例,可以测算出世博会带来的国内非长三角游客增量约为1962万人次。

  接下来的问题是,多少游客会坐飞机来?由于2007年上海旅客发送量为1.04亿人次,其中民用航空发送旅客的比例为25%,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国内非长三角游客中25%是坐飞机来的。入境游客乘飞机的比例肯定会高一些(假设80%),则我们预计世博会带来的增量进出港人数约为1334万人次,占2008年进出港总人数的26.1%,这可以视为2010年上海机场航空业的受益程度。

  综上所述,在我们研究范围内,2010年世博会对酒店业影响最大,受益程度达34.3%,其他依次为航空业、零售业、餐饮业、市内交通业,受益程度分别为26.1%、14.8%、14.2%、10.1%。

  二、哪些公司受益明显

  1、旅游hang业:酒店——供不应求,景点——惠及长三角

  酒店业: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酒店床位数需求量约为60万张,而截至2007年底上海拥有酒店床位31.8万张。上海市旅委规划到世博会举办时,上海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的床位将达到40万张,但仍有20万张床位数的缺口。尽管上海市政府宣告将与长三角地区紧密合作,将住宿供给扩大到长三角,但我们认为在世博会期间,上海的房价和入住率仍不可避免地达到高峰。

  相关上市公司:锦江股份、新世界、东方明珠、外高桥、中国宝安等。

  景点业:世博会期间国内非长三角游客为3150万、境外游客为350万,在参观世博会的同时也有可能游览长三角其他景区。浙江、江苏旅游部门显然已经意识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与上海世博局合作推出了“世博会主题体验之旅”(2009年4月12日正式启动),因此,长三角景点也将受益于世博会。

  相关上市公司:东方明珠、华侨城、中视传媒、中青旅、黄山旅游、国旅联合。

  结论:考虑到受益可能性、受益弹性等因素,我们认为旅游hang业中受益世博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锦江股份、东方明珠、华侨城、中视传媒、中青旅、黄山旅游、国旅联合。

  2、零售业:黄金商圈公司受益最大

  受益逻辑:购物支出是国内游客最大的一项花费(占总花费的42%),7000万人次的世博参观人群将形成强大购买力,上海零售业因此受益明显。经我们测算,世博会期间将拉动上海零售行业收入增长14.8个百分点。

  受益公司:上海本地商贸零售公司共有七家,包括百联股份、新世界、益民商业、上海九百、友谊股份、豫园商城、中国铅笔。

  结论:考虑到受益程度、业绩弹性等,我们的推荐顺序为:新世界、百联股份、豫园商城、中国铅笔、益民商业、友谊股份。

  3、食品饮料业:上海本地特色酒类公司受益明显

  受益逻辑:世博会期间国内游客和入境游客将拉动上海餐饮业收入14.2个百分点,而酒水饮料又是餐饮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认为食品饮料业也会受益。

  我们的选股逻辑是:1)具备上海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酒对外地游客尤其有吸引力,如上海黄酒企业金枫酒业;2)借世博契机,通过加强品牌宣传有可能扩大影响力和销量的公司,如上海世博会高级赞助商伊利股份。

  受益公司:金枫酒业、伊利股份。

  4、传媒业:世博会激发广告投放热情

  受益逻辑:1)7000万人次参加的世博会将吸引全世界的目光,更是公司展示自身形象的舞台和品牌宣传的良机,这势必导致企业增加2010年在上海的广告投放量。2)为迎接世博会,上海市政府提出包括市容市貌改观在内的“三大工程”。作为市容市貌改观工程15项任务之一,上海将重点清理和规范户外广告。因此,拥有上海媒体资源的上市公司也将直接受益于广告投放量增长以及价格的提升。

  相关受益公司:东方明珠、新华传媒。

  结论:考虑到媒体资源广度、受众面、业绩弹性,我们认为东方明珠受益程度稍大于新华传媒。

  5、交通运输业:机场的垄断优势突出,地铁、商旅客车受益次之

  机场航空业受益公司:上海机场、ST东航、*ST上航。我们认为,由于上海机场具备行业垄断性,受益程度无疑要远大于东航和上航。

  地面交运物流行业:上海市内旅客量在世博会期间将大幅上升,出租车、客车租赁、地铁以及物流货运等地面交通运输业都将受益。

  1)租赁车业:世博期间,五星级酒店配车、大型会晤及旅游包车等租赁需求将有所增加,届时将带来这类租赁车的量价齐涨。此外,受益租赁车业务需求的增加,一些长租给外企事单位的商务用车也可能在合同谈判中有所获益。

  2)物流业:外宾、游客的到来将增加旅店对鲜冷食品及物流配送业务的需求,因此冷链物流、货运等物流业务也将有所受益。

  相关上市公司:申通地铁、锦江投资、大众交通、海博股份、强生控股。

  结论:考虑到受益可能性、受益弹性等因素,我们认为受益世博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申通地铁、锦江投资、大众交通、海博股份、强生控股。

  6、房地产业:短期、长期受益兼而有之

  受益逻辑:1)受益于世博主题投资:通过直接或间接参与世博基建项目的投资、建设及运营受益,通过对世博园区土地后续利用开发受益等;2)受益于公司开发项目区位和出租项目类别优势:公司项目临近世博馆址从而带来的地价或房价上升;7000万人参会带来的出租项目如酒店等出租率和租金的上升。

  选股逻辑一:通过大股东间接受益。大股东参与世博投资,上市公司可能受益配套场馆建设和土地后续利用开发,此类公司有中华企业和城投控股。

  选股逻辑二:通过自身项目或物业直接受益。在世博会址附近持有项目,将受益于地价上涨的公司包括万科A,金地集团,华侨城等;在上海持有用于出租型酒店,将受益于租金和入住率上升的公司包括世贸房地产、外高桥和中国宝安;在浦东拥有园区开发优势,同时兼具商业出租物业,将受益世博期间和世博会后上海开发建设的公司包括张江高科,陆家嘴,浦东金桥和外高桥。

  相关受益公司:上海本地的城投控股、中华企业、张江高科、浦东金桥、陆家嘴、世贸股份、上实发展、外高桥、万业企业等;异地的万科A、金地集团、华侨城A、中国宝安等。

  结论:综合上述因素,我们认为世博受益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张江高科、城投控股、中华企业、华侨城、浦东金桥、上实发展。

  7、建筑业:上海本地纯基建公司受益较大

  受益逻辑:上海世博会本身场馆建设就引致很大投资,同时配套的路桥、地铁等基建投资亦增加市场容量与相关公司的业务量。如果看得更远一些,在国家加大4万亿投资背景下,迪士尼项目(若获批)、上海两个中心建设、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对上海交通枢纽的强化,都将引致大规模房屋和路桥等基建投资需求。涉及基建投资业务的公司更具有投资价值,基建业务占比越高越容易受益上述政策推动。

  相关受益公司:隧道股份、浦东建设、上海建工、宏润建设、精工钢构、龙元建设。

  结论:我们认为世博受益弹性和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隧道股份、浦东建设、上海建工、宏润建设、精工钢构、龙元建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博倒计时淘宝受益金股
童话王国开启投资盛宴(迪士尼板块一览)
2009上海旅游十大盘点
主题投资新热点 机构炒作世博全景图遭曝光
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百年机遇
上海:7000万人次世博参观者带来怎样的商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