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懂《红楼梦》很容易,曹雪芹只写两件事,一副对联一首词概括了

《红楼梦》篇幅宏大,包含了一个宏伟的故事,以及无数微妙的情节。经过三百年的风雨沧桑,这部作品仍然保持着持久的影响力。

有趣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楼梦》也被“神化”,导致人们对曹雪芹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开始争论不休。

尽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有其重要性,但我们也不应该忘记《红楼梦》的初衷和核心,而只关注其中的次要情节和细枝末节。

本文简要探讨了《红楼梦》中给予读者的两个核心启示,它们隐藏在一副对联和太虚幻境的“太虚”二字之中。

第一,对联中的“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实际上传达了“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含义,强调了贾雨村的兴亡故事,以及贾家兴亡的真相。贾雨村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人物,他的经历代表了“兴亡”的缩影。

第二,甄士隐这一角色代表了《红楼梦》故事的总纲。他的名字“甄士隐”中的“真事隐”暗示了贾家兴亡和贾宝玉一生的故事都蕴含在他的角色之中。

透过甄士隐的故事,我们能够洞察到整个贾家的兴亡和贾宝玉的结局。

甄士隐的故事最终引出了跛足道人的《好了歌》,这首歌揭示了世人贪婪与不满足的本质,揭露了贾家兴亡的原因以及人性贪婪所导致的苦果。

甄士隐的角色负责总结和概括,而贾雨村则以自身经历为例子,生动地呈现了这一道理。

他们都对名利孜孜以求,追求名利不已,最终却陷入了名利的漩涡,这就是兴亡的根本原因。

贾雨村也象征了那位聋哑的老和尚,他们都代表了被名利蒙蔽的禄蠹形象。

老和尚聋哑不言,代表了对名利无动于衷,陷入名利的迷途。而老和尚只注重生活的基本需求,也表现出禄蠹对名利的过于执着。

贾雨村正是这种禄蠹的代表,同时也暗示了贾家和世人对名利的痴迷。

这些角色都被称作“聪明人”,但他们过于贪恋名利,最终反而害了自己,聪明反被聪明误,显示出了他们虽然聪明,但实际上却是假聪明,真愚蠢。

这里的“智通”实际上是“智不通”的意思,对智通寺门前的那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的反讽表达得淋漓尽致。

如果贾家和世人能够领悟这副对联的真谛,就会明白“身后有余要缩手,眼前无路早回头”的道理,避免了陷入“无路可走”的困境。

林黛玉在中秋夜的大观园赏月活动中,选择了“凸碧堂”和“凹晶馆”这两个地名,这个选择非常有深意。她特意提到“凸凹”二字,并引用了杨慎《升庵集》中的“画龙点睛”典故,以强调这两个名字的重要性。

杨慎是明代大才子,他的父亲曾是三杨之首,位高权重,但最终却在与新登基的嘉靖皇帝的权力斗争中败北。这个故事可以看作是贾家兴衰的一个写照。

后世的乾隆皇帝曾将《红楼梦》形容为'明珠家事',这实际上指出了贾家结党对立皇帝的情节,最终导致了他们的败亡。

凸碧堂坐落在山巅,象征着权势,处于“居庙堂之高”的地位,但也隐含了伴随权力而来的风险,因为权势之下隐藏着危险。

凸碧堂的“退步”即凹晶馆,位于山脚水边,处于“处江湖之远”的地方,这暗示了适时的退让和隐忍,因为退一步,海阔天空。

这完美地诠释了“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的兴亡主旨。这句话告诉人们要懂得知足、进退有度,这样才能保持安全和无虞。秦可卿托梦的两次事件也反映了这一道理。

贾家和贾雨村没有领悟这一点,最终导致了他们的败亡。因此,《红楼梦》的故事实际上是一面警世之钟!

另一方面,太虚幻境中的“太虚”则代表着《红楼梦》的第二条主线,以宝黛钗三人的'终身误'为核心,反映了情感中的无常和人生中的得失。

贾宝玉和林黛玉虽有情,却卷入了'无情'的薛宝钗,这展示了人生中常常不如意的现实。

兴亡虽然可以有方法来解决,但爱情却常常让人束手无策。

然而,曹雪芹要解开这个永恒主题,也提供了答案,答案就在太虚幻境的'太虚'二字之中。

读者阅读《红楼梦》,往往陷入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或者金玉良缘的偶然错过,这些情节让人难以释怀。

然而,事实上,北宋词人秦观早已为我们提供了解决之道。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字少游,号太虚。

秦者,情也。

太虚,即太虚幻境。

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将爱情抬升到了一个超越时空的精神层面,这一思想精髓被曹雪芹引用到《红楼梦》中。

回头再看宝黛钗的终身误,就不再有太多遗憾。

理解《红楼梦》其实很简单,核心启示就是这两点:

知兴亡,才能明智地抉择“进退”之道。

知爱情,才能体会到“真情”的珍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贾雨村堕落史:甄士隐让他屈膝,林如海让他跪倒,贾政“杀了”他
甄士隐和贾雨村
曹雪芹的十大创造
红楼梦对联赏析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 2
赏析红楼“太虚幻境”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