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争与和平》名著赏析
    托尔斯泰于1828年9月9日出生在图拉省可拉皮文县雅纳斯·波良纳的一个大贵族伯爵家庭里,他的父母在他幼年时就先后离世,但是他 童年时代却是在无忧无虑中度过的。19世纪50年代初期,陆续发表了《童年》、《少年》、《青年》,组成自传性三部曲,通过贵族少爷尼考林卡的成长史,批判了贵族恶习和偏见,并且指出尼考林卡同情劳动人民,从青年时代起就追求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书中那个美丽而闲适的地主庄园以及聪明天真、善良幻想的小主人公尼考林卡,就是作家对自己早年生活及个性的真实写照,也体现早期的思想和创作的探索。1844年,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后转入法律系,接触到卢梭、孟德斯鸠的着作,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1847年,他退回到了亚斯纳雅·波利亚纳,尝试在自己的领土上进行改革,改善农民的生活,结果以失败告终。1851年,他自愿到高加索参军,曾经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他根据自己参加克里米亚战争的见闻而写的军事小说集《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热情赞扬了俄国普通士兵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上层贵族军官的腐败。《一个地主的早晨》则记载了作家青年时期在自己的领土上进行农事改革的体验,第一次提出了地主与农民的关系的问题,表现了反农奴制的倾向。《琉森》则是他旅行西欧时的产物,其中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冷酷,又片面地全盘否定了资本主义文明。另外中篇小说《哥萨克》通过贵族青年奥列宁因厌倦上流社会而到高加索和哥萨克过自由生活的故事,表现贵族“平民化”的思想。这是60年代农奴制改革前后尖锐的阶级矛盾在托尔斯泰思想上的反映,体现了他精神探索的进程。总之,托尔斯泰的早期创作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倾向,批判主义不断加强。在艺术上,显示了对人物心理分析的独特才能。根据作家的早期作品,车尔雪夫斯基指其创作的两个特点:“心灵的辩证法”和道德的纯洁。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托尔斯泰的创作进入了全盛时期,这也是他思想发生激烈矛盾、紧张探索、酝酿转变的时期。托尔斯泰的最着名的三部代表作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得不朽名着,为人类文化艺术留下一份珍贵得遗产。他花费了6年时间写作《战争与和平》,1877年又完成了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以安娜和列文两个主人公的生活为线索,从政治、经济、道德、家庭各方面反映了19世纪70年代的俄国现实。这部作品已没《战争与和平》中和谐明朗的色彩和历史乐观主义,人物充满了矛盾、紧张和恐惧的心情。作家在60年代的思想矛盾,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他的“道德自我完善”和“爱”的乌托邦理论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得到更多的流露和表现。随着思想探索的继续深入,他对贵族资产阶级的批判逐步加强,艺术上也达到成熟的地步。
    1881年,为照顾子女上学,托尔斯泰一家迁居莫斯科,直到1901年才回到自己的庄园。这一时期,他对哲学、宗教、道德、伦理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世界观发生了改变。他后期的一些作品,如剧本《黑暗的势力》、中篇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和《哈吉·穆拉特》、短篇小说《舞会之后》等,特别是长篇小说《复活》,都反映了作者在思想上的变化。《复活》还表现了托尔斯泰晚期的代表性主题——精神觉醒和离家出走,作者不以暴力抗恶和道德自我完善的观点也在小说后半部分得到了集中的体现。1910年10月28日,经过长期激烈的思想斗争,年逾古稀的托尔斯泰决心摆脱贵族生活,离家出走,10天后,孤身病逝在一个铁路小站上。
    二、【内容提要】
    1805年,拿破仑征服欧洲之后便向俄国进军,法国和俄国之间关系恶化,即将发生战争。虽然战事当前,但俄国的上流社会,人们的生活依然很悠闲,而且照样举行社交舞会。
    在宫廷女官安娜·舍莱尔举行的晚会上,彼得堡上流社会的许多达官贵人都出席了。舍莱尔和瓦西里·库拉根公爵谈到了战争,他们觉得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拿破仑已决心要入侵俄国,而俄国也做了准备。舍莱尔认为拿破仑是个大恶棍,只有俄国沙皇才能拯救欧洲。就在他们谈话时,彼埃尔来了。他是彼得堡最富有的世家别素霍夫老伯爵心爱的私生子,刚从国外留学归来,是个热血冲动、善良真诚的年青人。彼埃尔接受过自由思想的熏陶,他不认为拿破仑是个暴君和野心家,反成拿破仑为伟大的人,结果遭到了很多在场很多人的攻击。青年公爵安德烈·包尔康斯基公爵看到自己的朋友处境有点不妙,就出面替他解了围。安德烈是个严肃诚挚、博学多识的贵族青年,从内心深处看不起那些显贵的人,认为贵族生活空虚无聊,正准备到军队里去干一番事业。两位年轻人谈话十分投机。
    彼埃尔回到彼得堡后,一度沉溺于放荡生活。一次因与库拉金公爵的儿子阿纳托尔等人一起酗酒胡闹,被逐出彼得堡。他后来到了莫斯科。老别素霍夫去世后,彼埃尔继承了老伯爵的一大笔遗产,摇身一变成了莫斯科数一数二的富人,成了社交界的宠儿。居心叵测、势利的瓦西里·库拉根公爵是别素霍夫伯爵的远亲,他也想弄到点儿遗产。为此,他耍了不少险恶的手段,最后他终于得逞了,因为,他把貌美但品行不端、放荡堕落的女儿爱伦嫁给了彼埃尔。可是彼埃尔有所不知,爱伦虽然容貌妩媚、神情迷人,却是一个放荡的女人。意志薄弱但又向往理想的道德生活的彼埃尔在荒淫的贵族群中屡次受挫。结婚后不久,彼埃尔就听到关于爱伦和军官道洛霍夫之间有暧昧关系的传言,他忍无可忍,为了保护自己的名誉,便与对方决斗。在将一大部分财产留给爱伦以后,旋即与她分居。
    安德烈决心要干一番事业,就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毅然去了前线,期望这次战争能为自己带来辉煌和荣耀,能够开始自己的事业。在1805年的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法国大败饿、奥联军。安德烈在战斗中表现非常坚毅、他高举着军旗冲锋陷阵,最后身负重伤昏倒在战场上。安德烈得到了当地居民的照顾,渐渐恢复了健康。面对无际的苍穹,安德烈感到个人功名的渺小。伤愈后,他历尽了各种艰难回到家,当天晚上,他的妻子莉莎为他生下一个男婴,不幸的是,莉莎在分娩中死去。妻子难产死去,生活的挫折,使安德烈非常痛苦和绝望,精神极度颓废。一次,安德烈因为贵族会之事去拜访罗斯托夫公爵,他立即被充满生命力、美丽动人的公爵女儿娜塔莎所吸引,对她一见钟情。爱情使他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和事业。彼埃尔的来访触动了安德烈,娜塔莎的生命力进一步使他重新鼓起生活的风帆,他在农庄里实行改革,并参加当时俄国的一些政治活动。1807年,饿、奥联军在彼埃劳与法军进行了一场残酷的站住呢个,双方损失都很惨重。6月,拿破仑和沙皇签署了和平协定,暂时的和平生活开始了。
    不久,安德烈向娜塔莎求婚,可是他们的婚事遭到了安德烈父亲的反对,最后双方约定一年以后结婚。而此时的娜塔莎,禁不住爱伦之兄阿纳托尔的诱惑决定与之私奔。这对安德烈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就到外国修养去了。
    1812年6月,拿破仑率先撕毁了原来的和平协定,指挥军队跨过涅曼河,攻打俄国。库图佐夫被任命担任总司令,他请安德烈和他一起抗击法军。8月26日,俄、法两国军队在鲍罗金诺进行了一场大战,双方都有很大的伤亡。在战斗中,安德烈的腹部受了重伤。最后,库图佐夫只能从莫斯科撤退出来保存俄军的实力。在莫斯科大撤退中,娜塔莎在伤员中意外地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安德烈,而这时的娜塔莎终于认清了阿纳托尔的本质——一个花花公子,她真诚地向安德烈谢罪后并悉心地照顾他,安德烈原谅了她。同时,安德烈忽然体会出死亡就是人生的清醒过程。从那一刻开始他的生命慢慢退潮,最后在娜塔莎的臂弯里平平静静走到生命的终点。
    彼埃尔因为家庭不幸,一直在探索生活的真谛。他迷恋过共济会,想借着宗教摆脱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幸。他也在自己的领地上实行改革,致力于解放农奴的工作,但是没有成功。卫国战争开始后,他上了前线,也参加了战斗,组织民团并接受了战火考验。法军进入莫斯科后,几乎把莫斯科烧成了火海。彼埃尔完全改变了对拿破仑的看法。彼埃尔决意留在莫斯科,做一名民族英雄,刺杀拿破仑。他装扮成穷困的农民,藏了匕首,寻机刺杀拿破仑,险些送命。但是他为了营救大火中的一个女孩,被法军抓化住。在战俘营,士兵中的宿命论和不抗恶思想使他深受感动。
    拿破仑的军队使人民流离失所,士兵怨声载道。在通往斯摩梭斯克的途中,法军在莫斯科大肆抢劫,军纪变坏,军队从此开始瓦解,成为一群落荒而逃的乌合之众。在哥萨克人的不断骚扰下,大量俄国战俘被解救,彼埃尔获得自由。在俄军主力奋起反攻,俄国人民团结打击下,法军溃败。拿破仑疲惫地等待着,希望沙皇要求和他签署和平协定,但是这一天迟迟没有到来,他只好放弃莫斯科撤退到法国。在溃退途中,法军不断遭到俄国军队和游击队的袭击,损失惨重,最后拿破仑只带着三万残兵逃出了俄国。彼埃尔则被游击队救出,返回莫斯科。
    经历劳役磨难的彼埃尔深深地感受到祖国的苦难,精神上获得了新生。后来,彼埃尔回到了莫斯科,此时爱伦在放荡中因误服堕胎药而死去,娜塔莎已经长成美丽动人的大姑娘。见到娜塔莎后,彼埃尔深深地爱上了她。他适时地向娜塔莎表达了自己对她的爱意,娜塔莎接受彼埃尔的求婚,两个人从此开始了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娜塔莎更加勤劳能干,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丈夫和孩子。结婚八年后,他们生了四个可爱的孩子,发现现实生活和他们过去梦想的一模一样。婚后,彼埃尔参加了十二月党人的秘密组织,而娜塔莎则成为一位贤妻良母。
    三、【个性导读】
    俄国最杰出的爱国主义长篇小说,就是19世纪俄国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巨匠托尔斯泰在1863年至1869年完成的诗史性宏伟巨着《战争与和平》。这部作品从最初构思到创作完成,前后历时13年之久,7次易稿,小说以包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个豪族为主线,在战争年代与和平时期的交替描写中,全面具体表现当时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家庭生活基本情况。这幅宏大生动的俄国历史画卷,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各类人物的心理状况、思想变化以及他们的生活状态。作品中总共描写了559个人物,被认为是“世界文学中出现人物最多的一本小说”,也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卷帙浩繁,长达13万字的长篇巨着。
    在阅读《战争与和平》时,我非常畏惧它庞大的篇幅量,书中登场的人物众多、名字难记,而且人物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使我在了解情节推动和故事发展时感到困难。正如屠格涅夫所说,“《战争与和平》是一部集叙事诗、历史小说和和风习志之大成的独树一帜的作品”,因此如果选择节缩的精装本阅读的话,就无法了解作品的原貌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思想。
    在阅读此部作品时,我感觉到托尔斯泰的陈述语调中洋溢着仁慈的沉静,叙述特别舒缓,随心所欲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他根据切身经历进行写作,力求最充分反映生活真实的创作原则,提炼生活,作品中处处有作家生活的影子。
    托尔斯泰曾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和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的军旅生活不仅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为栩栩如生的战争场面的描绘打下基础。对于战争场面的描写大气磅礴,游刃有余,这得益于他自身的战斗军旅生活、细致的社会调查、战场实地考察和生活素材积累。他坚持以生活为基础塑造典型,在描写波罗金诺大会战,他结合自己曾参战的感受,极力表现真正的战争,不加任何掩饰,精致刻画这个典型的场面。在法军大溃败的场面描写中,他通过彼埃尔的眼睛淋漓尽致描写了战争的罪恶,笔触精致,整个画面真实浮现在读者眼前。作品中关于反农奴制的描写也是结合他自己的农事改革体验来写的。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庄园度过,他亲身感受同情农民,厌恶农奴制,企图改革农奴制他曾起草方案,准备以代役租等方法解放农民,并在自己庄园试行,因农民不接受而未实现,小说内容寄托了他反农奴制的理想。
    他忠实于历史和生活,真实地描写人物的性格,我常常为书中朴实单纯的美德而感动,各种人物的不同人生在小说里有条不紊地展开,构成真实的生活历史画面。有评价说,“审美地运用和描写历史材料,在历史事变中描写人,是《战争与和平》的一条基本创作原则”。在作品中,我们能够读到许多真实的历史人物,如拿破仑、库图佐夫、斯彼兰斯基和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等,在处理拿破仑侵略俄罗斯的具有极大冲击力的场面时,托尔斯泰不虚伪也不回避,而是紧紧抓住真实,用代表性的动作和言辞,描绘出人物性格。在作品中的塑造的主人公也没有虚伪的夸张和矫情的伤感,是一种依照人物思想性格发展的逼真形态。
    在我眼中,托尔斯泰就像一位魔术师一般,将历史的事实与艺术的虚构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有力地拓宽了长篇小说表现生活的幅度。托尔斯泰“企图不是让一个,而是让许许多多男女人物去经历1805年、1807年、1812年、1825年、和1856年”。正因为如此,小说场面壮观宏大、视野开阔,涵盖了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上至沙皇宫廷和上层社交,下至地主庄园和农民茅舍;其次,人物众多,描写了559个人物,上至帝王、贵族、将相,下至士兵、农奴、商人,社会各色人物等在时代变迁中个人的思想情绪和命运遭遇变化,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演绎着自己的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性格丰满,栩栩如生,人物各自形成情节主线,又交叉发展;再次,时间跨度大,从 1805-1812的七年,最后又补充了8年后的主要人物的生活状况。整部作品容量巨大,结构复杂,场面宏伟,有一种大海般恢弘开阔的美。小说大幅度地推展情节,全方位展示时代生活,灵巧刻画众多人物形象,揭示现实主题和生活哲理。正如斯特拉霍夫所说“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领域,历史、战争,人间一切惨剧,各种情欲,人生各个阶段,从婴儿降临人间的啼声到气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后迸发,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欢乐和痛苦,各种可能的内心思绪,从窃取自己同伴的钱币的小偷的感觉,到英雄主义的最崇高的冲动和领悟透彻的沉思——在这幅画里应有尽有” 。品读整部作品犹如观看彩色银幕电影,一幕接一幕,内容丰富生动,情节波澜推进。
    托尔斯泰曾经表示:“在《战争与和平》里我最喜欢人民的思想”。他认为,“俄国的前途就在于优秀的贵族与人民的合作”。他对战争与和平作哲人的思考,在19世纪初俄罗斯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的描绘中,他以极大的热情描写了俄国军民为保卫祖国神圣的土地和侵略者战斗的英雄气概,充分肯定了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的丰功伟绩,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在郑克鲁主编的《外国文学史》中也提到托尔斯泰是“从战争与和平两个方面来表现俄罗斯民族同拿破仑侵略者、俄国社会制度同人民意愿之间的矛盾,肯定了俄国人民在战争中的伟大作用。他努力写人民的历史,把卫国战争写成是为人民的正义之战,高度赞扬了人民群众高涨的爱国热情和乐观主义精神” 。因此,他以一部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在来充分表现俄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其历史作用。这也是人民推崇这部书的原因,作者旨在表现1812年反法战争的正义性,反映了有卫国战争所激起的爱国主义热情:农民们穿上军装奔赴战场,士兵斗志高昂,郊区农民烧掉干草拒绝卖给出高价的法军,而人民则自动组织游击队袭击敌人……这些事实都证明了“人民战争的巨棒以全部威严雄伟的力量……打击法军,直到侵略者的军队全部消灭”。
    读这部小说,让我想起他的另外一部小说《复活》的“忏悔贵族“的典型人物聂赫留朵夫。同样,在此部小说中有一条一贯的主线,那就是“忏悔的贵族”。 托尔斯泰出身贵族,是个内心生活十分复杂的作家,一生都在不断地分析自己,批判自己和改变自己。他有一颗不安宁的灵魂,总是在苦苦寻求着什么。他对生活的严肃思考,决心改掉自己身上的贵公子习气,过廉洁的生活,处在终身忏悔之中。托尔斯泰出身贵族家庭,却站在有良心的自由主义的贵族立场上,主张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认为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托尔斯泰写作了《忏悔录》,内中谈道:“我否定了我们这个圈子的生活,我认清了,这并不是生活,这不过是类似生活而已……为了理解生活,我应当去理解的……不是我们这般寄生虫的生活,而是这些创造生活的、平常的劳动人民的生活,以及他们赋予生活的意义”。他一直在反思自己的贵族生活是否有罪的问题,从而产生了忏悔的情绪。他沉浸在痛苦无奈的心灵斗争中,因为他现实生活状况与他极力倡导的平民化生活相对立和冲突的。这种思想矛盾和忏悔意识在这部小说中也有反映,在他塑造的彼埃尔、安德烈贵族形象身上,或多或少包含和渗透了作家本人的忏悔情绪。
    而从创作手法方面看,托尔斯泰运用了强烈对比的写作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宫廷贵族与庄园贵族的对比。
    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国家危急的关头,宫廷贵族库拉金之流漠视国家命运,畏惧敌人,远离人民,一味追求利禄和沉醉于荒淫的生活之中,寻欢作乐,积聚私产。如库拉金是官痞,儿子阿纳托尔是恶少,女儿爱伦则是荡妇。而京城外的的庄园贵族罗斯托夫家族和包尔康斯基家族身上仍保留着醇厚的古风,他们有一颗热爱祖国的心,与人民相接近,关注祖国命运。这里宫廷贵族库拉金之流的卑劣行径与具有崇高精神为人民为国献身的庄园贵族形成强烈的反差。
    (二)战争与和平的对比。
    1805年,拿破仑率兵政府欧洲之后,法国和俄国之间如绷紧的弦,气氛紧张,酝酿着激烈的战争,而在圣彼得堡上层社会仍然是一派和平的景象,人们的生活依旧恬静悠闲,社交舞会照常进行。
    (三)战场与大自然的对比。
    作品中有大量的战争描写,如申格拉本和奥斯特里茨会战,斯摩棱斯克大火,波罗金诺大会战,法军进入莫斯科,莫斯科大火,法军全面溃退等广泛细致的描写;同时作品中作者用优美深刻的笔触描绘的大自然洋溢着和谐迷人的诗意,如奥斯特里茨的天空、春天的白桦林、圣诞夜的大自然气氛的描绘,冬猎场景等。 
    (四)人物形象的对比。
    塑造了体现人民意志的俄军统帅库图佐夫的形象,正义为民,按照人民的意愿、民族的需要而担当起指挥作战;而违背人民意愿的侵略者拿破仑和俄皇亚历山大一世的罪恶行径,不得人心,这是战争统帅者的鲜明对比。同时这也是两次战役的对比:1806年的战事,法国皇帝拿破仑和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为争夺欧洲土地和财富而进行的战争,是一场抢占殖民地的战争,俄国人民和军队根本不明白为什么而战,战争失败是理所当然的;但是1812年的卫国战争的战争性质则不同,是拿破仑侵略攻打俄国,全体人民表现出巨大的爱国热忱和英勇的斗争精神,他们明白奋起抗战是保卫祖国,扞卫祖国尊严,虽兵力与武器装备比不上法军,最后获得反抗侵略斗争彻底胜利。这两次战役的对比对揭示人民意志的重要性。
    托尔斯泰在主人公安德烈和彼埃尔身上探讨了他对贵族出路的看法,这两个探索型的青年贵族在性格和生活道路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德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强,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他后来投身军队和参与社会活动,在严酷的事实面前逐步认识到上层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群众的力量。而彼埃尔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缺少实际活动能力更侧重于对理想的追求。
    娜塔莎是小说中最为动人的女性形象,她热爱祖国人民、热爱生命生活,充满活力又勇于牺牲自己,娜塔莎的形象与宫廷贵族妇女爱伦之流形成鲜明的对照。
    欢快开朗、朝气蓬勃的娜塔莎这一形象是托尔斯泰在妻子塔吉雅娜·别尔斯身上找到灵感,是小说中的最动人的形象,同时也是我最喜爱的人物形象。天真可爱的她在战争背景下成长成熟的过程构成独立发展的一条线索,她的成长过程中对爱情的认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给我带来一些启示。16岁清纯可爱的娜塔莎怀着对真挚感情深深向往的,充满生命活力、热爱生活的娜塔莎让厌世悲观的安德烈重新振作。她与安德烈一见钟情,这是她朦胧的情感,经受不起挫折。当父亲罗斯托夫伯爵带着她去拜见安德烈的父亲老包尔康斯基,谈论婚事受到冷遇后,年轻的娜塔莎为受侮辱感到委屈。安德烈出国后,单纯的她受到花花公子阿纳托尔的诱骗和肉欲的诱惑,她决定抛弃安德烈与他私奔。可见不成熟的她感情用事,等待中无法忍受寂寞,也不懂得什么是真爱。在人生的追求中误入歧途,但是她还是经受住肉体和灵魂的的考验。娜塔莎一家在撤离时遇见了很多受伤的士兵,富有爱国心、热爱人民的娜塔莎跑上跑下帮忙运送伤员,照顾伤兵,把自己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高尚的品德。遇到安德烈,他们不在乎过往彼此更加相爱。后来安德烈因伤势严重而去世,是彼埃尔陪伴她度过悲伤、哀痛的日子。经过战争的磨难,她变得坚强和理性,与彼埃尔产生了新的爱情,获得一生的幸福。曾经单纯而轻浮的少女娜塔莎,婚后变成一位勤劳能干贤慧的妻子,把一切都献给了丈夫和孩子们,这是理想化的俄罗斯优秀妇女的形象。
    安德烈憎恨敌人,爱国爱人民,也在亲身解决民族矛盾时看到了贵族和人民的一致性,而且一直在探索祖国的去向和命运。安德烈似乎就是托尔斯泰的化身,他思想和实践探索“俄罗斯向哪里去?它的前途和命运如何?”毋庸置疑,安德烈是托尔斯泰钟爱的角色,他倾注和包含了托尔斯泰太多的理想和抱负,但最后还是安排安德烈死亡的结局。初始这让我感到困惑,但联系当时的历史政治背景,也容易获得答案。安德烈的思想探索如果进一步发展,那必将突破托尔斯泰当时的思想极限,他也无法驾驭和掌握这种思想探索实现的结果,他不得不忍痛割爱中断他的思想。
    总观之,这部巨着以俄国历史发展为背景,将人民的生活和斗争与虚构塑造的主人公融为一体,构成一部史诗性、历史小说和编年史特色的传世之作。整部小说如海洋般宏大、气势磅礴,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澜壮阔,引人入胜。作品问世后就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这样结构宏伟的史诗性巨着,使托尔斯泰“在公众心目中断然占据了首屈一指的地位”。100多年来,《战争与和平》一直备受推崇,他是世界上版次和印数最多的一部长篇小说。我曾在书上看到过社会各界对这部巨着的盛赞。法国小说家福楼拜阅读之后,赞叹说:“这是莎士比亚;是莎士比亚!”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推之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200部世界名着展评》评价说:“即使我们一生中拒绝任何小说,但也不能不读《战争与和平》”。
    四、【名家点评】
    [名家点评一·陈建华] 
    《战争与和平》问世至今,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卷帙浩繁的巨着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领域,历史,战争,人间一切惨剧,各种情欲,人生各个阶段,从婴儿降临人间的啼声到气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后迸发,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欢乐和痛苦,各种可能的内心思绪,从窃取自己同伴的钱币的小偷的感觉,到英雄主义的最崇高的冲动和领悟透彻的沉思——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斯特拉霍夫语)作家对生活的大面积涵盖和整体把握,对个别现象与事物整体、个人命运与周围世界的内在联系的充分揭示,使这部小说具有极大的思想和艺术容量。 
    这是一部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托尔斯泰曾经表示:“在《战争与和平》里我喜欢人民的思想。”也就是说,作者力图在这部作品里表现俄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其历史作用。在国家危急的严重关头,许多来自下层的俄军普通官兵同仇敌忾,浴血奋战,虽然战事一度失利,但精神上却始终占有压倒的优势。老百姓也主动起来保家卫国。在人民群众中涌现出一大批像网升、杰尼索夫、谢尔巴狄那样的英雄人物。俄军统帅库图佐夫也因为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才具有过人的胆略和决胜的信心。整部小说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托尔斯泰的“人民战争的巨棒以全部威严雄伟的力量”赶走了侵略者的思想。 
    作者在小说中也认真探索了贵族阶级的历史命运问题。小说的主要情节就是围绕着包尔康斯基、别素霍夫、罗斯托夫、库拉金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展开的。60年代,托尔斯泰仍站在贵族阶级的立场上,但是他对接近宫廷的上层贵族却给予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库拉金之流漠视国家命运,畏敌如虎,他们关心的是寻欢作乐,积聚私产。小说中,库拉金是官痞,儿子阿纳托尔是恶少,女儿爱仑则是荡妇。这些贵族的卑劣行径与人民为国献身的崇高精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托尔斯泰认为,俄国的前途在于“优秀”贵族与人民的合作。他用诗意的笔触描写了京城以外的庄园贵族罗斯托夫一家和包尔康斯基一家,指出在这些贵族身上仍保留着淳厚的古风,他们有爱国心,与人民的精神相通。这里,作者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宗法制贵族。 
    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安德烈·包尔康斯基、彼埃尔·别素霍夫和娜塔莎·罗斯托娃。这三个人物都是作者喜爱的正面形象。安德烈和彼埃尔是探索型的青年贵族知识分子。小说中,这两个人物在性格和生活道路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德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强,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他后来投身军队和参与社会活动,在严酷的事实面前逐步认识到上层统治阶级的腐败和人民的力量,彼埃尔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缺少实际活动能力,更侧重于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后来主要在与人民的直接接触中精神上得到成长。女主人公娜塔莎与两位主人公的关系使她成为小说中重要的连缀人物,而这一形象本身又是个性鲜明,生气勃勃的。小说充分展开了娜塔莎热烈而丰富的情感,她与人民和大自然的接近,她的民族气质,以及她在精神上的成长。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战争与和平》艺术成就卓着。在这部作品中,托尔斯泰有力地拓宽了长篇小说表现生活的幅度,并在传统的史诗体小说和戏剧式小说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比较成熟的形态。小说场面壮阔,结构清晰,人物形象鲜明,有一种大海般恢宏开阔的美。同时,小说时代感强烈,它虽是一部历史题材小说,但却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前途和人民作用的问题。因此,《战争与和平》当之无愧地是一部“了不起的巨着”。(文段出自《〈战争与和平〉断想》)
    [名家点评二·陈慧敏 ]  
    作为享有世界声誉的伟大作家托尔斯泰在自己的宏篇巨着《战争与和平》里探索了一个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 ,即什么是真正的美丽 ?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这就是 :只有内心美与外表美的高度统一 ,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美。只有那些内心丰富、善良 ,富有同情心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爱情。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批评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 ,被誉为“一个真正伟大的艺术家” ,宏篇巨着《战争与和平》为其赢得了世界的赞誉。在这部巨着里 ,伟大的艺术家探讨了一个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什么是真正的美 ?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正像托尔斯泰在日记中所写的那样 :“应当探求那种因为自己的影响而产生美的东西 ,而应当避免那种因自己的影响而产生丑的东西 ;应当替人和生物求索善良 ,救助和服务精神 ,如果一切皆善 ,就一切皆美。”(文段出自《真正的美丽与爱情——从〈战争与和平〉看列夫·托尔斯泰的审美观与爱情观》)
    [名家点评三·顾天立]
    据克鲁普斯卡娅回忆,列宁生前曾多次诵读关于冬猎的章节;普列汉诺夫称圣诞夜驾撬车的场景是“无与伦比的”;福楼拜读了包括这三段场景的前两卷,压抑不住对同行极度敬倾之情,说:“简直令人叫绝,……我在读它时屡次高兴地交出声来……”
    小说中,作者往往在展开故事情节时,把笔锋一转,稍稍偏离主导的情节线索,若即若离,从容有致地对自然风光、风情习俗、天赋爱好、甚至丰盛佳肴、待人接物等作翔实、独立的艺术刻画,这种文学描写被屠格涅夫成为“风习素描”。在《战争与和平》中的风习素描规模更大,它们在小说中已不是片言只语式的插笔,而是成为能相对独立的篇章,具有很高的认识与审美价值。得力于这种风俗习俗描写,使《战争与和平》始终响彻青春与生命的欢快乐调,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洋溢着和谐迷人的诗意,使小说笼罩这鲜明辉煌的氛围,处处散发着俄国大地的泥土气息,又时时传达俄罗斯民族的精神气质。有鉴于此,有人誉《战争与和平》为“俄国人民的伊利亚特。”(文段出自《昂扬·纯净·明朗——〈战争与和平〉中的“风习素描”》)
    [名家点评四·周大新]
    要关注社会底层人的生活,这是他用他的书给我的最重要的劝告。……他熟悉的是上流社会的生活,照说他该去写上流人士的闲情逸致,去写他们的觥筹交错,去写他们的离愁别绪,但他没有,而偏去写一个女仆——玛丝洛娃悲惨的命运,去写俄法战争中惨死战地的士兵。他笔下响着底层人民的呻,让人看了心一下子被抓紧,胸腔里陡添一股沉重,从而使读者在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生出要对社会进行改造的冲动。……他给的另一个劝告是要向世界呼唤爱。对爱人、爱己、互爱的呼唤浸透了三部书的字里行间。在《战争与和平》中,他把俄法战争的惨状写得淋漓尽致的目的,是呼唤他对他国、他民族的爱……要多关注女性的命运,也是他给我的劝告之一。在他的三部重要作品中,他一直关注这女性的生存境况,把许多笔墨都给了女性角色。安娜·卡列尼娜、玛丝洛娃、娜塔莎是他写得最动人和最感人的形象。除了这三位之外,《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吉蒂和朵丽,《战争与和平》中的马芒托娃小姐、纳塔丽·劳斯托娃伯爵夫人、罗利亚小姐、玛丽小姐、丽莎夫人等,都写得极其生动。这些音容笑貌各异的女性形象,使读者不能不去想许多和女性有关的问题:自从人类进入父权社会以后,女性的命运多由男人决定,许多女人承担这受歧视、受虐待、受欺负、受污辱、受迫害的角色。而女性身上又更多地存在着善和爱这两种与人类前途紧密相关的东西。(文段出自《列夫·托尔斯泰的劝告》)
    [名家点评扫描]
    u      说《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是俄罗斯大地的伟大作家,说俄罗斯大地有权利以他为骄傲并且应该爱他;……所以有这些确实如此,全都正确,无可争辩。——普列汉诺夫  
    u      在托尔斯泰那里,“大自然不是被写出来的,而是活在我们伟大艺术家身上。有时大自然甚至仿佛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普列汉诺夫                   
    u      距今一百多年前,俄罗斯这个伟大的心灵的光焰照亮了大地;这个心灵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曾经是照亮了我们青年时期的最纯洁的光芒。在十九世纪行将结束时阴霾重重的暮色中,它是颗安慰之星,它的闪光吸引着、抚慰着我们青年的心灵。——罗曼·罗兰
    u      《战争与和平》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罗曼·罗兰
    u      《战争与和平》的艺术独特性:“这是一个伟大作家的伟大作品,这是真实的俄罗斯”,是一部“独创的、博大的作品,它融史诗、历史长篇小说和道德随笔于一体。”——屠格涅夫
    u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别出心裁而同时又包罗万象的佳作,一身兼备“史诗、历史小说和风习素描的特征” ——屠格涅夫
    u      托尔斯泰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列宁
    u      如果要举出一部符合‘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这个定义的小说,我就要选择《战争与和平》。——高尔斯华绥
    u 伯爵的近作《战争与和平》是一部集叙事诗、历史小说和和风习志之大成的独树一帜的作品。发表以后,它在公众的心目中就断然占据了首屈一指的地位。——屠格涅夫
    五、【精彩篇章】
    [精彩篇章一·第三卷第一部15章]
    罗斯托夫以自己锐利的猎人的眼睛第一个望见这些蓝色的法国龙骑兵追赶我们的枪骑兵,队形混乱的枪骑兵人群和追赶他们的法军龙骑兵越来越接近了,已经可以看见这些在山上显得很小的人们如何互相厮杀、追赶,如何挥舞胳膊或佩刀。
    罗斯托夫像看猎犬逐兽似的看着面前发生的一切。他以嗅觉感觉到,如果现在与骠骑兵一起冲向法军龙骑兵,他们会站不住脚的;可是,如果要冲锋,就得即刻冲锋,一分钟也不能拖,否则就迟了。他环视自己周围。大尉就站在身旁,也目不转睛地望着下面的骑兵。
    “安德烈·谢瓦斯季扬内奇,”罗斯托夫说,“要知道我们可以冲垮他们……”
    “是厉害的一着,”
    大尉说:“确实……”
    没有听完他的话,罗斯托夫就策马驰到骑兵连前面,没有等他发出出击的口令,跟他有同感的整个骑兵连,都随他之后驱动了战马。罗斯托夫自己不知道,他是怎样做的,又为何这样做。他做这一切,正像他在打猎时所做的一样,不假思索,不假考虑。他看见龙骑兵走近了,他们在奔驰,队形散乱;他知道他们会支持不住的,他知道,时机只在转瞬之间,稍一放过,就一去不复返了。炮弹那么激烈地在他周围咝咝呼啸,战马是那样跃跃欲奔,以致于笼它不住了。他策动了战马,发出口令,在此同时,他听见身后展开队形的骑兵连的得得马蹄声,他们飞奔着冲向山下的龙骑兵。他们刚下山,大步的奔驰自然而然转为疾驰,越接近自己的枪骑兵和追赶他们的法国龙骑兵,就越驰越快,离龙骑兵很近了,前面那些看见骠骑兵的龙骑兵开始向后转,后面的停住了。怀着堵截狼的心情,罗斯托夫完全放开自己的顿河马,疾驰着堵截队形混乱的龙骑兵。一个枪骑兵停下来了,一个步兵伏下身子以免被马踩着,一匹失掉了马鞍的马混在骠骑兵中间。几乎所有的法军龙骑兵都向后奔逃。罗斯托夫挑了一个骑灰马的龙骑兵紧追下去。途中遇见一个灌木丛;那匹骏马驮着他飞跃而过,差点把尼古拉掀下马鞍,眼看再有几秒钟就可以追上那个他选作目标的敌人。这个法国人根据其制服来看大概是个军官,他在灰色马上弯着腰,用佩刀赶马飞奔。顷刻之间,罗斯托夫的战马的前胸已碰着那个军官的马屁股,差点把它撞个四脚朝天,就在同一瞬间,罗斯托夫自己也不知为什么,就举起佩刀,照着那法国人劈去。
    就在他这样做的同一刹那,罗斯托夫全身劲头忽然消失了。那军官倒下了,与其说他是由于刀劈,不如说是由于马的冲撞和恐惧,他的肘弯上方只受了一点轻伤。罗斯托夫勒住马,以目光察看自己的敌人,好看看他战胜了谁。那法军龙骑兵军官以一只脚在地上跳着,另一只脚挂在马蹬上了。他吓得眯缝着眼睛,好像等待随时可能的新的打击,皱着眉头,带着恐怖的表情从下往上望着罗斯托夫。他的脸色苍白,沾满泥泞,头发淡黄色,年轻,下巴上有个酒窝,一双浅蓝色的眼睛,完全不像战场上含有敌意的脸,而是最平常和最普通的脸。在罗斯托夫还未决定拿他怎么办之前,这军官就喊道:“Je me rends!”①他慌里慌张地想从马蹬里抽出脚来,但是抽不出来,一对惊慌的蓝眼睛,不停地望着罗斯托夫。驰过来的骠骑兵帮他把脚抽出来并把他扶到马鞍上,骠骑兵们从四方收容龙骑兵;有一个受了伤,满脸是鲜血,仍不愿放弃自己的马;另一个抱着骠骑兵坐在马屁股上;第三个由骠骑兵扶着才爬上马背。前方法军步兵一面奔跑,一面射击。骠骑兵们赶忙带着自己的俘虏驰向后方,罗斯托夫同别人一起驰向后方,一种不愉快的感觉使他胸中发闷。他俘虏这个军官并劈他一刀所引起的某种模糊的、混乱的感觉,他无论怎样也不能向自己解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争与和平的读后感
《战争与和平》战争与人性的史诗
《战争与和平》赏析
《战争与和平》——俄罗斯民族的英雄田园诗
《战争与和平》,这就是一部无法被复刻的鸿篇巨制
战争与和平(藏书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