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磅!凤翔英语教育奠基人的传奇人生与重游故土
userphoto

2023.04.02 北京

关注

赤子心

赤子情

第二故乡

心灵故乡

以苦为乐

人生乐园

无私奉献

无怨无悔

授业解惑

人不倦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为师之本

仁慈为上

经师易得

人师难求

师恩如山

师德永恒

勿忘教诲

永念师恩

言传身教

上行下效

师以爱子之心爱人

弟子以孝亲之心尊师

凤翔学子

真挚厚道

最懂感恩

义薄云天

                                                                                卢新智

     凤翔英语教育奠基人

    马诚老师回故土纪实

马诚老师本是北京人,北京大学西语系高材生,文革期间因故下放到凤翔,先后在凤翔横水三中、横水一中、县五七大学、县教师进修学校和凤翔中学教书。马老师不仅教英语,还教唱京剧、教诗书、教人生道理。上世纪80年代初,凤翔百分之七八十的英语老师都是马老师培养的。1968年到1985年,是马老师人生最为艰难的18年,却是凤翔城乡学子最为幸运的18年,马老师以自己的巨大牺牲换来了一批又一批凤翔学子的英语高分,以自己的不幸遭遇改变了诸多凤翔学子的人生命运。

马诚老师原籍北京市人,1963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攻读英国文学,当时北大西语系的教授均是留美归来的博士、大师和学者。如中国著名美学大师、留美博士朱光潜教授;原籍陕西省的国家英语权威李赋宁教授等。在大师云集的优越教育环境中,马诚老师潜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如饥似渴地学习英语知识,在大师们的谆谆教导和自己的勤奋努力下,五年的北大学习生涯,使马诚老师打下了坚实的英语功底。经过艰苦的本科学习,满腹经纶的他,本以为可用自己所学服务于社会,可是在他即将毕业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1967年在动乱喧嚣中,马老师从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以他的北大文凭和他的学术水平,完全可以担当大城市高等学府的教学工作,可那时,高校停招了,中学停课了。马老师被一纸文件调来支援大西北。

马诚老师1968年来到陕西省宝鸡市,在宝鸡市教育局报到,教育局领导看到来自中国最高学府的顶尖学子,非常怜惜,那时的宝鸡市学生,把北大看作高不可攀的梦想学府,把考上北京大学等同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市教育局领导们说安排你到最好的县城——凤翔县城。于是马老师来到古色古香的雍城。来到凤翔县教育局报到,局领导对马老师也非常爱怜,想安排他在县城教中学,可是那时县城中学全部停课,当时凤翔中学住的是解放军某部。最后教育局领导说安排你到最好的公社——横水公社,横水公社是全县最大的公社。

马诚老师第一次任教就在横水小学开始了。他教过小学的语文和算术,也带过体育。在横水小学还有一件趣事。当时的小学生没有接触过普通话,马老师刚开始上课,每说一句标准的京腔,学生们觉得很怪异,就惹得哈哈大笑一通。后来横水小学改为七年制学校,小学五年,初中两年。那时各个学校还未开设英语课程,马诚老师继续任语文等课程。在横水七年制学校,因为马老师待人礼貌,又有教学水平,麦收的时节,还参加生产队麦收劳动,横水村的村民非常喜爱他,他和社员们打成一片,马老师受到横水当地农民和同学的爱戴和帮助。

在横水中学工作不到一年,因为马诚老师能写文章,字也写得漂亮,知识水平又好,他被横水公社任命为横水公社教育专干。除过处理全公社教育工作外,他还兼管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事务。横水公社各村的知识青年住房,就是他那时监管修建起来的。修建知青住房前有一件事,使马老师至今感到有些后怕。上级政府拨了一笔知青建房款,马诚老师单纯而无畏,他单人单车从彪角信用社提了一大包现款,独自十几里路程回到了横水公社,公社领导看到后惊叫起来,“你小伙胆子太大了,竟然独自一人拿着这么一笔巨款,走了这么长路!”公社所有人都很惊诧,马老师本人那时才感受到了害怕,至今想起还有心悸的感觉。后来他把这笔巨款存入横水信用社,最后按款项分配原则,分配到有知识青年的村队,在他监管下顺利地建起了横水公社一个个知青之家。

在马诚老师教育专干做得顺风顺水时,1969年5月,陕西省教育厅一纸调令,调他去陕西省中学英语教材编辑部,编辑初中和高中英语教材。因为那时全国没有中学英语教材,陕西省为实施中学英语教学,成立了中学教材编辑部,马老师在编辑部工作了一年,他尽心尽力做了大量编辑工作。据他本人回忆初中英语教材第一课是他参与编辑的,本课题目是Long live chairmen mao,从1972年开始,这套教材在全省使用。

1970年,马诚老师从西安回归凤翔后,先后在唐子庄学校、洛村二中和白村三中任教。三校加起来近三年时间,虽然生活环境艰苦,但马诚老师以乐观的情绪面对现实,以满腔热忱对待学生,以认真的态度教书育人。那时,学校普遍没开设英语课,他仍旧带语文课,那时也没有语文课本,马老师就为学生寻找教材。在教这些文章的同时还给学生讲汉语语法,让学生初步掌握汉语句子的结构。这一点在农村学校是独一无二的,当时既没这方面的教材,大多老师又没有汉语语法知识。学生因马老师的教学,学到了其他学校学不到的知识。除此之外,马老师还认真辅导学生写作文,从词汇,句子到篇章结构给予指导,使学生受益匪浅。

1970年,经康家庄民办教师刘宾老师介绍,马诚老师与西安下乡到横水公社康家庄的知青马素兰相识,1971年结为伉俪。开启了人生家庭生活的新旅程。夫妻琴瑟和鸣,一生幸福。

1973年,马诚老师被凤翔县教育局调到凤中任教。一开始就担任高中毕业班英语课程。在凤中,马老师所学有了用武之地,他满腔热情,扎扎实实投入到教学之中去,他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得到全校师生的认可。在凤中任教的十几年,马诚老师一直任英语组教研组长,在他的带动下,凤中的英语教学成绩始终走在宝鸡市前列。凤中英语教学优异的成绩,为凤中成为省级重点高中增加了竞争力。

在凤中十几年的教学生涯里,马诚老师一直带高三毕业班英语课程,别的老师可以从高一到高三大循环,学校领导始终让马老师做把关老师,带毕业班课程。因此许多老师叫他“高考专业户”。

马老师常常工作量是最大的,有几年,他带三个班的课程,两个班各五六十个学生,而有一个班近百名学生,这个大班的教学在会议大厅进行。上课还可以艰难支撑,可各种考试阅卷累得马老师精疲力尽,但他咬牙坚持,从不在领导面前叫苦,他唯一的目标就是把学生教好。

在教学中,马诚老师对教学方法很注重研究,加上他的气质修养,及丰富的知识积淀,他的课总是那么风趣,幽默和生动,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所有学生都喜欢上他的课。他也注意钻研科学的教学方法。他从国外杂志看到国外教师正在研究结构语法教学法,马老师也引进尝试,他根据中国特色和地方特色加以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英语句子结构语法教学法。并在教学中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举一反三,学英语句子有了抓手。有利的促进了教学效果。他的结构语法教学法论文发表在西安外语学院校刊上,受到关注和好评。

马老师在教英语单词和课文方面也具有特色,他把比较难记的长单词,分音节念成押韵的快板式,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快速记住了单词。教课文时,马老师注意建立学生的语感,面对高三学生,他也经常领读课文,他纯正的英语口语,使学生建立了准确的语音、语调和语感,使学生的头脑里建立了语言形象,更容易记忆和理解课文内容。

马老师对一些对话较多的课文组织课本剧表演,老师和学生同时扮演角色,在热烈的气氛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句子的记忆,促进了学生英语成绩。学生们回忆《皇帝的新衣》就是课本剧表演之一。

马诚老师的倾心授课,收获了累累硕果。凤翔中学的英语成绩一直位列宝鸡市前列,不断地有惊人的成绩曝出来。80级卢新智同学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卢新智赴北京前夕,马老师千叮咛万嘱咐,并介绍他找北大东语系韩振乾教授,还给韩振乾教授写了一封信84级6班文科班30几名学生,当年高考,有19名同学考入全国多所外语院系。其中常拉堂同学以达到清华大学分数线的成绩,考入南京军事外语学院。

多年来,马老师所带凤中文科班的英语平均成绩,领先于全省其它高中学校,1984年高考,凤中文科班英语平均成绩,竟然高出陕西省其它高中文科班20分左右,创造了难以逾越奇迹。马诚老师因为教学成绩优异,被多次评为县市教学先进工作者。

马老师不仅教高中英语教育,还有一件功在千秋的贡献,那就是在1978年和1979年在千山山脉之中的五曲湾五七大学,以他为主导的教师队伍,为凤翔县培训了两届共一百多名英语教师。这是其他县区无法企及的事情,因为当时其他县区乃至宝鸡市,都没有像马诚老师这样高水平的英语导师。在培训英语的教师教学过程中,马诚老师不顾山区环境的艰苦,一个月回家一次也无怨无悔,他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教学之中,他毫无保留地对学员倾囊相授,他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对教学工作一丝不苟。他对待学员严宽有度,生活上关心学员;学习上,严格要求,学员很喜欢上他的课。他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这两届学员培训毕业后,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凤翔县的英语教学,把宝鸡市其他县区远远抛在后面。

培训工作结束后,马老师又回到凤中任毕业班课程,并继续任英语教研组组长。在繁重的教学之余,教育局安排他把初高中英语课教学过程制成录像带,供全县英语老师学习模仿。每个星期六,他无暇休息,全天在录课程,一周下来,他感到异常疲劳,虽然教育局只给五元钱劳务费,但马诚老师没有在乎,他尽心尽力完成任务。每个星期六录完课程,他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骑自行车去三十多里路程的横水,去看望妻子和照顾儿子,周日下午又要骑车返回凤中备课、上课。

每周星期天,全县英语老师来凤翔县教育局看马老师的教学录像,学习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有一年,教育局安排马老师总结出高考英语提纲和设计高考英语模拟题。他被封闭在招待所的房子里,与外界隔绝,几周不回家,夜以继日地工作。他服从安排,废寝忘食,抽丝剥茧,按时完成了任务,为凤翔县高三提供了高质量的高考资料,促进了全县英语高考成绩。

在英语教学和培训教师之余,马老师还进行教学和学术研究,他曾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发表三篇论文,在西安外国语学员期刊发表三篇论文;在全国其他省市期刊发表了十几篇论文;他还创作了《中国中学生高考指南》,被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还担任了《中学课程十万个为什么?》一书中的英语部分写作,为全国的中学生提供了详尽的学习英语参考书。在工作之余,还翻译了两部美国著作:《亚历山大大帝》和《彻底的见解》,这两本书出版后存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最近几年,马老师在惬意的退休生活中仍然笔耕不辍,他用散文表达他的人生感受,他的散文诗词《羊杂集》被他往日的学生高帆和宋立等收集出版。

回顾马诚老师在凤翔县的英语教学和英语培训工作,我们可以这样说,在改革开放初期那些年,马诚老师是凤翔县英语教学的奠基人。凤翔县成千上万个学子和家庭,因马诚老师的英语教学而受益。现在有许许多多从凤中走出去的学子,无不对马诚老师表示敬意。

1985年,凤翔人以留恋不舍的心情,送别了回归北京家乡的马诚老师,但凤翔人没有忘记马老师为凤翔教育做出的巨大贡献,对马老师的感激、敬佩之情始终在凤翔人民的心中。马老师虽然回到了北京,但他乐于奉献的精神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仍在激励着后辈人!马老师在凤翔洒下的知识种子,现在已经开枝散叶,庇荫着无数凤翔人。

马老师的许多高足一直和马老师保持联系,特别是就职于国家政府机关,教育文化系统和国企事业单位的学生感恩尊师,与马老师紧密联系。马老师三次回访凤翔故土,受到往日学生热烈欢迎和接待。作为马老师的学生之一,笔者有幸在2023年初春参与接待马老师重游故土的活动。

2023年2月25日,马诚老师携夫人马素兰从北京坐高铁到达西安,学生们在西安接站,并安排马老师住进高级宾馆,在第二天举行了首场欢迎宴会;然后接送到宝鸡市,宝鸡的学生又举办了一次盛大的欢迎宴会;宝鸡之后,马诚老师踏上了故土凤翔,他被安排下榻在富丽堂皇的凤翔恒源国际酒店,第二天在学生的陪同下,马诚老师夫妇重访了横水一中,受到一中校长地热情接待;第二站重游马素兰女士当年插队村——康家庄、工作地——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在康家庄见到了当年农业合作社的会计,与他进行了长谈,马夫人的故土情得到了慰藉!后来马诚老师夫妇在学生代表的陪同下参观了东湖公园和岐山周公庙等旅游景点。一路走来,马诚老师夫妇感慨凤翔变化之大,超出想象,有沧海桑田的感觉。

2023年2月28日晚,凤翔区白玉兰酒店牡丹亭华灯璀璨,气氛热烈。往日学生欢迎马老师的宴会在此拉开序幕。凤翔的高足们尽数出席,放眼望去,尽是凤翔的精英。学生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畅叙崇敬,思念和祝福之情,马老师也走上发言席:“我不去海南,也不去三亚,我就来宝鸡,来凤翔,这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有我的学生,这里有我工作过的足迹,这里有我喜欢的风土人情,我喜爱这片土地!”马诚老师还当场朗诵了李白一首诗《将进酒》,把气氛掀向高潮。组织者还邀请了宝鸡市秦剧院的名演,为马老师表演了著名的秦腔唱段。欢迎会始终充满和谐温馨的气氛。

2023年3月12日,凤翔中学852班在西安的同学,在西安设宴,对马老师及夫人表示热烈欢迎!

马诚老师无论在宝鸡、凤翔,还是在西安,都受到昔日学生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相隔近40年,想不到凤翔学子还是那么的热情和真诚,世所罕见啊!天下没有比凤翔更淳朴的地方了!

凤翔学子道不尽对马诚老师的感激之情!马老师如同文曲星降落雍城,给凤翔儿女传授了点石成金的法指,使成千上万的凤翔学子,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凤翔人永远心中铭记马老师的恩德,祝愿马老师晚年幸福安康!退休生活多姿多彩!家人平安吉祥!

 (高玉堂 

以上图文提供:高凡

特此鸣谢



欢迎马老师,师母再回陕西,凤翔省亲,访友。

辞别凤翔三十载,耄耋之年再回雍。
忆昔热血洒沃土,哺育桃李花开艳。
师友学生齐欢迎,把酒言欢话当年。
感谢恩师教诲情,共望未来展鸿图。
祝愿老师和师母,荣归故里快乐行。
福寿安康喜相伴,祝愿学友亲人们。
师生友情常记心,问候祝福常相见。
笑口常开天天乐,幸福生活永相伴!
(学生范宗利代表在西安的同学致辞摘要)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凤翔中学八四级六班宝鸡片的全体同学,向从北京踏青访友重游故土的马诚老师和夫人及前来出席今天欢迎午宴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及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光阴荏冉,岁月如歌,弹指一挥40年,一份久别重逢的喜悦,一杯酝酿多年的老酒,相聚让我们每个人心潮澎湃。

当年充满梦想的花季少年,如今都已近花甲之年,有些已子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有些继续在工作岗位上奋楫扬帆、踔厉前行。老师们当年悉心呵护,谆谆教诲,常萦耳畔,铭记心间!魂牵梦绕的东湖柳,永生难忘的师生情,带给我们无数次重回凤中的梦境和抹不去的回忆。 

潮起潮落,花开花谢。青春的风华悄然离去,岁月的年轮爬上眉梢,我们已没有更多的奢望,鲜花掌声,金钱地位对我们已显得不再重要,唯有这份珍贵的情谊在时光的酝酿下历久弥深,馥郁香醇,值得我们思之,念之,珍之,藏之!

在此祝马老师及各位老师健康长寿,颐享天年!祝同学们健康平安,快乐幸福!

愿时光清浅,岁月安然,故人不散!愿师生之情、同学之情、朋友之情,天长地久,友爱永存!!

(学生高凡代表在宝鸡的同学致辞)

辞别凤翔三十载,耄耋之年再回雍。
忆昔热血洒沃土,哺育桃李花开艳。
师友学生齐欢迎,把酒言欢话当年。
感谢恩师教诲情,共望未来展鸿图。
祝愿老师和师母,荣归故里快乐行。
福寿安康喜相伴,祝愿学友亲人们。
师生友情常记心,问候祝福常相见。
笑口常开天天乐,幸福生活永相伴!

学生:范宗利

吉日吉时同相聚,君悦酒店笑声喧;
共贺恩师八十寿,耋耋之年体康健。
同视福如东海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感谢教海恩难忘,人生路上情久留。
师生同乐忆往昔,浇灌桃李育英才。
时光虽变人不老,鬓染霜雪心年轻,
歌声唱响时代歌,展望未来展鸿图。
学生:范宗利

致马诚老师


耄耋之年故地游,重见东湖左公柳。
有凤来仪忆往昔,校园岁月一壶酒。

闻马老师回故乡,激情澎湃,感慨往昔,打油记之。

学生:赵宗科

贺马诚老师回凤翔

七分酒,十分情,香浓莫过师生恩。
三尺鞭,七尺台,黑板做田皓首耕。
十年树,百年人,桃李天下芳至今。
点水恩,涌泉报,恩师教诲暖人生。

学生:赵宗科




我师马诚  谪教雍凤
——《羊杂集续》代跋
宋 立
一年多之前,马老师寄来了他的新作《羊杂集续》打印稿,要我复印分发给在北京和广东的凤中同学们。因为当时特别忙,就安排我的学生遵命照办。前些天,高凡兄来电说新修订的《羊杂集》(续)要付印,让我写个后记,才想起马老师当时在寄我的同时,也让高凡复印分送在陕西的同学们。我当时只是“仅”遵师命、应付差事而已,而高凡兄则创造性执行,准备正式印刷铅字。高凡、高凡,果然高而不凡,不愧是马老师的高足!
说实话,接到高凡电话,我真不知如何是好。后记应该是编辑者的话,简要说明编辑目的和过程等事宜,我并不是编辑者,再三推辞,但高凡兄始终不受,于是,施以拖计以期蒙混过关。谁知前几日有天晚上接到马老师打来的电话,还是同样的事情。我继续以上述理由推辞,并建议马老师自序高凡作跋,师生两人一序一跋,既合乎规矩又实事求是,还彰显了高凡将《羊杂集》一集一集续下去的决心,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但马老师还是不肯,直言他现在已无暇顾及这些,务必请我写点东西。马老师以病后虚弱之身,切切爱生之心,期待续集付印,此情此景之下,纵使万般情况,我也无法再辞,恭敬不如从命,只能也必须答应了。
昨日收到高凡发来的《羊杂集续》电子版,打开一看,不禁为之震撼且振奋!然撼奋之余,又不免首鼠两端,一则为喜一则乃忧。喜的是,书稿上驰骋之马老师,既非几年前悠哉退休、在北京月光胡同月光斋填词作赋的那个马老师,更非二十几年前意气风发、在凤中带我们朗读英文的那个马老师,全然一幅陌生景象。
遥想二十几年前,在雍州东湖的周饮凤池边、在东坡一览众山的凌虚台旁,即将进入不惑之年的马老师,虽然不似公瑾当年春风得意,回京受阻而心情郁闷,但毕竟挡不住英发雄姿,金镜背头、呢服绒巾,Are you ready?之间,用自己的知识改变着凤翔城乡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的命运轨迹。
五六年前,从涿州退隐京师的马老师,回到北京东城东四七条月光胡同祖宅,一边享受着回归故园与亲人团聚的喜悦,一边开始了和在京同学们的密切联系。为了一次聚会,马老师特地赋诗一首,并亲书在精心选择的贺卡上,送给每位出席的同学。从月光胡同到格格府吃饭的一段不近路程,马老师不是一路走了过去,而是“跳”了过去——轻快的步伐中仿佛带着孩子们高兴时的蹦蹦跳跳,成就感与自豪感难以掩抑!
三四年前,马老师搬回涿州去迎接小孙子出生,享受天伦之乐。但迎接马老师的不仅有小孙子出世带来的欢欣,还有病魔的不约而至。手术的不顺利不仅让马老师不得不长期承受老的病痛折磨,而新的病魔又给了马老师再一次的打击。
但马老师毕竟是马老师——一位历经磨难的大智者,一位念佛参禅的修行者,在与病魔抗争的同时,马老师的诗文境界也不断升华。我面前的《羊杂集》(续)所展现的,即是一位学贯古今中西的文学大家之作品——自由诗、律诗两通,五言、七言皆具,英文诗、文言文,散文、文学评论等无所不包。其中,既能看到《诗经》、唐诗之神韵雅致,也能看到现代新诗之轻松诙谐;既能看到修行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探索,也能够看到学子对母校的挚爱与辩护……。如果没有《前言》的说明,既看不出这是一位老人在与病魔抗争过程的心路记录,更看不出是一位历经磨难的大智者的人生感悟,而全然是饱学之士、文化高人信手拈来的随笔神作。
这也正是我之忧。虽然高凡有同学们续写下去的美好愿望,但生活在文化被大革命之后的我辈,是否还有马老师身上的国学基因?有时候我想,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应该多么好?无疑我们身上将会有更多的文化传承,但也许马老师将是别人的老师,我们可能还是饱学传统的凤翔县民?这正是我们和马老师关系中的诡秘之处、辨证之机!
历史是不能假定的,但在给定的历史条件下,人生有时候却十分无奈,因为世间有太多的不公!虽然农民在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做出了任何阶级都难以比拟的巨大贡献和巨大牺牲,但在苏联式的城乡二元体制分割下,农村人却成为制度性不公平的主要受害者。但在我们与马老师的情景中,马老师的“不幸遭遇”却成了我们在英语考试中与城里人平等竞争,甚至超越他们的“幸运条件”。
虽然,马老师本来是幸运的,在全中国饥寒交迫的年代,他出生在养尊处优的富裕家庭。也正因为如此,马老师又是不幸的,“资方代理”的身世使得他很早就备受政治压力折磨,最后被流放“西戎”秦地。然能够流放“西戎”秦地,马老师又是幸运的。如果马老师仅仅是在北京被打倒,那么可能不仅是无谓的牺牲,还有没完没了的批斗和折磨。而流放秦地,虽然遭受了物质上的极度匮乏,但也少了精神上的折磨,不仅能够从善良的乡亲那里得到同情和支持,更重要的是能够让自己的知识发挥作用,用自己的知识改变别人的命运,使得马老师人生价值实现了非同寻常的大跃升。虽然同样是牺牲,但这种牺牲之后形成了巨大的社会资本,又使马老师到了晚年得以无比的幸运!
我自己以及许多凤翔城乡学子都是马老师不幸遭遇辩证情景中的幸运者,如果没有遇上马老师,作为拦路虎的英语也许将挡住我通向大学的道路。马老师因此成为影响我人生轨迹的少数几位最重要的老师之一。我们对马老师的感情,不是来自于教化和社会影响,而已成为发自内心深处的心灵响应乃至自然本能。
这是我90年代为何练成教授从事经济研究50年撰文纪念以来再一次为老师写点文字。是谓跋,但已不需要跋。马老师自作前言,高帆写序言,其实已尽序跋之意。现在需要我做的就是在应该出现跋的地方做做样子,但我一定要写点什么,于是写下这样一些不知道是什么的话,以表对马老师的拳拳之心和感激之情!
最后,仿马老师“吾友南平”以结束:
我师马诚,生长北京。
北大才子,苦读未名。
我师马诚,谪教雍凤。
文曲下凡,学子戴拥。
我师马诚,涿州望京。
凤凰涅盘,大器终成!
2011年端午节前夕
于马老师家乡 北京木樨地

来源:雍州文学

特此鸣谢

马诚老师夫妇莅临西安

2023年3月12日,凤翔中学852班在西安的同学对马老师及夫人表示热烈欢迎!古都西安,春意荡漾;时光荏苒,师恩难忘。

一群伴随文革出生的乡下娃们,踏着科学的春天步入了凤翔中学的校门,平常连普通话都不会说的学子却遇上了马诚老师这样的从京城国家最高学府走出的高级知识分子给他们启蒙了英语世界,随着社会经历的积累,他们深深感受到,就是现在西安的名校也未比有他们当时这样的高水平师资。是马老师让他们从0基础开始到高中毕业时英语成绩平均在宝鸡地区名列前茅。一个英语情景剧《项链》让他们这些背着锅盔上学的娃们,既在轻松欢快中学了英语,又体悟了世界级名作家的思想境界,人生第一次开始理解人类高级情感的表达与交流。还有“三勤宫”的英语演讲比赛,历历在目。马老师为师的风范,时时都在塑造着他们的成长。

周风秦韵,雍写华章;唐设凤翔,再续辉煌;崇尚教化,源远流长;改革开放,领跑陈仓;英语教育,全赖师长。

老家的父老乡亲们永远对马诚老师给老家给凤翔的教育所立下的汗马功劳记忆犹新,在坐的一些同学是79年进入凤中初中的,记得当时的英语老师都是五曲湾干校毕业的,各乡镇中学的英语老师也几乎都是那里培养的。后来才知道,他们都是马诚老师的学生。当时相当一段时期,凤中的英语教育是宝鸡地区的一面旗帜。凤翔中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走向全国政军工农商领域,马诚老师是英语教育早期的奠基者和领航者。作为当时一个农业县城,有马老师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学子,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师德风尚,历久传扬;老师师母,惟愿安康;吉人天祥,雍城流芳!(刘建平欢迎词,有改动。仵禄让、李虹、杨光等大力支持)

图文提供:仵禄让

特此鸣谢

再次感谢提供图文的各位乡党和朋友

由于资料较多,难免疏漏不少,敬请谅解

在上千家海内外报刊书籍中撰文宣传凤翔

马村堡子大槐树

陕西宝鸡市凤翔马村堡子有一株约有上千年的大槐树,是我国最古老的大槐树之一。大槐树上终年群鸟栖息,百鸟鸣唱。马村堡子大槐树曾被《报日人民》、央视、新华社等上千家媒体报道,吸引了不少海内外游客。

马村堡子民风淳朴,村民们护树爱鸟的习俗世代相传。大槐树多次遭雷电和大火袭击,村民们拼命保护,才使大槐树幸免于难。文革中,一群县城来的红卫兵,点火焚烧大槐树。不料,火刚点着,火焰突然朝红卫兵蹿去,吓得红卫兵抱头鼠窜。从此,再也无人胆敢焚烧大槐树。自唐朝始,每年村民们都要给大槐树披红挂彩。大槐树旁,建起了土地祠。农历八月初二这天,全村过庙会,村民们设宴招待亲戚,四面八方的友人甚至许多远道客人也前来看热闹。区委书记和区委副书记多次视察大槐树,要求村民好好保护大槐树。(卢新智)

近来,广大游客纷纷游览历史文化名城陕西凤翔的大灵山、雍州古镇、大东湖、饮凤苑、雍城湖、世界最大古墓葬秦公一号大墓、秦穆公墓、中国泥塑第一村六营村、周家大院、笙箫园、城墙遗址公园、栖凤御林葡萄酒庄、炎帝母亲女登故里槐原、姚家沟桃花源、马村堡子大槐树、蕙蘭手织布非遗中心、李穆轩教泽碑暨栖凤亭、默斋故里大塬村、大海子羊肉宴民俗村、周家门前萝卜宴民俗村、豆腐村豆腐宴民俗村等,了解祖宗天地融合追求自然和谐的永恒美,开启一程养心、养眼、养颜、养胃、养精神的幸福之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建生 | 师恩难忘
陕西凤翔发现汉代陶器
最古老的地名页渠村
马晶老师主讲武汉市高三英语复习备课专题研讨会公开课
【匆匆那年】周志贤|凤翔中学的“外地人”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五百二十六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