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类解剖3万年 | 解剖研究和艺术交汇结合
近日,《柳叶刀》发表了一项来自德国的新冠病例尸检报告,1095例COVID-19研究样本堪称迄今为止最大规模。
逝者已矣,对于医学专家而言,遗体解剖是解开病毒真面目的最直接手段。
给遗体做解剖被称为病理解剖学,俗称“尸检”。想要了解一种陌生的疾病,这道“程序”不可避免。用冰冷的刀、剪把人体剖开,是不是立马会联想到法医破案和恐怖片盗尸现场的诸般惊悚画面?
其实人体解剖不只有恐怖,解剖刀就像万花筒,是皮肤下智与美的生命交织。
医学VS艺术:神秘解剖专家达芬奇
“解剖学”(Anatomy)源于希腊语,指代以系统的方式解剖身体,进行实践,以及建立对身体内部的清晰认识。
出于对造物主的崇拜,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流传着关于人体及其创作潜能的丰富想象。于是一些画家和雕塑家开始执刀切开人体,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达·芬奇了。
还在当学徒时,达·芬奇就坚定地认为解剖学对人物肖像绘画至关重要,这位天才艺术家一生解剖了30余具尸体,创作了大约200幅解剖图,为世人展现出人体内部最真实的秘密。
“我不想用画笔捕捉世界,我想改变它。”达·芬奇如此说道,并且他也做到了。
或许,我们知道了达·芬奇为何能创作出蒙娜丽莎嘴角神秘的微笑,以及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够感受到的眼神。
达·芬奇手稿
作为历史上第一位画出腹中胎儿和肠下阑尾的画家,达·芬奇留下的手稿不仅极富艺术性,而且切实地改变了后人对于“我们自身”的看法和认知。
达·芬奇的解剖知识来自古罗马时期声名显赫的医师盖伦。公元2世纪的罗马禁止解剖人体,盖伦通过治疗角斗士的伤口以及解剖动物来了解人体解剖学。他写下了他的每一个发现,但却并未添加任何图解。
不到一个世纪,解剖学插图就从盖伦的粗略描绘,变成了复杂精妙的达·芬奇的艺术。
在很长一段时期,艺术和解剖并肩站立,相互塑造。
近代以来,医学成像的发明意味着艺术家不再需要通过亲自解剖来收集信息。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从细胞层次上研究人体,并探索隐藏的构造,通过微观成像扫描和DNA获得灵感,不断拓展艺术潜力。
解剖研究和艺术交汇结合的长久关系步入了新篇章。
21世纪 未知艺术家 上色的显微镜图片
皮肤在显微镜下俨然成为了一幅“印象派”作品,洗过的皮肤被认为是“干净的”,但实际上有大约1000种不同的细菌生活在皮肤上——即使我们刚刚洗完澡也是如此。
科学VS信仰:被摆上神坛的人体器官
从中世纪一直到17世纪中期,盖伦的学说影响着整个欧洲的医学理论和实践。
“体液学说”“气质论”“放血疗法”成为诊疗疾病的权威参照,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宗教、神学以及对权力的极端推崇与物化。
不论在西方还是东方,祷告和忏悔都被当做治疗疾病的一种有效方式。
还原的舌头和扁桃体 公元前400年至公元200年
这尊赤陶土制的舌头和扁桃体模型很大可能是某个古罗马买主奉献给医学之神的供品,以祈求舌部疾病的痊愈。
包银铜匾供品 20世纪80年代
这些小型匾额供品由朝圣者带到印度文卡塔斯瓦拉神庙,这座神庙因每日接受近10万名朝圣者的供奉而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神庙。这些小型匾额是由那些希望获得神明医治的信徒留在神庙的。
15世纪晚期,解剖学有了爆炸式发展。
医生安德烈·维萨里在7年时间里,从偷走绞刑架上尸体的学生变成整个欧洲最著名的解剖学家,他发现了盖伦著作中的诸多错误,并开始全面修订人体解剖学,出版了带有精准插图的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医学教科书之一——《人体构造》。
安德烈·维萨里(1514-1564)
阶梯式解剖剧院的应用是维萨里时期的另一个特点,圆形剧院每个房间的每个点都能向下看到中央解剖台摆放着的尸体。
在当时,公开解剖对大众完全开放,大家来到这里观看一个个臭名昭著的罪犯在台上被解剖成块儿。
在这里被解剖的人通常是罪犯,所以这其实是当权者们展示他们对平民享有身体控制权的一种方式,本质上是国家权力的象征。
直至17世纪,随着自然科学的大力发展,物理医学派、化学医学派、活力论学派开始成为主流,盖伦时代被彻底改写,令华盛顿和拿破仑致死的诸如服用汞、放血等“英雄疗法”终被推翻。
彼时,解剖学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开始不仅了解健康之人的身体而且也了解患病者的身体,怎么帮助人类恢复健康成为了关注焦点。
这种对医学和艺术准确度的追求体现在现存最著名的解剖学课本之一——《格氏解剖学》中。书中插图极其精确,现今已再版40余次,仍被各国医学生们奉为圭臬。
技术VS伦理:人体解剖或将变为“人机解剖”?
近代以来,医学精密仪器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解剖学再登新高度。
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对妻子戴着婚戒的手进行了第一次X射线检查,于是第一幅人体 X 射线照片《戴戒指的手》就此诞生,同时它也是所有现代医学影像的浪漫源头。
2014年,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者建立了人类心脏的3D打印模型,为医生确定手术思路提供了新的方法。
借助计算机断层技术打造的“虚拟解剖台”能够将解剖可视化,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屏幕观察人体的细微结构,利用VR构造的人体,置身在真实的场景中,把器官“拿到”面前近距离观察。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体解剖将转变为“人机解剖”。
不论科技如何进步,在解剖学家不断探寻身体内部、了解人类自我的旅程中,人类的一切演变均会被仔细观察和记录。
没有视觉辅助,每个人都无法直观且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身体,与其把解剖当做一门恐怖又迷人的暗黑艺术,不如将其看成一本关于自身的说明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体解剖学的开创者
皮囊之下——解剖学的前世今生
美国富豪们流行与年轻人“换血抗老”,这只是人类“嗜血史”的一角……
解读 | 《手术两百年》中最完美男性比例——看达·芬奇笔下解剖学之美
艺术的黄金时代里,你能听见医学的呐喊吗?| 协和八
科学史上的今天——12月31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