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题研究】基于“景观风貌”保护视角下的传统村落规划实践——以东莞三涌村为例


研究背景

中国传统社会以农业为根基,自己自足的生活方式形成特有的乡村风貌与环境,及永续发展的伦理与价值理念。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部分乡村、尤其是传统村落却面临着村庄环境“改头换面”、村庄精神“消逝殆尽”的尴尬现状。


目前的一些传统村落保护与规划建设的效果却“差强人意”,主要表现在:1.沿用“城市建设价值观”带来的“千村一面”。无视传统村落资源与特色,不尊重其特有的风貌与文化。从城市的视角组织村落生产生活、土地利用、公共设施,形成“同质化”与“非城非村”的现状。2.“过度保护”导致的“衰败”。不重视村民生产生活方式与生活观念的改变。“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3.“强势规划”导致的“建设性破坏”。短期而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规划以及过于“粗暴的开发手段”使传统村落在发展中遭到了更大地破坏。


随着“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提出,如何运用规划的手段“活化”一个传统村落健康发展,是广大规划师与决策者需要面对的问题。


东莞三涌村概况

东莞三涌村是一个有九百多年历史的古村,位于东莞中堂镇中部,区位交通条件优越。由于村前是三条河涌的交汇处,村子因水得名。地处东江三角洲西北“平坦低洼、河网纵横”区域的三涌村具有明显的岭南水乡村落风貌特色,且是“东莞水乡区域”格局保护最好的传统村落之一, “小桥、流水、幽居、窄巷”水乡的景观风貌仍清晰可见。但三涌村和其他传统村落一样,不得不面对环境被污染、土地被蚕食、风貌被破坏、村庄发展亟待转型的困境。目前三涌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约3822人,产业发展主要由第一、第二产业构成,第三产业尚未真正起步。其中农业土地投入产出比不高,工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严重。针对这些现状问题,我们需要为三涌村这个岭南水乡传统村落选择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活化”之路。

景观风貌保护视角下的三涌村规划实践

一、基于“景观风貌”保护的规划策略提出

若按照惯例习惯,从自然地理、产业发展定位、布局、综合交通、配套设施、绿化等传统体系分析东莞三涌村,一是无法针对三涌村的特色,尤其是岭南水乡风貌特色。二是提炼的教科书式的结论也无法和村民、当地政府以及社会企业产生共鸣。三是从土地、产业入手的乡村规划往往周期长、落地慢,村民的诉求难以得到及时改善,同时也削弱了村落“自我发展的能动性与多种发展的可能性”。传统村落景观风貌作为一种独特资源,在传承中华农耕文明、协调城镇化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为乡村经济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提出由“景观风貌”保护入手,推动村落“渐进式”发展的策略。这种“保护”与“渐进式”发展,强调的是对一个传统村落的“活化”, 不仅是外在推动,还旨在一种内在激发,激发村民热情与村落的内生发展,创造永续发展的活力。


二、基于 “景观风貌”保护的规划实践

1. 村民参与

村庄的经济社会联系更多的是围绕“耕读传家”展开,尤其是对于“亲缘、地缘、宗族、乡规民约”观念注重的岭南水乡。规划通过“调查问卷”、“走访”“调研”、“座谈”等多重方式、充分尊重村民意愿,了解村民诉求,使他们不仅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也是决定村子未来发展的人。激发村民的使命感,使他们不仅是传统村落保护的受益者,也是保护传统村落的责任人,并使得传统村落已逐渐被瓦解的社会连接纽带重新连系。

2. 核心“景观风貌”要素的保护

三涌村水系结构呈“Y”字型,村落以此为格局布局发展,并呈现出明显的“圈层”风貌结构特征,即“田园风光—水口园林—河涌水道—河涌节点—街巷空间”。经归纳、提炼,得出 “水”、“田”、“林”、“宅”、“场”这5个核心景观风貌要素保护策略。

3. 基于 “景观风貌”保护带来的传统村落“活化”

通过“景观风貌”保护这一规划途径,在保护村落风貌的同时,带动完善村落的基础设施与公用配套,与乡村环境的整体提升,同时也促进了村落的活化:

经济发展的活化

构建水乡地区乡村生活新秩序,引发“土地——工业化路径”之外的思考。通过农田与村庄环境改善,带来高品质农业以及新兴农业发展的可能,推动三涌村成为农户本地合作与外来资本注入作用的对象。与此同时在满足自身生活需求之外,释放悠闲的现代农耕田园水乡生活,以特色魅力产生对外(城市人)吸引力,为特色乡村经济发展多元化创造条件。

文化发展的活化

构建符合三涌村社会特点、人心所向的新社区文化氛围。恢复“农耕文化”的空间载体以及“水乡田园”的乡村生活场景,推动发展与现代文明生活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建设新水乡文明。


结语

在城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双重推动下,三涌村走入了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传统村落固然需要发展,但这种发展应是基于“尊重与保护”的基础之上的一种“内生、永续”地发展。我们希望借由“景观风貌”保护视角下的村庄规划探索,能够成为“多元和差异化”地推进城乡现代化进程的一种新思路。使这一近千年历史的传统村落焕发活力,作为东莞水乡片区发展的抓手和示范,成为一张亮丽水乡名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绿维文旅:传统村落如何改造更新?
【城示】不如“授”人以渔
村庄规划案例11:珠海市斗门区莲江村幸福村居建设规划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美丽乡村建设经典案例分享
乡土材料
特色村如何延续乡村文化肌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