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视频专访五峰走出去的云茶泰斗张顺高先生

专访五峰走出去的普洱茶界泰斗张顺高先生


张顺高 


湖北五峰人,1933年生,土家族,1960年毕业于湖南农学院茶叶专业,自愿赴边到云南茶叶科学研究所工作,1961年考察发现勐海巴达野生大茶树,1963年在湖南《茶叶通讯》发表考察报告。主编过《西双版纳文史资料茶叶专辑》。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第二任所长,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副研究员,中华茶人联谊会荣誉理事、云南省茶叶学会(1981~1997)副理事长、云南省茶业协会荣誉理事,西双版纳州茶业协会顾问,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


1992年10月,他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思茅地区澜沧邦崴大茶树考察论证会。1993年4月,他出席在思茅举行的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任组委会委员,会上交流了他与梁凤铭副研究员合写的论文《古生态学与茶树起源传播驯化的系统猜测》,被收入《中国普洱茶文化研究》一书。1996年11月中旬,他作为专家组副组长,参与了“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云南省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考察论证会”,提出了“净光合值法”类推测算出了千家寨古茶树树龄。


1961年,张顺高和刘献荣先生前往勐海巴达大黑山考察,发现了野生大茶树,并于1963年在湖南《茶叶通讯》上发表考察报告,这是我国首次公布国内发现的树龄最大野生大茶树,被冠以“野生型茶树王”名号,引起了国内外茶界专家极大关注。1967年至1974年,张顺高受国家农业部派遣到非洲马里援建茶场,并栽培组长,历尽艰难,完成援建茶场的任务,被马里授予二等国勋。1977至1980年,张顺高又赴上沃尔特考察种茶可能性,任该国茶树试种中国专家组组长。

1980年至1988年,张顺高任云南省茶科所所长期间,带领干部、职工、科技人员全力推进全省茶叶科技研究、推广,积极主动帮助勐海县发展规范化密植速成生态茶园。1983年,张顺高被选为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代表赴北京领奖。1990年,调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工作。先后当任中华茶人联谊会荣誉理事、云南省茶叶学会(1981~1997)副理事长、云南省茶业协会荣誉理事,西双版纳州茶业协会副会长、顾问,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会长等。2007年4月,张顺高荣获第二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


经过多年实验,张顺高大胆地提出了云南大叶茶密植速成高产稳产栽培新技术。1986年,又推出“生态茶园”新理念导向,获国家科技成果奖。 张顺高主编过《马里共和国法拉果茶农场技术规范》、《西双版纳州文史资料(茶叶专集)》、《云南茶园建设技术规范》;参编过《西双版纳

国土经济学研究》,《巴达野生茶树的发现及其意义》、《论茶树速成高产栽培法》、《云南茶叶发展战略》、《中国茶叶战略转移的思考》、《生态学学习笔记》、《中国茶园建设生态之路》、《茶树太阳光谱考察》、《西双版纳南糯山哈尼族诺博(茶叶)文化研究》、《云南茶叶发展和我的茶海之梦》、《茶文化与21世纪议程》等书籍。1992年10月,他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思茅地区澜沧邦崴大茶树考察论证会。1993年4月,他在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上交流了他与梁凤铭副研究员合写的论文《古生态学与茶树起源传播驯化的系统猜测》。1996年11月中旬,他作为专家组副组长,参与了“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云南省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考察论证会”,提出了“净光合值法”类推测算出了千家寨古茶树树龄。 他与梁凤铭副研究员合写的论文《普洱茶和普洱茶文化》、《茶文化是茶叶生产力》发表在《云南茶叶》等杂志上,生平简历入载《中华当代茶界茶人辞典》。 促进了云南民族茶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陈永堂(双陈普洱创始人)与张顺高(右)

人物事迹

“贡茶传习行活动的要旨可以概括成,我们要推广贡茶文化,怎么去推广?”云南茶界老专家,德高望重的老茶人张顺高对此次活动给予厚望,并给了极富智慧的建议:

首先,我们推广的茶品一定要好。为保证品质最高,贡茶对原料、工艺、管理等都有严格的要求。这次易武贡茶传习行推广的6个茶样都是好茶,堪称传承贡茶制作工艺的典范。文化是物质与精神的优秀创作物,这些茶品就是优质的物质,能承载贡茶文化之精神。


其次,我们还要一些软件的东西,来证明我们打造的贡茶文化是好的,是值得传习的。贡茶有丰富的茶文化,比如乾隆皇帝就写诗《烹雪》赞赏过普洱茶。如将普洱茶的采、制、运输、上贡等联系起来进行展示,贡茶文化就有完整的表现。比如说,易武斗茶大赛、贡茶开采仪式、再现皇帝老儿喝茶的场景等,就是很有说服力与感染力的行为艺术活动,能很好的深入宣传贡茶文化。把这些软的东西浓缩起来配合到实际中去,在活动中把这些东西演示出来。我想我这个建议做起来有点难度,如果做好了效果就会非常好。

2012年1月7日,在昆明茶文化促进会年会上,《中国普洱茶百科全书》修订版正式发布,历史悠久的普洱茶从此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科学的系统的工具书。修订版的《中国普洱茶百科全书》编委主任为云南省人大原常委副主任、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会长张宝三先生,主编是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张顺高先生,和云南省茶叶商会副会长、云南省茶叶协会秘书长苏芳华先生。恐怕很少有人知道,这样一本厚度堪称普洱茶界牛津词典的百科全书,在编写和修订的过程中,以及最终的顺利出版,经历了怎样的困难。作为主编的张老,又做出了怎样的奉献?


  张顺高先生参与编写的著作


张顺高先生的成就

在任云南省茶科所所长(1980-1988)时,使该所成为全省茶叶科技中心;在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时,获两项国家专利,在他的建议下,成立了“蔡希陶科学基金”。

1973年获马里共和国国家勋章(在撒哈拉沙漠边缘种出茶来,援非整十年,谁人能做到?);1983年获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在京受到中央领导接见和劳动人事部、中国科协、国家民委联颁嘉奖;主持(后因1977年出国委托陈清华主持)的云南大叶茶速成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成果获省委、省革委一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国家科技成果证书;科研获多项省、地级成果奖;1995年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在第九届中国普洱茶叶节上被评为“全球普洱茶十大出人物”,获“茶马”奖。

2008年与梁凤铭合著《茶海之梦足痕心迹——茶文化、茶生态、茶经济研究》专著出版。2007年,在张宝三领导下,与苏芳华联合主编《中国普洱茶百科全书》出版,主编的《普洱茶保健功效科学揭秘》2008年10月出版。文章《新世纪中国文化走向思考》被中共中央党校理论前沿杂志社编入《三个代表的理论与实践》大型文库,《国家昌盛是发展茶叶的最大机遇》被收入《中国改革回顾与展望理论文献》。主编《马里共和国法拉果茶叶农场技术规范》、《西双版纳州文史资料第四辑茶叶专辑》(这是云南第一本茶文化读物,1988年出版,云南茶文化的启蒙及后来的很多深度挖掘都是基于此书)、主编《云南茶园建设技术规范》及参编中科院主席团成员于光远主持的《西双版纳国土经济学研究》等。2009年在省老领导张宝三同志指导下,与朱强主编《红土高原铺绿金——云茶60年巡礼》,2009年底发表专著《普洱茶道论》(该书思想完全依照传统哲学理论创建,没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完全不可能写就。而张老不懂电脑,很多书完全依靠自己的学养和自有资料)。


张顺高先生的茶道思想


普洱茶道

我是搞自然科学的,在云南省茶科所做的是怎样提高产量,把云南的茶园变成优质高产的茶园。我一生都在做这样的一件事。退休了,搞茶文化。我研究了中国的茶文化,也研究了不同国家的茶文化,提出了自己的普洱茶道体系。

在我看来,中国的茶道,许多茶人都在研究与阐述,但都没有把茶道研究到正确的道路上,也没有很好的诠释出它的根本意义。有的是沿用日本佛教那些东西,就认为这样的茶道是无比的玄妙,非常的了不得。所以啊,我们有一种自卑感。其实日本茶道,很大程度上源自中国唐代和尚的茶道,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算是日本茶道的祖师爷。他们把中国的茶道拿去,他们做起来了。而我们呢?我们的茶道,是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所以啊,我们应该要好好整理一下这些东西。

茶道,有个道字。道是什么东西?道,是老子所说的道,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事物的本质,是客观事物的特特征,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自然存在的这个东西。在中国,茶、烟、酒等这些东西,有道的就只有茶叶,酒可以说是酒文化,没有酒道这种说法。所以说,茶是有道的东西。

道生自然。道生自然就是道法自然反推出来的,这是我提出来的。为什么叫道法自然,老子就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自然存在的,它就是因为自然规律而客观存在的。所以说,我们的茶道一定是自然存在的,是茶叶本身存在的特征特性,是茶叶内部与外在的联系,而不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

不是搞个茶会,大家坐下来安静一点,就是茶道了。这样一来没,茶道的意义就得质疑了,这是茶道的一个内容,而不是茶道的全部。

我要讲的普洱茶道就是四个字:元、真、和、寿。

:这个元,与公元的“元”、原始的“原”,三点水的“源”都是相通的。我们的普洱茶产自云南。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最早的原始野生茶在云南,最早的人工栽培型茶树在云南,最早的茶文化在云南,而最早驯化栽培茶树的民族是云南境内的濮人。这个元就是表示“最初”、“开始”等含义,是普洱茶特有的特征,其他的茶就没有这个特征。

:真与虚、伪、假对立,意为本原、本身、自身,与元相通,与正相同。

真是普洱茶的自然特征特性。普洱茶来源于茶树物种诞生地(产地之真),以原始栽培种普洱茶种原料制成(产地之真)。同时蕴含茶之真气,内含物质丰富,具备色香味之真。我们要通过古人、历史、原生态文化等来提高我们普洱茶的元气、精神。真,是为了我们赢得茶树之真,赢得我们本身的真和诚意,赢得我们的为人处世的真。让我们的道德修养变得更好,修成道德高深的真人。

:老子道德经里面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所以,任何事物都是阴阳协调、阴阳对立统一这样产生的一个事物,这个就是和。和,是事物产生的原因,是事物产生的结果。在我们中国的历代皇帝里面年号之中有“和”字的,有好几十个。现在我们的社会是非常的需要和,和就是我们学习茶道的一个社会目标。和,我们为了社会和谐而喝茶,喝出我们社会的和谐。

寿:就是健康,只有健康了才能长寿。云南的大茶树是高寿的,我们喝了高寿茶树的叶子,你说我们能不高寿吗?再说,这个茶叶里有许许多多的有益物质。茶叶对我们身体的益处,是在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我们也得到科学正确的验证。它对人的保健是有用的,所以喝茶有助于长寿。到了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好了,许多人不愁吃不愁穿的想多活几年。我今年81岁,我还想活个一二十年,这就要靠喝茶了,不喝茶我看很难做到。

今天,我讲的这四个字:元、真、和、寿,完全都是我们的茶叶自身的特征特性的总结,是道生自然的茶道。这是我对茶道的理解。

茶和我们人类的关系

对神农,我们现在很多人的误解成“神农就是炎帝”。这是不对的。神农只是生活在传说时期的第一个阶段——大概距今五千年到一万年还要多的这个时间里。这个时候还是母系氏族社会,是女性当家的时代。这个时期盛行的是采集农业——采集百草,所以才有神农氏尝百草的说法。我们从神农尝百草发现茶以后,我们的饮用茶叶开始了,我们的农业与医药开始了。

这茶叶就成为了我们的朋友,陪伴我们至少是五千年。它对我们无限好,它的青山绿水,改善了生态环境和我们生活环境。这朋友,与我们融会贯通帮助我的身体健康,帮助我们社会和谐。像这个样了不起的朋友,在人类社会中,我们能找到了几个?

它舍生忘死给我们作伴,一路同行,我们就应该向它学习。所以,我们学茶道修茶德,就是要向茶叶学习。向茶叶学习什么东西?学习青山绿水,清净无忧,两袖清风。学习它对人类无私奉献。我们的茶叶,它历经煎炸蒸煮,置生死于不顾,仍然不改变它的本性与忠心,呵护我们的健康。学茶道、习茶德,这是我们学习茶叶的一个最主要的方向。假如每个人都像茶叶那样无私奉献,我们的这个社会就和谐了,我们的人民关系就亲密无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种境界,是很难得到的。但是,我们只要学到茶叶的百分之十几二十,那就很了不得了,那就是真正的学习茶道了,我们学习茶叶的牺牲精神,学习忍受忍耐的精神。所以说啊,如果我们都能够这样做的话,向茶叶好好学习,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美好!

谢谢!(2014年3月5日)

特注:本文系张顺高在“易武贡茶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艾文华整理)


参考资料

1.  茶界专家昆明支招“易武贡茶传习行”  .西湖龙井咨询平台.2014-04-23[引用日期2014-07-31]

2.  张顺高:茶是我一生的神圣事业  .西湖龙井资讯平台.2012-02-22 [引用日期2014-07-31]

词条标签: 行业人物 , 科研人员 , 人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访云南茶人系列集(三):谁说普洱不产茶?——张顺高 6页
普洱茶专家张顺高
中国茶文化旅游开发理论研究
迷醉在采茶制茶品茶餐的日子里
2018年茶人必读十大茶书
新手学品茶:历史 趣闻 图鉴 第1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