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滇说茶1001夜之305 -306论摊晾、萎凋与发汗(

大滇说茶1001夜之305 论摊晾、萎凋与发汗(上)

       近期,大滇飞扬两位亲爱的兄弟:五正熟茶的娄自田老总和独立茶评人小小发酵师进入了互撕模式,我难得地充当了一回吃瓜群众,然后,小小发酵师在群内一句话,把我行走江湖多年赖于防身的秘技也归为了前发酵,彻底将我引入了战团!

       事情的起源是这样滴:娄兄发表了一篇雄文《萎凋,是扼杀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刽子手》,然后小小发酵师作文《被妖魔化的萎凋,影响了普洱茶的越陈越香?》对主要观点予以反驳,然后,各自引用了李拂一的筑茶论述作为自己观点的论证。

        我对这个事的看法,首先,撕撕更健康。吸引眼球,吸粉无数,引来大量关注,对整个行业,是有好处的,让更多的人关注普洱茶。这事可以干,我也经常干,但万万不可上纲上线,进行人身攻击,就没有意思了。雅量是必须的。

       第二点,先把我自己门前的雪扫好。两位讨论的本来是摊晾与萎凋的事,小小发酵师同学不应该把我的发汗工艺拉上。摊晾和萎凋的操作,都是针对鲜叶进行的操作。我的发汗一说,是把制作成型的毛茶存放在仓库里,自然去除青味的过程。我跟你们争论的焦点,不是同一回事。误伤了队友哈!所谓的前发酵,指的是在毛茶加工过程中,鲜叶有了发酵,使得毛茶冲泡后叶底没那么鲜爽。大滇飞扬的发汗工艺是指毛茶处理,不是鲜叶处理,不是鲜叶处理,不是鲜叶处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再辅以具体的事实,大滇飞扬制作的五载系列产品以及醇味系列产品,均采用了长时间的发汗工艺,而叶底仍然保持鲜爽!这个工艺,制茶已经六年,迄今可以用成品来验证变化!没有不良变化,依然越陈越香!即便在大滇当年的新茶制作里,也尽量把毛茶发汗更多时间以降低青味,五载工艺无非就是:春茶放到秋天压,发汗时间长达半年左右而已。

所以,两位讨论是针对鲜叶的工艺,摊晾和萎凋,或者说,是针对前发酵的看法。

    娄兄说:不应该有萎凋工艺,萎凋产生了前发酵,萎凋工艺导致不能越陈越香。

    小小发酵师说:发汗归于前发酵,萎凋归于前发酵,萎凋不影响越陈越香。

    然后各自引用了论据证明各自观点。

    大滇飞扬观点,向来鲜明:多年前,就已经发文,普洱茶的制作工艺里没有萎凋。迄今为止,死不悔改。

      学习下国家标准: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下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等工艺制成的紧压茶。

国家标准里没有萎凋工艺。

    当然,我们依然可以不把国家标准当回事,来看这件事的实质,就杀青前的鲜叶处理。鲜叶采摘下来,水分含量过高,直接炒茶,易糊。所以,就有了一个鲜叶失水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一贯称之为摊晾。鲜叶摊开,放在阴凉处,避免红叶红梗。

      这个摊晾的过程,仅仅几个小时,不会导致干茶冲泡后得鲜爽度下降,也不会导致出现红叶红梗,汤出蜜香。

摊晾,主要是一个物理过程,鲜叶失水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会导致香型的改变,这个香我称为原香,如果进行的时间足够长,就进入了萎凋工艺,萎凋是乌龙茶类采用的正常工艺,会导致鲜叶红变,极端情况下出现红叶红梗,产生了发酵变化,出现了发酵香,主要变化是化学变化。有钻牛角尖的人会说,从鲜叶离开茶树,就有化学变化了。因此,摊晾也伴随着化学变化。这一点,就如著名的哲学问题: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样。你是绝对正确的。但是,我们肉眼可见的变化是主要变化,摊晾了,失水了,叶子瘪了,变得柔软,闻味道,仍然是鲜叶的清香;而萎凋的结果,要么伴随着红叶红梗,要么伴随着蜜香。

可见,区别摊晾和萎凋,从结果来看,可以看制作出的毛茶是否叶底是否鲜爽,香型是否原香。

      大滇飞扬进一步的观点,这个原香,就是绿茶香,晒青绿茶香。普洱茶的生毛茶,就是晒青绿茶。鲜叶未经发酵,经过杀青、揉捻、晒干而形成的晒青绿茶。不信?你去查绿茶的定义!

     依然可证:萎凋,不应该是普洱茶的正常工艺。如果你非要说是萎凋,请把萎凋改成摊晾。这不是文字游戏,任何制茶学的教材里,都会说白茶、红茶、乌龙茶的制作工艺第一道就是萎凋。而任何关于普洱茶的教材里,都不会说萎凋是普洱茶的第一道工艺!

      综上所述,第一个回合,我似乎站在了娄总的这一边了。但是,事情往往不是这么简单,请关注下一期《大滇说茶1001夜》,我们会把这个问题进一步讨论清楚!

          大滇飞扬于20161224 于石家庄

           大滇说茶1001夜之306 论摊晾、萎凋和发汗(下)

大滇飞扬仍然先出结论,再来论证。
    一,摊晾是为了防止出现前发酵;而萎凋的目的是做出前发酵,发生化学变化,直观的表现就是新茶变得柔和、香甜。
    二,摊晾和萎凋是针对鲜叶操作,发汗是针对已经成形的毛茶进行操作。
    三,发汗过程中未额外加水,这与后面要讲的筑茶工艺完全不同。
    我们来看五正熟茶娄总和小小发酵师都同时引用的证据,是李拂一先生在1939年的《勐海茶业概况》中的记载:
    “
佛海茶叶制法,计分初制、再制两次手续。土民及茶农將茶叶採下,入釜炒使凋萎,取出竹席上反复搓揉成茶,晒干或晾干即得,是为初制茶。或零星担入市场售卖,或分別品质裝入竹篮。入篮須得湿以少許水分,以防齏脆。竹篮四周,范以大竹蘀(俗称饭笋叶)。一人立篮外,逐次加茶,以拳或棒捣压使其尽之紧密,是為筑茶。然后分口堆存,任其发酵,任其蒸发自行干燥。所以遵绿茶方法制造之普洱茶叶,其结果反变为不规则发酵之暗褐色红茶矣。此项初制之茶叶,通称为散茶
    制造商收集散茶,分别品质,再加工制为圆茶砖茶紧茶。另行包装一过,然后输送出口,是为再制造。
    大滇飞扬做个解读,散茶的制作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步,初制:鲜叶采摘后,铁锅杀青,揉捻、晒干或者晾干,形成散茶。
   
到这个阶段,初制完成。然后产生了两种情况,毛茶可以直接拿到市场销售,或者筑茶后再拿到市场上销售。
    第二步,厂商用散茶压制成品。
   
显然,厂商拿到的散茶主要是筑茶工艺加工的散茶,未经筑茶工艺的是由茶农零星担入市场叫卖的。
   
我们从散茶的初制过程中,未见萎凋工艺。而在小小发酵师的观点中,把筑茶这个过程用来与萎凋类比,试图证明萎凋不会影响越成越香——显然论据不当。
    小小发酵师还有同一个问题,就是把针对毛茶后处理的发汗、筑茶工艺,与针对鲜叶的摊晾、萎凋工艺混为一谈。鲜叶阶段的处理,关系到毛茶的初始质量。针对毛茶的处理,我们下面来讲。
   
一、筑茶是针对毛茶的操作,不是前发酵,是人工发酵。这一点与熟茶的渥堆原理近似。
   
经过筑茶,形成了毛茶的新形态。这个过程中有发酵,是让毛茶发酵。举一个例子,新鲜的青菜叶子,摊晾后迅速晒干,然后加水揉捻来腌酸菜,显然是可行的。晒干这个过程,类比毛茶的初制。如果你不是摊开后迅速晒干,而是堆起来发酵变成了烂叶子,再晒干,然后再来腌制酸菜——可想而知,这样的酸菜能好吗?
    阳光晒干的青菜叶子,水分达不到足够程度的干,但也不会导致发霉。因此存放一段时间,去除青味,然后再腌制,是为发汗。因为太过干燥,运输容易碎,所以喷点水,软化以后装进竹筐,晾干,再整筐去卖。因为加水量不大,装进竹筐后,多余的水分会很快被吸收蒸发,虽然导致茶汤变红,但是不会发霉——是为筑茶工艺。
    在筑茶及人工发酵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而这个化学变化,实际上是原有成分的减少和分解,转化为其他物质的过程。基于我们已有的渥堆发酵数据,茶多酚减少,茶多糖增加,茶红素增加,茶汤变红。而在鲜叶的萎凋过程中,同样发生了化学变化,同样产生了香型的转变。这个转化中产生的物质,与针对毛茶的发酵,不能等同。具体物质,有待科学界去分析研究,绝非制茶人本分。
    给出一个大滇飞扬的结论:针对毛茶的发汗、筑茶、人工渥堆发酵等,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不会导致普洱茶丧失越陈越香的特性。
   
针对鲜叶的萎凋以及前发酵、中发酵等,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普洱茶的后期品质。原因另外撰文论述。
   
大滇飞扬在近十年亲手完成的上千吨制茶实践中,一直关注鲜叶前发酵对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影响,也关注了发汗、筑茶对整个后期变化的影响,并有了初步结论。通过两位朋友的争议,或许,我可以再抛一砖,引来更多对普洱茶后发酵的关注。
    请关注下期大滇说茶,前发酵对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影响。

    大滇飞扬于20161225日于石家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普洱生茶需要“萎凋”工艺吗,为什么?
大滇说茶1001夜之12 再论烘青与晒青 转
​普洱生茶与熟茶的区别,超乎你的想象
普洱生茶究竟是不是普洱茶?细数关于普洱生茶分类的说法
辨别普洱茶优劣的诀窍
普洱生茶和滇红茶有什么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