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鉴别宋代汝窑,这里给你支招!

天下宋瓷,汝窑为魁

关于宋代汝窑,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了,

印象是样子美到炸裂,价格基本是天价!


近几年,但凡汝窑出现在大拍,那都是激动人心的拍卖,

那都是过亿级别的价格,在这里不列举,

稍稍知道汝窑的朋友也都比较熟悉那些数字了。

2017年北宋汝窰天青釉洗2.6亿港币天价成交拍卖现场


本人也是汝窑的忠实爱好者,

以下这些鉴赏和收藏观点,仅仅作为一个收藏爱好者的个人见解,

供大家参考:

一、 看器型:

从器型的角度来看,

我们远古宋朝的智慧人群,是怎样把瓷器做得这样充满了神秘感的呢?


器型是一件瓷器的最初构想,

由于宋朝的经济比较发达,搞文化设计的瓷器专家们也自然有自己的一套器型设计思路。

主要是以内敛、端庄、朴实无华这几方面为主。

简单说一个宋汝窑瓷器放在那里不认真研究,几乎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了。

也恰恰是这样的与世无争、注重内修,造就了汝窑的稀有和珍贵所在。


比如,一个小的椭圆笔洗,宋代瓷器专家都能将它做得类似小船一样的精美、考究。

北宋汝窑青瓷双鱼小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二、 看胎质:

通常大家都知道汝窑讲求香灰胎之类的基本知识,

我这里要讲的是汝窑胎质的厚度、密度和胎质的制作工艺。


汝窑的胎一般都是具有细小空隙的,放大了看就如同我们吃的发面馒头一样,胎质里有很多非常细小的气泡,

并且胎的厚度根据器物不同通常都是偏薄的,颜色是偏香灰般的灰白色。

宋人瓷器专家在制作的时候非常考究,

无论是碗或者瓶类的圈底还是三足奁或者的水仙盆的足底,

都是在主胎制作后粘结上去的,没有直接一个胎做出来的。

也就是在制作的过程中先把主体胎做好,

然后再将底足粘接上去,然后才进行胎质的烘烤的。

有部分汝窑器物能看出这样的制作工艺的。

而且,胎质在制作过程中会有厚薄的细微变化,有的器物可以通过手感找到这样的变化来。

比如宋汝窑的大碗,在胎质厚薄方面就是这样的变化的。

北宋汝窑莲花碗—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三、 看釉色:

我这里讲的釉色除了天青釉、天蓝釉、粉青釉等颜色之外,

主要介绍一下釉色的外观视觉和显微镜下的效果。

宋汝窑的主要最具有代表的釉色是天青釉,

我们讲是天青釉,

但实际看到的颜色应该是类似水泥地面的颜色,主要以灰色为主了。

汝窑天青釉洗,北京故宫藏

宋汝窑的魅力也在于此,远看是灰色,放在手中仔细端详便有天青色了。

“雨过天晴云破处”是有这样的感觉的,实际再仔细端详还会有浅浅的红色的感觉。

有部分出土的汝窑会有这样的颜色感觉的。

宋汝窑青釉盘-北京故宫藏

显微镜下看到的气泡都是稀疏的大大小小的气泡,偶尔会有死气泡。

而且釉色一定是乳浊感的,偶尔会有红色、粉色的部分可以看到,或许就是玛瑙了。

乳浊感的釉色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同北风吹过的散开漂移的白云,丝丝缕缕、若隐若现。

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釉色中可以看到釉质的结晶颗粒,并且在釉色的表面有一种油腻的感觉。

这类釉色不同于现在的玻璃釉色,是随着时间的日积月累而堆积出来的自然之美。

北宋 汝窑天青釉盏托

部分出土汝窑的釉色会有土沁现象,自然土沁的釉色略微泛白,进入釉中。

很多器物的口沿、底足的釉色偏浅,会有部分胎体颜色的显露,

这部分的胎体显露也是有釉色的,只是釉质很薄而已。

宋汝窑天青釉刻御题诗文碗,北京故宫藏

四、 看开片:

大家都知道鱼鳞纹、蟹爪纹这样的开片类型,现代仿品的鱼鳞纹开片也很美的。

而宋汝窑的开片是很自然的开片,没有任何做作在里面。

宋代汝窑瓷局部

比如鱼鳞纹的开片是错落有致的,部分的鱼鳞片需要通过角度的变化来看到,

而仿品的鱼鳞片一般比较清晰可辨,并且有一种漂浮出来的感觉。

无论怎样开片的汝窑瓷器,纹理都是很文静不张扬的,自然而然的形成,片纹都是饱满的。

通过显微镜看到这样的片纹会看到有的像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有的直中有弯,有的如蝉翼粗细不匀。

无论怎样的开片都充满了岁月的沉积,都彰显出“安静”、“自然”、“不争”。

部分汝窑没有开片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

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五、 听回音:

由于汝窑瓷器属于半熟的烧造模式制作的,

所以一般器型通过手指的轻轻敲击声音都是比较闷的感觉的,

声音如果敲击在木头上而不是瓷器上的清脆的声音。

汝窑敲击声音的与众不同,是大部分汝窑的主要特点,

也有个别的汝窑器物由于胎体很薄,也会有一般瓷器比较清脆的声音的。


六、 看棕眼和露胎:

我把看棕眼和露胎放在一起给大家介绍,而没有放在釉色里介绍,主要是为了让各位藏友加深印象。

在九百多年前的北宋时代制作的瓷器是不会如清朝那么的完美的。

特别在棕眼和流釉露胎方面更是如此,这也是判断年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北宋汝窑青瓷奉华款纸槌瓶底

宋汝窑的棕眼一般都很自然的,

棕眼呈现比较自然的一个小坑(用放大镜看)或者一个缩孔,或者深或者浅,

一般位置都会在器物的釉质比较多的部位而很少会在边沿部位。

流釉露胎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汝窑特征之一。

由于釉质比较粘稠,

在挂釉的时候会有部分露胎的情况出现,部分露胎也和胎体的制作工艺有关系。

在露胎的釉色中,胎体和釉色衔接部分也很自然,

现代仿品有玻璃釉的亮光在这里出现,也是鉴赏北宋汝窑的特征之一。

现代仿汝窑产品


七、 触摸感:

北宋汝窑的手感一般都很好,有一种温润的感觉,部分出土有土沁的部分的釉色会有涩的感觉。

我们都知道的感觉是如玉一般的感觉,北宋汝窑确实有这样的手感的。

这里要强调一点,

现代部分专家戴手套来观看瓷器,是不科学的,手套将瓷器的手感这一重要鉴赏指标隔绝出去了。


八、 观支钉:

宋汝窑的支钉有很多种,宫廷使用瓷器的支钉通常都是俗称的“芝麻钉”,

这里所说的芝麻钉也不是芝麻粒样子的支钉的,

而是有些扁长形状的支钉痕迹,而且一定是凸出来的。

部分有小椭圆形的支钉也会有。

支钉的颜色一般都是略显很色的,这是时间的原因,

传世的宫廷用器才会看到灰白的支钉颜色。

不能用支钉的颜色来判断胎体的颜色的,这是和制作工艺有关系的。

以上仅是个人对北宋汝窑瓷器的简单鉴赏解析,供各位汝窑爱好者参考。

至于说北宋汝窑现存数量,本人不敢轻言,

我觉得大部分还都是在民间的,

只是各位在甄选的时候,千万要注意不要花高价上当就好,

现代的仿品很多都可以以假乱真的了。


大家都在读:

收藏,那是最美妙的时刻


收藏古玩:谁不是一边喊穷,一边不停去买买买呢?


图片来源:网络,作者:北京老韩,配图:华夏第一收藏编辑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际收藏 | 故宫博物院精品陶瓷欣赏(第18期)
为什么说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宋元时期汝、官、哥窑的特点
宋代汝窑天青釉瓷器微观之鉴定断代
探秘东沟窑(下)
吕成龙谈汝窑瓷器的鉴定和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