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季迁:中国古书画艺术的传播者




王季迁(英文名C.C.Wang),1907年生于今天江苏苏州的东洞庭山地区。他早年别署王迁、纪千,后署名“己千”。2003年在美国去世,被誉为“20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书画收藏家之一”。

家学深厚 师出名门 

王季迁出身名门,从明朝开始就是苏浙的大家族。其十四世祖王鎜,在当时的吴中地区久负盛名;八世祖王武在书画方面造诣匪浅,他的多件作品收藏于国内各大博物馆;王季迁的表舅顾麟士为“过云楼”的第三代传人,其家族是与当时上海庞元济“虚斋”并称的两大收藏家族。到顾麟士时期,“过云楼”藏品数量多达千余。

生长于书香世家,在家排行老五的王季迁从小得益于家学的耳濡目染,文艺造诣自是不浅。元明两代的苏州均是裱画重镇,裱画店自然就成了对古书画研究有强烈兴趣的王季迁经常光顾的场所。王季迁的第一张藏画就是其14岁时向母亲借钱买的,虽然最后发现是赝品。

1928年,王季迁虽然在上海东吴大学法律专业学习,但并未放弃对古书画的爱好,并在苏州护龙街的一家裱画店中见到了吴湖帆的作品。几经打探之后,王季迁到上海拜吴湖帆为师,这为王季迁步入书画鉴藏领域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吴湖帆对王季迁青睐有加,常让其住在家中,研究“梅景书屋”的珍藏。除了吴湖帆的家藏,王季迁还能经常跟随吴拜访当时上海其他收藏家,并结识了庞元济,从而得以饱览“虚斋”珍藏。1934年,故宫博物院将次年要运往伦敦展出的藏品运至上海审查整理,由叶恭绰、张葱玉、吴湖帆、狄楚青等11位专家组成审核小组进行鉴画。由于吴湖帆的提携,王季迁被特准进入审核小组。曾参与此次鉴定工作的陈定山认为吴湖帆门下的王季迁与徐邦达的鉴定水平“胜其师”。

王季迁一生收藏或经手的中国历代古书画数量众多,因为没有详细的藏品目录,根据现有资料大致推算,应该在1500至2000件(套)而他在选择收藏古书画时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所藏古书画多是宋元明清作品,其中又以山水画为主。仅《二十世纪海外藏家——王季迁藏中国历代名画》中收录的王季迁藏古画,宋及宋以前画作34件(套),山水画占21件(套);元画58件(套),山水画占40件(套);明画120件(套),山水画占78件(套);清画113件(套),山水画占72件(套)。第二,收藏以文人画居多。《二十世纪海外藏家——王季迁藏中国历代名画》中,记录了其藏有元四家作品21件(套)、吴门四家作品25件(套)、“四王”作品23件(套),其他如董其昌、石涛、朱耷、恽寿平、吴历等文人画家也较多。这些作品大多是流传有序的名迹,如传为巨然作的《湖山春晓图》,传为屈鼎所作的《夏山图》,米友仁的《云山图》,松雪道人的《双松平远图卷》《九歌图册》,刘贯道的《消夏图卷》,黄公望的《陡壑密林图》,王蒙的《素庵图》,倪瓒的《秋山萧寺图》《江亭山色图》等。

【宋】(传)屈鼎 夏山图 绢本设色 45.3cm×115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对于这些文人画家的选择,王季迁亦有自己的评价与考量,他的鉴赏方法也是以笔墨风格为甄别依据,这一点明显是受吴湖帆的影响。

蜚声海外 广交艺友

王季迁在国内影响越来越大,但他却没有借机继续在国内的事业,反而在刘海粟等人的影响下,于1947年与张碧寒、丁惠康一行赴日本、美国游访。随后移居香港,次年又携妻女定居纽约,与当时海外的书画家、藏家、商人、拍卖行、博物馆、大学等机构保持了广泛而密切的往来。

王季迁在海外交往的书画藏家很多,其中部分好友都是在国内就熟识的,如庞莱臣、顾文彬、吴湖帆、张葱玉、狄学耕、徐邦达、张大千、谭敬等。其中与王季迁交往最密切的当属张大千。

从《王季迁藏中国历代名画》一书,我们会发现王季迁的大多藏品曾经张大千、徐邦达、吴湖帆、谭敬、张珩、王南屏等人递藏。其中光是张大千旧藏就有约20 余件,比如松雪道人的《九歌图册》、钱选的《渊明扶醉图》、吴镇的《竹石图》、倪瓒的《云林小景》、王蒙的《秋山萧寺图》、董其昌的《王维诗意图》、张风的《采菊图》、黄公望的《天池石壁图》、八大山人的《二鹰图》、王翚的《仿云林山水图》等,其中当以董源的《溪岸图》最为著名。1945年张大千以金冬心的《风雨归舟图》与徐悲鸿交换得来了《溪岸图》。1953年,张大千想卖这张画,询问王季迁的意愿,几经考虑,王季迁决定用12张近代画作来交换,于是《溪岸图》才到了王季迁手上,并由此诞生了王季迁在美国的“溪岸草堂”。

与王季迁交往最多的画商当属谭敬和卢芹斋。因不擅长鉴赏,书画生意一直是卢芹斋海外商业帝国的短板,于是王季迁成了为其“掌眼”的专家。卢芹斋通过古玩商洪玉林与谭敬相识,常通过谭敬购买字画,最大的一笔交易就是从谭敬手中一次性购买了八件古画,花费1000两黄金。当时这桩买卖就是由王季迁为其掌眼的,可是当王季迁到美国之后再看寄来的画作,却发现谭敬已经将其中的部分画作调包了。

华人藏家王方宇、美国收藏家顾洛阜在王季迁的牵线下,与张大千交往频繁,成了收购张大千藏画的最主要的买家。1997年王方宇去世,其收藏的八大山人的书画作品全部捐赠给了弗利尔美术馆,使之成为美国收藏八大山人传世作品最多的机构。经王季迁引荐,顾洛阜也通过濑尾梅雄购买过张大千旧藏,成为收购张大千藏画的最大买家之一。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中国古书画藏品主要得益于他们二位的捐赠。

不吝金钱 广收珍迹

王季迁买画的时候,只要认准了往往不管多高的价格都志在必得。他刚到美国时经济拮据。朱绍良曾在《品读王季迁的收藏人生》中讲述:他与家人宁可餐餐仅以三明治为食,也不忍卖一幅藏画来改善生活。每年辗转于日本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去收集流通的名迹。对至宝的珍视,也让王季迁经历了人生的风雨。

王季迁出国后,很多部分藏品是“逛”出来的。如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就是王季迁在犹太古董商侯时塔(Walter Hochstadter)的店里发现的。起初《朝元仙仗图》无人问津,侯时塔欲将其与倪瓒《虞山林壑图》一并卖给王季迁。因初到美国,储蓄不足,王季迁提议以画易画,用刘贯道《蝴蝶梦》、方从义《云山图》、王渊《竹栀子花依石图》3幅元画和3幅明画换得《朝元仙仗图》。

【宋】 武宗元 朝元仙仗图(局部) 绢本水墨 44.3cm×580cm

犹太人侯时塔虽然眼光不错,但生性多疑,他疑心《蝴蝶梦》为假画,欲将其低价卖出,王季迁认为此画为真迹无疑,于是又将它买了回来。这导致侯时塔认为自己吃了大亏,便以“欺诈”之名将王季迁告上法庭。王季迁学法律出身,精通英文,他自己上堂辩护,最终被判无罪,这场官司轰动了整个美国的华人圈。

除了在古董店的搜寻之外,王季迁的海外收藏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海外活跃的拍卖市场。1999年3月,王季迁于纽约佳士得举办的“中国书画拍卖会”上以143.24万美元的高价成功拍得郭熙《秋山行旅图》和清代陆心源的《穰梨馆过眼录》。《秋山行旅图》曾在庞莱臣的《虚斋名画续录》有过著录,王季迁曾跟随吴湖帆在庞莱臣家见过。1941年几经转手到了侯时塔手中,后卖给美国收藏家史蒂文·姜肯三世((Stephen Junkunc III),他的书画藏品由其儿子处理。据说,这幅画当初是佳士得工作人员从姜肯家族的地下室翻拣出来的,起拍价仅7万美元。王季迁在预展时几次前往研究,确定此画为真,嘱咐家人定要拿下此作。当时家人只拿的出120万美元,但经王季迁多次劝说,决定追加30万美元。竞拍当日,独自坐在拍卖现场的王季迁暗自决定即便掏出自己全部的200万美元家当,也要拿下此作。这一次的拍卖也成就了一段传奇。 

【宋】郭熙 秋山行旅图 绢本水墨 141cm×96.5cm 纽约佳士得 1999 春拍成交价 143.24 万美元

赞助大学、博物馆 

除了充分利用博物馆收藏展出的资源观摩真迹之外,美国艺术史研究组织也十分重视私人收藏家的藏品。令人欣慰的是,这些私人收藏家又往往很乐于将藏品拿出来支持艺术史学者的研究工作。王季迁就经常拿出其书斋“溪岸草堂”的收藏给美国高校师生观摩。

20世纪60年代,美国刚开始着手对中国绘画进行系统研究时,普林斯顿大学的方闻就常与班宗华等学生前往王季迁家看画;20世纪90年代,班宗华又带着他的学生到王季迁家中边看画边教学。白谦慎也曾记载王季迁拿出《溪岸图》等经典名作让他们观赏。这些学者往往既在大学教授中国书画史论,又兼任了博物馆的专家职务,甚至任博物馆东方部负责人。为了顺应西方公私藏家购求中国书画的需求,他们也做着类似中国本土书画鉴定家的工作,其中方闻及其高足傅申颇有代表性。

【宋】(传)李嵩 货郎图 绢本设色
26.4cm×27.2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晚年,王季迁有意让藏画回归祖国,但无奈因程序复杂、保管环境设备落后等一系列问题,致使他的绝大部分藏品还是留存海外。20世纪70年代,方闻出任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部负责人后,从王季迁处以“半买半送”的方式购得一大批古画,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中国古书画奠定了重要基础。此外,王季迁还将分两次将自己收藏的珍品捐赠给大都会艺术博物馆。1973年,他捐赠了25件宋元绘画精品,包括李唐的《晋文公复国图》、传为李嵩的《货郎图》、赵孟坚的《水仙图》、钱选的《王羲之观鹅图》、倪瓒的《虞山林壑图》、王蒙的《丹崖翠壑图》等。1997年,又捐赠了12件藏品,包括《溪岸图》、五代佚名的《唐宫七夕乞巧图》,以及柯九思的《临文通墨竹图》、张逊的《石上松花图》、赵苍云的《刘晨阮肇入天台山图》、王蒙的《素庵图》、吴镇的《竹石图》、吕纪的《鸳鸯芙蓉图》、朱耷的《二鹰图》等。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也没有让王季迁失望,专门在二楼为其捐赠的60余件珍品设立了永久陈列馆,并命名为“王季迁家族艺术馆”,共耗时两年,花费1400万美元。

洪再新在论及20世纪后半叶美国在中国艺术史研究上取得的突出成绩时,指出有两个重要因素:收藏中国画的博物馆及私人收藏家。王季迁这样的私人收藏家通过自己的交游活动,游走于私人收藏家和书画商之间,与他们进行字画收藏交易,不断积累高品质的书画藏品。同时,加快了博物馆、高校与私人藏家间的交流步伐。王季迁的收藏活动大大促进了西方对中国古书画的收藏,影响了西方大众对东方艺术的审美趣味,从深度和广度扩大了西方学者对中国书画收藏的研究。虽然与张葱玉、谢稚柳、徐邦达等相比,王季迁没有像他们那样对书画鉴定有学科性的研究建设作用,仅留下《王季迁读画笔记》《明清书画家印鉴》两部著作,但是他就像一位主动出使西方的中国古书画传播者,打开了西方了解中国古书画的大门,开启了海外对中国书画接受与鉴藏研究的道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收藏家362期:王己千,是藏家更是文人,推动中国画走向世界
王季迁:我买的第一幅画就是赝品
江南第一藏——钱镜塘
鉴画之余且庋藏
翁同龢后人无偿捐赠183件书画文物给美国
【口袋收藏】千万别小看这群300年前的收藏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