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知识付费在当下形成热点

关于知识付费

一直想写知识付费,从分答出来的时候开始,但是一直没有写就是不想蹭热点。但是没想到,这个热点竟然停不下来了 ……

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大概都是:你对现在的知识付费怎么看?你看好知识付费吗?我觉得我更加关心的是:知识付费为什么在今天如此火爆,背后的成因和驱动力是什么。这样,在我们反对或者支持,远离或者参与之前,能够充分了解和认知这一现象。

本文内容包含如下部分:

1. 大规模知识受众的出现构成了知识付费的基础
2. 变化、交叉和不确定性产生了“知识恐慌”
3. 知识呈现全新特征,而且即学即用
4. “快速满足”和社交驱动,培养了知识消费习惯

希望能够解释:为什么知识付费在当下形成了热点。

tips:  关于知识付费的相关讨论,有不少是试图区别“内容”和“知识”,也产生了不少争议,以及还有认为我们其实在为“观点”和情绪付费。这个讨论有意义,但我这里不做特别区分,因为对内容和知识的付费是同步发展起来热门现象,它们有同样的“成因”。所以,我所说“知识付费”包括以知识名义出现的内容等。

大规模知识受众的出现构成了知识付费的基础

知识付费的兴起,确实有不少我不看好或不认同的,但是作为一个已经明确存在的现象甚至趋势,我想讨论的是:为什么会这样?

我觉得这事情首先要从根本需求谈起。所以,可以先看需求者是谁?我一直是觉得,现在出现了一批“知识公众”,或者说“知识受众”。

章节摘要 知识受众的特点是:

  • 规模庞大

  • 缺乏学习能力

  • 缺乏分析思考能力

  • 知识相对陈旧

知识受众,从其基本状况来看,就是经历了高等教育的人群规模极大化了,这是一个可以有数据支持的现实。这样非常大一个比例人群的出现,而且恰好集中跟互联网的出现发展同步。所以,这构成了知识付费的基础。

这批知识受众还有一些其他特征,它跟我们的教育情况紧密相关。就是我们的教育包括大学教育,有一些核心缺陷,首先是整个都是“灌输”式教学,所以这批知识受众以填鸭方式成长,并没有学会“怎么学习”,都是伸手族,等着课程,完成考试,拿到文凭。整个大学教育的基本形态也是如此,缺乏讨论、自学、大量阅读、深度研究、小组研讨,没有建立主动学习、主动分析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知识受众的情况“并不乐观”,知道一些,但未必知道为什么如此,以及不会自行学习和整理知识。此外,还有因为意识形态原因,课程也故意没有逻辑学、哲学、方法学科——这些原本是能帮助人培养自行解决问题能力的。

最后,知识受众们的知识学习还有另外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他们所学习的知识相对陈旧。在过去这些年里,知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天都在不断产生大量新的变化、新的实践,被逐步整理出新的经验、知识,并且理论也在这个基础上大量演变。我们的大学教育却一直没有跟上这样快速的变化,理论上,也很难跟进,因为生产和衍化的速度大于整理和理论化的速度。

这就是知识受众的基本状况。这个人群的存在,在人口中高比例的存在,决定了知识付费的可能性。

变化、交叉和不确定性产生了“知识恐慌”

知识付费称为潮流,意味着:知识获取成为了问题。这一方面来自人,另一方面则来自知识的状态发生了巨大变化。

章节摘要 新的知识恐慌是如何产生的?

  • 互联网带来的快速变化

  • 新机会来自交叉领域

  • 工作、生活和未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1、互联网带来了快速变化

我们每个人都处在这个时代之中,你会明显发现,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概念层出不穷,有一些是迷障,但是却有一些在过去这些年根本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商业,见证了时代变化。

基本上,我们认为互联网的出现,不仅独立成为一个领域,而且已经成为一种基础动力去改变全部的行业,带着它提供的方法、视角和观念——可以约等于新知识。

然而,互联网速度足够快。这意味着,信息越来越多,变化的知识越来越多,且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其中体验者这种变化。

这种变化,知识的完善、体系化显然是无法应对这种快速变化的,那么,它更加难以进入到学科系统里面,变成我们学科教育的部分。

我们应该如何去获取这快速变化的知识呢?

2、新机会来自交叉领域

新知识爆炸性增多以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社会走向了交叉发展的状态,一个大的状况就是科技、互联网和其他行业的交叉,此外还有互联网不同领域的交叉,以及进而以前的学科和行业、职业之间的交叉。

这里面大量产生的交叉性,体现在了行业选择、职业选择、方法选择和每个人的技能树上,以及生活、成长和致富的欲望放大了这种交叉知识、交叉技能的需求。

每个人都在寻找交叉,都在进行跨界。而跨界往往意味着要进入到自己知识系统里相对空白的区域。

3、工作、生活和未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第三,我们还遇到越来越多的不确定。这种不确定首先体现在信息的真实度上,互联网越来越多的信息缺少准确的来源和可靠的验证,这个时候尤其需要信息经验、知识系统来协助辨别。

不确定性还体现在我们未来存在不确定。我们的企业、商业、职业走向什么地方,新的机会在哪里,什么地方会发生呢个颠覆性变革让我们失去现有的优势,这些不确定正在产生。而更多的创新和创业,都是指向不确定,这种不确定本身就需要大量的知识和生产知识的方法,更何况不确定还会带来压力。

不确定也体现在个人的职业和方法上,互联网快速变化、交叉学科和交叉行业的发展,让每个人都担心在职业竞争中失去优势,所以需要大量筹备知识和方法。而,这些知识和方法本身也不确定,它在不断出现,不断调整,不断升级,是变化的状态。

变化、交叉和不确定,对知识的需求量、不安全感、恐惧和压力都在产生。

知识呈现全新特征,而且即学即用

知识生产的模型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它以碎片的方式不断产生,然后进行联结,人们一边使用一边继续生产,并累积成相对稳定的系统。

章节摘要 知识的新特征体现在:

  • 不再基于稳定的系统和路径生产

  • 知识变得: 经验化、实用化、碎片化、快速生产、人人生产、迭代化、交叉化、非整合/系统化、人格化

  • 知识用即生产,即学即用

大多数的知识和生产在同一个路径里面:

  • 比如“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可以把传播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加以分析,由学者和研究者们生产知识,并基于大学课堂进行传授——这些在一个语境/系统里面完成。

  • 手工生产的学徒制也是,师傅的技艺来自生产实践,并基于实践传授给弟子。

  • 一个稳定的、科层系统明确的企业也会如此,大家共同生产知识累积下来,并形成层级和培训系统。

但是现在,由于互联网带来的速度,以及全新世界的打开(就有知识范式纷纷改变甚至瓦解),以及交叉学科产生新的机会和发展,当下知识的生产开始变的不稳定。

我们可以用一些词来给这个变化打上标签,以方便我们理解。这些词应该包括:经验化、实用化、碎片化、快速生产、人人生产、迭代化、交叉化、非整合/系统化、人格化等。

如果你在做传统的产业可能很难完全了解这种变化,但是如果你是一个互联网的产品经理,一个运营经理,可能对此感触深刻。就更多人参与和感受过的科目“微信公号运营”来说,在过去这五年里,恐怕有大量的“如何经营好一个微信公号”的相关文章产生。

它们就往往是一个“经验”的结果,包含很多“实用”的内容,但是这些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会因为微信产品的升级、规则的调整和新方法的出现不断“迭代“,“碎片化”的知识“快速”生产出来,“很多人”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它们并不“整合”和“系统化”,但是往往拿来就可以用,在使用和衍化过程中,不断“交叉”整合进来营销学、运营和写作的知识。最后,你会发现你持续跟进某些人即“知识节点”的分享和讨论,这些知识也就具备了“人格化”的特征。

这不仅发生在互联网的前沿领域,只是在这里能更集中体现,以及特征更明确,速度更快而已。因为互联网和交叉学科的出现,范式转换过程中,大多数领域都在发生类似的变化。

所以,如果你并没有完整的知识系统,没有良好的分析方法和逻辑思维,没有良好的整合、练习的能力,不善于总结和生产新知识,面对这种变化,恐怕,人们会渴求有一些路径、碎片、线索可以抓在手上,就像溺水的人。这些人对知识付费的参与度恐怕会更积极。

这种积极还会被现实放大。事实上,确实很多碎片化的知识,如果凑巧跟你当下的情境有关,它就立刻可以参与到你的工作生活中去,发挥效应。知识即用即生产,即学即用。

“快速满足”和社交驱动,培养了知识消费习惯

付费这种消费习惯如何养成?前面已经解释了,知识付费的人群特点、知识付费因为时代变迁产生的需求压力,以及新知识的特征。现在需要讨论的是消费习惯如何产生和养成。

章节摘要 知识消费习惯的养成得益于:

  • 快速、被动,伸手,快速满足等新人群特征

  • 移动、碎片化,便捷支付提供了完整消费链条

  • 知识人格化,知识节点的出现,既是消费也是参与

1、知识伸手党

基于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习惯于快速获取信息,习惯于搜索得到结果。整个得到信息、进行交流、基于信息完成决策等整个速度都加快了。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用“知识伸手党”来描述这种现象——他们甚至习惯通过百度搜索快速完成论文。以及,整个消费习惯,都让“消费满足”变得更快,人们不需要等待,付钱就可以买的日常所需,甚至通过贷款消费、抵押消费等各种方式实现快速满足。

上面已经描述了新一代人群的特征,所以他们需要的不仅是信息,还包括对分析思路有需求,对观点有需求,因为他们还是“社交的一代”,需要援引思路和观点去参与社交。有些自己思考的,也会愿意去得到碰撞、权威的确认,或者寻找思考的路径。这些都不是基于阅读书籍、查阅文献、分析论证这样的冗长流程获得,而需要和其他信息、其他消费一样被快速满足。

2、拇指消费

与此同时,技术发展支持了“知识伸手党”并促进了这种消费习惯的养成。因为知识可以随时随地,伴随着手机获得,滑动手指,快速上下翻阅,在移动的、碎片的情景里,确实提供了一种表面上的快速知识满足。与此同时,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样的便捷支付方式,也极大支持了这种消费。

在社交场景下,人们移动和碎片的获取知识,瞬间抵达屏幕,交付快速完成,知识有效实现了“拇指消费”——人们买下知识并不需要停留下来认真分析,只需要那种得到感就可以充分满足。

3、知识人格化

由于信息和知识的分发,已经主要基于“知识节点”进行——知识节点就是在社交网络里,那些因为知识分享获得更多连接的超大节点(或可简称“知识大v”)。人们在微博、微信和知乎,通过跟进某些人,来获得新的信息、内容和知识,这个时候,知识人格化了,从而使得付费的冲动变得更强。

而且,付费意味着支持、赞赏,意味着对对方的肯定,这带来了某种更多的心理满足。此外,付费可能和知识节点建立连接,形成社交网络最重要的“关系”,也给消费者带来了某种其他人脉拓展的满足感。就是说,用户某种意义通过消费参与到这个流程里,成为一员,获得更多消费以外的心理补偿。

基于以上,知识消费习惯得以养成,并以某种方式持续。

上述思考过程在小密圈“游山书馆”具有分享和讨论,欢迎加入

相关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识付费的发展困境和发展趋势
新窗口打开了,我们怎么办
不懂未来的学习方式,你迟早被自己淘汰
当代短视频:对人的“延伸”与“自我截除”
教育评论:“网师”崛起折射知识消费升级
【如何面对不确定性】环境变化的这几个重要特征你知道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