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施今墨的“七组”益胃止渴、健脾降糖“对药”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


田中明  编辑整理

施今墨的“七组”

益胃止渴健脾降糖“对药”

【一】:苍术、玄参

【单味功用】

【苍术】:味辛、苦,性温。入脾、胃经。

本品辛温升散,苦温燥湿,能发汗以解风寒之邪

 临床可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湿邪所引起的头痛、身痛、无汗等症

 因其又能芳香化浊、燥湿健脾,亦可用于治疗脾为湿困、运化失司,以致食欲不振、胸闷呕恶、腹胀泄泻、苔白腻浊等症

 还能祛风湿、止痹痛,用于治疗湿邪偏重的痹症等等。     

 施老的经验认为:苍术气味芳香,善于化浊避秽。

 确有敛脾精、止漏浊之功,临床用于治疗消渴患者,屡获显效。     

【玄参】:味苦、咸,性寒。入肺、胃、肾经。

 其可清热滋阴,泻火解毒。

 常用于治疗热病伤津,烦渴,发斑,肠燥便闭,阴虚骨蒸劳热,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目赤等等。     

【配伍功

 苍术苦温燥湿,辛香发散,功专健脾燥湿,升阳散郁,祛风明目;

 玄参咸寒,质润多液,功擅滋阴降火,泻火解毒,软坚散结,清利咽喉。     

 苍术突出一个字,玄参侧重一个字。

 二药伍用,以玄参之润制苍术之燥,又以苍术之温燥制玄参之滞腻。

 二药相合,一润一燥,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得以建中宫、止漏浊、降低血糖甚妙。

【主治】消渴病。

 尤以对高血糖者,用之即可显效;对伴有胆固醇增高者,用之亦见效佳。 

【常用剂量】苍术10-15;玄参15-30克。

【注】

 苍术、玄参伍用降低血糖,系施今墨老先生临床经验之所得。

 许多医者认为消渴病多为阴虚燥热,故治疗时多不用辛燥之苍术。

 据施老云:之所以用苍术治消渴,是特用其“敛脾精”之功。苍术虽燥,故所以伍以玄参之润,可以制其短而展其长。

 祝谌予老师在辩证的基础上,用其治疗消渴,临床亦获得满意之疗效。

 可见苍术与玄参伍用,是经得起实践之检验矣。

 现代医药研究也表明,苍术流浸膏注射家兔皮下,可使其血糖下降,有明显的抑制血糖作用。

 苍术及玄参的煎剂给家兔灌胃,均可使血糖明显下降。   

【二】:葛根、丹参

【单味功用】

【葛根】:别名甘葛、粉葛。味甘、辛,性平。入脾、胃经。

 其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发斑疹,止泻之效。

 其主要用于感冒发热,热症烦渴,头痛项强,疹出不透急性胃肠炎,小儿腹泻,痢疾,高血压等症。

 通过动物实验证明,葛根之煎剂给家兔灌胃后第一小时使血糖上升,较正常血糖稍高,到第二小时即降至较正常较低,在第四、五小时左右降低最显著,此时肝糖元有增加倾向,肌糖元无大的改变。

【丹参】:又名紫丹参。味苦,性微寒。入心、心包、肝经。

本品味苦色赤,性平而降,入走血分。其既能活血化瘀、行血止痛又能活血化瘀、祛瘀生新

 临床常用于治疗心脉瘀阻(包括心、心包)所引起的冠心病心绞痛,或气滞血瘀所致的胃脘痛(临床多见于溃疡病)

 临床亦可用于瘀血所引起的症瘕积块以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主症

 还能凉血清心,除烦安神,可用于治疗温热病热入营血,以致心烦、不寐等症亦可用于心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烦躁不安等症

 另外,其还可凉血消痈,可用于治疗痈肿疮毒诸症。

 据现代医学研究及通过动物实验表明,丹参既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并能降低血糖,降低血压,又有镇静等作用。

伍功效】

 葛根轻扬升散,能解肌退热,生津止渴,滋润筋脉,扩张心、脑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糖;

 丹参活血祛瘀,化瘀生新,凉血消痈,镇静安神,降低血糖。

 二药参用,相互促进,活血化瘀,祛瘀生新,降低血糖之效更佳,又可侧重于化瘀。

【主治】消渴病。

 降低血糖,但侧重于临床有瘀血症状者用之最宜(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瘀滞等)。 

【常用量】葛根10-15克,丹参10-15克 

【经验】

 葛根、丹参之伍用,为祝谌予老师在施今墨老前辈用药配伍经验上研究之所得。

 可有效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气阴两伤,症见三多症状及舌质紫暗,或淡暗,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静脉怒张,或面部有瘀斑,或有刺痛、且疼痛部位固定不移等血瘀征象。

 还适用于长期使用胰岛素治疗而合并血管病变,如冠心病、脉管炎等。

 因“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故临床施治之时,可根据患者表现,适当伍以调气活血之品,如:广木香、当归、益母草、赤芍、川芎等等,则疗效更加显著。

【三】:绿豆衣薏苡仁

【单味功用】

【绿豆衣】:绿豆衣即为绿豆的种子皮,又名为绿豆衣。绿豆味甘,性寒。入心、胃经。

能资脾胃、厚肠胃、润肌肤、和五脏、消水肿、清暑热、解毒热,尤擅清肠胃热毒。

 绿豆衣体轻气寒,比绿豆更凉,故清热解毒、清暑止渴、利尿、清肠胃热毒更强,常用于治疗夏日中暑、口干口渴、心烦不宁等症

 又能治疗疮毒痈肿诸症,还能解乌头、巴豆之毒。

【薏苡仁】: 又名薏仁、苡仁、米仁。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胃、肺、大肠经。

 其为最富滋养,且为易于消化之谷类,是健脾补肺之要药。

 能升能降,且升少降多,上行善消肺热,以使水之上源清静;下行善理脾湿,亦能渗利肠胃之湿。

 临床可用于治疗肺痈、肠痈诸症;生品入药,既能清热渗湿、利水消肿,又可祛湿除痹、缓和拘挛,又可用于治疗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症

 另因其还有健脾止泻之功,亦常用于治疗脾虚湿盛之泄泻诸症。     

【伍用功效】

 绿豆衣质轻气寒,善清脏腑、经络、皮肤、脾胃之热毒;薏苡仁甘淡渗利,善清肺热、除脾湿,以健脾化湿,利水消肿。

 此二药伍用,可共收益脾胃、促健运,清虚热、解毒热之功,治消渴益彰。

【主治】消渴病。

 表现为上消诸症者尤为宜用。

【常用量】绿豆衣6-10克,薏苡仁10-15克 

【经验】

 绿豆衣、薏苡仁之伍用,临床多善治消渴病表现为上消之诸症,用之即可显效。

 若临床所遇患者表现口渴、舌燥甚者,可再伍用天花粉30克,其效更佳。

【四】:黄芪山药

【单味功效】

【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

 有补中益气、固表,利水,托疮、生肌之功。

 常用于脾胃虚弱,食少倦怠,气虚血脱,久泻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表虚自汗、盗汗;慢性肾炎,气虚浮肿;慢性溃疡,痈疽久不溃破,溃久不敛等。

 补中益气宜炙用,固表、利水、托疮宜生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

 1黄芪能使冠状血管和肾脏血管扩张,并使全身末梢血管扩张,皮肤血液循环加快,使高血压患者明显血压下降。

 2、试验者在自己身上进行了利尿试验,证明黄芪有中等的利尿作用。

 3、对家兔口服黄芪,可使家兔的血糖明显下降。

【山药】: 味甘,性平。入脾、肾经。

 有健脾止泻,补肺益肾之效。

 临床常用于脾虚泄泻、久痢;肺虚喘咳;慢性肾炎;消渴病、小便频数;遗精,遗尿,白带等。

【配伍功效】

 黄芪甘温,补气升阳,利水消肿,而偏于补脾阳;山药甘平,补脾养肺,养阴生津,益肾固精,而侧重于补脾阴。

 二药伍用,一阴一阳,阴阳相合,互相促进,相互转化。可共收健脾胃、促运化,敛脾精、止漏浊之功,故临床用之消除尿糖屡显神效。

【主治】消渴病。

 临床表现为尿糖严重者,用之即可消除。

【常用量】黄芪10-30克,山药10-30

【经验】

 黄芪、山药伍用,系“施老”据多年临床经验之所得,用之降低尿糖屡显神效。

 其配伍意即:取黄芪的补中益气、升阳、紧腠理之功;取山药的益气阴、固肾精之效;二者功效相合,谓之相互为用,益气生津,健脾补肾,涩精止遗,故使尿糖转阴可显神效也。   

【五】: 知母石膏

【单味功用】

【知母】:味苦、甘,性寒。入肺、胃、肾经。

 本品质润,苦寒不燥,沉中有浮,降中有升。

 其攻于上,能清肃肺气,以泻肺火、润肺燥,除烦热、止咳嗽。

 常用于治疗温热病,邪在气分,症见:高热、烦躁、口渴、脉洪大者,以及阴虚燥咳,或肺热咳嗽诸症;其入于中,善清胃火、除消渴,用于治疗消渴病之中消诸症;其行于下,能泻相火、滋肾燥,用于治疗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等症。

【石膏】:临床多以生品入药,故又名曰“生石膏”。味辛、甘,性大寒。入肺、胃经。

 本品质重气浮,入于肺经,既能清泻肺热而平喘,以治肺热气喘诸症;又能清热泻火,善于清泄气分实热,以解肌肤邪热。

 用于治疗温病,邪在气分,以致壮热汗出、口渴、烦躁、脉洪大之症,入于胃经,以清热泻火,而治胃火亢盛,胃火上炎,以致头痛、牙龈肿痛等症。  

伍功效】

 知母甘、苦而寒,质润多液,即升又降。上能清肺热,中能清胃火,下能泻相火;生石膏甘、辛而淡,体重而降,气浮又升,其性大寒,善清肺胃之热,又偏走气分,以清气分实热。

 二药伍用,相互促进,清泄肺、胃实热之力尤为显著。

【主治】

1、消渴病。

 表现为上消口干、口渴、甚则大渴引饮者。

2外感实热之证。

 外感风寒,传变化热,或温热之邪,入于肺、胃。症见:高热不退、口渴、烦躁,甚至神昏狂乱,脉象洪大而数等外感气分实热之证。

【常用量】知母:6-10;石膏:15-30(打碎、先煎)

【经验】

 所谓消渴病之上消,简单说多属肺阴虚化热之伤,故此宜用生石膏、知母为治。盖以用生石膏之甘寒清热,除烦止渴;用知母之苦寒坚阴,滋阴润燥。

 二药相合,相得益彰,治疗上消诸症,确有实效。   

【六】:黄柏知母肉桂

【单味功效】

【黄柏】:味苦、性寒。入肾、膀胱经。

 主有清热解毒,泻火燥湿,疗疮之效。

 临床可用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急性黄疸型肝炎,口疮,风湿性关节炎,泌尿系感染、白带等

 用其外用可治疗烧烫伤,急性结膜炎,黄水疮等。

 现代医学药物研究资料表明:黄柏及黄柏内酯有降血糖的作用。

【知母】:味苦、甘,性寒。入肺、胃、肾经。

 可清热除烦,泻火滋阴。本品质润,苦寒不燥,沉中有浮,降中有升。

 其攻于上,能清肃肺气,以泻肺火、润肺燥,除烦热、止咳嗽。常用于治疗温热病,邪在气分,症见:高热、烦躁、口渴、脉洪大者,以及阴虚燥咳,或肺热咳嗽诸症

 其入于中,善清胃火、除消渴,用于治疗消渴病之中消诸症

 其行于下,能泻相火、滋燥,用于治疗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等症。     

【肉桂】:味辛、甘,性大热。入肾、脾、心、肝经。

 本品气味纯阳,辛甘大热,善走肝肾血分,大补命门之火。

 既能温补脾肾阳气、益火消阴,临床可用于治疗肾阳不足、畏寒肢冷、尿频遗尿,以及脾阳不振、脘腹冷痛、食少便溏等症,又能温通血脉而散寒止痛,临床常用于治疗寒痹腰痛、虚寒痛经诸症

 还可用于治疗湿疹、阴疽诸症等。

伍功

 知母苦寒,可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黄柏苦寒,又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肉桂辛热温中补阳,散寒止痛。

 知母润肺滋阴而降火;黄柏泻虚火而坚肾阴。

 其二味相须为用,可清膀胱之湿热,为滋阴泻火之良剂。

 更加有辛热之肉桂作为中介引经,即可引寒达热,滋阴降火,清化下焦湿热之力彰

【主治】消渴病。

 对表现为“下消”者,临床所见:多尿、小便混浊等症者效佳,尤对小便甚则如膏如脂等症者有立竿见影之效。

【常用量】:黄柏:6-10;知母:6-10;肉桂:2-4克。

【经验】

 黄柏、知母、肉桂伍用,最早出自《兰室密藏》中的“通关丸”,其又名为“滋肾丸”。

 用于治疗热蕴膀胱,尿闭不通,小腹胀满,尿道涩痛等。

 汪昂云:“此足少阴药也,水不胜火,法当壮水以制阳。

 黄柏苦寒微辛,泻膀胱相火,补肾水不足,入肾经血分。知母辛苦寒滑,上清肺金而降火,下润肾燥而滋阴,入肾经气分,故二药每相需而行,为不水之良剂。肉桂辛热,假之反佐,为少阴引经,寒因热用也。

 据多年临床体会,此三药参用,治疗消渴病表现为“下消”者确有实效。“肉桂”在此对药中,是为起到“中介”之作用,亦可称之为“沟通”作用,可谓临床用药配伍点睛之技巧也。   

【七】:玄参麦冬

【单味功用】

【玄参】:味苦、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

 主有滋阴、降火、生津、解毒之效。

 主治热病烦渴,发斑,牙龈炎,扁桃体炎,咽喉炎,痈肿,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肠燥便秘等。

 本品不宜与藜芦同用。

【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

 主有滋阴生津,润肺止咳,清心除烦之功。

 主治热病伤津,心烦,口渴,咽干,肺热燥咳,肺结核咯血等。

【伍用功能】

 玄参咸寒,滋阴降火,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清利咽喉;麦冬甘寒,清心润肺,养胃生津,解烦止渴。

 又:玄参色黑,偏于入肾;麦冬色白,侧重入肺,又兼于走胃。

 二药伍用,一肾一肺,肺属金,肾属水,肺金生肾水,共达:金水相生,上下既济,养阴生津,润燥止渴甚妙。

【主治】消渴病。

 表现为津少口干、口渴多饮,舌红少苔等症者。

【常用量】玄参:10-30;麦冬:10-15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平台所发文章,仅供参考!

       尤其中医方药介绍、健康保健知识介绍等,若要使用,使用前一定先咨询当地专业医生,以当地专业医生的意见为准!

       本平台致力于中医方药介绍;健康保健知识普及;中医药文化推广;中医药健康答疑以及各科医疗信息、专家介绍、田氏医疗人员介绍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医名方 | 中医学家施今墨治疗糖尿病有妙招!
〖知母麦冬〗主治肺热伤津,消渴病
朱章志教授治疗糖尿病的文章 糖尿病中医治疗——章真如
施今墨老先生的七对降糖药
糖尿病降糖最猛的七对药,很有收藏价值,赶快存一下吧 1、葛根、丹
史上最全消渴(糖尿病)名医秘验方 (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