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般常见的守窍诀要(一)

     静坐有守窍法诀,内守身体某一穴位,外守虚空或某一物象,下手第一步须从此入门。守窍为“收放心”、“收散乱心”之最佳方法。窍者空也,义详解见《说文》。《礼运》“窍于山川”,注云“孔也”。是守窍者,即意守人身中空虚之穴位,凝神寂照,一心不乱,一念不生是为诀要。静坐之最难收拾者,为此心胡思乱想幻觉起伏,杂念纷飞。守窍即为摄心系念之法,使心止于一处,寂然不动,一念不生便自得定境。


一、守中法要 
    中为道体,尧舜禹汤文武孔曾思孟等历圣相传之大道,只此一 中字,亦即是中道。此中道不但为中华文化道统之所系,且亦系圣圣 相传之心法所系。《论语》载:“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 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是以大禹谟载舜命之言 曰:“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执厥中。”此即是历史上有名 之十六字心传。在此,人心与道心,只是一心,切不可作二心会,由其 下句之唯精唯一,即可证之。 

    其功夫头脑在教人以人心合道心,道心即天心,故亦即是以人 心合天心功夫。以人合道,以人合天;此为最高之综合原理,与最高 之相应原理,最吃紧处即在此。在求其合之以前,先须修应字功夫; 以人应道,以人应天,也就是以道率人以天率人之意。本天道以立人 道,本天德以立人德,本天心以率人心,本天性以率人性。人则体而 应之,修而合之;合与不合,再印而证之;印证不二,即得中道矣!一 般人恒言“天人合一”,究竟如何修?如何合?如何一?千圣不传!实则 全在吾人心地上入手,从心上起修,从心上求应,从心上求合;合则 同,同则一,一即所谓尽对本体,唯一不二,不二即中;中则至善,至 善即道。《大学》之“止于至善”,即止于中、止于道也。仲虺之诰曰: “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义制心,以礼制心。”《大学》之明明德新 民止至善,与此诰若合符节,其为道一也。 

    其次如舜命皋陶曰:“民协于中。”孟子曰:“汤执中,立贤无方。”箕子陈 洪范于武王其所言“皇极”,亦即建立中道于天下也。故曰:“会有其 极,归有其极。”子思之中庸,即中道也。执中之执,即“择善固执”之 执,执而守之,守而行之,行而成之,成而勿失,则证道矣。是故执中 即守中也。孔子不云乎:“人皆曰子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又曰:“回之为人,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勿失之矣。”拳 拳服膺,即言守也。又曰:“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 者能之。”依乎中庸,即守乎中道而行之也。 

  求中于外,不若求中于内;当吾心未与物接,未为欲动,一尘不染,一 念不生,喜怒哀乐未发时,即得中体。,宇宙有宇宙之中,天地有天地之中,人心有人 心之中;能体而明之,明而契之,存而守之,守而养之;则吾心之中, 自可与天地之中及宇宙之中相合而为一矣。或问:究竟何所守?曰: 此中自有虚无窍,直透鸿蒙未判前。 
(未完,明日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息妄心诀要
道家静坐十二心法
转载| 钱穆:《中庸》新义
結 論-第一篇第五章
中庸章句序 朱熹 译文 朱熹《中庸章句》及其儒学思想
陈式太极拳跌叉势诀要/中国功夫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