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笑马斯克火星移民计划荒谬,他却笑你的孩子永远不会有出息
userphoto

2023.08.31 广东

关注

文丨吕静贤

人与人的距离,长远来看,实质上是想象力、创造力的距离。

这个世界一直属于那些敢想、敢干的人

01

朋友说起她正在读大学的女儿,总是一脸烦恼:“整天胡思乱想,一天到晚各种各样的想法。而且也不听话。”

前段时间,听朋友说:现在女儿又憧憬着要出国发展和学习。

“我可没那么多钱供她出去。”朋友叹息道。

朋友也跟女儿讲清楚了,不论她想走什么样道路、追求什么,父母能帮的有限,主要还是靠自己。

在我朋友眼里,这是一个总是喜欢胡思乱想、不安分、令父母操心的孩子。

然而在朋友不断地述说中,我却发现这是一个有梦想、有追求,不断和主动去构思自己将来如何发展的年轻人:对未来发展,她充满了各种想法,也渴望去尝试。

02

如果你平时用心观察,你会发现,这个时代靠自己逆袭的普通人其实也不少。

就像做公众号做出点名堂的人,有不少都是原来如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他们或做大、做响公众号,收获了人生中的第1桶金;或在发展公众号的同时,找到了自己事业的方向和重心,人生、事业都掀开新的篇章……

还有如果你也是一个平时喜欢看书、写作的人,我相信你可能也会发现:很多畅销书的作者,原来也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仅仅只是因为喜欢写作、坚持写作,写着写着也写出了名堂出来:成为了一名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出了好几本畅销书。

就如冯唐,初初知道他的时候,我还以为他是专业写作者。但没想到,他真正的主业是一名企业高管,而写作仅仅只是他兴趣和副业。但现在,论对外影响力,他的副业已超过他的主业。人们提到他,不会说这是企业高管冯唐,而是作家冯唐……

现代社会,尽管表面上竞争越来越激烈: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内卷越来越厉害。而且许多原有的、旧职业被淘汰。

但其实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生事物也层出不穷:外卖、滴滴、网红、微商等等。

所以,对每个普通人来说,在表面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选择似乎越来越少的下面,其实潜藏的新生机会也越来越多。

关键看你能不能跳出旧有的思维禁锢,带着开放的眼光和心态,去面对各种新出现的事物并把握住它。

03

进一步思考,你还会发现:与过去以同一化为主流的截然不同,现在是一个个性化的时代:只要你有某方面技能,并有一定的受众,那么你就能以此为主业甚至以此创造一番事业出来。

这说明什么?

说明将来会是一个越来越崇尚个性化的时代,而不再是过去的统一化、一体化和标准化。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将来是那些敢想、敢干,有主见、有想法的人占据主流位置。而不是听话、守规矩的人占主导。

所以?

……

其实,这个世界一直以来都是那些敢想、敢干,有创意、想象力丰富的人所领导。

可以说,是他们改造了世界,并引领世界潮流的趋势和发展。

如:在麻醉药发明之前,医生们都坚信无痛手术是不可能的。阿尔弗雷德·卫乐波医生曾于1839年说:“想在外科手术中免除病人的痛苦是个不切实际的幻想。若要持续追求那目标,实在太荒谬了。动刀时,'手术刀’与'疼痛’永远都会是密切关联的两个词。为了适应这种不得不面对的关联,我们必须好好调整自己。”

在飞机发明之前,许多科学家深信飞行是不可能的。知名天文学家西蒙·纽康1903年曾表示过他已经在逻辑上证明飞行不可能,他写道:“就目前已知的材料、机械以及各种形式的动力来看,绝对无法组成一个实用的机器,可以让人类在空中长距离飞行。在我看来,此事实与其他物理现象一样都已被证明无误。”但打脸的是,不久后莱特兄弟就开启了人类的飞行壮举,而且是同一年。

还有许多科学家深信原子是不可能分裂的,因此不可能制造出原子弹。海军上将威廉·李海曾于1945年评论美国的原子弹计划,他向杜鲁门总统表示:“这是我们做过的最愚蠢的一件事。”他说:“我以爆破专家的身份断言,那个炸弹是绝不会爆炸的。”但后面……

这些真实的例子都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奇迹都发生在富有想象力的人身上,而不是那些按部就班、听话、守规矩的人身上。

也说明了凡事都没有界限,都没有最好、最完美,只要拥有想象力,任何奇迹都有可能并不断发生。

而时代是永远不断发展向前的,不论任何事物、任何领域的发展,都不会有终点,而是一直向前、一直更好。

同样,各领域,优秀、杰出甚至创造奇迹的人,不仅仅只是过去才有,现在、将来都会不断涌现。

未来不属于一直被父母说“你做不到”的孩子

04

回到家庭教育上,我们的父母最喜欢对孩子说的是什么?

我没猜错的话,一定是:你做不到!

没错。我们大部分父母,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打压孩子的各种奇思异想。

面对孩子的各种想法,他们都觉得那是在胡扯、不切实际。

在他们眼里,真正有效、有用的是做好眼前的事情:好好学习、脚踏实地。

这想法没错。

但,你要知,能引领时代和潮流趋势的,却不是那些好好学习、脚踏实地的人,而是那些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即行动力)的人。

好好学习、脚踏实地,可以让我们做好一件事、做好眼前事,但也仅仅只是做好眼前事。但如果想要走远,甚至突破却很难,仅仅只是维持。如果遇到有力的对手或时代的冲击,就容易一下被吞噬。

就如在零售行业号称19年不关一家店的传奇商场大润发,倒闭前两年业绩还在蒸蒸日上,却冷不防突然被跨领域的阿里巴巴所收购,就是一个这样鲜明的例子。

所以大到企业,小到个人,真正的竞争力是什么?

那一定不是按部就班地埋头勤奋和苦干,而是拥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为:

按部就班地埋头勤奋,只能让我们做好眼前的事,却看不到潜在的危机、挑战和机会。一个时代的大浪过来,所有的一切都会化为灰烬。

而想象力,却能让我们不拘泥于眼前的处境,跳出当下的束缚,看到不同的世界,发现更多的机遇;

创造力,则让我们不断地尝试去把想象化作现实,从而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也主动迎接一个又一个时代的冲浪,在时代的浪潮一个又一个来临之前成为一个先行者,更好地把握住每一个机会。

05

论创造力和想象力,马斯克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不说他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商业帝国,单就他对“火星移民计划”的痴迷,就足以让我们一般普通人叹为观止。

今年7月10日,他在推特上设想了“火星移民计划”:

平均每3天发射50枚“星舰”,每年将超过100万吨有效载荷送入轨道,足以在火星上建造一座自给自足的城市。

关于“火星移民计划”的构想和初衷,他在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国际宇航大会上说,希望人类成为“多星球物种”,因为这样“人类文明会延续更久”,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就是在火星建立新的居住地。

这看起来是不是很荒诞、不切实际?

是不是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一个富翁在那肆意而为玩的烧钱游戏?

如果是以前,我也肯定会这样认为。但是当我了解了近代许多影响人类生活和命运的重大发明时,我的想法却变了。

没错,这看起来确实是很荒谬、不切实际。但,难道不会有奇迹?

要知道,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发明,无不是从现实中、推理上看似的不可能而过来的。

就如麻醉药、飞机、原子弹的发明。

就如蒸气机船的发明人罗伯特·富尔敦,关于蒸汽机的构想,曾招到拿破仑的否定:“先生,你说什么!你要在甲板下生起一团火,让船只能够逆风航行?对不起,我可没有时间听你胡说!”但后来呢……

就是拥有这些在旁人眼里喜欢胡思乱想、天马行空、不切实际,并去积极行动的践行者,在各领域,人类社会才会迎来一次又一次的巨大的变革和飞越。而且这些发明和创造,不仅仅国家受益,也惠及到每一个普通人。

所以,你还会嘲笑那些看似荒诞不经的想法甚至做法?还会嘲笑马斯克的火星移民计划,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财力、人力和物力?

我不会。

因为人类的每一次进步和飞跃,都无不是这些看似荒谬的想法和行动所推动。

其实,我们更应该感激他们。感激这些想象力丰富并行动力强的人,以“敢于吃第一口螃蟹”的先驱者姿势,不断向外为拓宽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而探索。

06

而那些从小到大,总是被父母打击说“你做不到”的孩子,因为在成长过程中长期被父母否定、限制,不要说有创造力,想象力也许都寥寥无几。

这样的孩子又将如何应对时代的变革和发展要求?

也许一辈子都被时代所裹挟,被动地等着所谓命运的安排。

而且很多父母除了对孩子说“你做不到”,还一味地要求孩子埋头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这样长期遭遇否定,从小到大学习、成长空间狭隘,导致没有想象力、行动力和创造力的孩子,长大之后,如何面对社会的要求和挑战?可以想象,这样的孩子能不被社会毒打已是万幸。

可悲哀的是,生活中以这两种教育模式为主流的父母很多。

就如我的那位朋友,在孩子教育中所持的观点就是:孩子就是要多批评。只有多批评,孩子才不会狂、才不会总是想入非非,也才会有进步。

还有一味地要求孩子埋头读书,以成绩、分数作为孩子成长、培养的核心,难道这不是现在大多数家长正在做的吗?

尽管表面上这两种教育方式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实际上却最伤害一个人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竞争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行动力。

树立成长型思维,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比什么都重要

07

教育是什么?

在我看来,一是帮孩子全面发展;二是帮助和引导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当然,这两种都在为孩子将来的独立和出来社会发展做准备。

首先,帮助孩子全面发展。

很多父母都会走进这个误区,那就是:功利心。

其实,不论是帮助孩子全面发展,还是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很多父母都掉进这个功利化的误区。

因为功利化,所以对很多父母来说,帮助孩子全面发展就是表面上的要教会孩子许多技能。

在这一认识的驱使下,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被父母送去各种各样的学习、兴趣班。

而且很多孩子不但止学一种兴趣,往往是一下子学好几种。要全面发展嘛!

其实不然。

这里所说的全面发展不是全面学习某些技能,而是指的是身、心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如语言能力、共情能力、身体协调能力、想象力、爱好兴趣的培养等等。

也就是调动全身心的发展。

即不是学会什么技能,而是让全身心都获得成长和发展。

因为前者仅仅只是机械式地、表面上学会某种技能,而身心各方面并没有得到相应地成长和发展。

甚至在学习过程中,身心遭到束缚。如:很多学画画的孩子,画出来的某个物体却是一模一样的,因为老师就是这样教的。导致孩子表面上看似掌握了画画技能,但实际上却被扼杀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后者的教育方式,就是推动一个人的身心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当一个人身心各方面都能协调向前发展的时候,也就说明他(她)各方面都在真正地发展和成长,他(她)在真正为将来的独立和创造在做准备。

其次,帮助和引导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这最好的自己,不是要求孩子考高分、取得好成绩。

而是引导孩子,了解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适合做什么、想做什么。然后就去做,并做好来。

这,也就是一个人努力和发展的方向。

当一个人有了方向之后,努力才会变得有意义。否则考再高分、取得再好的成绩,如果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又有什么用?

当一个孩子身心能够获得全面发展和成长,并想清楚、确定好自己发展和学习的目标之后,我们父母教育的使命其实已经达到并完成。剩下的就是孩子的自由翱翔和把握人生。

08

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我们父母树立成长型思维。

把孩子的成长看作是一个长期学习、发展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不断有意识地去推动和促进孩子各方面发展的过程。

而不是一味地安排、要求孩子学会各种技能,却忽略了他(她)的身心发展和成长。

父母树立成长型思维,还有另外一个意义,那就是:不固执、死板、僵硬地去看待和评价孩子。

可以说,我们大部分父母对于孩子,都不是成长型思维。因为很多父母基本上都是动不动就给孩子贴标签、下负面结论。尤其是经常、习惯性否定孩子,对孩子说“你做不到”的父母。

要知道,孩子是在不断地发育和成长。孩子与成人的最大区别就是:一个人长大后,也许各方面都不再成长。但孩子,无论是身体还是思想、认知,都在不断地成长、变化着。

他现在做不到的事,不代表着将来做不到;他现在不懂、理解不了的事情,也不代表将来还会不懂、理解不了。所以,勿以孩子眼前来定义永远。

而且,不仅仅是父母要树立成长型思维,也要引导孩子树立这样的思维。这样他(她)才能主动、不断地去有意识地成长。

试想,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各方面都在不断地成长。而且拥有成长性思维,即使长大后也在不断地成长,终身成长。那么这个人,你觉得他(她)会怎么样?我相信,这样的人,即使没有很大的成就,但自己的生活也不会差。

因为他(她)在不断学习和成长。

所以对孩子最好的培养和教育,不是要求他(她)做好什么,而是相信他(她):他(她)能做得更好。耐心地等待他(她)的成长。

并引导孩子成长为一名终身成长者、学习者,在内心永远相信自己、永远保持追求梦想的热情----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和投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创造力被扼杀?父母请当心:这7件事一定要引起重视!
孩子从小接触天文有什么好处?
手指画,发挥孩子无穷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小鸟为啥会飞?面对孩子“荒谬”言行,“定势思维”会扼杀想象力
孩子一生养不出这几个好习惯,真的很难出色!
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