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进化心理学解释,为什么女人都偏爱高富帅

从进化心理学看人类的择偶地标准

影视作品,千篇一律,男主角高富帅,女主角白富美,而我们百看不厌。

60岁的亿万富豪王石爱上比他年轻30岁的田朴珺。田朴珺饰演过《三更2之饺子》里富商的秘书兼婚外恋情人。影片讲的是杨千嬅扮演的富商夫人虽已人老珠黄却不甘心老公被田朴珺抢走,于是去吃死婴肉包的饺子来回春。

杨千嬅有一段台词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男人20岁的时候喜欢20岁的女人,男人30岁的时候喜欢20岁的女人,男人40岁的时候喜欢20岁的女人,男人50岁的时候还是喜欢20岁的女人。

这段无限哀怨的台词像是提前若干年帮王石夫人道出了心声,更是道出了男性与女性之间延续了万年以上的性别战争,男人眼中永远是20岁的女人最美,这其实是人类漫长进化的结果。

心理学中有一门分支叫进化心理学。我们的心理机制,是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被选择出来的,只有那些对后代生存率有帮助有提升的基因才可能被选择而生存下来。

看人类是否往一个方向进化,只要看拥有那个特征的人是否比没有这个特征的人更能生孩子。

有研究就发现,人类正在往越来越漂亮的方向进化,因为调查表明美女比长相一般的女性生育率更高。

还有研究发现,欧洲人在过去几百年间智商下降了十多点,原因就在于在欧洲,越是聪明的精英阶层越生的少,于是几百年下来,聪明人的后代在人群中的相对数量就变少了。

在进化心理学看来,人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也是一样的,现代人类的行为模式和心理机制在人类进化的早期大多是适应当时的生存和繁衍问题的。

当代人类的性选择偏好,是用来帮助我们的祖先寻找能生得更多、生得更好的配偶的。

那么,怎样的配偶能生得更多、生得更好呢?

全中国都知道答案:高富帅,白富美!

女人偏爱“高”个男

所有择偶偏好中最核心的一种是好基因偏好。人类繁衍下一代时,自己这一半的基因是没法选择了,但是如果自己配偶的基因足够好,那么自己后代的生存率就会大大提高,所以男女择偶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找到一个基因足够好的配偶。

女性这边是要挑选男性的好基因,男性那边自然也要向女性“展示”自己有好基因。

比如鹿,雄鹿头上发达的鹿角在对抗天敌、自卫那些事情上是毫无用处的,它唯一的用处就是在发情期时揍其他雄鹿,鹿角是用来揍别的雄鹿的专用利器。

比如海象,每到发情期,雄海象都会在海滩上用粗脖子互撞,最能撞的那个赢者通吃。显然,体重越大撞击力就越沉,于是在这个进化压力下,雄海象的体重进化成了雌海象的五倍。

而人类的男女体型差别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男性体型略大于女性。从这里可以反推,在人类进化早期,人类男性至少曾部分采用过这种性别内竞争然后赢者通吃的展示策略。因此男性的体型进化得比女性更庞大。反过来,那些偶然进化出对这种“体型高大”的线索偏好的女性也就更容易“锁定”好基因从而拥有更多更好的后代。

这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研究表明在人类进化的早期环境中,其实高大体型并不直接拥有生存优势。因为男性的高大体型很可能不是直接用来解决生存问题,而是用来揍别的男人的。

这也就可以帮我们理解为什么像《蛮王柯南》里的施瓦辛格这样体型壮硕的肌肉男相对来说总是显得比较有雄性魅力一点的,在女性观众眼里,那一条条界限分明的发达肌肉简直就是一条条好基因啊!

所以,方舟子对韩寒的身高问题死缠烂打、广大男性八卦爱好者搜索黄晓明拍戏时垫砖的视频,这些事情背后的心理,其实都挺三俗的。

在各种以女性为目标观众的浪漫爱情片里,男主角当然是高帅富最好,如果编导不追求男主角完美,那片子里的男主角往往可以穷、可以丑、可以是大鼻子情圣、可以老、甚至可以懦弱,但是绝对不能比女主角矮!

女人偏爱“帅”的男人是什么样的?

好基因的线索不光是“高”,还有很多线索比高更加直白,比如“帅”。帅的标准五花八门,型男、猛男、萌男各入花眼,不过有一个标准却基本上是通行的:左右脸对称。比如下图中中间那幅是刚退役的大帅哥贝克汉姆的脸,左右各是他两半左脸和两半右脸拼接成的。三张照片基本没有太大不同,说明大帅哥的脸相当地对称。

当一张对称的脸和一张歪瓜裂枣的脸摆在一起时,我们本能地觉得左右对称的脸比较帅。这其实仍然是进化而来的对“好基因”线索的偏好,因为对称均匀的骨架意味着这个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受过多少寄生虫、病原体和毒素的侵害,这是基因有较强的抗病性的指标。

当然,“帅”也不总是这么直白,有时候帅里面也包含着一些拐弯抹角的内涵的(咳..)。这就涉及到男性第二种“展示策略”。

最典型的装饰品就是雄孔雀的尾巴。雄孔雀的尾巴基本上除了在发情期展示给雌孔雀看之外,没有任何直接的生存价值,甚至对生存是有害的。

再比如招潮蟹。雄性招潮蟹,不是没有左爪,而是左爪大小正常,被大得畸形的右爪挡住了。别以为这只庞大的右手给雄蟹带来了强大的战斗力,完全不是。正常的螃蟹吃东西是两只爪子轮流往嘴里喂东西的,但雄性招潮蟹的右爪因为太大而完全失去了这个功能,所以它们只好靠单手吃饭!这只残废的右爪唯一的功能是,在求偶期,雄性招潮蟹爬到海滩上,找一块石头爬上去,然后在石头上使劲敲这只爪子。敲的声音越响越脆的雄蟹最受雌蟹青睐。为了找女朋友,残废就残废吧!

那么,人类男性身上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装饰品呢?有一个古怪的装饰品可能是人类男性的“低嗓音”。

人类男性的嗓音普遍低于女性。而且不少实验表明,女性觉得低嗓音的男性更有魅力。

比如,如果我们把贝克汉姆跟张涵予放在一起,光看长相,估计女性朋友大多选小贝,但如果一开口,小贝的太监嗓就很不占优势了,张涵予极富磁性的低嗓音应该是完胜。大家应该记得《风声》里张涵予亮了几句《空城计》吧?相当地惊艳。这种嗓音在现实中也是很受女性欢迎的。

很多夜听节目就特意选择这种低沉磁性的男嗓音来播报,能够吸引一大批女性用户。

还有很多行为模式上的装饰品,例如男人的“爱冒险”。

通常来说男性有更强的冒险精神。而且往往爱冒险的男性是更加有性魅力的。把整天“家里蹲”的宅男跟王石登山探险爱好者放在一起,多数女性一定会选王石。007、印第安纳琼斯这些角色,越是出生入死魅力值也就越高涨。

然而,冒险精神对于生存是有害的。王石出事故死的几率肯定远大于宅男。这又很神奇地构成了装饰品的逻辑:“我这么爱把自己置于生死之地而活得好好的,所以我最牛。”这叫置之死地而后拥美人入怀。

男性身上另一个很可能是装饰品的特质是“艺术特质”。

在近几个世纪以前,人类的艺术活动多是被男性垄断的。艺术非常地费时费力费脑,在近几个世纪以前又很难直接带来收入以支持生存。但奇怪的是,有艺术气质的男性一般是比较有性魅力的。比如在《午夜巴塞罗那》里,两个美国傻妞在热情开放的西班牙遇上了充满艺术魅力的男画家,然后自然就万劫不复了(美国女人到欧洲的必然宿命)。其中那个更封建保守一点儿的美国傻妞一开始还能坚守防线,直到有一回画家带她去听一场solo,艺术值顷刻爆表,于是美国傻妞也就只好乖乖缴械了。

玩艺术可能也是人类男性的一种装饰品。

艺术和审美起源于择偶,这是有不少依据的。比如,艺术并非人类特有。澳大利亚有一种园丁鸟就很能玩艺术。在求偶期,雄园丁鸟会用树枝搭出一个建筑(不是窝,毫无使用价值),然后用各种色彩夺目的花果甚至塑料瓶盖来装饰这个建筑。而雌鸟就会来考察这个建筑。如果足够漂亮,就与雄鸟结合,如果嫌丑,就继续考察别的雄鸟的作品。

与艺术十分相似的是科学。科学也是长期被男性垄断,耗费大量精力和脑力又不能直接带来生存优势,直到最近几个世纪才有所改变。因此,玩科学可能也是人类男性的装饰品。

可以证明科学是装饰品的证据是男性科学家的职业生涯规律。

一般来说,男性科学家在20-30岁时达到科学创造力的顶峰,之后的走势就要看他是否结婚了。如果他一辈子单身,那么他的科学创造力随着年龄缓慢下降;如果他“不幸”结婚了,那么科学创造力会显著地滑坡,因为用玩科学来向女性展示自己好基因的动力消失了;如果他更不幸地有了孩子,那么科学创造力就是大跳水了,因为这时连展示自己好基因的目的——繁衍都已经达到了,还展示个什么劲呢?

女人不只偏爱“富”,还喜欢“忠”和“浪漫”

《饺子》里杨千嬅抱怨男人永远只爱20岁的姑娘,现实中的男屌丝们则是抱怨自己的女神都被多金的中年大叔领走了。就算追的不是女神,那你最起码也得有车有房吧?

那女性是不是真的有爱富男人的本能呢?不得不说,有,而且是进化而来的。有点离奇的是,这其实是人类进化为直立行走而导致的结果

人类进化成直立行走付出了很多代价,比如人的膝盖和脊椎特别容易受伤,而其中最惨重的代价恐怕就是女人的生产困难了。人类的骨盆为了适应直立行走而进化成了是锥形,上宽下窄,于是生产时胎儿通过骨盆就变得特别困难。

人类为此进化出来的对策就是“早产”,让胎儿大脑未发育成熟时就出生,以通过骨盆。所以其实所有的人类婴儿都是早产出来的。也正因为早产,人类孩子在出生后需要被抚养的时间就特别长。小马出生后几个小时就能跑了,而人类孩子就算再彪悍,没个若干年的抚养可能也很难独自生存。

哺乳动物相对于其他动物,两性本来就非常不公平。雄性一辈子能产生的精子数量几乎无限,怀孕的负担又是在雌性身上,于是雄性将基因流传下去的代价非常小,完全可以搞大雌性肚子后拍屁股走人;而雌性如果不将自己生出来的数量有限的孩子抚养者长大,自己的基因就流传不下去。于是雌性就不得不承担抚养后代的义务,成了倒霉蛋。而人类女性由于生产困难和特别长的抚养期,就成了最倒霉的倒霉蛋。

然而,人类女性可不会这么自认倒霉,于是就进化出了一系列相对应的策略来对抗倒霉蛋的命运。

由于男性有对自己的孩子完全不负任何养育责任、不给孩子提供任何生存资源的倾向,于是那些女性就演化出了对“生存资源提供者”的偏好。

谁为我的孩子提供生存资源,谁就有资格成为孩子他爹。在一堆不负责的父亲里,可以或者有潜力可以为孩子提供生存资源的父亲会脱颖而出。

为孩子提供生存资源这件事,得有两个条件。第一是“能”,第二是“愿意”。

只有手里握有资源才有可能为你的孩子提供资源,所以原始社会里家里猎物多的男性、现代社会里家里财富多的男性自然就会被女性贴上“资源提供者”的标签而受到青睐。而且,通常财富总与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较长的年龄相联系,于是女性也就衍生出对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较长的年龄的偏好,因为它们是“资源提供者”的线索。

抖音上,那么多秀“丫头与大叔之恋”,这就是“大叔控”背后的心理基础。

《蜗居》中的宋思明就是这样一位典型的符合“资源提供者”形象的大叔,年纪较长、社会地位高、多金。所以这个角色并非以完全负面的形象出现就当然是有观众的心理基础作配合的了。

这也就是女性所谓“爱富”的心理根源。可是这里并没有任何道德问题,无所谓高尚与否。爱富,在进化的历程里只有生存,没有道德!一切都只是繁衍的策略而已。

女性在选择资源提供者时,光是男性有实力“能”提供资源还不够,如果他不“愿意”给呢?

假设有两个男人供选择。一个男人很富有,每个月能打10头野猪,但是他有10个情人,每月分给你和你的孩子1头,而另一个男人相对来说穷的多,每个月只能打2头野猪,但是他对你很忠心,两只野猪都给了你和你孩子。这时显然选后面这位忠诚的穷男人才是更划算、更明智的。

在有实力“能”提供资源和“愿意”提供多少资源之间,女性会做权衡。所以一个男人即便在提供资源的硬实力上不济,但他如果能向女性充分表现出自己将来会是一个愿意为孩子提供资源的“好父亲”,他就会因此大幅提升软实力。所以,屌丝们还是有希望的。

能不能真正成为好父亲是未来的事,在择偶时不可直接观察,于是同样地,女性就发展出对一系列与“好父亲”相关的线索的偏好,例如这个男人是不是可靠、是不是有亲和力、是不是愿意与孩子积极互动。

比如当一个男人表现得能与小盆友积极互动时,他在女性眼中的性魅力是会直线上升的。其实这种感觉还会泛化。人身上有一种“丘比特娃娃效应”,任何长得跟丘比特那样有婴儿特质的东西都会诱发我们“哇,好可爱啊”的感情。比如那些眼睛水汪汪的小猫小狗什么的。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非诚勿扰》里某些老谋深算的男嘉宾总是会在VCR里加上一段自己跟宠物互动的画面,哪怕狗狗都不真是他自己养的。一旦加上这样的画面,他在女嘉宾眼中的性魅力是会得到提升的。

有一个表面上看起来很难跟“好父亲”偏好联系起来的是女性对浪漫的渴望。

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所谓的浪漫都有些什么样的共同特征。比如买一颗钻石给女人,和买跟这颗钻石价值完全一样的生活用品如包包送给女人,引起的女人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只有钻石可以引起类似浪漫的感觉。

两者之所以有差别,原因在于浪漫符合两个特征:第一,要么极度费时费力(比如召集全班男生在女神楼下摆出一个心形帮你表白)或者极度费钱(送钻石);第二,它必须毫无实际价值!

浪漫背后的逻辑是,你都愿意花这么多的时间精力金钱为我做这种一点实际价值都没有的事,如买一点实际价值都没有的珠宝,那么,你以后为我和我的孩子做有实际价值的事就更不在话下了。

由此推论,爱浪漫完全就是好父亲偏好的变种。

这也就是疯狂钻石的秘密。什么钻石恒久远、什么钻石还会升值?扯蛋吧。钻石之所以能成为定情信物,原因就在于它又贵又毫无价值!

高、富、帅、忠、浪漫,这就是女性的择偶策略。总的来看,由于女性繁衍后代的代价很大,所以女性的择偶策略相对十分谨慎的,可以概括为“求质多过求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进化心理学
从生物进化角度讲,女性择偶有哪些偏好呢?
江山美人如此多娇(2)
当代男女「择偶心机」大曝光
男人为什么喜欢看女人的胸部?并不是色,原因早已被镶嵌在基因里
万物都有另一半,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Mr. Right和Miss Right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