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宇宙中最基本的作用力--真空梯度力

  宇宙中最基本的作用力

                  --真空梯度力

前言:什么是电?什么是磁?光又是什么?光为什么会直线传播?超光速有没有可能?

      质量是怎么形成的?引力是怎么产生的?反重力能够实现吗?

      本文用通俗形象的语言讲述宇宙中最基本的作用力--真空梯度力,为你展示一个真实的宇宙。

      一个友好的理论将引导社会和谐发展,而一个错误的甚至邪恶的理论,会误导人们的行动,给人类带来战争和灾难。

      我们的世界,能量无穷无尽,而且获得能量也并不困难;我们的世界,资源也不会枯竭,因为可以用能源换资源。既便末日来了,也无需恐慌,因为人类有足够的能力实现星际移民。

      圈子再大,也没有圈外的世界大。跨出地球,人类将迎来一个新天地。

      

涡旋是宇宙中最基本的运动,梯度是导致涡旋的根本原因。梯度力是一切相互作用力的基本力。例如,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的本质都是真空梯度力。引力和斥力同属真空梯度力,力的方向都是真空度低的空间指向真空度高的空间

真空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某个空间里存在物质多少的程度,而应理解为某个空间里的物质运动有序、均匀、密集的高低程度,是该空间接近理想真空的程度。这是因为,当我们把某个空间里的实物粒子都排除了,这个空间也并非一无所有,还有无数多的电场和磁场,而电场和磁场是无论如何也排除不掉的。但这些电场、磁场在空间里的分布不一定是均匀的,有序的。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才导致梯度的形成。

匀速直线运动的场所占据的空间,有序均匀程度高,这种空间为均流场;变速运动的场所占据的空间,有序均匀程度低,这种空间为湍流场。有序均匀程度高的空间,其真空度也高;有序均匀程度低的空间,其真空度也低。涡旋运动是均流场与湍流场垂直耦合而形成的复合运动。

真空度是三维空间里的参数,对于运动在二维空间里的场可以忽略,因为二维空间场的运动状态对三维空间的真空度的影响极小。

我们定义,绝对不含湍流场的空间是理想均流场,真空度最高,等于0。所以真空度的数值都大于0,数值越大,表示真空度越低。某一指定空间的真空度=(该指定空间的体积-该空间里的均流场的体积)/ 该指定空间的体积。绝对不含均流场的空间是理想湍流场,真空度最低,等于1。但是,在真实的宇宙空间里,理想的均流场、湍流场是不存在的,所以,真空度的数值在01之间

粒子所占空间的真空度由粒子内部的磁场的体积来决定。由于粒子内部有空隙,不同的粒子,其空隙程度也不一样,而空隙里也有电场和磁场。粒子的球壳为三维的旋转运动的电场,内部的电场为二维的旋转运动,内部的磁场为三维的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电场是湍流场,内部磁场是均流场。粒子的电场贡献粒子的质量,粒子的内部磁场贡献粒子的引力。粒子是旋转的,因旋转产生的质量惯性离心力与磁场真空度所产生的引力是平衡的,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就是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严格相等的原因。

静止质量是指三维旋转电场的引力质量。引力是真空梯度力,因真空度而产生,而真空度是体积的函数,所以具有静止质量的粒子肯定是三维的。当然,二维旋转电场也有引力,也有真空度,不过只在二维空间有效,对三维空间真空度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因此二维旋转电场只有运动质量(惯性质量),没有静止质量(引力质量)。三维旋转电场既有运动质量,又有静止质量。

所有具有体积的物体都有静止质量,质量越大的物体,其所占空间的真空度越高,指向该物体的真空梯度力(即万有引力)就越大;但真空度高的空间不一定就有大质量的物体存在,所以黑洞里并不存在质量奇大的物体,而黑洞同样具有很大的引力。因此,质量不是产生引力的原因,万有引力产生的真正原因是真空梯度。万有引力(真空梯度力)的作用不需要媒质,因此根本就不存在引力子或引力场的特殊物质。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把物体理想化为一个真空度极高的密实的质点,忽略了体积,所以,计算宏观天体时,对精确度影响不明显,但对微观粒子来说,体积不能忽略。因此,如果把体积参数考虑进去,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与库仑的电场力公式是等价的。

我们认为,宇宙里所有的物质都是由电场和磁场构成的,所有的能量都是由电场和磁场产生的,所有的作用力都是电场和磁场在空间里分布不均即梯度引起的。宇宙的空间就是电场、磁场存在的空间,电场和磁场在空间里的存在可以兼容,不过有上限值和下限值,不能高于某个值,也不能低于某个值,因此宇宙是有大小的、有边界的,边界之外还有什么,目前无法想象。

电场和磁场同属一种场,或者说宇宙中只有一种场,是涡旋运动让场表现出电性和磁性场是一种弥散的流动的无孔不入的特殊物质,场的流线必须闭合。场与粒子是同一种物质,只不过粒子具有一定的视界形状,而场没有;粒子是场形变而得,场也是粒子形变而成。场按作用效果分为电场和磁场两种,场按运动状态分为湍流场、均流场两种。均流场是指在做匀速且直线运动的场,凡在做变速运动的场都属于湍流场。

电场和磁场虽属同一种物质,但它们的运动状态是不同的,做旋转运动的场,就是电场;做翻转运动的场,就是磁场。旋转运动的场线,其运动方向都是一致的,而翻转运动的场线,其运动方向并非都一致,在旋转轴的两端出现显著的方向改变,这就是磁场总有两个极的原因;所以磁单极子不存在。电场、磁场的这种差异,为粒子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下面介绍光子、电子、质子、中子的结构及形成过程。

我们说物质与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真实的意思是说粒子与场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粒子是场形变而得,场也是粒子形变而成。当然,这种形变,都是在特定外部作用下达成的,即需要能量。例如,电子与反电子相遇发生湮灭,电子形变为电磁场(即光子)。反过来,光子在特殊的环境下进行对撞,也能形变为电子。

光子(电磁场)是电场与磁场相垂直耦合的场飞盘。传播前的光子,电场呈二维旋转盘状,磁场呈三维翻转轮状。电场与磁场翻转轴相垂直,旋转中心附近的磁场为均流场,真空度比电场高,真空梯度力保证电场做旋转运动。当电场的一侧受外力碰撞(激发),电场由外向内依次向另一侧位移,受力一侧的电场密集,而另一侧电场则扩散,电场的这种变化,导致磁场也发生类似的变化,磁场在电场疏散的一侧密集,电场在真空梯度力的作用下,始终向磁场密集的区域运动。又因为磁场垂直电场,形变后的磁场也是二维盘状的,磁场密集区与电场疏散区相交的直线是磁场最密集的区域,也真空度最高的区域,电场就向磁场最密集的直线区域运动,磁场的密集区总形成在电场的正前方,引导电场沿直线运动。这就是光子直线传播的原因

从上面的分析也可以看出,光子的传播不依赖媒质,但这并不能说明媒质对光子的传播没有影响。实际上,光子在不同媒质里的传播,其速度是不同的,我们现在测量到的光速是光子在湍流场的空间里得到的,那么光子在均流场里,光速又是多少?根据电磁力是真空梯度力的解释,光速是个可变值,与场的真空梯度有关,光子由真空度低的空间进入真空度高的空间时会加速,反之会减速,不过,需要指出,光速很快,引起光速变化的场的尺度也很大,至少是天文尺度的。另外,真空度也会干扰光子的直线传播,也就是说,光不一定总是沿直线传播,例如光在能量密集区(湍流场)附近通过时,会偏离能量密集区,导致光线弯曲。

爱因斯坦关于万有引力的解释是错误的,空间无所谓弯曲,更不会因为质量而弯曲。如果太阳的质量较大而引起太阳周围的空间弯曲,那么地球上的人将看不到太阳光,因为太阳光被封闭在弯曲的空间里,无法传播出来。另外爱因斯坦关于光速不变的假定也是没有根据的,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其速度是不同的,这已被实践所证实。而绝对的真空又不存在,既便没有实粒子的空间里,也还有电场和磁场,并且电场、磁场在空间里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这些都会影响光速的。事实上,我们对光速的测量,都是在充斥电场和磁场的空间中进行的,那么电场和磁场的强弱变化对光速值是否有影响,还没有这方面的实验数据。超光速不但在理论上解释得通,在技术上也是能够实现的。

重力(万有引力)与电磁力都是真空梯度力,可以利用电磁力来实现反重力飞行和超光速飞行。那么碟状飞行器无疑是产生真空梯度力最佳的形状,有关飞碟的传说并非杜撰。反重力、超光速的飞碟,人类完全可以建造。

在描述电磁波(光)传播时,常这样解释:“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其实,“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的说法不准确,因为磁场原本已经存在,电场的变化只是导致磁场做相应的变化。“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的说法同样不准确,感应电场只是通过磁场的变化传递过去的原电场。如果变化的磁场能够产生电场,那么光(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将是随机的,根本无法保证光的直线传播。

电场、磁场无论怎么变化,电场、磁场都是存在的,不会因为变化而消失,也不会消失以后再无中生有。

 

电子是电场在磁场的引导下、在涡旋运动中形变而成的圆盘外包球壳的粒子。圆盘和球壳状电场在做匀速旋转运动,属于湍流场;球壳内部充斥着磁场,磁场沿自转轴方向翻转,球内区域的磁场属于均流场。电场是在这个均流场的真空梯度力与旋转离心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的聚集体,电场的自旋方向决定着磁场的极性方向。在空间中,电场的自旋只有两种方向--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磁场的极性也只有两种方向--向上和向下。电场与磁场的涡旋耦合使得电子只有两种存在状态:正电性和负电性。如果两个粒子质量相同、自旋的方向也相同,但磁场的极性却相反,那么这两个粒子就是互为反粒子,一个显正电性,另一个就显负电性

电子有两种能量状态:基态和激发态。基态的电子内部存在一个中微子,起到调节内部真空度的作用;激发态的电子内部没有中微子,原中微子被激发为光子传播走了。

电子除了在自旋以外,还在公转(绕原子核旋转、或向带正电荷的粒子做曲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或在匀强磁场里做圆周运动),电子的电场在自旋离心力与公转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收缩力,而角动量守恒会使这种收缩力累积,最终导致的外壳电场发生形变,甚至破裂。电子通过吸纳中微子、再释放电磁辐射的方式来平衡收缩力。当收缩力达到极限,引发外壳电场形变的瞬间,外壳电场挤压内部的中微子,使中微子发生形变,变成光子或电磁波,沿旋转轴方向辐射出去,外壳电场由球形变成椭球形。在相同的表面积下,球形体积最大,球形变成椭球形,体积减小了,公转引力也减小了,外壳电场迅速回弹为球形,而回弹惯性使球壳比原先的大,内部的体积变大了,真空度上升了,公转引力反过来增大了。此时中微子在真空梯度力的作用下,被电子吸纳进内部,让真空度下降,让球壳回到原先的大小,维持引力与离心力的平衡。这就是所有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向外辐射电磁波(红外辐射)的原因

在原子核内,电子在不同轨道间跃迁,也是通过吸纳中微子、释放光子的方式来实现的。电子在轨道上公转是基态,在轨道间跃迁时为激发态。

 

中微子是基态的光子,光子只是中微子激发态中的一种,热辐射(电磁辐射或红外辐射)也是中微子的激发态,只不过能量级别较低而已。中微子的电场是二维旋转圆盘状,中微子的磁场是三维翻转轮状,且磁场是轴对称的。而光子的电场、磁场都是二维旋转圆盘状,且在各自的平面内由密到疏、再由疏到密的接力式位移。

 

同性电荷相斥:两个同性电荷接近时,磁场线首先接通,即磁场极性相反,导致电场自旋方向相反。两电荷中间处的电场自旋方向相同而分离,形成湍流场;湍流场的真空度比均流场低,真空梯度力的方向是真空度低的空间指向真空度高的空间,真空梯度力使两个同性电荷相斥,使两个同性电荷保持一定的距离。

异性电荷相吸:两个异性电荷接近时,磁场线首先接通,即磁场极性相反,导致电场自旋方向相同。两电荷中间处的电场自旋方向相反而融合,形成均流场,另外电荷内部的磁场也是均流场,两个均流场都能产生真空梯度力,而彼此吸引。当接触时发生放电,产生电火花,即正负电荷湮灭为光子。

 

 

质子是两个带正电性的反电子与一个带负电性的电子在磁场的引导下、在涡旋运动中叠聚而成的三环圆盘外包三层球壳的粒子,内部还存在一个中微子。三层球壳电场的自旋方向相同,不过中间一层的电场所产生的磁场与内外两层的电场所产生的磁场,极性相反。中微子的磁场是独立闭合的,磁场线不与质子的磁场线连通。质子内部空间较大,真空度过高,真空梯度力过大,中微子起到调节真空梯度力(引力)的作用,以避免引力过大将外壳压瘪。

中子是质子在其自旋赤道附近俘获一个高能电子而形成的电中性粒子。电子之所以没有与质子发生湮灭,是因为电子把质子内部的中微子激发出来,中微子在电子与质子之间形成湍流场,起到斥力的作用。电子绕质子高速公转,公转离心力也能对抗质子的吸引力,不过最终还是被质子湮灭,所以中子在自由空间的寿命不长。电子的磁场极性与质子的磁场极性相反,磁场线连通;电子的自旋方向与质子的自旋方向相同,与中微子的自旋方向相反。电子公转产生的磁场与质子产生的磁场,极性相反,所以中子的磁场极性与电子一致,而电荷为零。中子里的质子内部虽然没有中微子,但电子公转产生了相反的磁场,降低了内部的真空度,引力也减小了。

质子的自旋赤道附近,只能容纳一个高能电子,因为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若要再容纳一个电子,这个电子的磁场极性必须与质子的磁场极性相同,而在这个空间里,质子不允许磁场极性相同的电子存在。不过在原子核内,质子通过与中子的配对,让电子跨域流动,在不违反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前提下,再容纳一个电子。电子在赤道附近跨域流动,如同胶水,将核子粘结在一起,形成核子环,即原子核是环状结构。核子的磁场极性相同,核子的自旋方向相同。核子环绕环中心公转,公转方向与核子自旋方向也相同。

在核子环上,核子(质子、中子)的排布遵循一定的规律:

首先,核子环上的所有质子(包括中子里的质子)自旋方向都相同;因此两个质子不能挨在一起,否则磁场线无法接通;

其次,核子环上的质子、中子相间排布,以保证磁场线接通,因此两个中子尽量不挨在一起

第三,在下述的情况下,两个中子可以挨在一起:两个挨在一起的中子的前、后至少有两个相间着的质子(中子的磁场线不接通,中子里的质子可以通过电子接通,但这违反泡利不相容原理,因此电子须通过跨域流动来避免)。

第四,核力只能让核子环上最多排布62个核子,超过62个核子,公转离心力会使核子环断裂;

第五,超出的核子在环内继续排布形成小环,当小环达到62个核子时,叠加在大环上;两个环的公转方向一致,磁场极性一致,核子自旋方向也一致;如此类推,形成更重的原子核。

那么,核力是怎样将核子聚集在一起的?我们说,核力也是真空梯度力。原子核内,所有质子的自旋方向都相同,两质子之间处的电场自旋方向相反而融合,形成均流场;质子与中子相间排布,磁场线相通,也形成均流场;质子的自旋方向与公转方向一致,核子环的磁场极性一致,使公转中心的磁场为均流场,真空度极高,强大的真空梯度力指向公转中心。

 

 

 

上面分析了一些常见粒子的结构,那么它们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问题还要从宇宙的运动说起,因为自然粒子是在宇宙的涡旋运动中产生的。

宇宙处在永恒的涡旋运动中。我们的宇宙有两个最基本的漩涡中心,一个是正物体漩涡中心,另一个是反物体漩涡中心。宇宙的模型与中国的太极图极为相似。正物体世界、反物体世界在各自自转的同时,还绕宇宙中心公转。不过这个宇宙中心可不是黑洞,而是正反物体发生湮灭的地方,也是正反物体世界交界的地方。正反物体湮灭产生的高能光子在宇宙边界被反射回来,在真空梯度力的作用下被吸入正反物体漩涡中心--黑洞中。一对高能光子就是在这种黑洞中对撞形成正反电子的。正反物体湮灭为光子,光子经过对撞变成正反电子,物体转化为场,场又转化为物体,如此循环。

物质没有正反之分,有形的物体与无形的场都是物质,只有物体才有正反之分,而场是中性的。物质与能量相互转化,应理解为物质的物体与场相互转化所吸收或释放多少能量,并不是物质变成了能量而消失了,能量也不能变成物质。

 

电子是一对高能光子在超强磁场中精准对撞而产生的。首先,光子不是一般的光子,是正反物体湮灭过程中产生的高能光子;其次,超强磁场是指该空间的真空度极高;第三,精准对撞,要求两光子沿同一条磁力线头对头的对撞,该磁力线必须是直线。要满足如此苛刻的条件,宇宙中只有一种地方能够达到,那就是黑洞让光子对撞变成电子的黑洞,只能是宇宙的正反物体漩涡中心

黑洞在宇宙中普遍存在,是涡旋运动的必然产物。正反物体世界的中心是黑洞,银河系的中心是黑洞,太阳系的中心也是黑洞,太阳表面的黑子、地球表面的龙卷风都属于黑洞,只不过黑洞的能量等级不同而已。正反物体世界中心的黑洞能量级别最高,而龙卷风可以说是能量级别最低的黑洞了。

所有的黑洞里都没有质量奇大的物体,相反,黑洞是真空度极高的地方,黑洞也是磁场密集的地方。黑洞并不会吞噬所有的物质,黑洞只会吞噬不带电性的、质量较小的物质,具体的要看黑洞的能量级别。黑洞的能量级别越高,吞噬的物质的质量就越小;相反,黑洞的能量级别越低,吞噬的物质的质量就越大。龙卷风的能量级别最低,所以龙卷风可以吸进质量很大的物体,却不能把光吸进去;宇宙中的一般黑洞,能把可见光吸进去,却不能把电子、质子吸进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很简单,黑洞是高速旋转的漩涡,质量较大的物体在强大离心力的作用下,还没有接近洞口就被抛离黑洞。还有另一个原因,因为旋转,黑洞里的磁场强度很高,带电物体也很难进入黑洞,因为带电物体在匀强磁场里做圆周运动。

那么,黑洞是怎样将光子变成电子、质子,以及银河系、太阳系的?为了述说方便,我们规定我们这个世界为正物体世界,那么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另一边,一定存在着对称的反物体世界。下面所说,均为正物体世界的电子、质子、星系、恒星的形成过程(注:下面所述,不是宇宙的起源)。

在正物体世界的漩涡中心,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黑洞,洞口的直径是用亿光年来度量的;黑洞有两个洞口,贯穿正物体世界;正物体世界如同一个中心穿孔的抛光砂轮,中央厚,边沿薄;黑洞壁聚集着带正电荷的质子,洞内平行排列着旋转的电场;黑洞高速旋转着,在黑洞里形成超强的磁场,且磁场线为直线,是接近理想的均流场,是宇宙中真空度最高的地方;正反物体湮灭产生的高能光子在真空梯度力的作用下,吸进黑洞;高能光子从两个洞口进入,沿磁场线向黑洞深处加速飞去;由于磁场线是直线且密集,所以光子总会迎头对撞,巨大的对撞能量使对撞的两个光子的电场、磁场发生形变,电场由二维旋转盘演变为圆盘外包球壳状三维旋转空心球,磁场由二维旋转盘演变为三维翻转轮状,翻转轴与旋转轴重合,统称自旋轴,自旋轴与圆盘电场的圆心相垂直,电场与磁场的这种耦合,形成实粒子--电子;由于两个光子是迎头对撞,相位对称,产生的两个粒子也是对称的,一个是带负电性的电子,另一个是带正电性的反电子。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反电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光子对撞形变是在匀强磁场中完成的,可以把光子的圆盘电场想象为可塑的电性圆盘,当两个圆盘发生碰撞,圆盘形变为椭圆盘而切割磁场线,在洛仑兹力的作用下,椭圆盘扭转、卷曲、粘合,形成球壳内含一个圆盘的电场,

光子是二维的,电子是三维的;光子的电场只有可测量的面积,没有可测量的体积;电子的电场不但有可测量的表面积,还有可测量的体积;真空度是体积的函数,三维磁场的真空度比二维电场的真空度要高得多,所以电场总是绕着磁场旋转。磁场可以产生强大的真空梯度力(引力)让电场聚集为实粒子,而电场则没有这个能力将磁场聚集为实粒子,因此所有实粒子都是电场聚集的,没有磁性的实粒子

电子的自旋也是在诞生的过程中形成的,有旋转就有离心,如果没有离心力,电场在磁场引力的作用下压缩为一个没有体积的点,从而也不会出现有形物体,这与真实的物体世界不相符,因此电子的球壳电场是有质量的,电子的形状和体积是电场惯性离心力与磁场引力达到平衡时的一种存在状态。这就是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严格相等的原因。其它粒子也是如此。物体是由各种粒子结合而成,但各粒子不是紧密排布,粒子之间有空隙,只不过不同的物体,粒子间的空隙度不一样而已。

由于黑洞在旋转,产生的电子、反电子在黑洞里朝径向运动(对撞也使轴向运动的几率大大降低);黑洞里有磁场,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但是黑洞里的电场是正电性的,电子在正电场里被加速,反电子在正电场里却被减速;电子因速度增大而向黑洞壁运动,反电子因速度减小而向黑洞中央运动。

黑洞中央盘旋的反电子再次被一对高能光子精准对撞,高能光子从两极穿透电场球壳进入内部,对撞为正反电子,正反电子自旋相同,磁极相通,在外壳电场的引导下,电场叠加为同心球壳,从而形成质子。质子包含着1个电子、2个反电子的电性,总的电性为1个单位正电荷。质子在黑洞正电场中被减速,在黑洞中的存在时间较长,受高能光子的轰击几率增多,但质子的电场球壳有3层,高能光子的轰击虽能能穿透质子球壳,但能量大大降低,不可能再形成电子了,只是让光子由激发态回到基态,即中微子。由于质子内部只能容纳一个中微子,也就是只能进入一个光子,因此只是碰撞,而不是对撞,受力不等而使质子动能增加,起到加速的作用;(电子、反电子只有1层球壳,高能光子能够进入,对撞成粒子,但低能光子不能穿透)。另外,质子的质量远大于电子,旋转离心力也使让质子向黑洞壁运动。

质子在离心的过程中,与高速离心的电子发生碰撞,形成中子。中子几乎不受电场、磁场的作用,旋转离心力占主导作用。高速离心的中子与黑洞壁猛烈撞击,其中有一小部分中子衰变为质子和电子,质子与电子组成氢。

光子对撞变成电子,电子再与光子对撞形成质子,是场转化为物体的过程,是吸热过程,所以黑洞里的温度极低,只有3K左右。氢在这种环境里变成密度很大的固态晶体微粒,被旋转离心力抛离黑洞壁。氢晶体里的原子核外可以有2个电子,随着氢晶体的抛离,黑洞壁剩下没有成氢的质子,形成正电场。但黑洞壁上的质子不会无限度积累,只维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上,因为质子增多,氢晶体多获得1个电子的难度增大,这样就有足够的电子与质子结合,形成氢。

电子在向黑洞壁运动的过程中,也会有一部分被高能光子对撞,形成反质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再被质子湮灭掉。所以质子的黑洞只会形成正物体世界,而不会形成反物体世界,反之亦然。

随着中子、氢晶体(微粒)不断被抛离黑洞壁,在正物体世界涡旋中心(黑洞)的外围,中子、氢微粒越来越多,形成星云;星云中中子占绝大部分,带电氢微粒只占少数,所以把这种星云称之为中子星云。星云在绕黑洞旋转的过程中不断膨胀,破裂,形成大块星云;大块星云在绕黑洞公转的同时,自身也开始缓慢自转;因为氢微粒带有多余的电子,所以星云也带电;带电星云的旋转,使星云建立起统一的翻转磁场;由于翻转磁场轴区域的真空度比其它区域高,在真空梯度力的作用下,星云开始向旋转轴区旋聚,根据角动量守恒原理,旋聚让星云旋转加速;旋转加快,使旋转轴区的磁场增强,真空度升高,导致星云又加速旋聚;这个过程导致星云旋转越来越快。转速加快,旋转离心力开始显现,旋转轴区域的星云逐渐被离心,真空度进一步升高,引力进一步增大,外围星云进一步旋聚;这个过程导致黑洞开始形成。

由于带电的氢微粒比中子体积大,质量也大,受到的旋转轴的引力也大,星云在旋聚过程中发生物体筛选,带电氢微粒向旋转轴聚集;而旋转轴区域的星云因离心向外扩散,这样在旋转轴边界处形成带负电氢微粒的圆筒状旋转聚集体;随着转速的提高,圆筒状旋转聚集体压缩为密集的黑洞壁,壁上带负电荷。黑洞内是负电场形成的磁场。黑洞内的真空度极高,但与正反物体世界涡旋中心的黑洞比起来,真空度稍低,它没能力吸引高能光子,但能吸引低能光子如可见光,将可见光对撞成中微子。一对“可见光子”对撞成两个中微子,中微子没有正反之别,实际上,中微子就是光子传播前的电磁场状态,对撞只是让激发态的光子重新回到基态,中微子就是基态的光子。中微子普遍存在于宇宙的空间,每个基态的电子内部都吸纳一个中微子,而电子受到作用时,将中微子激发为光子,传播出去。当作用解除后,又吸纳一个中微子。中微子参与电子能态的跃迁

“可见光”对撞成中微子的过程是个放热过程,所以黑洞里的温度在几十开左右,比星云的温度高一些。中子星云的黑洞除了吸引可见光外,还吸引电中性的中子,由于中子没有电性,质量远远大于光子,在黑洞里被快速离心,相互对撞的几率很低;中子与氢微粒猛烈碰撞,有一小部分衰变为质子和电子,再与质子形成质子-中子对,还有一部分与氢微粒形成氘、氚,它们被抛离黑洞壁。黑洞壁维持一定数量的电子。随着中子的不断吸入,中子星云的体积有所收缩,密度也增大了。由于中子的吸入,会降低星云的温度,如果没有能量输入,中子最终会被冻结,导致这个过程的终止,而可见光对撞产生中微子的过程,是释放能量的过程,从而保证星云的能量收支平衡。

在正物体涡旋中心的黑洞周围,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中子星云,它们在自转,又在公转中膨胀、扩散,向宇宙边际做螺旋离心运动。这就是宇宙加速膨胀的原因

已经形成黑洞的中子星云,已具备孕育恒星的条件,所以把这种星云叫做星系,例如银河系就是其中的一类星系。银河系的中心也是黑洞,能将可见光吸入,对撞成中微子,为星云提供能量;同时还吸入中子,形成质子-中子对、氘、氚,为恒星的诞生创造物质条件。

太阳就是银河系一个普通的恒星,太阳系是银河系黑洞抛离的一块星云,不过不是最初的星云,而是有着好几代的恒星星云了。最初的星云形成的第一代恒星寿命很短,仅几十万年就爆炸了,每次爆炸都会带来更重的元素,到太阳这一代,目前所知的元素基本都已出现,当然,氢、氦还是占绝对多数。下面利用真空梯度力来说明太阳系的形成过程,非常简单;而用现在的万有引力概念,很难解释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是质量最小的氢,而不是质量较大的重元素聚集成太阳。

太阳系是恒星星云演变而来,恒星星云是上一代恒星爆炸后产生的,那么上一代恒星是什么原因导致爆炸的?银河系黑洞附近的星云,粒子种类很少,几乎是质子、中子、电子,当这种星云聚集成恒星时,核聚变反应过于猛烈,产生的能量很快就打破引力与离心力的平衡,导致恒星爆炸,重新变成星云,只不过新星云的粒子种类增多了,冲淡了质子、中子、电子的浓度,这样再次聚集成新恒星时,核聚变反应就会慢一些,恒星的寿命也就长一些。如此经过几代恒星的演变,到太阳这一代时,寿命可以达到100多亿年了。

太阳星云的物体大概分为三类:氢和氦约占总质量的98%;冰质物,主要是OCNClS的氢化物和NeAr,约占1.5%;石质物,主要是 NaMgAlSiCaFeNi的氧化物和金属,约占0.5%。这些物体在太阳星云里的分布是随机的,总体是均匀的,因为二、三类物体的含量毕竟太少。太阳星云在绕银河系中心公转的同时,也在缓慢自转。有旋转就有离心,公转使太阳星云里的重物体即二、三类物体向轨道外侧移动,聚集,形成重物体区域。当重物体区域自转到轨道内侧时,离心力将重物体向中心聚集,同时推动星云旋转加速;当重物体自转到外侧时,旋转半径已经减小;根据角动量守恒原理,星云的转速逐渐加快,涡旋中心开始显现,由于太阳星云是电中性的,涡旋中心附近没有带电物体,所以不能形成有效的磁场,涡旋中心还不能算是黑洞。随着重物体的旋聚,物体之间的碰撞、摩擦增多,使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转移,有的物体得到电子,有的物体失去电子。氢在低温的环境下(太阳星云的温度较低),很容易获得电子,质体较大的二、三类物体在与氢摩擦时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重离子。这样涡旋中心就有了带电物体,磁场也逐渐形成。随着重离子(正电荷)的增多,磁场也逐渐增强,黑洞开始形成。

太阳星云的黑洞,能量级别较低,对光、电磁波都没有吸引力,也不能吸引中微子,但可以吸引中子,以及电中性的氢。中子、氢的质量较大,进入黑洞很快被离心,发生对撞的几率很小。中子和氢离心后,与黑洞壁发生碰撞,氢里的电子被带正电荷的重离子俘获变成质子,而重离子失去电性,也就失去磁场的约束,被离心出去。黑洞壁逐渐被质子、中子占据。黑洞能将太阳星云的绝大部分氢吸进去,但随着氢的增多,黑洞壁越来越厚,传递电子的能力也越来越差,这样黑洞壁有效的正电荷越来越少,黑洞的磁场也越来越弱,两洞口逐渐被氢堵塞、封闭,以保证黑洞内部有足够的真空度。

太阳星云的黑洞口被封堵以后,球状太阳气团开始形成。由于太阳星云的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气团周围,所以旋转速度有很大提高。气团内部的真空度也提高,引力(真空梯度力)将太阳气团压缩,体积减小,质量增大,转速进一步提高,气团内部的真空度也进一步提高,引力进一步增大。如此反复循环,气团内部的温度显著上升,内部的物体变成等离子体。由于太阳气团高速旋转,气团内部也有磁场,等离子体在磁场里只能做圆周运动,从而保证气团内部始终存在一个真空度很高的空间,产生的真空梯度力(引力)最终启动核聚变反应。发光的太阳开始诞生。所以说太阳是空心的,空心的空间就是黑洞。

在太阳的诞生过程中,太阳星云的其它物体在分布上也在发生改变。质量较大的物体分布在星云中心周围,质量较小的物体分布在外围,剩下没有被黑洞吸走的氢、氦分布在远离中心的星云周边。太阳星云也由原来的不规则形状,演变为中心厚,外围薄,再厚,再外围薄的波浪式的圆盘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形状?在太阳黑洞没有形成之前,涡旋运动使太阳星云的物体向涡旋中心聚集,形成中心厚,边沿薄的圆盘状;在太阳黑洞形成以后,黑洞吸收太阳星云的氢、氦,从中心到边沿是由强变弱,这样黑洞附近的氢、氦被吸收得较彻底,而离黑洞远的外围,遗留较多,这样黑洞附近就薄了;在太阳黑洞的洞口封堵之后,吸收氢、氦的过程就终止了,没有吸收完的氢、氦就在现在的木星轨道开始的外围被遗留下来。这就是木星特别大、且由氢、氦组成的原因。由于黑洞吸收氢、氦导致星云盘温度下降(星云盘的氢、氦相当于减压蒸发),绝大部分物质处在冻结状态。星云盘做整体旋转。

当发光的太阳诞生后,产生的热量由内向外依次融解被冻结的物体。最靠近太阳的内环最先解冻,脱离星云盘,脱离出来的物体是疏散、块状的,在太阳的引力与旋转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聚集成团状,在自转、公转中形成第一号行星;只有当内环大部分物体聚集成团,太阳光才能辐射到接下来的环上,让这些物体解冻,再形成第二号行星;如此类推,第三号行星、第四号行星、第五号行星、第六号行星、第七号行星、第八号行星、第九号行星、第十号行星、等依次形成。太阳系里的行星,在诞生时间上是有先后顺序的,内侧行星先诞生,外侧行星后诞生,既便是现在,太阳系的边缘还有处在诞生中的天体;而且行星物体构成也是有次序的,富含重元素的行星靠近太阳,富含轻元素的行星远离太阳。

根据已知的探测数据,太阳系早期的行星轨道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第一号行星不是水星,第二号行星也不是金星。太阳系早期的行星轨道排布如下:

第一号行星:月球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的0.020408,质量相当于地球质量0.0123457左右,月球的重力约是地球重力0.1666

第二号行星:火星;现在的火星体积是地球的0.151,质量相当于地球的0.107,赤道重力是地球的0.38,(但远古时期的火星,质量比现在要小近一半,重力也小),

第三号行星:水星;水星的体积只有地球的0.056,质量相当于地球的0.055,赤道重力是地球的0.38

第四号行星:金星;金星的体积是地球的0.857,质量相当于地球的0.815,赤道重力是地球的0.91

第五号行星:地球;设地球体积为1,质量为1,赤道重力为1

第六号行星:X(小行星带附近);这颗行星已破裂,大部分碎片散落于木星、土星、海王星,成为它们的卫星,小部分遗留在原轨道外侧附近,即现在的小行星带。破裂前的X星的体积、质量比地球略大,X星是名副其实的水的星球,表面被海洋包裹,只有极小块的陆地(岛屿),两极有巨大的冰盖。

第七号行星:木星;木星的体积是地球的1321,质量相当于地球的317.832,赤道重力是地球的2.48

第八号行星:土星;土星的体积是地球的755,质量相当于地球的95.16,赤道重力是地球的0.94

第九号行星:天王星;天王星的体积是地球的63倍,质量相当于地球的14.54,赤道重力是地球的0.89

第十号行星:海王星;海王星的体积是地球的58,质量相当于地球的17.15,赤道重力是地球的1.11

我们之所以这样排布行星轨道,是因为这样才符合太阳系的形成过程,上述列举的一些数据可以佐证,尽管这些数据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核实,但大致范围已确定。

我们说,万有引力的本质是真空梯度力,真空梯度力不仅与质量有关,还与体积有关。太阳系由星云演变为星体,是真空梯度力作用的结果。根据我们的论述,可以解释太阳系的很多谜题:

为什么太阳是由最轻的氢、氦组成,而不是较重的重元素?

为什么月球岩石的年龄与太阳的年龄接近,而月壤的年龄比太阳还古老?

为什么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主要由氢、氦组成,而木星的体积、质量在太阳系行星中最大?为什么它们的卫星特别多?

为什么地球诞生了生命,其它行星则没有生命?

为什么月球是空心的?月球、火星是怎么来到现在的轨道?X星是什么原因破裂的?有没有地外文明?

我们认为,月球、火星是已经死亡的行星(死亡是指行星内部的地质运动已经停止),且月球、火星的内核是空心的。下面以月球为例具体说明。

最靠近太阳的星云物体,重元素含量最高,当然核裂变的重元素也多。当被太阳光热解冻以后,它们呈沙粒状,月壤就是这些物质遗留下来的。这些沙粒状星云物体,一边绕太阳公转,一边自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聚集成沙团天体,同时,重元素向沙团中心聚集。我们知道,核裂变很容易启动,只有核燃料的浓度达到临界值就行了。重元素向沙团中心聚集,不是万有引力作用的结果,而是公转离心力与自转离心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结果会一目了然:取一个玻璃杯,装半杯清水,再放入一勺沙子,然后摇晃,让杯里的水旋转起来,你会发现,沙子向中心聚集,而不是被抛离到杯壁。因为杯子里的水一边自转,一边还在公转,摇晃就是公转。在农村,老农民玩这个最拿手。小的时候,我常看到父母把米里没有脱壳的稻谷,放在筛子上摇晃,把稻谷团聚在一起而去除。稻谷团聚的原因就是自转离心力与公转离心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核燃料元素聚集到一定程度,月核里的核裂变反应开始启动,产生的热能熔化了沙粒,形成岩浆。岩浆的空隙度比沙粒小得多,真空梯度力使沙团进一步收缩,岩浆向球表面外溢,经过冷凝,变成月壳,而漂浮在岩浆上的沙粒则变成月壤,这就是月壤的年龄比月岩大的原因,因为沙粒是上一代恒星星云遗留下来的。

同时,核辐射让岩浆里的一些物体电离,形成正离子、负离子。我们知道,正离子一般是金属元素,较重;负离子一般是非金属元素,较轻。重离子向中心移动,轻离子向外壳移动,造成电荷的分离。由于月球是自转的,旋转的电荷会形成统一的磁场,月球磁场诞生了。

我们还知道,铁原子核很稳定,重核裂变会产生越来越多的铁元素,聚集在月核里。当然这些铁元素呈液态。铁具有导磁的能力,不要以为铁在高温下就失去磁性,因为铁的磁性与铁晶体的结构有关,温度会影响晶体的结构,但压力也会影响晶体的结构。只要铁晶体的结构达到产生磁性的要求,铁就会导磁,与温度高低无关。

铁的导磁能力,对月球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因为铁的导电能力较差,即电阻较大。铁质月核聚集了较多的磁场线,月核旋转,相当于导体切割磁场线,构成了单极直流发电机,电子从两极流入,从赤道流出。电流的热效应使铁质月核的温度上升,当温度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铁开始沸腾、汽化,巨大的膨胀力,使大量岩浆流向月球表面,即火山喷发,岩浆喷发带走了过多的核燃料元素,经过反复多次的大规模喷发,最终导致核反应完全停止。没有了核反应的热能,岩浆逐渐凝固,在月核里形成大量的空洞

月球空心后,其真空度也就下降了,即与太阳的引力减小了,而公转离心力可没有变,这样,月球就只得离家出走了。月球的离家出走,对附近的行星来说,就是大祸临头。不过幸运的是,月球块头不大,影响力有限,对外围的行星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最终被地球俘获,变成地球的卫星

同样的原因,火星在反复多次的大规模喷发以后,核反应停止,内核岩浆凝固而空心,在公转离心力的作用下,步月球后尘,离家出走。不过这次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火星出走过程中,边擦了金星,使金星自转反向,且转速变得缓慢。旋转慢了,磁场也就小了。如果没有火星的破坏,金星的环境与地球近似,也能适合人类居住。也许是金星的阻挡,改变了火星外移轨道,地球幸免于难。

而下一颗行星X星却遭到灭顶之灾,火星彻底摧毁了X星,大部分碎块散布与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变成它们的卫星,小部分残留在原轨道外围附近,形成小行星带。火星与X星发生碰撞,消耗了大部分能量,同时也改变了运行方向,于是在X星轨道内侧公转起来,直到现在。火星在碰撞中为什么没有被摧毁,这是因为组成火星、X星的物体不同,火星富含重金属元素,球壳较坚固;而X星富含非金属元素,球壳较脆弱,不堪一击。火星撞碎了X星,也俘获了一些X星的物体,使火星质量、体积变大了。X星的环境与地球也近似,也适合人类居住。也许那里的人类早于地球,他们创造了远高于我们的文明。只可惜灰飞烟灭。

现在的水星也处在离家出走的前期,它的运行轨道明显异常。人类必须加紧发展星际航行技术,免遭水星的打击。那么,地球会不会发生月球、火星那样的事故?我们认为,不会,因为组成地球的物体与月球、火星不同。月球、火星、水星的金属元素成分较多,非金属元素成分较少;它们缺少关键性的元素碳。碳不仅是生命元素,也是类地行星延年益寿的元素。月球、火星为什么会死亡,那就是内部的核反应停止了,岩浆凝固了,内部空心了,引力减小了,被离心力抛离出来了。导致核反应停止的关键因素是铁的导电性差,有电阻,而铁的导磁性,又使旋转的行星构成了单极直流发电机,电流的热效应导致行星衰老、死亡。而地球、X星、金星的球核,是复合核,外核是铁,内核是石墨(碳),石墨在球核的高温高压环境下,是超导体,没有电阻,也就没有电流的热效应,也就不会发生内核膨胀的事故。

但这并不代表地球永恒存在。正反物体在不停地湮灭着,黑洞在不停地将光子转化为电子、质子,宇宙在加速膨胀着,太阳系终归有一天会来到宇宙边界,与反物体发生湮灭,变成光子,完成物质的大循环,这是任何科技都无法改变的结局。我们要做的就是发展星际航行技术,实现星际移民,因为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多得是。

我的真空梯度力的理论,不但统一了四种自然作用力,更主要的是我的理论能够指导科技工作者研制反重力飞行器、核聚变反应堆、高温超导体、清洁能源发电,以及星际航行。但愿我的努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每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能从中得到灵感,找到创新的源泉,人类未来的命运就掌握在大家的手中!

我的邮箱是whzh6868@sina.cn,欢迎朋友们来信交流。

                                               汪宏正

              谢谢观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宇宙有一个速度极限,却并不是光速
给孩子讲量子力学
万物都有始终,那么宇宙会有吗
宇宙·生命轮回
超新星爆发的原因 冷眼热风一百八十七
万物是有原子构成的,原子内部如此空虚那么是什么支撑住身体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