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针灸留针时间大多是30分钟?

翻开许多针灸书籍,我们可以看到留针时间的长短通常与疾病的种类,疾病的轻重缓急,犯病的长短,人体胖瘦,年龄大小,耐受能力等等有关系,另外还跟医生的对这个疾病治疗的经验,认识等等有关。比如:某些慢性、顽固性、痉挛性疾病大多选择留针时间长以便疗效更好;虚则补之,虚证宜用补法,相对留针时间为较长;实则泻之,实证宜用泻按或刺血法,不留针,或者短时间留针5—10分钟;另外,对于一些疼痛性质的疾病,急性疼痛行针时重刺激,短留针;慢性痛证行针一般轻刺激,留针时间长治疗效果会更好。寒证一般适合补法,相对留针时间为较长,还会加一些灸法在里面配合治疗;热证一般适合用泻法,不留针,或者短时间留针5—10分钟。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在日常生活和临床诊疗过程中,我们扎银针时,大多数留针时间都是选择30分钟,但说实话,很多人只知道留针30分钟,却不知道背后的深层含义,为什么不是留针20分钟?为什么不是留针10分钟?而是大多是选择留针30分钟呢?带着这个疑问,接着往下看。

为什么是留针30分钟?古人已经给我们答案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黄帝内经灵枢》中有这样一段黄帝与歧伯的对话话:黄帝曰:黄帝曰:余愿闻五十营奈何?歧伯答曰: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日行二十八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下水二刻,日行二十五分。五百四十息,气行再周于身,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二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尽脉终矣。所谓交通者,并行一数也。故五十营备,得尽天地之寿矣,凡行八百一十丈也。

上面这段话白话文我们就不说了,我们也不需要通篇理解,但是我们要抓住其中的一段,“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下水二刻,日行二十五分。五百四十息,气行再周于身,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二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这段话很重要,因为这就是答案!

这段话可以大致理解为人的经气在人体内一天一夜运行五十个周次,那么,一天为24小时,这样算下来,人体的经气在人体内运行一周所需要的时间需要几分钟内?我们算一下,一天为24小时,分解为分钟就是1440分钟,那么经气运行一周就是需要28.8分钟。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懵啦?不是说30分钟吗?怎么变成28.8分钟啦呢?我个人认为是28.8分计时不便,所以选择留针30分钟是因为方便计时,另外呢,留针30分钟可能是因为子午流注认为经气巡行一周需要30分钟的缘故。

好啦,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啦!对于为什么留针30分钟?对于留针经验,您有想说的话可以在下方评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起来读《黄帝内经》:灵枢·五十营第十五
读书笔记--灵枢之五十营第十五
五十营第十五 王宏图
《难经》学习笔记6
天、人相合后的表现形式|天人合一
《类经》 八卷 【经络类二十六】、一万三千五百息五十营气脉之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