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茶经&续茶经全白话通读(上)

茶经


茶之源


茶树是我国南方的一种优良树木。它身高约一二尺,甚至数十尺。在巴山和峡川一带,茶树的身围粗得需要两人合抱,只有将它砍倒后才能采摘茶叶。茶树的体形如瓜芦,叶子如栀子的叶形,花如白蔷薇花,种子如棕榈树的种子,蒂儿如丁香花蒂,根如核桃树根(瓜芦树生长广州地带,像茶,味道苦涩。棕榈属于蒲葵一类,它的种子像茶子。核桃与茶的根向地下扎得深,直达石砾层,树苗才向上抽条发枝)。


“茶”字,从字形说,有的属于“草”部,有的属于“木”部,有的则既属“草”部,又属“木”部(属于“草”部写作茶,这在《开元文字音义》中有记载。这在《本草》中有记载。既属草部又属木部的在《尔雅》中有记载)。茶的名称,一叫“茶”,二叫“”,三叫,四叫“茗”,五叫“”(周公说:“就是苦茶。”杨执戟说:“四川西南一带的人叫‘茶’。”郭弘农说:“早采的叫‘茶’,晚采的叫‘茗’。”)。


种在杂有风化石的土壤上的茶树,生长出的茶叶是上等茶,种在砂质土壤上的茶树,长出的茶叶是中等茶,而种在黄土地中的茶树长出的茶叶则是下等茶。


种茶树如不直接下种,而采取移栽茶苗的方法就不会长得茂盛,如同种瓜一样。种茶经过三年可以采摘。


野生的茶品质最好,人工种植的茶就比较差一些。长在向阳的山崖上,又在林阴下的茶树,其叶带紫色的为好,绿色的较差一些。叶芽肥如春笋的为好,叶芽小的如牙一样的较差一些。叶子卷着的为好,舒展开的较差一些。长在背阴的山坡和深谷的品质不好,不值得采摘。因为这种茶性质凝滞,喝了容易在肚子里长肿块。


茶性至寒,最适于品行端正、俭朴的人饮用。如果有人感到发热、口渴、闷燥、头疼、眼涩、四肢无力、关节不畅,喝上四五口茶,其效果与享用精美的醍醐和甘露不相上下。采茶如不适时,制茶如不精细,茶混入了杂草、乱叶,这样的茶喝了是会生病的。喝茶不当,同服人参不当一样是会有害的。上等的人参产在上党,中等的人参产在百、新罗,下等的人参产在高丽。而产在泽州、易州、幽州、檀州的人参更差,无药用疗效,何况还有不如它们的呢?如果误把当作人参服用,就会使疾病治不好。明白了劣质人参给人带来的危害,服用低劣茶的危害也就完全清楚了。


茶之具(略)


茶之造


采茶一般都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


壮实的茶芽如同春笋嫩芽,生长在碎石沃土中,长四五寸,像刚从地里抽生出来的嫩薇、蕨芽。天一破晓,带着露水去采摘。细小如牙的茶多生在短木杂草丛生的地方。一个枝条上有三、四、五个分枝,选择其中茶芽壮实的采摘。采茶要看天气,雨天不能采,晴天有云也不能采。只有天气晴朗时才能采。采来的茶芽,要先蒸,再捣碎,拍压成饼,烘干,穿成串,包装好。这样茶就能保持干燥,便于保存。


饼茶的形态有各种各样,粗略地说,有的像胡人穿的靴子,上面有皱缩(指皱纹);有的像野牛的胸部,上面有褶皱;有的像浮云出山,屈曲盘旋;有的像微风拂水,引起细细的波纹;有的像陶器工人筛出细土,再用水沉淀出的泥膏一样光泽润滑;有的像被暴雨积水流经的新开垦的土地一样。这些都是质地良好的饼茶。有的像笋壳,枝梗太硬,不容易蒸捣,制成的饼茶,表面像萝筛;有的则像经过霜打的荷叶,枝干和叶子凋败,形状完全改变,已经枯萎。这些都属于粗老的茶叶和劣质茶叶。


茶叶从采摘到封装,要经过七道工序,从如同靴子皱缩状的茶叶到如同霜打的荷叶状的茶叶,要分八个等级。假若认为茶块光亮,颜色发黑,看去又平整的就是好茶,这是一种低水平鉴别茶的方法。假若认为茶块皱缩,颜色发黄,形状凹凸不平是好茶,也是次等水平鉴别茶的方法。假若对茶都能讲出它质地好的原因,指出它不好的原因,才是水平高的鉴别方法。为什么?压出了茶汁的就光亮,茶汁未被压出的就皱缩;夜间制成的茶是黑色的,当天制成的茶是黄色的;茶蒸后,压得紧一些的就显得平整,茶蒸后随随便便处理一下就显得凹凸不平。茶和其他草叶子都是一样的。


茶的质量是好是坏,其鉴别方法是有一套口诀的。


茶之器(略)


茶之煮


烤茶的时候,切忌在有风的余火上烤。因为风一吹,火焰一闪一闪,像钻子一样,使茶受热不均匀。要把饼茶靠近火去烤,不停地翻动。等到茶叶被烤出像虾蟆背上的小疙瘩,再离火五寸远继续烤。如果茶叶出现卷曲、松散,那就要按开始烤茶的方法再烤。饼茶是烘干而成的,应烤到有了香气为止,如饼茶是晒干而成的,就要烤到柔软为止。


制茶一开始,假若茶是嫩的,就要蒸熟后趁热捣碎。这时,可以发现嫩芽叶虽被捣碎了,但一些茶叶的小茎梗却原样存在。即使有力气的人,用千斤重的杵去舂捣,也无济于事。正如同漆树子一样,它体积很小,圆而光滑,再有劲的人,也不能把它抓住。因为这些小茎梗,都是无骨的软东西。烤起来它柔软得像婴儿的手臂。烤好后,要趁热贮放在纸袋子里,以免茶叶的香味散去。等到茶冷却了再拿出来把它碾成末(碾得好的茶末如同细米粒,碾得不好的则如同菱角)。


烤茶用的燃料,以炭为好。其次是用桑树、槐树、桐树、枥树这一类烧起来火力猛的木柴。炭假若是用作烤过肉的,上面沾有膻腥味和油腻,木柴若是用柏树、桂树、桧树一类含有油脂的,或朽坏的木器,都是不可取的,绝对不能用。古人指出用坏朽的木头烧煮食物,会有异味,这是可信的。


煮茶用的水,以山上的水最好。其次是江河里的水,井水最差(《赋》中曾指出:从岷山那边流出来的水,取其最清洁部分)。山水要选用钟乳石滴下来的和石池缓慢流动的,这种水最好。山的喷泉和流速很急的泉水不要取用,这种水人喝了,时间长了颈部便会生病。还有一些细流汇积在山谷的水,看起来也很清亮,但不流动。从炎夏到秋天霜降这段时间,极有可能蛇一类的动物留下毒素在水中,人喝了是会受害的。倘若要饮用这样的水,可以先在积水的地方挖个口子,让恶水流走,等新泉水慢慢流来,就能取用了。至于取用江河的水,应到距离人居住较远的江河段去取,井水则要到人们经常汲水的井中去取,为的是防止水被污染。


煮茶时,如出现鱼眼大的水泡,并带有轻微的响声,那是第一沸。锅边若有连珠般的水泡向上涌,那是第二沸。等到水像波浪翻滚时,那是第三沸。三沸之后,水不能再煮,再煮,水沸过头,就不宜饮用了。水一沸时,根据水的多少,适当加点盐调味,尝味剩下的茶水要泼掉(啜:尝尝的意思,由市税或市悦相切读音)。切莫要嫌茶水无味多加盐,加多了岂不成了只喜欢盐这种味道?水二沸时,舀出一瓢水,随即拿竹环绕沸水中心搅动,用“则”量取茶末倒入沸水中心。片刻,水沸腾起来,有如波涛汹涌,这时把舀出的水倒进去,水就不再翻腾了,产生出在茶汤上面形成的泡沫。


喝茶时,把茶汤舀分到碗里,要做到泡沫均匀(《字书》与《本草》均称饽为茗的末,蒲芴反)。沫饽便是茶汤的“华”。薄的叫“沫”,“厚”的叫“饽”,细而轻的叫“花”。“花”有如枣花在圆形水池上飘动,又如弯曲回还的潭水中的绿洲间长出的浮萍,还像晴朗天空中呈鱼鳞状浮云。沫如绿钱草浮在水边,又似菊花撒在杯中。饽,用茶渣再煮,等到水一烧沸时,上面就会出现一层层泡沫,如同一片白雪。《赋》中称这种白沫,明亮得像冬天的积雪,光彩像春天的鲜花。


煮茶第一沸时,要把沫上一层似黑云母一样的水膜去掉。因为它的味道不好。这以后从锅里舀出的第一瓢茶汤,味道美而长久,称之为“隽永”(隽,徐县反切,或者全县反切,读音“绢”。上好的东西称为隽永。隽,指味道。永,指长久。味长故称隽永。《汉书》蒯通著《隽永》二十篇)。这种茶汤,一般放在熟盂里,作为止沸和育华时用。煮的茶,依次从锅中舀出的第一、二、三碗水味道就差一些,第四、五碗以后的茶水除非渴得十分厉害,就不要喝它了,煮茶放水一升,约莫可以分作五碗(少则三碗,多则五碗,如喝茶的人多到十个,就应再加两炉)。茶煮好后,要趁热喝完。因为这时候茶重浊的物质沉积在下面,精华则浮在上面。如果把茶汤放凉了,那精华香味就随热气散发掉了,即就是趁热喝了,但没有喝完而剩下的茶,其精华香味也会消失的。


茶性俭,煮的时候,不能多放水,放多了煮出的茶味就淡薄。就像一满碗茶汤,喝去一半后继续喝似乎味道便淡了。何况煮茶时加水过多呢?


茶汤的颜色是浅黄的,茶汤的香味极佳茶汤带甜味的是,不带甜味而带苦味的是。喝进时带苦味、咽下去又感到有甜味的是“茶”。


茶之饮


有翅能飞的禽鸟,有毛能跑的走兽,有口能说话的人类,它们同生长于天地间,靠饮水和吃食物维持生命,活下来。可以想见吃喝的重要性和意义是多么的深远。人们为了解渴,就要喝水,为了排除忧愁、烦闷就喝酒,为了消除疲劳,神情困倦,就要喝茶。


把茶作为饮料是从神农氏开始的。到鲁周公对茶作了文字记载后才传闻于世。春秋时代的齐国宰相晏婴,汉朝的文学家扬雄、司马相如,三国时的韦曜,晋代的刘琨、张载、陆纳、谢安、左思等都是爱喝茶的,流行开来后,饮茶便成了一种风俗。到本朝(唐朝)更为盛行,西安、洛阳两座都城以及湖北的荆州一带,重庆一带家家户户都把喝茶作为经常的饮料。


喝的茶分粗茶、散茶、末茶、饼茶。有的要砍碎,有的要熬煎,有的要烤干,有的要舂捣,然后煮饮。把茶末放在细口瓶中,然后倒灌进去开水浸泡,这种茶水,称为庵。还有的把葱、姜、枣子、橘皮、茱萸、薄荷等配料同茶一起反复煮沸,再旋转搅动,然后放一下,使茶汤变清,再去掉汤面上的“沫”就饮用。其实这种茶汤同沟渠的废水一样是不能喝的。但这种习惯至今还存在。


呵!天生万物,都有它的奥妙所在。但人类能够做到的只是一些浅显的东西。人居住的是房屋,房屋建筑得很精美了。穿的是衣服,衣服制作得十分精致了。充饥的是饮食,而食物和酒,也做得精细之极。但是对于茶却有九个难以掌握的关键问题:一是采制,二是鉴别,三是器具,四是用火,五是用水,六是炙烤,七是碾末,八是煎煮,九是品饮。阴天采茶,夜间焙制,不是会制作茶的。用口尝茶的味道,用鼻子闻茶的香味,不是会鉴别茶的。带有腥膻气味的锅和带有腥膻气味的盆,都不能选作煮茶、饮茶的器具。含油脂的木柴和烤过肉的炭不能用作烘茶、煮茶。急流水和淤积水不能作煮茶用。饼茶如果外面已经烤熟了而里面还是生的,那是烤的时候不得法。茶碾得过细,把碧绿色的细粉和淡青色的茶叶灰混在一起,那不能算作茶末。在煮茶时,操作不熟练,急促地搅动茶汤,也不能算作会煮茶。只在夏天喝茶而到了冬就不喝茶,不能称得上懂得饮茶。


茶汤中喝起来感到鲜香味浓的是一锅煮出的头三碗,次一等的最多算到第五碗。如饮茶的客人有五人,可以把茶汤分成三碗,如果是七人,可以把茶汤分成五碗让客人传着喝。如是六人,也分成五碗,缺一碗茶,用“隽永”来补上就可以了。


茶之事


关于茶的历史和有关人物及其故事传说,有以下记载:


在远古时代,有被称为三皇之一的炎帝神农氏。


周代的鲁周公旦,齐国宰相晏婴。


汉代的仙人丹丘子,黄山君,孝文园令司马相如,给事黄门侍郎(执戟)扬雄。


三国时的吴主投降晋后被封为归命侯孙皓的大傅韦宏嗣(韦曜)。


晋代的惠帝,司空刘琨,琨兄之子兖州刺史刘演,中书侍郎张载孟阳,司隶校尉傅咸,太子洗马江统,参军孙楚,记室左思太冲,吴兴地方的陆纳,纳兄之子会稽内史陆,冠军谢安(安石),弘农太守郭璞,扬州太守桓温,舍人杜毓,武康小山寺和尚释法瑶,沛国地方的夏侯恺,余姚人虞洪,北地人傅巽,丹阳人弘君举,乐安人任育长,宣城人秦精,敦煌人单道开,剡县陈务之妻,广凌地方一老妇人,晋河内陆方的山谦之。


南朝宋的新安王刘子鸾,豫章王刘子尚,文人鲍昭的妹妹鲍令晖,八公山的和尚昙济。


南朝齐的世祖武皇帝。


南朝梁的廷尉刘孝绰,陶弘景先生。


本朝的英国公徐。


《神农食经》中说道:长期饮用茶,可以使人身强有力,精神饱满。


周公旦《尔雅》说:,就是苦茶。


《广雅》说道:在湖北和四川相连的地带,把茶叶制作成茶饼。老的茶叶,用米汤拌和成饼,想煮茶喝的时候,先把做好的茶饼用火烤,烤到发红后,再将它捣成细末,放入瓷作的器物中,并倒进去开水泡,又配以葱、姜、橘子,搅和后喝起来,能够醒酒,使人精神兴奋,不想睡觉。


《晏子春秋》记载:晏婴任齐景公宰相时,吃的不过是那种小米一类的饭和烧烤一些禽鸟蛋品。


汉代司马相如在《凡将篇》中,把茶列入药材,他这样记载:乌头、桔梗、芫华、款冬花、贝母、木香、黄柏、瓜蒌、黄芩、甘草、芍药、肉桂、漏芦、蜚廉、菌、诧(茶)、白蔹、白芷、菖蒲、芒硝、茵芋、花椒、茱萸。


汉代扬雄《方言》说:四川西南一带的人称茶为。


《吴志?韦曜传》记载:孙皓每次设宴招待大臣,要求他们每人必须喝七升酒,有的人喝不完,就采取浇灌的办法。把酒喝尽。韦曜酒量不大,只能喝二升,孙皓最初对他以礼相待,暗中赐给他茶,用来代替酒。


晋《中兴书》记述:陆纳在吴兴作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常打算去拜访他。陆纳的侄子陆感到谢安地位高,应该重视,暗中埋怨陆纳不做些准备,又不敢去问陆纳。于是就私下准备了够十几个人吃的酒菜。谢安到了陆家,陆纳仅仅拿出茶和果品招待,这时陆立即摆上丰盛的酒食,奇珍异馐俱全。等到谢安走后,陆纳却生气地打了陆四十大板,并说:“你既不能为叔父增光,为什么还要采取这种手法来败坏我一向具有的清廉名声呢?”


《晋书》中写道:桓温任扬州牧的时候,性好俭朴,每次举行宴会,招待客人仅仅只有七盘果品和茶。


晋干宝《搜神记》讲述:夏侯恺因患疾病死去。他族人的儿子苟奴能够察见鬼神。看到恺来拉他的马走,并且把他的妻子也弄病了。恺头上戴着平顶上巾帽,穿着单衣,进屋来坐在他生前常坐的靠西墙的坐榻上。向人讨茶喝。


刘琨给他哥哥的儿子南兖州刺史刘演的信中说:前些时候,收到安州干姜一斤、肉桂一斤、黄芩一斤,这些东西都是我需用的。我内心烦闷,经常要靠真茶来解我的头昏心烦。你可给我买些。


西晋傅咸《司隶教》记述:听说南市有个四川老妇人作茶粥卖,当地一些官员打破了她的制作茶粥的器具。后来老妇人又在市上卖茶饼。不清楚禁止卖茶粥是什么原因?让老妇为难。


《神异记》写道:余姚人虞洪一次到深山去采茶,碰见一位牵着三条青牛的道士。道士引虞洪到瀑布山说:“我是丹丘子,听说你擅长煮茶,常想你赠茶汤给我喝。这山里有大叶子茶可以给你,以后,请你在煮茶、饮茶时,把盆杓多余的茶汤送给我吧!”虞洪回来后,便给丹丘子立了奠祀,又常派人到山里去,果然找到了大叶子茶树。


左思《矫女诗》曰:我家有个娇贵的小女儿,面容长得白白净净。她的小名叫纨素,谈吐清楚,口齿伶俐。她的姐姐名叫惠芳,眉清目秀,简直像画中美人。她们姊妹如同飞鸟一般常在园林嬉戏,攀援上树,连未熟的果子也摘了下来。她们贪看美丽的花朵,能冒着风雨来回快跑几百次。她们一见到煮茶就特别兴奋,对着风炉不停吹气,以加大火力。


张孟阳《登成都楼》诗曰:扬雄的旧居在何方,司马相如的旧居又是何等模样?家财万贯的程、卓两家,骄横奢侈的生活超过了五侯之家。门前车水马龙,宾客来往络绎不绝。达官贵人们腰系翠玉带,佩挂宝刀吴钩。可以随时吃到精美的食物,各种菜肴都制作得有独特味道。步入林间,可以信手摘采橘子,走到江水边,可以钓到春鱼。黑子胜过鱼肉酱,果馔赛过盐浸的蟹黄。香茶可口,超过各种饮品,味道之美,天下闻名。如果人生图安乐舒适的生活,那成都这个地方还是能让人尽情去享受的。


傅巽《七诲》指出:山西的桃,河南的柰,山东的柿子,河北的板栗,恒阳的黄梨,巫山的红橘,云南贵州的茶叶,西部地区的石蜜。


张君举《食檄》说:和人见面相互问候寒暄以后,应请对方喝白沫如霜的三杯上等茶。再送上甘蔗、木瓜、元李、杨梅、五味子、橄榄、悬钩、葵羹各一杯。


孙楚《歌》中说:茱萸的果子结在芳香树顶端,鲤鱼生活在洛水中,白盐产在河东,美味豆豉产在山东。姜、桂、茶产在四川地带,莞椒、红橘、木兰花生长在高山上,蓼草和紫苏生长在沟渠边,精谷和稗子出产在大田里。


华佗《食论》说:长期坚持喝茶,能增强人的思维能力。


壶居士指出:长期坚持喝茶,能使人身轻体健,好像飘飘然成了神仙。喝茶同时吃韭菜,人的体重会增加。


郭璞《尔雅注》记述:茶树形小像栀子,冬季叶子不落,叶子可以煮成羹汤喝。当今把早采的茶叫荼,晚采的茶叫茗。有的则称为,四川地带的人称为苦荼。


《世说》记载:任瞻,字育长,青年时代他的名声很好,自过江后不再有原来的志向了。一次,他到别人家作客,主人送上茶,他问道:“这是茶还是茗?”感到其他人露出一种怪异的表情,便立即说明:“适才我的问话是指茶是热的,还是冷的?”


《续搜神记》记述:晋朝武帝时,宣城人秦精常到武昌山去采茶,一次遇见了一个毛人,有一丈多高,把秦精引到山下,指给他看了许多茶树后便离去了。不大一会儿,毛人又回来了,并从怀中拿出橘子给秦精。秦精有些害怕,急忙背着采的茶叶回家。


晋朝四王叛乱时,惠帝逃难离开了京城,叛乱平定返回洛阳时,黄门官用瓦钵子盛茶敬献给这位皇帝喝。


《异苑》写道:剡县有个人叫陈务,早逝,他的妻子带着两个儿子守寡。陈妻喜爱喝茶,因为她住的宅院中有个古坟,所以每次喝茶前都要先祭祀古坟。她的两个儿子对此有点厌烦,说道:“古坟能知道什么,不过是白白费力。”并想挖掉这座古坟。母亲苦劝,才算没有挖。这天夜里,母亲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人对她说:“我住在这座坟里已经三百多年了,你的两个儿子常常想挖掉它,幸亏得到你的保护,才能留存下来。你还给我好茶喝,我虽是埋在地下的朽骨了,怎能不知道报恩呢?”等到天亮,她在宅院里发现十万铜钱,似乎是在地下埋了很久的钱,而穿钱的绳子却是新的。母亲获得钱,并且将事情告诉两个儿子,儿子们感到很惭愧,从此,对古坟的祭祀更加重视。


《广陵耆老传》记述:晋元帝时候,有个老妇人每天一大早,就提着一壶茶到街上去卖。向她买茶的人多得很,但是从早晨直到晚上,茶壶里的茶不见减少一点。她把卖茶得来的钱全都分给了孤寡贫穷和讨饭的人。有的人感到这个老妇人很怪异,州县司法部门便把她抓起来,关在监狱里。可是到了夜里,老妇人却带着茶壶从监狱窗中飞走了。


《艺术传》记述:敦煌人单道开,身体健壮,既不怕冷,也不怕热,还经常吃小石子。他服用的药有松、桂、蜜的香气。除此,他只饮茶和紫苏。


释道悦《续高僧传》记载:南朝宋时有个叫法瑶的和尚,原来姓杨,河东人。元嘉年间过江后,在武康小山寺见到了沈台真。台真那时年纪已经很老,以茶代饭。大明中,皇帝下诏让吴兴官吏恭恭敬敬把他送别到京城。此时他已七十九岁。


南朝宋时《江氏家传》记载:江统,字应元,被提拔担任愍怀太子洗马,他曾经上书皇帝,要求皇帝纠正不良现象,他认为,如今西园卖醋、面、蓝靛子、菜、茶之类的物品,有损国家的脸面。


南朝《宋录》记述:新安王刘子鸾、豫章王刘子尚,去八公山谒见昙济道人,道人用茶汤招待他们,子尚尝了一下说:“这是甘露嘛!怎么叫荼茗?”


南朝宋王微《杂诗》曰:寂寂掩高阁,寥寥空广厦。待君竟不归,收颜今就。


南朝宋鲍昭的妹妹撰写了一篇《香茗赋》。


南齐世祖武皇帝的遗诏说:我死后,在我的灵座上千万不要放置杀牺作为祭品,摆点饼果、茶水、干饭、酒、干肉就行了。


南朝梁刘孝绰《谢晋安王饷米等启》说:李孟孙带来了你的教旨,还赏给我一些米、酒、瓜、笋、菹、脯、、茗八种食品。酒的气味芳香,味道很醇厚,可以比得上新成、云松的美酒。那水边刚刚长出的竹笋,赛过菖荇之类的珍馐。边疆地区出产的肥壮的瓜菜,简直超过了一些极为精美的食物。裹着的驴干肉,此茅草捆着的野獐子肉要鲜美得多。喂养在盆里的河鲤,和你的腌鱼一比,就逊色不少。送来的大米,晶莹润华,每一粒就像美玉。赠给的茶茗,饮用了就如同吃饭一样有益于身体。看了腌肉的颜色,可以使人联想到柑子的那种美味来。有了你惠赐的这些东西,即使我远行千里,享用起来,也绰绰有余。你的大德,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陶弘景《杂录》说:喝苦茶能使身子骨感到轻便。以前丹丘子,黄山君就常饮用它。


《后魏录》记载:山东琅琊王肃在南朝做官的时候,爱喝茶和莼菜汤。后来他回到北方,口味就变了,爱吃羊肉,喝奶酪浆。有的人问他道:“茶和奶酪相比较怎么样?”王肃回答说:“茶和奶酪的味道都是很不错的,茶怎能甘心作奶酪的奴仆呢?”


《桐君录》记载:湖北黄冈、武昌、庐江,江苏武进这些地方的人都喜爱喝茶,大都是东道主备好清茶,邀请客人来喝。茶汤的表层有浓浓的白沫,喝了对人的身体很有益处。一般说,饮料大都用叶子去制作,而天门冬、菝葜则用它们的根制作,喝了对人也有好处。还有,巴东地带有一种真茗茶,熬汤喝了后使人不想睡觉。民间不少人用檀叶和大皂李作茶汤,这两种茶汤的性质是清凉的。另外,南方的瓜芦木,也很像茶树,其叶味苦,把它从树上摘下来后加工成细末作为饮料,喝了也能使人兴奋,通宵不睡觉。煮盐的工人就是靠喝这种饮料提神坚持劳动的。在交州、广州,人们重视这种饮料,客人来了先用它来招待,并加上一些香菜等配料。


《坤元录》记载:距离辰州溆浦县西北三百五十里的地方有座无射山,传说山上住的少数民族,他们有种风俗,每遇喜事和值得庆贺的日子,亲属族人都跑到山上去聚会,唱歌跳舞。在这座山上有许多茶树。


南朝宋山谦之《吴兴记》说:浙江吴兴县西边二十里有座温山,山上产御茶。


《夷陵图经》说:湖北宜昌附近的黄牛、荆门、女观、望州等山上,都有茶树,产茶叶。


《永嘉图经》说:距永嘉县东三百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叫白茶山。


《淮阴图经》记述:离山阳县南二十里的地方,有茶坡。


《茶陵图经》记述:为什么叫茶陵,因为这里的陵谷中生长着不少茶树。


《本草?木部》记载:茗,就是苦茶。它的味道既甜且苦,性微寒,没有毒,能治瘘疮,利尿、去痰、止渴,解热,喝了还能使人睡眠少。秋天采的茶,味道苦,有下气消食的功效。书的注释说:春天采茶。


《本草?菜部》记述:苦荼,又叫荼,又叫选,又叫游冬。生长在四川成都地区西部的河谷里和山陵路旁,经过寒冬,也不死掉。每年三月三日,把它的叶子摘下来弄干。书中注释说:“前面提的树,可能就是今天所说的茶。也叫荼,喝了使人兴奋,睡不着觉。”《本草注》:按,《诗》云:谁说“茶是苦的”,又说“堇菜和荼都像饴糖一样甜”,所指都是苦菜。陶弘景说的苦荼是木本植物,不是蔬菜一类的植物。茗,春天采摘的叫苦。


《枕中方》:治疗多年难以治好的瘘疾,可以把茶和蜈蚣一同放在火上烤,烤到发出香味后分成相等的两份,捣碎筛末。一份加上甘草水煮,洗患部,一份用来外敷。


《孺子方》:治小孩子无缘无故的惊蹶这种病,可以用苦茶同葱的根须一起煮成汤让孩子喝。


茶之出


关于茶叶的产区,大致如下:


山南以湖北宜昌生产的茶最好,分布在远安、宜都、夷陵三个县的山谷。湖北襄阳和荆州生产的茶还比较好,襄州是指南漳县山谷,荆州指江陵县山谷。湖南衡阳的茶则差一点,衡阳指衡山、茶陵二县的山谷。陕西安康和汉中的茶更差一点,金州指西城、安康县山谷,汉中指褒城、金牛二县山谷。


淮南以河南光山生产的茶最好,光山县黄头港的茶与湖北宜昌的茶质量一样。河南信阳、安徽怀宁产的茶还比较好,河南信阳钟山的茶,与湖北襄阳的茶一样,安徽怀宁地方太湖县潜山的茶与湖北江陵的茶一样。安徽寿州的茶则差一点,而六安、霍山的茶与衡山的茶一样。湖北蕲州、黄州生产的茶又更差一点,蕲州茶指生长在黄梅县山谷的,黄州茶指生在麻城县山谷的,这两地的茶与安康、汉中的茶一样。


浙西以浙江湖州生产的茶最好,湖州长城县、顾渚山谷的茶与宜昌、光山的茶一样;长在山桑、儒师二寺、天目山、白茅山悬脚岭的茶与襄阳、江陵、信阳的茶一样;长在风亭山伏翼阁、飞云曲水二寺、啄木岭的茶与安徽寿州、江苏常州的茶一样;长在安吉、武康二县山谷的茶与安康、汉中的一样。江苏常州生产的茶还比较好,常州的义兴县君山悬脚北峰下的茶与江陵、信阳的茶一样;生圈岭善权寺、石亭山的茶与怀宁的茶一样。浙江宣州、杭州、睦州、歙州生产的茶则差一点,宣城县雅山的茶,与湖北蕲州的一样;长在太平县上睦、临睦的茶与黄州的一样;杭州临安、于潜二县长在天目山的茶与安徽怀宁的茶一样;钱塘天竺、灵隐二寺的茶、睦州桐庐县山谷的茶、歙州婺源县山谷的茶都与衡阳的一样。江苏镇江和苏州的茶更差一点。镇江江宁县长在傲山的茶、苏州长州长在洞庭的茶与安康、蕲州、汉中的茶一样。


剑南地区的茶以四川彭州生产的最好,彭州的九陇县、马鞍山至德寺堋口的茶,与襄阳的茶一样。四川绵阳、蜀州生产的茶还比较好,绵州龙安县生松岭关的茶与荆州的茶一样,其西昌、昌明、神泉县西山的茶都好,但过了松岭的茶就不太好了,不值得去采摘。蜀州青城县丈人山上的茶与绵阳的茶是一样的。青城县有散茶和茶末。四川邛崃生产的茶也比较好。雅安、泸州的茶差一点,雅安百丈山、名山的茶,泸州泸川的茶与安康的茶一样。四川眉山、广汉生产的茶则更差一点,眉山丹棱县铁山的茶、广汉绵竹县竹山的茶都与镇江的茶一样。


浙东地区的茶以绍兴一带生产的最好,绍兴余姚县瀑布泉岭产的茶叫仙茗,其大叶子茶很特殊,小叶茶与襄阳的茶一样。浙江宁波、金华生产的茶还比较好,宁波鄞县榆荚村的茶、金华东阳县东北山的茶与荆州的茶一样。浙江台州生产的茶差一点,台州始丰县赤城的茶与歙州的茶一样。


贵州中部地区的茶,生长在务川、遵义、石阡等地。


江南地区的茶,生长在湖北武昌、江西吉安等地。


岭南的茶,生长在福州、福建建瓯、广东曲江、广西象县。福州的茶生长在闽县方山山阴。


至于前面讲到的思、播、费、夷、鄂、袁、吉、福、建、泉、韶、象等十一二个州的茶,其具体产地和一些情况不太清楚,经常得到这些地方的茶叶,其香味都觉得很好。


茶之略


关于制茶的工具可以省略的问题。


如果正值初春寒食节,民间禁火,这时到郊野寺庙或深山茶地,大家动手采摘茶叶并立即蒸、舂,用火烘干,那么、朴、焙、贯、棚、穿、育等七种制茶工具都可以略去不用。


至于煮茶,假使在松林之间,又有石板可以放置茶器,那么具列可以不要。假使用枯木干草烧火,用鼎一样的锅煮茶,那么风炉、灰承、炭、火荚、交床等工具可以略去。假使在泉水边、小溪旁,取水方便,那么,水方、涤方、漉水囊都以去掉。假使喝茶人数少于五人,茶叶很容易弄碎成为很好的细末,那么罗就不需要了。


假使抓住藤爬岩,拉着绳子进到山洞,在洞口先将茶烤好,压成细末,然后用纸包好,或装在盒子里,碾、拂未可以省去。假若瓢、碗、荚、札、熟盂、鹾簋用一个竹筐装起来,那么,都篮就不用了。


但是,在城市里,特别是在王公贵族之家,二十四种煮茶、喝茶的器具,少掉任何一件,就不能算作饮茶了。


茶之图


用素色的绢四幅或者六幅,将《茶经》所讲的内容,按章节抄写在上面,挂在座位旁边。这样,对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便能随时见到,《茶经》从头到尾的内容也就记得完备。



续茶经


茶之源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茗,就是茶叶。


王褒在《僮约》的前面讲“鳖烹荼”,后面又讲“武阳买荼”。“烹荼”的“荼”指的苦菜,“买荼”的“荼”指的茗。


张华《博物志》说道:喝了真正的茶,能够使人睡眠减少。


《诗疏》中有这样的记述:椒树像茱萸,四川一带的人叫它为茶,浙江一带的人叫它为茗,都是将它的叶子放在一起烹煮,能煮出一种清香的气味来。


《唐书?陆羽传》记述:陆羽十分爱好喝茶,写了《茶经》三篇,讲述茶的源,茶叶的采制用具,茶叶的采制,煮茶的用具,煮茶的方法,茶的饮用,茶事的历史记载,茶叶的产区,茶具的省略,饮茶图谱的书写张挂等十个门类。从此,四面八方的人都逐渐懂得喝茶了。


《唐六典》提到金英、绿片,它们都是茶叶的名字。


《李太白集.赠族侄僧中孚玉泉仙人掌茶序》中有这样的记载:我听到荆州地方,靠近玉泉寺的青溪等山,山洞中常常发现钟乳窟,里面有不少泉水交汇流淌。还有白色蝙蝠,大的和乌鸦一样。《仙经》说:蝙蝠,又叫仙鼠,经历千年之后,它的身体如雪一样洁白。能倒挂着活动、休息,因为饮用了钟乳泉水,所以得以长生不老。在泉水边,到处长着茶树,其枝叶如同碧玉,只有玉泉真公经常把茶树叶摘下来煮着喝,他活到八十多岁,精神很好,脸色像桃花。这里的茶叶质量高,其清香滑熟不同于别的品种,所以喝了能够返老还童、延年益寿。我到金陵游玩,见到中孚高僧,他给我看了几十片茶叶,把茶叶卷起来重叠放,其形状如同手掌一样,称之为“仙人掌”茶。这种茶是玉泉山新生产出来的,过去是没有的。因为中孚送给我看,并且赠了一首诗,要求我和唱,于是才写了这首诗。从此以后,高僧和有名的隐士都知道“仙人掌”茶,起源于中孚禅子和青莲居士李太白。


《皮日休集?茶中杂咏诗序》说:有关茶事的记载,从周代到我朝,要数湖北天门的陆季疵了,他在这方面记得很详尽。在此以前饮茶的人对于茶的烹制都是不得法的,简直与煮菜汤喝没有两样。季疵写了《茶经》三卷,分别讲述了茶的源、茶的采制工具、如何制造茶器、如何煮茶等,使饮茶后能消除疲劳,防治疾病。这种效益,医生未必能够做到。对人的好处是很不小的。我开始得到季疵的书,看了后,以为他写得很完备,后来又得到他写的《顾渚山记》两篇,其中有许多谈到茶的问题,后来又发现太原温从云、武威段之对《茶经》各补写了十数节茶的内容。关于茶的事情从周代到现在,再没有人见到一点这方面的记载了。


《封氏闻见记》说:茶,南方人爱喝,北方人开始喝得很少。唐开元年间,泰山灵岩寺有一位降魔大师极力宣传佛教的静思,主张学禅不睡觉、不吃晚饭,只喝一点茶。于是信禅的人,自带茶叶,到处煮茶喝,这样一来,相互仿效,就形成了一种风气。从邹、齐、沧、棣等地慢慢传到京都,一些人在城市专门开茶店,煮起茶来卖,不论是谁,是僧人,还是普通人,只要掏钱就能喝到茶,他们卖的茶都是从江淮运来的,各色各样的茶叶很不少。


《唐韵》说:自中唐开始,“荼”字变成了“茶”字。


裴汶《茶述》记述:饮茶的习俗,从东晋开始,到了我朝便盛行开来。茶的特性是清爽,味道极佳,喝了它能使人解除烦恼,心态平和。茶即使与上百种物品放在一起也混同不了,和众多的饮品相比较,它的品位显得特别高。把它放在锅里煮,水烧开后,汤呈虎形,人人都喝,永远不会感到厌烦。喝了的人,心神安定,不喝的人,就会产生疾病。芝术、黄精徒有上等药的名声,因为服用这类药,收效在几十年后,而且禁忌太多,不能和茶相比。有人说:茶喝多了会使人身体虚弱,得中风病。我认为不会是这样的。茶既能去邪,就能辅正,岂有能使人免除疾病,而不能调和人的肌体、促使人身心健康的呢?现在各地生产的茶品种很多,顾渚、蕲阳、蒙山等地的茶是上等的。还比较好的就是寿阳、义兴、碧涧、湖、衡山产的茶。最差的茶则是鄱阳、浮梁产的了。当今,得到上等好茶的就不用说了,他们饮茶再讲究不过了,而得到粗茶的那些平民百姓就用瓦盆和碗来喝茶。他们感到一会儿不喝茶肠胃病就要发作。西晋以前,还未听说过这类事情。担心世上最精美的茶味丢掉了,所以特地写了《茶述》。


宋徽宗《大观茶论》中说:茶叶这种东西,具有南方福建一带的秀气,含有山川的灵气,能够清除人体内混之物,使人头脑清醒,心态平和,这些都不是凡夫俗子所能了解到的。茶叶的淡雅、宁静、高洁,也不是人在匆忙的时候,可以享受到这种高尚韵味的。品茶从本朝开始兴盛,形成风气,每年都要在建溪制作贡茶。制成的“龙团”、“凤饼”质量第一,天下闻名。壑源一类茶也是从建溪这里发展兴旺起来的,延续至今。现在,许多该做的事都做了,国内太平,四海安宁,作为皇帝,拱手垂衣,谨慎勤劳,可以无为而治。王公贵族、黎民百姓,蒙受恩德教化,都崇尚高雅的习俗,喜欢喝茶。近几年,采茶的精细,制作的优良,质量之高,烹煮之美,都达到了极点。啊!清明盛世,岂能只有人尽其才,就是草木也能展示灵性,发挥作用。偶然有空,对茶深入研究,探得其中奥妙,又恐后人不知,所以从头到尾写了二十篇,定名为《茶论》。一说茶的生产地方;二说茶的气候环境;三说采摘茶的注意事项;四说茶的蒸压;五说茶的制造;六说茶的鉴别;七说白茶;八说罗碾;九说茶杯;十说筅;十一说茶瓶;十二说茶勺子;十三说煮茶的水;十四说泡茶;十五说茶的味道;十六说茶的香气;十七说茶的颜色;十八说茶的储藏;十九说茶的品尝;二十说茶的外焙。茶的名字都体现在各自产地的特点,如叶耕之平园、台星岩,叶刚之高峰青凤髓,叶思纯之大风,叶屿之屑山,叶五崇林之罗汉上水桑芽,叶坚之碎石窠、石臼窠(一作六窠)。叶琼、叶辉之秀皮林,叶师复、师贶之虎岩,叶椿之无双岩芽,叶懋之老窠园。各有优点,是不能混同的,也不能一一列举。制茶人所制作的茶,有的以前的好,以后的差。有的则是今天制作的茶比过去制作的好。那是因为种茶的地方有了变化。


宋丁谓在《进新茶表》说:茶这种植物产异金沙,名非紫笋。江河一带,气候比较暖和,所以它长得肥壮。阙下春天还是很冷的,但它已经发出了甘甜的气味。物以稀者为贵,对于它我怎敢私自藏起来呢?按照惯例,送上新茶。


蔡襄在《进茶录表》中说:臣以前有事奏请皇上,承皇上告诉我,在我担任福建转运使时,进贡的茶以上品龙茶最佳。我想到,草木这种细微的东西,还要皇上劳神鉴定。如果把它处理得当,便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了。过去,陆羽在《茶经》中没有排列出建安茶的等级来。丁谓在《茶图》中只说了采茶制茶的一些基本要领。至于如何烹茶,我还从未听说过。所以我在这方面列出几条,简明扼要,形成两篇,取名《茶录》。叩请皇上在清闲快乐的时候看看,或者赐给大家欣赏,那我就感到不胜荣幸了。


欧阳修《归田录》中记述:茶叶中最贵重的是龙凤茶,又叫“团茶”,八块重一斤。庆历年间,蔡君谟开始制作小片龙茶进贡,质地极好,叫做“小团”,二十块重一斤。它的价值等于二两黄金。但是,金子可以有而茶叶却不一定能够有。每次南郊祭祀天地,只是赐给中书、枢密院各一块,让四个人分一块。宫中的人还常常在团茶上用金花装饰,可以想见对这类茶看得何等贵重。


赵汝在《北苑别录》中说:草木每到晚上长得更旺盛,因为它要吸收所需的空气,得到雨露滋润。每年六月是种茶树的时候,要挖坑植根、培土。周围的野草、杂树,都要予以清除。其目的是使茶树便于吸取所需的空气,受到雨露的精华,这就是被称作的“开畲”。只有桐木可以留下来,它的秉性与茶相适应。茶树到了冬天怕冷,桐木一到秋天就落叶。茶树到了夏天怕太阳晒,桐木一到春天叶子就长得密茂。这就是桐木可以存在的原因。


王辟之《渑水燕谈》记述:建茶在江南很盛行,近几年来制作得更精良。“龙团”是其中上乘,八块一斤重。庆历年间,蔡君谟任福建转运使的时候,开始制“小团”,作为每年对朝廷的贡品。小团二十块一斤重,即所说上等龙茶。仁宗特别珍视,连宰相也没有赏赐过这种茶。只有郊祀天地致斋的时候,对两府八个人才赏赐一块。宫人在小团上贴上用金剪成的龙凤。八人得到所分的茶,都作为很奇特的物品保存起来,不敢尝试。等到有贵客来了,便拿出来相互把玩。欧阳修说:“茶为最精细之物,而小团又更精细了。”这种情况是嘉年间小团刚刚出现时产生的。现在小团多了,很容易得到,何至于如此昂贵?


周辉《清波杂志》写道:熙宁年间之后,开始向朝廷进贡“密云龙”茶,每年一开春就进贡,除给皇宫大内之外,给一般大臣以下的贡茶就没有多少了。皇帝赏赐亲戚、亲信的贡茶特别多。宣仁太后曾下令建州不许造“密云龙”,受他人煎炒不得。怕人说她拣好茶吃。这样的消息在大臣贵族间一传开,“密云龙”的名气就更大了。淳熙年间,皇帝亲信许仲启赴苏沙任职,得到《北苑修贡录》,并作序印刷发行。其中说到每年的贡品十有两纲,分三个等次,四十一种。第一纲是“龙焙贡新”,仅有五十多。贵重到如此程度,但是无“密云龙”茶,是否已将“密云龙”的名字改成“贡新”了呢?不然,它就是比“密云龙”更好的另外一种茶。


沈括《梦溪笔谈》说:古代人谈论茶,只提阳羡、顾渚、天柱、蒙顶这几种,不提建溪。唐代人们都重视串茶粘黑的,那种茶与建茶块状相近。建茶是乔木。吴、蜀两地的茶只是像聚在一起的草根长出的,质地当然就差。好的建茶叫壑源、曾坑,其中坌根、山顶两个品种更好。李氏称之为北苑,还设专人管理。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建安的北苑茶,是太宗太平兴国三年派人开始制造的,装饰成为龙凤的样子,作为进贡之物。到了至道年间,才又增了石乳、蜡面。大小龙茶的制作,是从丁谓开始的,到了蔡君谟才算形成。宣、政年间郑可简用茶作贡品向朝廷进献。以后他掌管了漕运,增加了献茶的数量,越来越多。直到今天还因袭这种做法。细色的茶有五类,四十三个品种,制成的形状各有不同,共有七千多块。其中的贡新、试新、龙团胜雪、白茶、御苑玉芽五种都是在水里挑拣的,为第一等。其余直接挑拣,就稍微差一点。还有成色粗的茶七类,五个品种。大小龙凤和拣芽都加了龙脑和膏制成圆形茶饼四万多块。水拣茶为社前茶,生拣茶为火前茶,粗色茶为雨前茶。福建地处南方,天气暖和,雨前茶的叶子就已经老了,它的味道很重。还有石门、乳吉、香口这三个品种的茶,是外焙茶,它们也属于北苑。制法都是把茶芽采摘后送到官焙加工。这一项花去两万多串钱,每天雇用工人上千人,用去两个月时间方能完成。但是制出的茶,不允超过规定的数量,进贡后,市面上没有卖的,人们很难得到。只有壑源几处烘焙的私茶其极品也可以和官焙相比。不过从过去到现在,这种茶也都进贡了。卖到各个地方的茶,都是私焙茶。北苑在富沙的北面,归建安县管辖,离城有二十五里路,就是龙焙,即造贡茶的地方。这里又叫凤凰山。有一条小溪,向南流至富沙城下面,才与西来的水合起来向东流去。


车清臣《脚气集》记载:毛诗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注:荼,苦菜也。《周礼》:掌茶以供丧事,取其苦也。苏东坡诗写道:周《诗》记苦荼,茗饮出近世。就是认为今天所说的茶就是荼。所谓茶,今天人们是用来清醒头脑,自唐代以来,从上到下都喜欢喝茶,一般老百姓每天也要喝几碗。岂能是“荼”呢?茶中比较粗糙的叫茗。


宋子安《东溪试茶录序》说:茶适合生长在高山的北面,喜欢早上太阳能照射到的地方。从北苑的凤山到南面的苦竹园,东南一直到远去的张坑头,都是地势高而面向阳的地方。每年这里的茶叶早早地就长出来了,芽非常肥嫩,不是其他地方所产的茶能够比得上的。丁谓也说凤山高不超过百丈,没有高峰峭壁,但是绿翠环绕,看去让人感到秀美,适合于种植花草树木。因为建安茶的质地天下第一,有人就认为山川间最有灵气的草木,天地间最和谐的气氛都集中体现在茶身上。又谈到壑岭断石间的钟乳石,那是草木的仙骨啊!近来蔡公也说:“只有北苑凤凰山一带烘焙出产的茶叶,味道最好,所以四面八方都认定建茶是名茶,都把它叫北苑。”


黄儒《品茶要录序》说:好多人谈到陆羽在《茶经》中,没有列出建安茶的等级,那是因为以前饮茶还没有盛行,茶树长出的嫩芽佳叶,往往不被珍视而腐烂。我朝开国初年到现在,各级官员,蒙受上天恩惠,享受歌舞升平的生活已经很久了。因此,即使出身寒微,穿着一般的普通人都可以高兴地喝上茶。茶园茶林都重视采摘好的茶叶,相互炫耀。并制成新品出售,以满足人们的喜爱。所以说具有特点的好茶,开始都产自山野草莽中,逐渐成为名冠天下的名茶。陆羽如果复生,看到如今这样好的茶叶,味道如此纯美,会立即感到自己写《茶经》有疏漏。想到草木这类东西,只要具有优良而独特的品质,未尝不遇着好的时机而兴旺起来,何况是人呢?


苏轼在《书黄道辅品茶要录后》中说道:黄君道是建安人,他不仅博学,而且善于写文章,性格恬淡精深,道德修养很好。他写了《品茶要录》十篇,对茶论述得细致入微,十分精妙。是陆羽以来谈论茶的人都未涉及到的。如果他不是心理平静,没有欲求和杂念,怎么能观察事物如此仔细呢?


《茶录》这样说:茶在古代未曾听说有人食用,自晋代、宋代以后,吴地的人开始采摘它,进行烹煮,称之为“茗粥”。


叶清臣在《煮茶泉品》中说:吴、楚两地的山谷中,空气新鲜,土地肥沃,所以草木生长得茂盛,还有许多茶树。这里的茶叶,比武夷产的差一点的是白乳,比吴兴产的好一点的是紫笋。禹穴的茶以天章的最有名,钱塘的茶以经山的最稀少。至于桐庐的岩石,云衢的山麓,雅山出名于宣歙,蒙顶流传于岷蜀,他们各有不同,各有优缺点,列举起来就太繁了。


周绛《补茶经》说:茶芽只用来作早茶、驰奉万乘,尝到就可以了。如果是遇到旗枪茶,那可算得上奇特的茶。


胡致堂说:茶是人生活中的必需品,它比酒还重要。


胡致堂《茶经丛谈》说:洪州产的双井、越州产的日注不能分辨出它们的高低,如果一定要为它们排个等级,那只是心理作用。


陈师道在《茶经序》中说:关于茶的著作,是从陆羽开始的,喝茶的习俗广泛流传也是从陆羽开始的。陆羽对于茶来说是有功的。上自皇宫和各省的要员,下到乡里和异域,祭祀燕宾都要把它放在前面。一些山村和沼泽地带因为有了它而成了集市,一些商人因为有了它,买卖兴旺而发家致富。它对人是有功的,可算得上是极聪慧的植物。《茶经》说:识别茶叶的优劣,存在于一些口诀中。那他书中所讲的只是一个大概。茶的工艺谈得更少,其精妙处,书中没有完全说清。何况天下的真理,要想从文字记载中都得到,那怎么可能呢?从前,先王根据各人的不同而施教,根据不同的要求来治理,只要对人有益的方法就不放弃。


吴淑《茶赋》说:五花茶,它的叶子像五朵花一样。


姚氏《残语》中记述:绍兴进贡茶叶是从高文虎开始的。


王《野客丛书》说:人们都这样认为,古代的荼,就是今天的茶。其实荼有几种,并非只有一种。《诗经》说: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所说的荼是苦菜荼,即苦苣一类。《周礼》中的“掌荼”,毛诗中的“有女如荼”。所说的茶是苕荼,即苇一类。只有荼那种荼,才是当今所说的茶。可是世人却辨别不清楚。


《魏王花木志》记述:茶叶就像子,能够煮着喝,它的老叶叫,新叶叫茗。


《瑞草总论》说:唐宋以来,有贡茶和榷茶之分。所谓贡茶、表达了一种忠君的心理。而榷茶,只是有利于当官的,老百姓却只有受害的了。当然它的危害还远不只这一点。


元熊禾《勿斋集》记载:北苑茶焙记认为向朝廷进贡的事,古代就有。可是茶贡在《禹贡》中和《周?职方》中没有列入而是兴起于唐代。北苑的茶就是最有名的贡茶。北苑在建城东二十五里处,唐末这里有个叫张晖的开始向朝廷上表贡茶。到了宋代,丁谓任福建一带的漕运使,贡茶的数量大增,达数万斤。庆历承平日久,蔡襄继承了这一作法,且茶的作法更加精致。建茶于是成了天下名茶,蔡襄的声誉日高,位在显赫的四谏官之列。品格高尚的人认为蔡襄这种作法不妥,对他的为人深表惋惜。欧阳修不愿参与其事,但仍然用诗歌赞美。苏东坡则直接指出此事的过失。君子创立的法则是可以继承的,但是要慎重对待。


《说郛?臆乘》记载:产茶的地方,六经中已经叙述得很详细了,惟独一些具有特色、质地优良的茶,未见其名。自唐宋以来,在不少诗文中常发现一些疑似茶叶的名字。如蟾背、虾须、雀舌、蟹眼、瑟瑟、沥沥、霭霭、鼓浪、涌泉、琉璃眼、碧玉池,这大概是在茶事中自然形成的名字。


《茶谱》中记载:衡州的衡山、封州的西乡把茶叶加上膏,压制成像月形的片团。还有彭州村堋口,那里的茶园内有名叫“仙芽”、“石花”的茶。


明代有人作《月团茶歌序》记述:唐代的人制茶时,把茶叶碾成粉末,和上油蒸可以制成团状。这种作法到了宋代更精,元代这种技术便失传了。我仿效这种方法制茶,做出来的茶,其状大体和前面相似。开始领会到古人在咏茶诗中说的“膏油首面”、“佳茗似佳人”、“绿云轻绾湘娥鬟”这些句子的含义。在饮茶之余,作诗记之,以便把这美好的事传播出去。


屠本《茗笈评》说:人们常常谈到茶叶的香,不知道茶花的香。我前些年到友人所在地大雷山那里,正值茗花盛开,童子摘花养起来,散发出清香,非常宜人。可惜它不是在小瓯中能养活的花。我于是写了《瓶中月表》,以插茗花作为在小斋中的一种高雅的自娱。高濂在《盆史》中也有“茗花足助玄赏”的句子。


《茗笈赞》有十六章:一、追溯茶的历史;二、茶的产地;三、种茶的时机;四、制作茶的方法;五、茶叶的贮藏;六、品泉;七、火候;八、定汤;九、煮茶的方法;十、辨别茶的器具;十一、各种禁忌;十二、防滥;十三、防止混淆;十四、相宜;十五、鉴定;十六、观赏。


谢肇浙《五杂俎》说:现在茶叶中的上等茶是松罗、虎丘、罗、龙井、阳羡、天池等,我们福建武夷、清源、彭山这三种可以与它一争高低。六安、雁宕、蒙山这三种茶喝了后能清除人体内的各种杂物。但是色香差一些,应该算是药里的品种,不是文房中的佳品。


《西吴被乘》说:湖人喝茶讲究喝罗茶而不喜欢顾渚茶。但是好的顾渚茶,其风味远比龙井要好。下稍微清隽一点,而叶子粗且有草的气味。丁长孺曾经送给我半角茶,并教我烹煎之法。我一试,这种茶和羊公鹤一样。这是我有些能理解、有些不能理解的所在。我过去品茶,感到武夷、虎丘第一,色清淡而味道久远。松萝、龙井就差一点,味香而色艳。天池又差一点,但经常喝也不感到厌烦。其他的茶多得很,不值得提。


屠长卿《考盘余事》说:虎丘茶是极品茶,为天下第一,可惜产量不多,而且多为豪门所据有,默默无闻的平民百姓根本无法买到。天池青翠有芳香味,喝了心情舒畅,闻一下也能解渴,可以称得上是仙品。其他山产的茶都在它之下。阳羡俗名罗,以浙江长兴出产的好,荆溪产的稍差一点。其中精细的售价要高出天池两倍,可惜很难得到,须亲自去收购采摘才能到手。六安茶也是精品,入药最为有效。但是这种茶不会炒的,香味出不来而味苦。其实它的质地是很好的。产龙井的茶山不过数十亩,除此而外的茶,看起来和龙井相似,但都不及龙井。大概是上天开了龙泓美泉,山有灵气,故长出这样的好茶,相互媲美。山中只有一两家人炒茶技术很精,近来这里也有僧人焙茶的技术极佳。真正的好龙井是天池赶不上的。天目茶与天池、龙井相比虽差一些,但也是好茶。《地志云》说:山中天气寒冷得早,到了九月份僧人就不敢出来。冬天雪下得多,三月以后路才能通行。这里的茶芽要比其他地方发得晚。


包衡在《清赏录》中说:前辈人陆羽喝茶正像后稷种谷子一样,有开创的作用。后来看了韩的《谢赐茶启》,里面说吴主礼贤下士,开始在一些有才能的人面前放置茶。晋朝人好客,开始有了分茶的习惯。由此可以看出,开创饮茶这种风气并非陆羽。如果说过去饮茶还没有普及,那么赐茶这种习俗已经有一千五百年了。


陈仁锡《潜椎类书》记载:紫琳腴、云腴,都是名茶。茶树的花是白色的,冬天开放时像梅花,发出清香。(按:冒巢民《茶汇钞》云:“茶花味浊无香,香气凝聚在叶子里。”两种说法不同,难道是茶与其他的茶不相同而独特吗?)


《农政全书》记载:六经里面没有茶字,荼就是茶。《毛诗》说:“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就是说它苦中带甜。茶是一种有灵气植物,种植它能获得很多益处,喝了它能使人神清气爽。上自王公贵族对它崇尚,下到普通百姓都感到不能缺少。它成了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对国家税收的增加也有帮助。


罗廪《茶解》说:茶树不适宜和一些不好的树种在一起。只有古梅、丛桂、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能和它夹杂在一起生长,可以蔽霜雪,挡秋阳。其下可种植兰花、菊花这些淡雅芳香的植物。茶树最忌讳和蔬菜地邻近,因为水肥渗洒,一些杂物不免混入茶树地里,影响茶树好的本质成长。茶地向阳的好,向阴者就差,所以一个山上长出的茶好坏悬殊。


李日华《六研斋笔记》记载:唐朝末年喝茶的风气还不盛行,当时只是一些隐士雅人在荒芜的园子里,种上一些茶树,待长出叶后,摘些好的泡制饮用,可以享受到云露自然的味道。到了宋代设茗纲,茶成了皇家玉食。士大夫把它看得特别珍贵,民间饮茶的人也越来越多,渐渐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种植茶的人又把它和蔬菜一样对待,浇水施粪,使茶的生长和品味都受到损害。人们只知道陆羽到处品泉,却不知道他在到处搜集茶叶。皇甫冉在《送羽摄山采茶》诗中的几句话是仅存的公案而已。


徐岩泉《六安州茶居士传》中说:居士姓茶,宗族的人众多,枝繁叶茂,遍布天下。在六安州的这一枝最突出,是一大宗;阳羡、罗、武夷、匡庐这些都是小宗。蒙山则又是别枝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追捧古树茶为的就是这六大特点
《茶经》译文
[转载]中国茶艺——基础篇9
金骏眉
铁观音茶叶加工工艺
(白话)茶经 唐·陆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