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素问·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黄帝问曰:人病胃脘痈者,诊当何如?

    岐伯对曰:诊此者当候胃脉,其脉当沉细,沉细者气逆,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则热;人迎者,胃脉也,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

    帝曰:善。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

    岐伯曰:脏有所伤,及精有所之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

 

 

 

    黄帝问道:人若患胃脘痈病,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诊断呢?

    岐伯回答说:诊断此病,应该先诊察病人的胃脉,其脉搏必沉细。病人脉搏沉细就代表其胃气上逆,胃气上逆则人迎脉的跳动就必过甚,人迎脉跳动过甚则人必有热。人迎是胃的动脉,人胃气上逆且人迎脉又跳动过甚,就代表其体内热气聚合在胃口而无法消散,因此其胃脘就会产生痈肿。

    黄帝说:说得好。有的人睡觉不安稳,这是何故?

    岐伯说:这是因为病人的五脏有所损伤。需等待病人的损伤康复,而他的精神也有可寄托之处时,才能睡得安稳。故一般人无法得知他究竟患了何病。

帝曰:人之不得偃卧者,何也?

    岐伯曰:肺者,脏之盖也,肺气盛则脉大,脉大则不得偃卧,论在《奇恒阴阳》中。

    帝曰:有病厥者,诊右脉沉而紧,左脉浮而迟,不然病主安在?

    岐伯曰:冬诊之,右脉固为沉紧,此应四时,左脉浮而迟,此逆四时,在左当主病在肾,颇关在肺,当腰痛也。

 

 

 

    黄帝说:有的人无法仰卧,这又是为什么?

    岐伯说:人的肺居胸中最上处,是五脏六腑之盖。倘若肺脏被邪气侵袭,邪气充盈于内则会使肺的脉络胀大。肺的脉络胀大就会使人肺气不利、呼吸急促,因而无法仰卧。《奇恒阴阳》中有关于这些内容的阐述。

    黄帝说:有的人患厥病,被诊察出右脉沉而紧,左脉浮而迟,不知道其主要病变在哪里?

    岐伯说:冬天诊察,人的右脉脉象本当沉而紧,这是和四时相适应的正常脉象;而左脉脉象浮而迟,这是和四时相逆反的异常脉象。左手见浮迟脉,应该是肾脏有问题,脉象大约近于肺脉,病人会出现腰痛的症状。

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少阴脉贯肾络肺,今得肺脉,肾为之病,故肾为腰痛之病也。

    帝曰:善。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

    岐伯曰:此同名异等者也。夫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去之;夫气盛血聚者,宜石而泻之,此所谓同病异治也。

 

 

 

    黄帝问道:为什么这么说?

    岐伯回答说:少阴经贯穿肾脏连络肺脏,今在冬季诊得肺脉浮迟,则表明病人的肾气虚乏。其病虽然和肺相关,但主要还是肾之病,而人患肾病自然就会出现腰痛的症状。

    黄帝说:说得好。患颈痈病的人,以砭石或针灸医治都能使其康复,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岐伯说:这是由于病的名称虽然相同,但它们的类型却不同的缘故。如由于气结停聚而导致的颈痈,医生应该以针刺泻去其气;如由于气盛壅滞而血液结聚所导致的颈痈,医生应该以砭石放掉淤血。这就是所谓的同病异治。

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

    岐伯曰:生于阳也。

    帝曰:阳何以使人狂?

    岐伯曰: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病名曰阳厥。

 

 

 

    黄帝问道:有的人患怒狂病,此病是如何产生的?

    岐伯回答说:这是由于人体的阳气过盛。

    黄帝又问:阳气为什么能够使人发狂?

    岐伯回答说:人体的阳气因为突然受到强烈的刺激,所以郁结不畅,气厥而上逆,如此便会使人易怒发狂。由于此病因阳气厥逆所导致,所以叫做阳厥病。

帝曰:何以知之?

    岐伯曰:阳明者常动,巨阳少阳不动,不动而动大疾,此其候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夺其食即已。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故夺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铁洛为饮,夫生铁洛者,下气疾也。

 

 

 

    黄帝问道:如何才能知道是因为人的阳气而得的病呢?

    岐伯回答说:正常人的阳明经脉是常动不停的,而太阳少阳经脉是隐约搏动的,如果隐约搏动的太阳少阳经脉出现快速搏动,这就是人阳气受病的征兆。

    黄帝问道:如何治疗呢?

    岐伯回答说:减少病人的饮食就可以治愈。食物经过脾的运化可以助长人体阳气,因此病人减少饮食,让体内过盛的阳气减少,就能治愈。另外,可让病人服生铁洛煮的水来喝,因为生铁洛有降气开结的效用。

帝曰:善。有病身热解堕,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

    岐伯曰:病名曰酒风。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以泽泻、白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

    所谓深之细者,其中手如针也,摩之切之,聚者坚也,博者大也。

    《上经》者,言气之通天也;《下经》者,言病之变化也;《金匮》者,决死生也;《揆度》者,切度之也;《奇恒》者,言奇病也。

    所谓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时死也;恒者,得以四时死也;所谓揆者,方切求之也,言切求其脉理也;度者,得其病处,以四时度之也。

 

 

 

    黄帝说:说得好。有人浑身发热、四肢倦怠、出汗多得像洗澡一样,怕风,气短,这是患了什么疾病?

    岐伯说:患的是酒风病。

    黄帝问道:怎样治疗呢?

    岐伯回答说:取泽泻、白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将它们合在一起研成粉末,病人一次服用三指撮,于饭前服用。

    深按才能诊察到的细脉,人的手指感觉其细小如针。诊察时医生需要仔细按切此类经脉,通常脉气聚而不散的是坚脉,在指下跳动很强的是大脉。

    《上经》阐述的是人体活动和大自然的关系;《下经》阐述的是疾病的变化;《金匮》阐述的是疾病的诊断,决定生死;《揆度》阐述的是按切脉象以诊断疾病;《奇恒》阐述的是比较特殊的疾病。

    奇病,即不受四时影响而致死的疾病;恒病,即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而致死的疾病;揆,即切按脉象以得知病痛所在及其病理;度,即切脉以知晓病处,同时结合四时的气候变化对病痛进行分析以得知它的轻重缓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读黄帝内经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黄帝素问直解 卷之四病能论第四十六篇
黄帝内经素问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46病能论篇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素问·病能论 第四十六注解
病能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