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部泰国动画短片, 3分钟没有一句台词, 却戳痛了无数中国家庭


最近泰国Rangsi大学的三名大学生制作了一部三分钟的动画短片《继承者》(Inheritor),一上线就获得好评如潮,这是一部仅有3分钟的零台词动画,画面昏暗,阴森恐怖。它想表达主题其实很简单:
那些打着“为你好”名义的父母,正渐渐把自己的孩子变成牵线傀儡。
流量充足的可以看一下这部短片

一、

镜头中,缓缓落下的一张涂鸦,上面画了一个小男孩穿着宇航员的衣服,笑容灿烂。这时,一个身影走了过来,捡起了这张图片,收进了箱子;
镜头一转,墙上挂了一张全家福,爸爸妈妈围着这个宇航员打扮小男孩,三口之家其乐融融。可转眼全家福也被拿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面硬邦邦的奖状;
柜子上的火箭玩具也难逃被收纳的命运,另一个奖杯放在了原来火箭的位置;打开的游戏机被毫不留情得合拢收了起来……
这个房间的主人就是画中的小男孩,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精心布置的房间被改头换面,却无能为力。因为这个忙忙碌碌收拾着屋子的身影,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妈妈。
男孩的眼光追着看到了墙角的一个小箱子,上面写着“Dream Alan”,这可能是他童年时收集的“小破烂”,他想打开看看。还没看清楚,箱子被无情的关上了,爸爸妈妈也夺走了它。
无奈、暗淡、绝望、空洞,小男孩的眼神让人心痛……
短片中小男孩就是我们人人称赞的“别人家的孩子”。他认真做作业,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占满了一橱柜的奖杯和挂满整面墙的奖状,都在证明男孩的优秀。
但优秀是他的选择吗?或许并不。他有自己的梦想,不是奖状和奖杯,而是宇航员和火箭。最后这一切,不过成就了父母的“梦想清理”行动。
这时,小男孩的眼前出现了一条向上的通道,光明灿烂,由奖状和书籍铺就。他手上、脚上系上了细绳,他面无表情,机械地一步一步向上走,他成了一具牵线木偶。
镜头推远,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出现了。光明灿烂的通道并不是真实的世界,只是父母操纵的这场木偶戏的“布景”。
父母心满意足地提拉着这个男孩,嘴角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而这个曾经心中有梦的男孩,顺从地慢慢忘记了自己,他成了好孩子,继承了父母的优异,也成了他们的傀儡。
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之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然而这样的操纵是错误的。
这部“我是为你好”的动画短片,真是细思恐极啊!

二、

《追风筝的人》有一句话:“孩子不是图画练习册,你不能光顾着要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
但实际上,我们却依然不自觉地对孩子寄予各种希望,希望他性格开朗,友善合群,勇敢大方。对他们的未来有过美好的构想,盘算着他们将来成为科学家、医生、律师,是生活体面而事业有成的人。
很奇怪的是,亲子关系其实与其他关系,比如友情,亲情并没什么不同,我们不会对朋友的性格和职业指手画脚,但独独贪心把孩子捏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而往往这些最爱操纵孩子的家长常常披着完美妈妈的外衣。她们温柔坚定,负责上进,让孩子对这种关爱,无法拒绝,没有力量说不。
这部《继承者》让我联想到央视播出的《零零后》纪录片,第一集出现的于锡坤和他的妈妈。
锡坤的妈妈想成为一个完美的妈妈,她诚恳的面对镜头说:“如果要给自己打分,我不知道我是否能及格,但我是一个很努力的妈妈,我是真的带着一颗爱心来做妈妈。
她把孩子送到李跃儿的芭学园,这是一所介于蒙台梭利和华德福之间的幼儿园,早期教育的理念非常先进,充分发挥孩子的潜力。这说明她也是一个对孩子的教育品质有要求的母亲。
她对孩子爱得深沉,这个家庭绝对以孩子为重心,为了孩子读幼儿园,他们一家三口分居了好几年。后来孩子长大一些了,她认为自己全心陪伴会让儿子更快乐,就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工作。
她爱孩子,从身心到理论上各方面都在努力。她学习各种科学养育的知识,为了坚持母乳喂养,每天奔波在单位和幼儿园之间,一直到孩子2岁半还没有实现离乳。
但就是这样一个完美的妈妈,为什么会让我那么别扭,甚至联想到前面那部暗黑的《继承者》呢?
我渐渐发现,她所谓对孩子的爱,怀着一颗控制的心,她眼里并没有孩子,而是一个完美形象。她不断推动孩子来接近成为她理想中的样子。
锡坤热爱科学,说起科学实验两眼放光。我看到这里,心想这孩子多好啊!那么小年纪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又很专注,这是多少老母亲盼也盼不来的好孩子啊。
结果镜头转给了锡坤妈妈,她满怀心事地说:“支持,但是……”她担心成为科学家的锡坤会缺少点生活情趣,远离人群会让他的人生不够幸福。“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典型的“明学逻辑”嘛。
于是她温柔地劝说锡坤参加小记者班,去锻炼一下语言表达能力。锡坤显然在语言上并不擅长,他在语言课上备受挫败。同期上课的好朋友已经升入了更高级的班,他还没有什么进步。
硬要一条鱼学会爬树,最后鱼学不会爬树,而且一定会渴死。
后来锡坤又迷上了变魔术,这是一个可以鼓励他更融入人群的好机会。但妈妈同样思虑沉重,她告诉锡坤:“魔术很好,我很支持,但……养不了家。
看着她温柔而又坚定不移地给孩子泼着冷水,电视机后面那个观影的我,感觉头都快炸了。“你不行,你应该;这不好,最好这样。”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个这样的妈妈,她的孩子该多沮丧和挫败啊!
锡坤眼里的光芒越来越少。与妈妈的愿望相反,他越来越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还是为了让孩子更多接触同龄人,妈妈给锡坤报了一个英语户外夏令营。大伙儿都很投入,只有锡坤状态不好,可能是为了躲避群体活动,他称病回到了自己房间。把头埋在被子里,锡坤才感觉到了舒服。
夏令营快结束了,原本准备好表演魔术的锡坤突然反悔了。妈妈心急火燎地赶到营地,一次一次温柔地劝说儿子“要勇敢地展示自己”,不断给接近奔溃边缘的锡坤施压。
可怜的孩子,连奔溃都是压抑着的
最后,双方都很沮丧。妈妈用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却不是孩子要的;孩子满怀憧憬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却一次次被妈妈拒之门外。
母子俩相爱相杀,看着让人心疼。

三、

问题出在哪里呢?
很少有父母会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有相当数量的父母打心眼里不接纳自己的孩子。接纳孩子,是对父母的最高要求,也是最低要求。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会展现出不成熟的一面,他可能会痴迷你觉得可笑的东西,会做一些你觉得完全是浪费时间的事情。
你要克制自己摆出一副“我已经知道了答案,你必须要听我”的面目,去理解这是他成长过程中必要的过程,这显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来说,接纳孩子对父母而言是很高的要求。而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一切理念、方法、策略的前提就是接纳孩子。
从小被父母接纳的孩子有多幸运?
《阿甘正传》里的阿甘妈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这个智商只有75,腿部有残疾的孩子,妈妈一直在坚定地告诉他:“你和其他人是一样的。
妈妈无条件的接纳,是阿甘最丰沃的滋养,这使得他终于成为了一个自信、坚定、有信念的人。
对孩子有期待是很正常的事,但我们必须要分清这种期待有多少来自我们的执念和虚荣,有多少是对孩子热爱的支持。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的意义,我们又如何能用自己的视野来局限孩子的世界呢?
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付出爱心远远不够,要懂如何给予孩子对的“爱”,否则你可能会完全走在错误的方向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让你的“爱”碍着孩子成长 | 爸妈内参
八分钟动画短篇《Alike》,没有一句台词却震撼千万父母
【周日影院】八分钟动画短篇《Alike》,没有一句台词却震撼千万父母
【2013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入围】火车火车过山洞
想象力能迸发出多迷人的光彩,看看这部动画短片就知道了
短片 | 不到五分钟的动画,没有一句台词,看到最后泪流满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