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身心 | 你活得那么精彩和成功,为什么一点也不快乐?

《音乐疗愈》中国最美音乐微刊

心本自静,何须外求

修行在心,不贪不嗔

音乐 | 静心 | 冥想 | 疗愈 

天使之歌 来自音乐疗愈 04:22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

2019年初,第91界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桂冠,被名不见经传的演员拉米·马雷克摘得。马雷克凭什么能获得小金人呢?
 
其实,他这次能获奖,除了演技精湛外,还得益于他所扮演的角色本身。
 
在传记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里,马雷克扮演英国皇后乐队主唱、摇滚巨星弗莱迪·摩克瑞。
 
这个角色自带名人效应,为马雷克加分不少。而这部电影,也让昔日的摇滚巨星弗莱迪,时隔半个世纪后,再次走进大众视野。
 
 01 
只要活得精彩,我不在乎活多久
 
皇后乐队是世界著名的摇滚乐队之一,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红极一时,主唱弗莱迪·摩克瑞被誉为“英国第一位亚裔摇滚巨星”。
 
弗莱迪不仅是一名杰出的歌手,更是一名了不起的音乐家。
 
皇后乐队的名曲《波希米亚狂想曲》《我们是冠军》等,均出自他之手。乐队也正是由于他的加盟,才一步步走向辉煌。
 
1985年的“Live Aid”演唱会,是弗莱迪一生中的最高光时刻。
 
舞台上,他梳着大背头,穿着白背心,手持麦克风,面对台下72000名观众,演唱了经典名曲《我们是冠军》。
 
在他的带领下,台下歌迷集体大合唱,歌唱声响彻云霄,无比震撼。
 

弗莱迪曾说:“只要活得精彩,我不在乎活多久。”

不料,一语成谶,就在弗莱迪事业最辉煌的时期,他却感染上了艾滋病。
 
1991年,年仅45岁的弗莱迪因艾滋病去世,他的传奇人生因此画上了句号。
 
弗莱迪去世后,英国权威媒体《每日电讯报》称:“弗莱迪·摩克瑞度过了盛大、前卫、多姿多彩的一生。”
 
舞台上的弗莱迪光芒万丈,舞台下的弗莱迪却是另一番模样。电影里,有两个片段令人印象深刻。
 
片段一:一天夜里,孤独的弗莱迪给住在对面别墅的玛丽打电话,两人一边隔着窗户对望,一边开灯关灯,就像隔空对暗号。
 
不久,当玛丽搬走后,弗莱迪又来到那个房间,望着对面漆黑的窗户,黯然神伤。
 
片段二,玛丽冒雨赶到弗莱迪家中,当她要走时,弗莱迪追了出来。

雨夜中,两人说出各自的心里话。当玛丽乘坐的士远去后,弗莱迪站在雨中,泪流满面。
 
这时的弗莱迪,不再是那个万人瞩目的摇滚巨星,而是一个敏感、脆弱、无助的孩子。在舞台上和舞台下,弗莱迪判若两人。
 
 02 
双重反差,源自对自我身份的不认同
 
在弗莱迪身上,存在着双重反差。第一重反差是,舞台上霸气风骚,生活中羞涩内向。

第二重反差是,外形健硕有力,男性荷尔蒙爆表,却不爱美女爱帅哥。
 
这种双重反差,源于他对自我身份的不认同。而这种不认同,又与他早年的经历有关。
 
弗莱迪的前半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生于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成长于印度,后来又跟父母定居英国,这种漂泊动荡的生活,让他从小就很没有安全感。
 
名字是一个人和他的家族的联结象征,也是一个人对原生家庭的认同。
 
成年后,弗莱迪将自己的名字从法鲁克改为弗莱迪。改名字这个举动,背后蕴含着他对自己家族的不认同。
 
弗莱迪全家都信仰袄教,这是一种流行于古代波斯及中亚的宗教,而弗莱迪却对袄教不屑一顾,在这个家庭里,他犹如异类。
 
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里,弗莱迪都找不到归属感,这也让他对自我身份产生了不认同。
 

从心理学角度看,对身份的认同,实质上是对自我的认同。你认同了什么,你就是什么。
 
认同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机制,衡量一个人是否自我认同,只要请他回答三个问题就够了:“我是谁?我从何而来?我要到哪儿去?”
 
一个人早期能否自我认同,主要看父母是否认同他。
 
当父母无条件地爱婴儿时,婴儿便会认为自己是值得被爱的,长大后会变得自信坚强,能抵御外界的侮辱和嘲讽,因为他的内在自我很稳定、很强大。
 
但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没能得到父母足够的爱,长大后就会很不自信,也没有自我价值感。
 
对家人来说,弗莱迪是个异类。唯有创作和歌唱时,他才是自信的,才能找到自我救赎。

因为音乐能让他超越现实,忘记痛苦。通过写歌和唱歌,弗莱迪实现了自我认同。
 
 03 
长期自我疏离,等于慢性自杀
 
1985年,在温布利体育场举行的 “Live Aid”演唱会,是弗莱迪最光彩夺目的时刻,全球约15亿人通过电视转播观看了他的演出。
 
然而,世俗的成功并没有给弗莱迪带来真正的快乐,他的私生活越来越混乱,每晚都换不同的性伴侣,滥交的程度让人咋舌。
 
露易丝·海说:“一次又一次的研究表明,人们贪食、抽烟、酗酒,并以其他形式逃避现实。

以掩盖焦虑、抑郁、愤怒或不足的感觉,并逃避他们无法处理的责任。”
 
弗莱迪选择用淫乱的方式麻痹自己,是因为他看透了生命的虚无,不愿面对命运的残酷。

他曾说:”爱是很难成功的事,也是最容易让人失望的事。”
 

弗莱迪的痛苦,源自他对真实自我的不认同。
 
与真实的自己相比,他更喜欢舞台上那个动作夸张、性感撩人、挥汗如雨的自己。舞台上的弗莱迪,才是他真正想活成的模样。
 
弗莱迪的这种表现,其实是一种自我疏离。自我疏离也叫自我失和,指的是一个人从内心深处不接纳自己的心理状态。
 
自我心理学认为,人格的形成受到社会、文化、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在自我形成的过程中,人的内心会产生许多冲突。这些冲突如果一直无法化解,人就会产生自我疏离。
 
弗莱迪成名后,无论事业多么辉煌,都无法填补他内心巨大的虚无感。而这种虚无感的来源,正是自我疏离。
 
自我疏离的人,无法看到或者不愿看到真实的自己。因而,也就不可能活出真实的自己。
 
 04 
与自我和解,才能活出真实的自己
 
在心理学上,自我分“真实自我”和“虚假自我”两种。其中,虚假自我是从人格阴影理论中衍生出来的概念。
 
每个人都有人格阴影,比如自私、嫉妒、贪婪等。
 
当一个人刻意回避自己的人格阴影时,他的真实自我和虚假自我将产生冲突。当冲突发展到极致时,这个人将崩溃。
 
温尼科特说,当一个人内心极度不安全时,就会分裂出一个虚假自我。
 
而当一个人努力取悦他人时,就是在隐藏并否认真实自我。这时,虚假自我就会对真实自我构成严重威胁。
 
弗莱迪成名后,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令无数粉丝疯狂。然而,粉丝们可能不知道,此时的弗莱迪内心只剩孤独和绝望。
 
为了逃避真实的自我,他酗酒、吸毒、滥交,与乐队其他成员决裂。最终,这种生活也将他推向万劫不复的境地。
 
弗莱迪用一生时间与自己和解,最终却未能如愿。

▲点击图片购买《心理的伤,身体知道》

这是他的人生悲剧。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与自我和解,做回真实的自己呢?
 
首先,要看到并接受自己的阴暗面。人们往往是由于不愿意面对自己的阴暗面,所以才不愿意接纳自我;其次,允许自己不完美。
 
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只有看清这一点,才能坦然地面对自己;最后,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圣严法师说,当面对逆境时,要学会“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可见,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的确,问题本身不是问题,怎样看待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认识自己,是一辈子的事,只有认识自己,才能解放自己。
 
有一天,当真实自我和虚假自我握手言和的那一刻,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作者:诸神的恩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佛莱迪,你就是传奇
英国第一位亚裔“摇滚皇后”,一个特殊的吻,竟让一生挚爱成为终生“姐妹”?
马小盐:《波西米亚狂想曲》,摇滚酒神的影像传奇
高人碟报:地球娱乐BD《波西米亚狂想曲》
拉米·马雷克:送外卖起家,被嘲最水的奥斯卡影帝
十二星座的孤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