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叔同叮嘱后事:准备4个盛水的碗、留下4字,至今无人参透其意思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么一句歌词即使到了现在已经算是耳熟能详,而作为编纂这首歌的作者,他的名字更是在我们的口中久久传唱。

他就是民国著名的大音乐家,大书法家,以及佛学家李叔同。李叔同就仿佛是为了艺术而诞生的一样,他不单单是在音乐方面名扬天下,在书法、佛学等诸多的领域中,也是如鱼得水一般的轻松。

民国时期,社会各界名人无不以获得李叔同的亲笔手书为荣,也正是这份天赋,使得李叔同早早成名。一时间他的大名如雷贯耳。可是,却鲜有人知道知道,在这份如雷贯耳之下,隐藏着的却是一颗破碎而又绝望的内心。

生而不凡的李叔同

不知为何,在人生最为光辉的岁月里,李叔同的心染上了绝望的烙印。身边有着妻儿的陪伴下,他仍然深陷绝望无法自拔,作出了许多我们常人所无法理解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他在临终之前做了一件让现代人几经抓狂的行为,至今都很难让人理解。那么李叔同究竟做了什么事情呢?这就不得不从他早期的人生开始说起了。

如果说,谁对李叔同的一生有着绝对的影响的话,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他的父亲。纵观记载不难发现,李叔同的一生可以说是极其仗义疏财,不管在什么时候他的内心中都有着一份慈悲之心。

这一点就是他的父亲遗传给他的最好的家教!李叔同年幼的时候,他的父亲是一位朝廷大官,李家是真正的官宦之家。然而,尽管李叔同的父亲是一位朝廷命官,但这种生活却不是他想要的。

因为当时已经来到了近代,中华民族开始承受着百年的苦难的时候,作为一位正直的文人,李叔同的父亲深深地为自己的祖国担忧,但是回头一看,自己的同僚都是一些只会贪赃枉法误国误民的蛀虫。

李叔同父亲的心理究竟有多绝望我们不得而知,但在这件事情之后,李叔同的父亲就再也没有出山为官,而是选择了与传统仕途相悖的经商之路。

当时,李叔同的父亲开了一家钱庄,依靠着自己的经营思维和头脑,李家的家境逐渐好转了起来。尽管如此了,在李叔同看来,父亲留给他最重要的东西并不是家产。

对于一个有钱却无德的人来说,再多的家产也会被他们败得一干二净,真正使得李叔同受益良多的,是父亲那颗慈悲的心。父亲把家庭经营得十分富有,但是却并没有仗势欺人,他是一个真正的大善人。

平常周围的乡亲们有什么困难,父亲一定会尽自己所能接济他们,生病吃不起药看不起医生的家庭,一定会等到医生和李先生一起出现。

与此同时,这些穷苦人的医药费常常都是李先生全权负责,在那些日子里一,李家的口碑在当地非常的有名望,人人都对这一家人交口称赞。

家道中落以及出家为僧

我们都知道“言传身教”这个词,在父亲的影响之下,李叔同也继承了父亲那颗慈悲的心。他从小就散发出一股,令所有人都愿意与之亲近的善良,这并不是故作姿态,而是真正的从骨子里散发出的气质。

同时,在父亲晚年喜好佛学的影响下,李叔同也变得对佛学和道家学派极其感兴趣。只不过,那个时候的李叔同年纪还小,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把自己打扮成小沙弥或是小道士。

一有时间,他就会悠闲自得地,在阅览佛道经典的父亲面前转来转去。父亲也乐意见到李叔同这样的行为,不但允许认可了他的行为,更是开始教导起了李叔同阅读佛家经典。

就这样,李叔同与佛家的缘分就此埋了下来。可惜的是,李叔同的父亲天不假年,李叔同失去父亲的时候才只有6岁而已,就算想当家作主也无能为力。

不过,李叔同父亲的先前作为,为儿子争取了良好的人脉。靠着朋友们的支持,李叔同虽然失去了父亲,但是却也能收到父亲至交好友的照顾。

当然,李叔同自己也是很有能力的,7岁时他就能够将传统的四书五经全部熟练背出,足以见证这是一个多么有才华的孩子!15岁那年,李叔同被当时国内知名的学府破例录取。

一时间,他名噪一时,如果你认为李叔同的光辉就此巅峰,那么就大错特错了。时间来到1905年,李叔同更是受到了校长的鼎力推荐,成为了留学生。

他在外面学习多年,尽管当李叔同回到家中的时候,家道已经完全中落,养家糊口的重担就这么落到了李叔同的身上。不过,李叔同并不担心,因为那时他已经是“有着先进知识的”新青年。

在苦难的日子里,李叔同要靠自己努力养活一家人并不是什么问题。事实也的确如此,李叔同虽说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成为了一位教师,但是很快李叔同在艺术方面的能力就被挖掘了出来。

李叔同的艺术成就

当时,李叔同的同僚都亲自演奏过他所写下的歌词,那歌词不仅质量高,甚至还能称得上世所罕见!另外,李叔同的书法也很快就被识货的人发现。

如上述所言,那个年代,李叔同的亲笔是真的达到了价值连城的地步。尽管李叔同很完美,一家几口人生计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但此时此刻,已经身为人父的李叔同心中却变得愈发迷茫。

自己究竟在做什么?李叔同第一次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就在此时,他想到了自己的父亲生前的“同样的行为”,父亲想必就是因为和自己想的一样,才会整天唉声叹气连连摇头的吧!

那么,要是学父亲的所作所为,能不能得到一些什么启发呢?于是,自1916年起,李叔同开始钻研佛教无法自拔,并且在1918年的时候正式选择了剃度具戒,成为了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当时,世间再无一代艺术家文学家李叔同,有的只是一个身着粗布僧衣,手拿钵盂的弘一法师而已,娇妻幼子从此再无瓜葛,有的却只是青灯黄卷惟此而已。就这样,李叔同成为了一个寄托于佛教的避世者。

李叔同出家二十余载后,他的生命总算是走向了尽头,虽然已经感知到了大限将至,但是慈悲的李叔同却并没有改变,他趁自己还能行动,交代周边人一定要准备四个盛满水的小碗。

众人都困惑不解,为何要放4碗水呢?与此同时,李叔同的生命很快就彻底走到了终点,在他的弥留之际,他用自己最后一口气留下了:“悲欣交集”这四字遗言。

四碗水加上这四个字,许多人才慢慢猜测、理解了李叔同的用意,他是害怕因为自己死去而招引来的蚂蚁死于非命,四个字也寄托了他悲悯众生的情怀。

听完了李叔同的要求后,所有的僧人无不为之泣不成声,他们虽是僧众,却也从未见过如此慈悲之人,因此也没有多考虑什么点头答应了他的要求。

不过,上述的说法仅仅是猜测,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人能解答出究竟出于什么原因,让李叔同留下了这四个字的遗言,给后人的只有凭吊的空间而已。

时至今日,想起李叔同的时候,也有不少人常常会嗟叹不已。对于此人,你有什么看法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叔同》欢歌背后的悲凉,教会女人不再为情所困!
8项全能弘一法师,让你惊艳的是哪一项?
李叔同金句!
史上有两个全才,一千年前出了苏轼,但他却出家为僧
一个人下班后应当干什么
“王”字减一笔,你最先想到什么字?(准到窒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