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昆山砍人案的背后思考,请不要让“正当防卫权”名存实亡!

8月27日的昆山震川路,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砍人案件:

开着宝马的纹身男“龙哥”交通违规,并对无过错的电动车主于某持刀行凶。在此过程中“龙哥”的长刀脱手掉落,被惊慌失措的于某捡刀反杀。

仅仅在几个小时之后,网民的评论已经淹没各大自媒体平台。

怎样才算正当防卫?

以往的此类案件,总是存在“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双方激辩。

然而这一次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舆论完全呈现一边倒的态势:超过90%以上的言论,认为白衣哥于某无罪。更有“义愤填膺”者认为:这是替天行道。

我们姑且抛开“正当”与“过当”到底谁对谁错,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事件带给我们的思考。

如果连九成网民都认为于某无罪的情景,也不能被判作正当防卫。

那么,法律条款中关于正当防卫的解释,真的能够保护,生命正在遭受威胁的弱者吗?

法官和律师们在事件之后,总是有足够多的时间,来反复重放监控视频,研究案件的每一个细节动作,并以此作为依据,去评判防卫是否超过了限度。并且即使是反复重放、慢放,也仍然无法短时间内得出具体结论。

既然如此,我相信生命安全正在遭受侵害的于某,他更加无法在电光火石之间判断出,自己到底需要怎么反抗,才能免于法律的惩处。

连专家们都需要来回研究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于某不过一介布衣,却需要在精神处于完全崩溃的情况下,被苛求去思考持刀行凶者的安全?

笔者只能表示庆幸,庆幸于某没有去思考这个复杂的问题,等他思考完毕,现在我们看到的新闻是另一个新闻

——电动车主照章行驶,被违章宝马车主当街殴打,并残忍砍杀。

当前又出来了一种最新观点:不要让舆情影响司法判断。

我认为该观点还算理智,但是理智地近乎失去了人性。

古人就知道民心的重要性。某种程度上,民心才是体现正义的最终指标。

如果必须要100%的舆论支持,才能够影响法官的判决,那么我们该思考的不是加害者与受害者本身的案件了:我们该思考的是,当前司法中的条款,是否还存在优化的可能?

比如,放宽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

请不要让“正当防卫权”名存实亡,“正当防卫”不该如此难以界定。

如果正当防卫权被滥用,的确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暴力。

但当前我国对正当防卫的界定过于苛刻,已是不争的事实。

正当防卫应该有一个更明确和清晰的解释,来提高民众面对罪恶时,见义勇为和见机反抗的勇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邓玉娇于欢到于海明,这个国家发生什么变化?
被人殴打后还手,这是否属于正当防卫?
于海明先生的幸运日
昆山砍人反被杀案网络民意一边倒! 刑法专家这样说······
公正执法“昆山案”,让守法公民后顾无忧
昆山反杀案:支持“正当防卫”的十条理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