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浇根式改善型”:为教师专业发展助力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实施“国培计划”系列之四
 
——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实施“国培计划”之成效篇
笔者心路                 

    跟随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教师行动研修的步伐一路走来,“浇根式、改善型”已深入人心。务实、务本、求真的教师研训,鲜活、生动、多元的实践智慧,让教师专业发展如鱼得水,让边远区县教育发展如沐春风,“浇根式改善型”的教师研训实至名归。

    丰富了实践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基于实践、为了实践、在实践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近年来学院开展教师研训的特点与追求。以实践为取向,强调教师专业实践的意向性、丰富性、整体性、情境性、生成性和主体间性,关注教师对教育教学本质的理解与整体把握,是学院对实践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丰富与创新。

    创新了基于行为改善的教师研修模式。将教学、科研、培训有机结合;拓展研修“课堂”:将教师所在学校、自身课堂作为研修第一现场,深入中小学开展研修活动;延伸研修过程:深入已结业学员任教的学校,了解研修后的情况,研讨、解决学员遇到的新问题。

    突破了传统教师教学研修的资源限阂。设计了“校本实践反思、集中面授培训、本土教学跟踪、岗位实践研修与名师指导深化”五个阶段,让学员经历“问题反思—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名师点化”的研修历程,一方面有效聚合了优质培训资源,另一方面,也很好地契合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路径。

    探索了与高校合作培养教师的新机制。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例子在中外已不鲜见,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践行的“教师行动研修”突破了这一合作模式,构建起了大学、研训机构与中小学三方联动,探索培养在职教师的合作新机制,形成了多层次、全学科、广参与的研修特点,带来了看到见,学得会,成效显的“双赢”效益。

    效力展现                   

    “三方联动”

    促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近年来,在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协调下,学校建构起了“部—院—校”三方联动的合作机制,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特色发展。

    信息联动:架网上桥梁,异地空间中联动。联动工程是学校依托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和区教师进修学院进行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训项目。架设“联动研究网”,设联动主题、联动资源、联动成果、联动交流、联动论坛五个频道,将过程性资料和阶段性成果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及时呈现。同时设立名师导课、研究生结对、专家博客、名师讲坛等,为澄江小学搭起更高的平台,让农村小学走出区域,走向更为广阔的天空。

    知识联动:听专家讲座,异步空间中联动。专家讲座应“实”而设。“实”就是教师、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涉及教育管理理论、教研理论、教学理论等培训。专家们从教育理论、新课改、学科教学思想等多层面、多角度的深入浅出地讲解,让教师们在聆听中启迪思考,使教师们评课上课能力得到增强。

    管理联动:开圆桌会议,同步空间中联动。联动项目开展以来,三方从多个层面、多主题开展了圆桌会议:干部、骨干教师等与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专家一起会诊学校重大决策20余次,就学校的特色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等进行共同商议,为整个联动项目的目标性、方向性、实效性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技能联动:名师进课堂,零距离指导联动。一是开展名师进课堂的活动。邀请区内外名师走进澄江小学的课堂,在课堂观察、问题研讨、精彩点评中,名师引领参与者一起上课、听课、评课、议课。通过“名师进学校”活动,我校教师有机会零距离享受专家带给我们的专业思考,实实在在地提升了专业能力。二是开展“云山杯”赛课活动。学校教师和片区教师同台竞技,在岗位上练兵,积极探讨怎样提高教学质量。区教师进修学院的专家组成评委团对课堂教学的优点、存在问题、改进策略进行精彩点评。

    通过近五年的实践,“三方联动”项目获得重庆市政府部门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重庆市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等65个集体荣誉,“三方联动”真正促进了学生、教师、学校三方共同发展。

    (重庆市北碚区澄江镇小学校 郭宏)

    “上天落地”

    研训助推农村学校发展

    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学校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乏力,正当学校寻求发展之际,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利用“市培”奖补项目,组织学科专家对我校进行持续的教学研修指导。

    近两年的蹲点指导很好地体现了“多向聚焦、多轮驱动”的“浇根式改善型”行动研修特性,实现了学院提出的“满足王朴中学提档升级的发展需要,满足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满足社会对王朴中学教育质量高度关注的需要”的指导目标。

    “多向聚焦”:一是从管理体系的建构入手,帮助学校完善了校级、部门、年级、学科备课组四级目标动态管理机制;二是立足课堂教学,指导教师建构起不同课型的教学范式;三是强化研究,注重团队建设,提升教师对“课标”的理解力、“教材”的把握力、“考题”的分析力和命制力。

    “多轮驱动”:紧紧围绕“教师教学力提升”这个中心,第一轮以“问题发现”为中心,通过跟踪听课,找准每个教师教学的真问题,然后参与备课组研究,帮助教师确立不同课型的教学范式;第二轮以“示范引领”为载体,集全区教育之力,聚全区教育之智,请正高级和特级教师到校上示范课,让每一位学科教师进一步确立发展方向;第三轮以“行为改进”为路径,教师全员上跟进课,让问题再暴露,并针对问题,研训员再指导、再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行为不断改进;第四轮以“教学规范”为目的,教师全员上汇报课,检验持续指导的研修实效。

    胡长江校长对学院的指导感慨道:“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在以校为本的研修指导中,既能‘抬起头’来引方向,又能‘弯下腰’去重服务,更能‘沉下身’去抓落实,从而使研训工作既报‘天气’又接‘地气’。”

    (重庆市王朴中学 卢必权)

    回声嘹亮                                                

    学员成长现身说之一

    “国培”:教师专业发展的加油站

    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12)-重庆市小学数学教学名师培训。“国培”回岗时间越久,我越感觉到北碚培训给我的影响越大,让我自信地走上一个又一个专业发展台阶。

    形成教学主张。“国培”让我的专业底气更足,既丰富了学科专业知识,又提升学科教学技能,还提升了学科专业素养,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主张,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思想。回岗后,我整理出了自己的教学主张“为学生兴趣而教,为学生习惯而教,为学生思维而教”,指导全校教师开展“三环五学”互动课堂建设,在市内产生一定的影响。

    改进课堂教学。我主动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对接,让教育理念扎根在课堂中。我尝试向教育新技术借力,探索新技术、新理念和教学实践深度融合的有效方法。组织学员设计制作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微课,利用现有条件,通过教学互动视频网站、工作室微信公众平台、班级QQ群等向学生推送微课,以微课作为课堂改革的亮点,让师生感受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的乐趣。

    提升管理能力。北碚教师进修学院的导师们站得高,看得远,想得细,做得实,这对我返校后的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离开北碚,但是从没有离开导师的持续跟踪指导。成立工作室后,朱福荣院长给予悉心指导,有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让我对工作室提前有了整体规划,在带领一群人前行的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在筹备全国数学赛课期间,我把北碚课例研究的经验、磨课的技巧、课堂观察的技术加以运用,推出新人的同时也成长一批人。在设计学校教研活动时,受北碚“教、研、训”三合一的研训理念的影响,我提出了“共进、互助、乐享”的校本教研理念,关注教师发展需求,开始以文化的力量激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

    发挥辐射作用。两年来,我先后在重师骨干教师培训、市区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区学科全员培训等项目中授课达29场;指导学员参加市内示范课、竞赛课,区内研讨课、支教课共15节,参与课堂教学现场指导40节。通过课例、讲座、培训和推送教学资源,与区内外兄弟学校分享工作室的研修成果和课程建设成果。

    北碚,是我专业发展的转折点,更是我专业发展的加油站。

    (重庆市大足区龙岗第一小学 刘圣萍)

    (注:刘圣萍,国培计划(2012)-重庆市小学数学教学名师班学员。培训前是大足区龙岗第一小学教师,培训后,被评为重庆市小学学科教学名师,2014年9月区政府部门首次成立大足区刘圣萍名师工作室,2014年12月被评为重庆市教师教育专家库成员。)

    学员成长现身说之二

    不一样的“国培” 不一样的收获

    通过为期一年的国培计划(2011)-初中数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我深深感动于北碚教师进修学院为我们精心策划的“一主两地三课四段”的培训安排。

    一是重方式创新。第一阶段我到多所不同类型的学校去深入课堂,收集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找到自己要研究的小课题,然后带着小课题进入第二阶段“北师大理性修养培训”。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进行案例分析、文献研究,在学做研究中发现教学本原问题。然后进入第三阶段“重庆本土区域教学跟踪研究”,我们内化学习成果,进行同课异构、课例研究、送教下乡、送教到校,最后第四阶段回到各自的学校做讲座、上展示课,继续内化学习成果。

    二是重后续跟踪。结业后,北碚教师进修学院每年都要组织对学员的后续跟踪指导,他们通过训后的课堂观察看学员变化,通过领导、同事、学生访谈看学员的成长,通过学员立足学科教学的学理反思看自己的变化。这种“训中+训后”一体化持续培训,让学员专业发展的路径更加坚实。这正如朱福荣院长所说:“培训是起点,成长是关键”。

    三是重示范引领。努力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是本届名师班的培训目的。我回岗后,不仅把“国培”中所学的文献研究方法、课例研究方法、观课议课方法等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而且还充分发挥辐射带头作用,带领同事们成立了原创命题研究团队。三年来,我先后到重庆市十余个区县指导一线教师进行赛课,多次举办数学有关的专题讲座,听众过千人,还多次随重庆市数学专家团队到各校指导数学教学。应该讲,是“国培”让我多了一份专业发展的自觉与自信。

    (重庆外国语学校 夏丽琼)

    (注:夏丽琼,国培计划(2011)-重庆市中学数学教学名师班学员。培训前是重庆外国语学校教师,培训后,被评为市首批教学名师、市骨干教师、市“五一标兵”。)

    区县教育部门说

    “国培”之舟 载石柱教育远航

    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分别于2013年、2014年对石柱县进行了“普惠性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及“重庆市农村幼儿园保教能力提升”2次专项培训,计划培训人数130人,受益人数达300多人次。参训学员大多都来自农村边远地区,他们在之前很少甚至几乎没有进行过专业培训,也少有再培训的机会。这些问题给承担培训任务的北碚教师进修学院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但是,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知难而上,圆满、高效地完成了培训任务,并以此项目为载体,推进了我县教师研训工作的大发展。

    需求把握:满足教师个性发展。他们针对石柱县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先是问卷摸底调查,再实地走访幼儿园园长、教师,最后进行梳理、总结,针对农村园教师特点,他们找出每次培训中学员的个性化需求,最后再与教育相关部门反复磋商,根据石柱县幼儿园教师的实际需求和现状量身制定专业的培训计划。

    方式创新:致力研修合力形成。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在培训方式上力求通过多元整合,让培训有目的,研讨有目标,教学有案例,从而让学员在丰富多彩而又具有实效性的培训方式中,学有所获。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整合:课例观摩+主题教研、角色扮演+反思学习、世界咖啡+集体对话、专家引领+对话交流、主题课程+微型课程。同时,他们在培训中还狠抓“四重”:即培训目标重导向、培训内容重实践、培训形式重参与、培训结果重实效。

    行为改进:确保培训效果达成。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在培训策略上采用了“学+看+研+做+思”5步法。同时,他们把整个培训分成“基于实践与反思的三段式”:规则导引——园本实践——反思研讨。通过这种“集中—分散—集中”的形式提升了培训实效。一番“脱胎换骨”式的培训学习后,学员们一改以前“培训时心动,培训后激动,回去后一动不动”的学习状态,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理论联系实际,把学到的新理念、新能力积极运用于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中。

    我们要为北碚教师进修学院“精心、精彩、精致”的“国培”点赞!

    (重庆市石柱县教育部门 温万香)

    思考与展望                                            

    “浇根式改善型”教师行动研修的新实践

    “浇根式、改善型”教师行动研修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然而,当我们细细审视行动研修的每一个过程,也发现还有一些地方需要完善,或者重建。

    进一步强化行动研修的价值认同。行动观念的价值认同不仅需要合作行动者“共知”,还需“共情”和“共行”,贯穿于整个行动过程。观念实质性的认同充满着理论构建与实践筹谋、学术引领与行政决策之间的碰撞与对话。为此,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浇根式、改善型”教师行动研修的内涵,着力强化“关怀普及”与“追求合适”的价值重建。

    浇根式:着眼关怀普及。选择“关怀普及”作为教师行动研修的基本定位,有着传承思想薪火的意蕴,“关怀普及”在北碚是一个有着思想渊源的教育观念。新中国之初,陶行知和梁漱溟两位先生在北碚一直致力于推动乡村教育、平民教育的普及。“人人学习、人人发展”是他们对教育理性的本质诠释。对今天的教师教育而言,仍具有穿越时空的意义和价值。它既可以充分彰显教师的生命内涵和价值,又可以唤醒和激发并保持他们主动发展的内驱力,从而让每一位教师养成为自己专业发展负责的精神和品质。

    改善型:着力追求合适。教师行动研修的内涵发展既要洞悉教育之“大同”,同时也要观照每个教师的“大不同”。如果说我们用“关怀普及”来恪守和体现教师专业发展之“大同”,那么“追求合适”就是尊重和彰显教师教学特色各自的“大不同”。

    进一步激活行动研修的动力系统。一种良性循环、促成行动合力的动力系统是教师行动研修获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保证。

    外力:联动与互动。有效推动教师发展首先要求不同发展主体对目标有明确的了解和形成共识。我院提出的“浇根式、改善型”模式就是让教师对此理念和目标有明确的共同认识,营建一种协同发展的舆论氛围。这种联动既是一种政策的导向和立场的表态,也是一种制度的保障和行动的支援。

    有效推动教师行动研修的动力机制还需要不同发展主体保持持续不断的互动,多维度的互动有助于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共识的形成。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之间的互动、中小学校之间校际的互动、学科内部成员之间的互动,以及由行动研修联结起来的高校和中小学、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互动。

    内力:能动与主动。在整体推进行动研修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进一步探索,比如在教师资源的整合上,我们将结合“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进一步完善嵌入式和互动式等不同的合作方式。对于发展意愿比较强的农村学校,根据校方需求,或是采取完全浸入式的全程合作,或是采取半浸入式的重点领域合作,让“愿做事、能做事”的学校充分借智、借力、借机来“做成事”;对于发展意愿不强的学校,一方面要通过定期研讨和典型成果来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意愿,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区域教师研修活动来对乡村学校的教师进行观念的引领,以及课程与教学专业能力的专项提升,以一种“自下而上”、行动能力带动发展意愿的逆向方式,来累积学校和教师发展的能动性。

    进一步完善行动研修的运行机制。一是要正本清源,进一步明确教师行动研修学校的职责和本分,为教师发展奠定宽厚的理解基础。二是要完善“运行机制”。让教师积极主动地成为参与甚至推动行动研修文化内涵发展的力量,并在持续的推进中,不断共享和不断生成新的经验和动力。三是用基本观念和“运行机制”来观照学校的教师发展工作,来架构教师行动研修的行动目标、重点、难点,并生成新的工作思路、策略和活动,使不同组织层面和领域的工作相互协同,构成合力。

    进一步丰富行动研修的有效方式。一是整体建构,不断完善高校、区县教师研训机构和学校校本促进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刷新工程”(教育观念)和“塑型工程”(教学技能)。二是整合资源,一方面,以打造“乡村教师培训师”为重点,建立区级、片区两级“用得上、干得好”的教师培训团队;另一方面,建立“教师工作坊”,分学科组建送培团队,将送教下乡和校本研修有效结合,切实提高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三是强化“混合式”培训,建立集中面授、网络研修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机制,促进教师研训一体、学用结合。

    进一步夯实行动研修的实施路径。一是强化目标意识:具体项目的内涵形式是否反映了内涵实质。二是强化整体意识,即整体行动是否坚持了教师行动研修最基本的发展方向:关怀普及(浇根)、追求适合(改善),即:行动的切入点是否基于每一个教师所需?课程的设计是不是具有引领未来的作用?管理过程是否具有激励的机制?这些问题的思考,贯穿于管理者实施计划的整个行动过程,这样就能确保整个研修或培训的过程,始终能够保持正确的方向。

    (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 朱福荣 黄吉元)
jyb2015.4.2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天,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培训?
【市县信息】通化县成功举办省培计划(2017)县区教师进修学校校本研修指导能力提升培训班
新教师岗前培训方案
个人研修规划(资料)
国培工作总结:借国培之东风,扬校本研修之远帆
国外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特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