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班赚小钱 四大存折赚大钱
userphoto

2012.02.20

关注
挣小钱赚大钱,一点也不难!月入3 000“薪情”不佳,你还在摇头叹息吗?身家百万财富生活,你只能远观羡慕吗?不,韩国知名理财教练告诉你,你也可以成为有钱人。1套自动化理财系统 为你配置一部“赚钱的机器”。个财富加速方程式 为你解出富足一生的答案。3大简单步骤 让你跨上百万富翁的台阶。4本存折 为你积蓄财富与幸福。扔掉发票、丢开记账本、抛开计算器,轻松理财只需10分钟!任何人都能学会,任何人都能坚持!4本存折,1个系统,花最少的时间赚更多的钱!
  第1章 财富加速方程式

  钱要多少才算富?

  世间的事虽然变化无常,但也有亘古不变的东西,比如人们对金钱表现出的关切和欲望。有钱的人希望更有钱,没钱的人迫于生计更需要钱。由于没钱,许多人顾不上年事已高而不得不继续工作。钱虽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几乎每个人成年后,都会用半生甚至更多的时间去工作或创业,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赚钱。 如果说,口渴的人对水表现出的渴望仅仅只是强烈,那么,那些由于没钱而饱尝艰辛的人,对钱的渴望则更为深刻而痛苦。

  现在这个社会,人们对钱的渴望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每天,出版社、杂志社等出版企业编辑出大量的理财书;报纸、电台、电视等大众媒体也争先恐后地制作理财方面的新闻报道和节目;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更是不遗余力地推销它们的理财产品。

  在这种形势下,人们很容易产生“如果不做点什么就会落后于这个时代”的不安感。于是,一心想要早日成为富翁的人,也开始焦躁起来。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个,那么,你必须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因为这种情绪很容易让你产生投机的念头,以致于把宝贵的钱轻易投资到自己并不了解的对象上。更可怕的是,如此反复几次后,你成为富翁的梦想会离你越来越远。

  你认为拥有多少钱,才算是富翁呢?按照你的标准,你认为有一天你会成为富翁吗?虽然这个问题很简单,但如果你平时没有认真想过,我想你也很难立即给出答案。最近到处流行“创造600万(书中所有金额均已换算为人民币。——译者注)”的口号,这句话让多数人都认为600万就是富翁的标准。那么,想要拥有600万需要花多长时间呢?按“600万就是富翁”的标准,有一天你能否成为富翁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吧。

  如果你的年薪是18万,就算一分钱不花全部存起来,也需要33年;如果你的年薪是30万,同样一分钱不花全部存起来,也需要20年。如果考虑涨工资或适当的投资收益率的话,时间还能再缩短一些,但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一分钱不花全部存起来的做法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不用一一计算涨工资或投资收益率,也可以知道拥有600万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如果是上班族,在还没有领到工资之前就会以所得税、社会保险、健康保险费等方式扣掉收入的10%左右;如果你已经组建了家庭,那么你每月可能连存下实发工资的20%都很难。现在退休年龄又比以前提前,所以退休后也还可以再继续工作,但即使做个体经营,收入也未必会比上班时的年薪多。当然也不排除会比上班时的收入多一点,但也可能会把退休前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钱全部赔进去。而且,20~30年后,600万可能依然还是一笔大钱,但如果考虑物价上涨,其价值可能会减少为原来的一半或更少。所以,要积攒超过600万的钱,你才可以成为现在标准中的富翁。

  如果你已经四十七八岁,而且很庆幸地在首尔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使用面积85㎡的公寓。按最近的平均行情,你算拥有了约300万的不动产,30万~60万的金融资产。如果你已经偿还了所有的住房贷款,就可以认为至少拥有300~360万,这样看起来就已经离600万这个目标不远了。

  但是,你的第一个孩子很快就要上大学了,接着,第二个孩子也要上大学,大学的学费一年至少也需要6 000元左右。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用钱的地方。直到你的两个子女大学毕业,至少还需要支出60多万。那时,你可能已经50岁了。但过不了多久,你还得为子女们筹措婚礼。就算可以让子女们自己解决结婚费用,但做父母的怎么可能不理不顾呢?至少也要给孩子们准备一间传贳房(传贳房是韩国独有的租房模式,求租方将一定数额的押金交给房主并签订租房合同,求租方不用再交房租,这种押金专名“传贳金”。合同期满时,房主必须原数退还“传贳金”。房客付出的只是租金的利息而已。——译者注)吧。因此,在退休之前,你的储蓄不会变得越来越多,反而可能越来越少,甚至连现在拥有的财产都很难保住。等孩子们一个个结完婚,你才可以松一口气,开始规划自己余下的人生。这时你会想, 这段时间房价涨了点,是不是应该用手中的退休金做点小生意呢?

  你想成为富翁吗?那你必须要克服上述种种问题,否则是很难成为富翁的。

  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统计资料,你就会更清楚地认识到,成为富翁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据美国的投资银行美林公司和凯捷资讯公司共同发表的“2007年亚太地区财富报告”, 2006年底至报告发布时,韩国拥有100万美元金融资产以上的人,也就是除了房地产以外,持有存款、股票等约600万以上的人大约有99 000个。同年,韩国的经济活动人口(指全部从事经济活动的就业人口,包括要求从事经济活动而尚未获得工作的失业人口。经济活动人口实际上就是劳动力人口。韩国将15岁至65岁的人口列为经济活动人口。——译者注)约有2 400万人。由此可见,拥有600万以上资产的人还不到经济人口的0.4%。可想而知,拥有600万比想象中的要难得多。

  在韩国,靠房地产致富的人要比靠金融资产致富的人多,所以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两种情形会有所不同。

  2007年,综合房地产税(相当于我国的房地产税。——译者注)的纳税人约有486 000人。当时的标准是每户拥有公示价格360万以上的住房或公示价格180万以上的?垈地(还没有开发的建筑用地。——译者注)的人。所以,有人预测在这些人当中,拥有600万以上金融资产的人应该很多,但实际计算得出,包含房产在内拥有600万以上财产的人也不到60万人,也就是说仅仅是韩国人口的1%。这样看起来,对大部分人来说,拥有600万只是梦想。但即使是这样,大多数正直、诚实的韩国人还是相信总有一天,自己的手中也可以握有600万。中国、印度、日本等所有亚洲国家加起来拥有600万以上金融资产的富翁也不过260万人,但在韩国,有数十万、数百万人梦想成为600万资产的拥有者。

  我的统计学知识很有限,还没有达到可以毫无误差地重新组合统计数据说服他人的水平,我也没有要捣毁大多数人想成为富翁的梦想的意图。我仅仅是希望每个人能够拥有一个现实的、可计算的财富目标。

  富翁是怎样炼成的

  也许你会问:富翁到底是怎样炼成的呢?在前面提到的99 000人当中,通过继承财产拥有600万以上资产的人仅仅占14%。48%的人是因为事业有成,17%的人是因为高收入,余下的21%的人是用其他方法成为了富翁。即使未继承一大笔财产也能成为富翁的事实,给人们带来了无限希望。大多数白手起家的人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成为富翁,是由于脚踏实地,、尽心尽力工作,认认真真储蓄。渐渐地事业有成,也开始有了投资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为钱投入了多少心血和精力是不言而喻的。

  所有金融产品的选择都是财务规划的附带结果,所有的金融产品都是“投资之道”。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要在选择“投资之道”的时找到投资的道理,即“投资之理”。

  如果你也想成为富翁,就应该像他们一样脚踏实地,认真储蓄。但这并等于说要经常饿着肚子不吃饭,或取消一家人每个月仅有的一两次下馆子活动,自己虐待自己。世上没有任何一条法律规定每个人都必须要积攒600万以上,所以,你完全可以在保证一定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储蓄。我所说的“充分储蓄”是指根据每个人自身的条件,最大限度地储蓄。人与人是不同的,有的人能够存下收入的50%,而有的人只能存下收入的5%。

  我相信,大部分人不能充分储蓄的原因,并不是浪费,而是不清楚自己每月的收入中,在哪些方面支出了多少,最终剩下了多少。

  你知道这个月的工资中扣了多少税吗?扣除了多少社会保险费和健康保险费?你清楚这个月消费了多少吗?如果超出了上个月的消费,是在哪方面超出的?如果少于上个月的消费,是少在哪儿?还有,晚上当你站在银行ATM机前取款时,可曾由于要白白扣除6元取款手续费而犹豫过呢?那时,你有没有想过要等到第二天银行营业时再到柜台取款呢?

  如果你能如此细心地关心钱的支出,就凭这一点,也会有助于你增加存款。刚开始可能会有一点困难,但只要稍微再努力一点,就能养成每月定额消费的习惯。只要一直保持这种习惯,你肯定能比现在积攒更多的钱。

  人们常常认为,只有赚很多钱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富翁。实际上,如果没有养成存钱的习惯,就算赚再多的钱,也不会有更多我积蓄。

  我认识一些月薪过万的人。不过,他们中大部分人的生活都谈不上比别人好。其实,理由很简单。钱赚得越多,花得就越多,渐渐地,就会对消费失去控制,对金钱的数额失去想念。于是,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每月支出数额庞大后,通常会感到非常惊讶。如果有一天,收入突然减少或者生活突陷困境,那么,他们不得不承受更大的经济压力。

  钱和人一样,你给它的爱惜越多,它给你的报答也越多。即使只是一点小小的回报,一点一滴聚集起来,也可以成为一笔可观收入。如果用这一笔钱为本钱进行投资或储蓄,那么它增长的速度就会更快。

  如果你真想成为富翁,就要从存钱开始,暂时把那种通过工作或投资从而获得更大收益的想法放置一边。当然,还是很有必要不断地自我提升,因为你可能拥有大企业家或大投资家的才能。虽然获得巨大成功的人只是少数,但有一天你也可能成为其中的一员。

  财富加速方程式

  自然界中关于“力的定律”,,由于是牛顿发现后用数学方法表示出来的,所以叫“牛顿第二定律”。这个定律可以用简单的数学公式表示:

  F(力)= m(质量)× a(加速度)

  我一直在问自己:这世间如果真的存在一则财富增长的定律的话,该怎么用公式表示?经过不懈探索,我最终得出了如下结论:

  财富 = 对钱的迫切程度 × 复利 × 时间2

  我把这个公式称为“财富方程式”,也就是我一直探索的财富定律。

  其实,世上并不存在成为富翁的绝对定律。而且,我也不能提供推导出这个公式的具体数据。不过,这个公式里面确实包含着能够让财富增值的原理。在下文中,我将为你详细解读这个方程式。

  真的想成为盖茨式的世界首富吗?

  李顺德奶奶出生在黄海岛, 10岁的时候,失去了父母。为了赚钱,她把两个妹妹留在家里,一个人远离家乡。后来爆发了6?25战争(朝鲜战争),她不得不定居在韩国。李奶奶每天思念着留在北边的两个妹妹,希望有一天南北统一后可以给她们买个小房子。为了完成这个心愿,她什么脏活累话都干,拼命赚钱。但最后,由于没有找到她的妹妹,她把积攒了一辈子的财产——360万元全部捐给了韩国建国大学。她说,既然不能把这些钱留给妹妹们,那就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吧。她要求学校相关人员:如果有一天南北统一,请一定要找到她的妹妹们,并给予相应的帮助。

  也许有人会认为,对于一辈子拼命赚钱的人来,360万元还算不上一大笔钱。但是对一个靠做针线活和卖香烟谋生的老奶奶来说,360万元却是一大笔饱含血泪的钱。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老奶奶积攒下这么多钱呢?是对钱的渴望。如果没有对妹妹们的强烈思念,如果不是迫切地期盼南北统一后和妹妹们一起幸福地生活,她能够积攒下360万元吗?

  这就是我所说的“对钱的迫切程度”。这是一个迫切的梦想,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换取的。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李奶奶有了强大的动力,那就是一定要成为富翁。在我见过的人当中,有的人连正式的工作都没有,整天靠父母的财产生活;有的人每天只想着有没有办法继承财产。和这些人不同的是,也有一些人迫切地想要成为富翁。在这里我介绍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案例。

  朴科长,37岁,在一家外资制药公司工作。由于家境不好,他从小就吃了很多苦。特别是读大学时,经济很困难。令人欣慰的是,他读书非常用功,得过几次奖学金。他还通过做家教或在补习班做辅导老师解决学费和生活费。临近毕业的时候,他很想去美国留学或者在国内继续攻读研究生,但因为考虑要赡养住在乡下的贫穷的父母,最后选择了工作。他有两个“一定要成为富翁”明确的理由:。

  如果自己的子女很想读书的话,无论是10年还是20年,他都会负担他们的教育费用;

  每当听到一辈子艰辛的父母对他说“抱歉”的时候,他就告诉自己,绝不能再因为贫穷而对自己的子女怀有这种情感。

  为了这个目标,他决定从储蓄开始。上班的第一年,他买了4套西服,至今已经翻新了几次,其中有两套已经穿了10年。他甚至还有几件穿了10年的内衣。结婚之前,给乡下的父母寄钱后,他把一半以上的工资都存进了银行。结婚之后,夫妻俩商定,妻子的工资负责所有的支出,他的工资全部存起来。虽然好不容易买了一套公寓,但他们以传贳房的方式租给别人,他们自己搬到了妻子的娘家。一方面是因为不想白白支付贷款利息,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老人们能帮着教育孩子。等他们存够了传贳金还给租房人,回到自己房子的时候,已经是4年后了。正是朴科长想成为富翁的迫切愿望,让他采取了这样的行动。

  你是真的想成为富翁呢,还是只是想“要是能成为富翁就好了”?要想了解你自己是不是拥有这种迫切感,其实很容易。

  “对钱的迫切程度”反映的是你存钱的决心和具备的动力。当你有一个非常明确并极其想达到的目标时,你对钱的迫切程度就会大大提高。

  如果你想成为富翁,但现在还没有充分储蓄的话,那是因为你对钱的需要并不是那么迫切。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充分储蓄并没有制定诸如“一定要将工资的30%以上存起来”的绝对标准,而是要你根据自身的条件,最大限度地储蓄。如果你决定要增加储蓄,但几个月后却放弃了;如果你决定要比上个月减少支出,却从未做到,则说明你对钱的需要还不够迫切。当然,在实际生活中,也会遇到不能充分储蓄或者不得不减少储蓄的时候,但是如果没有对钱的迫切感的话,等情况一好转,你还会和从前一样。迫切感会让你行动起来,而且还会让你尽可能地多储蓄一点。在此我要特别说明一点:迫切感和对钱的欲望是不一样的。过分的欲望让人不只紧盯着自己的储蓄,还会对别人的东西产生贪念。这种欲望只会让你活得更累。

  复利的魔法棒

  爱因斯坦说过,“复利是宇宙中最强大的能量,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如果说,这世间确实有一根能让人成为富翁的“魔法棒”的话,那可能就是“复利投资”了。与“复利”相对的概念是“单利”,它们之间的差异在于计算利息的方式不同:复利不仅计算最初投入的本金的利息,还包括利滚利(即把利息加在本金上重新当本金)。单利仅仅是对最初的本金计算利息。

  如果把60万元按年利率10%投资复利式金融产品,2年后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1年后利息:60万×10%=6万

  2年后利息:(60万+6万)×10%=6.6万

  投资结果:60万+6万+6.6万=72.6万

  把60万按年利率10%投资单利式金融产品,2年后的情况却有些不同:

  1年后利息:60万×10%=6万

  2年后利息:60万×10%=6万

  投资结果:60万+6万+6万=72万

  复利通常是指年复利,按计算周期也可以分为年复利、6个月复利、月复利等。看到上面的案例,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无论是以复利的方式还是单利的方式,结果好像都没有太大的差异,但事实绝不是这样的。有一个关于复利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

  1626年,美国早期移民用价值24美元的首饰和小玻璃球,向印地安人买下了整个纽约曼哈顿。当以华尔街为象征的曼哈顿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后,人们嘲笑当时的印地安人愚蠢。但著名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说,如果当时印地安人把收到的东西换成钱,按年利率8%投资复利式债券的话,363年后的1989年可能已经有大约32万亿美元了。

  1989年,整个曼哈顿的地价按市值还不到1千亿。可想而知,32万亿是一笔多大数额的钱了。人们称这样的现象为“复利的魔法”。如果把24美元按年利率8%用单利投资,363年后会有多少呢?其结果更让人惊讶,仅仅是721美元。

  如果你觉得363年的时间太长,那么不妨考虑一下我关于下面这场交易的提议:假如我愿意借给你60万元,偿还条件是下个月只还6元,以后的每个月要比前一个月多还5%的金额,持续还款20年。也就是说第一个月还6元,第二个月还6.3元,第三个月还6.6韩元,第四个月还6.9元,以这种方式分20年还款,每个月只需多还一点点。请问:你愿意和我做这场交易吗?

  如果你认为,借款60万元,每个月只需还6元,实在太轻松了,从而同意进行这场交易的话,你会后悔一辈子的。因为在这20年里,你至少要支付1 440万元。站在你的立场上看,你是借了60万元,支付了1 380万元的利息;站在我的立场上看,我是投资了60万元,收益了1 380万元。这就是按月复利5%的收益率每月投资6元的方式,20年后这笔投资会超过1 440万元。

  有些人由于无法向银行贷款,不得不借高利贷,最后走向破产,正是这个原因。只要延期还款一次,不仅是本金的利息,利息衍生的利息也会按复利的方式增长。这样一来,要偿还的金额可能一下子变成了本金的2倍甚至3倍,最后就算想还也无能为力了。复利具有强大的力量,所以,即使是1%的差异,利用它进行投资的结果也会天差地别。

  如果把60万元按年利率4%的税后收益率复利投资,30年后会变成192万元;按年利率5%的税后收益率,30年后会变成约258万元;如果可以按年利率7%的税后收益率,30年后则约456万元。

  仅仅1%的收益率差异,30年后却带来66万元的差异,3%的收益率差异,30年后会带来264万元的巨大差异(超过投资本金4倍多)。有经验的富翁们非常清楚这种差异。

  表1.1 一次性投资60万元的复利投资收益表

  (单位:元)

  投资本金 税后收益率

  (年复利) 5年 10年 20年 30年

  600 000 4.00% 729 960 888 120 1 314 660 1 946 040

   5.00% 765 720 977 280 1 591 980 2 593 140

   7.00% 841 500 1 180 260 2 321 760 4 567 320

  收益率1%P的差异 35 760 89 160 277 260 647 100

  收益率3%P的差异 111 540 292 140 1 007 100 2 621 280

  表1.2 每年追加投资6万元的投资收益表

  (单位:元)

  每年追加金 税后收益率

  (年复利) 5年 10年 20年 30年

  60 000 4.00% 337 980 749 160 1 858 140 3 499 680

   5.00% 348 060 792 360 2 083 140 4 185 600

   7.00% 369 180 886 980 2 631 900 6 064 380

  收益率1%P的差异 10 080 43 200 225 000 685 380

  收益率3%P的差异 31 200 137 820 773 760 2 564 700

  * 税后收益率:除去由收益而产生的所得税、交易金融产品时须支付的手续费等各种投资费用后,获得的最终收益率。

  一天清早,我到某银行江南区逸院洞支行办理业务。距离办公时间还有几分钟,但银行里已经坐着五六位老人了。我好奇地向大堂经理询问他们是办理什么业务。大堂经理告诉我,这些老人是VIP顾客,今天是来办理数量有限的特殊定期存款业务,一大早就到银行排队等待了。

  逸院洞住宅区住着很多年老的富翁,他们常去银行办理相关业务。由于股票型基金可能会损失本金,他们更倾向于保守的投资。即使是低息时代,他们依然偏爱定期存款或确定利率型免税年金保险(确定利率型是与利率联动型相反的概念,指保险公司与投保人约定期满时,返还投保期间从投保人收取的保险费及每年确定利率的保险商品。——译者注)等。那时正是寒冷的一月,但他们不顾寒冷大清早在银行等候,仅仅只是为了获得一年仅有的一两次能够得到1%追加利息的好机会。

  很多人都觉得1%微不足道,但富翁们从来不会漠视这种差异。6 000元,1%的利息仅仅不过60元,但如果把本金追加到600万,1%的利息就有6万元。正因重视这种细微的差异,所以他们才能够成为富翁,并且未来依然是富翁。

  如果你已经明白了复利投资的重要性,就要养成一种习惯,那就是在投资储蓄、基金等金融产品时,要亲自计算复利投资收益率,做到明明白白投资。

  假设用60万投资基金,5年后变成72万元。

  为了实现人生的梦想与目标,在进行投资理财时可选择将一笔投与定投相结合。一笔投是对当前可投资资产的投资决策,定投是对未来可投资资产的投资选择。

  通过计算收益率可以知道,投资本金60万元,得到12万元的收益,5年期间的累积收益率是20%。收益率虽算不上很高,但还是可以接受的。不过,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它的年复利收益率只有3.7%,这比最近银行1年定期存款利率还要低。换句话说,如果办理定期存款业务,每年反复储蓄本金和利息,反而能得到更大的收益。当然,根据投资期间的利率变动,其结果可能会有些差异。实际上,我真正想说的是,基金投资的实际收益率有时会比评估的收益率更高。

  基金投资有三个要点:选基金公司比选基金经理更重要;下跌市表现比上涨市表现更重要;长线回报率比短线回报率更重要。

  单纯用累积收益率除以投资期限计算年均收益率的方法(即用5年的累积收益率20%,除以5计算出年均收益率为4%)也不是很合理的收益率评估方法。因为这种计算方法可能是用单利计算的,投资期限越长,这种错视现象会更明显。

  如果将60万元按7%的税后年收益率复利投资,经过不同年限的累积,金额如下表1.3。明明是用7%的年复利收益率计算的,但看上去似乎单利计算出的年均收益率更高,而事实上并非如此。这就是所谓的“收益率错视现象”。因此,投资(基金等)后,最好还是先计算复利收益率,然后和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相比较。只有这样,才能更合理地评估本金损失的风险。这种做法不仅适用于金融产品,还适用于股票、房地产等投资对象。

  表1.3 收益率错视现象

  (单位:元)

  投资本金 税后收益率

  (年复利) 5年 10年 20年 30年

  600 000 7.00% 841 500 1 180 260 2 321 760 4 567 320

  累积收益率(A) 40.25% 96.71% 286.96% 661.22%

  年均收益率(A/年) 8.05% 9.67% 14.35% 22.04%

  计算复利收益率的方法虽然有些复杂,但可以利用Excel软件进行简单的计算,即使不知道原理也没有关系。

  计算复利收益率,在Excel的单元格中输入:

  =rate(投资年数,0,-投资本金,投资结果)

  例如,一次性投资基金6万元,3年后变成7.2万元,在单元格中输入:

  =rate(3,0,-60 000,720 00)

  Excel软件会自动计算出结果:6.3%,这表示本金在3年内按年均收益率6.3%的复利进行投资。(如果不是6.3%,而是0或0.06,选定单元格状态,按鼠标右键选择单元格的格式,打开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在数值选项卡中选择百分比范围,调整小数位。)

  如果是每月追加式投资,就在单元格中输入:

  =rate(投资月数,-月追加金,0,投资结果,1)*12

  例如,每月追加式投资6 000元,3年(36个月)后变成24万元,在单元格中输入:

  =rate(36,-6 000,0,240 000,1)*12

  Excel软件会自动计算出结果:6.7%,这表示每月投资的钱相当于按6.7%的年均收益率复利投资。

  事实上,评估投资收益率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如果想用前面提供的复利收益率计算方法,那么只有在一次性投资或每月定期定额投资后,以年为单位评估收益率时,才可以得出正确的结果。如果投资基金等实绩红利型(即根据经营实绩可以得到很多收益,也可能会损失本金。——译者注)金融产品后,在投资期间回收一部分资金或不定期不定额投资,还有投资期限不是以年为单位时,前面提到的计算方法都不适用。所以,专家们常采用“金额加重收益率”或“时间加重收益率”的计算方法。但对个人投资者来说,没有必要用这么复杂的收益率计算方法。即使采用这种计算方法,如果投资金额的注入与回收太过频繁,其计算过程也会变得很复杂。

  在这里,我提供一种简单的复利收益率计算方法,可以作为评估投资收益率的补充方法。例如,一次性投资期限为1年6个月,就用1.5年计算,如果是追加式不定期投资,就用一年的投资总额除以12的得数作为每月的投资金额,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大概的年复利收益率。

  值得注意的是,用一次性投资收益率计算方法,计算追加式投资收益率可能无法得出正确的结果。案例中,投资总额21.6万元(=6 000元×36个月),得到了2.4万元的收益,累积收益率是11.1%(=2.4万元÷21.6万元),年均收益率是3.7%(=11.1%÷3年)。费尽精力投资了3年,却只得到这个结果,不禁令人失望,但这并不是一个合理的评估方法。因为这是把21.6万元当作一次性投资计算的收益率,并不是每月追加式投资的收益率。就像在银行办理了零存整取存款业务,到期利息不能用定期存款利息计算一样。如果办理了3年期限的零存整取存款业务,想得到3年定期存款利息,就要办理税后年利率7.2%的零存整取存款业务,这其实是一个不小的收益率。

  TIP 定期存款和零存整取存款的利息差异

  把6万元按5%的年利率定期存款(相当于韩国的整存整取定期存款。——译者注),1年后会有3 000元的利息。但是以同样的利率,办理零存整取存款业务,每月存4 998元,存一年(4 998元×12个月≈60 000元),到期后的利息只有定期存款利息的一半左右,即1 620元。这是因为只有第一个月的储蓄金额能够得到5%的年利率,但从第二个月开始只能按11个月的利息计算、第三个月按10个月的利息……最后一个月只能按1个月的利息计算,而这是由于每个月存款的期限不同造成的。

  零存整取到期后的利息可以参考下面的方法简单地计算:

  到期利息(税前)=月储蓄金额×(利率÷12)×[到期月数×(到期月数+1)÷2]

  例如,每月存6 000元,按5%的年利率零存整取存款一年,到期后利息是:6 000元×(0.05÷12)×[12×(12+1)÷2]= 1 950元。

  此外,还有一种简单的应用复利的计算方法,被称为“72定律”,这个计算方法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本金增长2倍所需时间(年)=72÷年复利收益率

  例如,按4%的年复利收益率投资6万元,到收益增长为本金的2倍即12万元需要18年的时间(=72÷4)。如果可以按7.2%的年复利收益率投资,会比这个时间更短,即10年(=72÷7.2)后变成12万元。应用上面的公式,表示为:

  本金增长2倍所需年复利收益率(%)=72÷时间(年)

  例如,想把6万元在5年后变成12万元,就要按14.4%的年复利收益率(=72÷5)进行投资。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公式,却对建立投资计划或预测投资结果非常有帮助。但是,“72定律”适用于一次性投资,并不适用于每月追加式投资。

  一说到复利投资,人们就理解成投资复利式金融产品,其实应该从投资行为本身去理解。

  例如,定期存款一年,到期后将产生的利息和本金再次定期存款一年,这种行为就是一种复利投资。如果到期后提取利息,再把本金定期存款一年,或提取本金的一半,再把剩余的钱定期存款一年,这种行为并不是复利投资。即把投资的本金和所产生的收益一起反复(或继续)投资的行为就是复利投资,这不仅适用于储蓄,也适用于股票、基金、房地产等投资对象。比如投资基金后,把本金和收益全部投资房地产,或拿出一半继续投资基金,剩下的一半投资房地产,这种行为也是复利投资,只不过投资对象上发生了变化或分散。除此之外,如果把通过这种方式积攒的钱全部用于创业,则是更广义的复利投资。

  115法则:现值翻3倍的年限大致等于115处于年利息率百分数。翻3倍的时间=115/(利息率*100)

  我在前面一直强调的“复利的魔法”,并不单指对复利式金融产品实施了魔法,也是指对不断复利投资的行为实施了魔法。请想一下,投资的主体是谁呢?是人。所以,你手里也同样握有魔棒,关键在于作为魔法师的你要不要实施复利的魔法。

  TIP 物价上涨率也是复利

  假设每年的物价上涨率是4%,今年6元一包的方便面明年会变成6.24元,后年就会变成6.49元。你正在读这本书的时候,钱的价值也会以复利的方式减少。

  表1.4 物价的变化

  (单位:元)

  当前物价 物价上涨率(年%) 5年 10年 20年 30年

  6 3.00% 7 8 11 15

   4.00% 7 9 13 19

   5.00% 8 10 16 26

  表1.5 钱的价值变化

  (单位:元)

  当前价值 物价上涨率

  (年%) 5年 10年 20年 30年

  600,000

   3.00% 52 45 33 25

   4.00% 49 41 27 18

   5.00% 47 37 23 14

  比如今天,你还可以用6元买到一包方便面;到了明年,你可能很难再买到一包方便面。这是因为经过一年,钱的价值会减少,所以无法再用同样的价钱买到同样的方便面了。又比如,有一套公寓,现在的售价是120万元,如果你想在3年后购买,只准备了120万元是买不到这套公寓的,因为在这3年间,房价上升的可能性非常大。

  所以,在制定长期投资计划的时候,应该同时考虑收益率和物价上涨率。正因为这个原因,在低息时期,如果只投资收益率比较低的定期存款或零存整取,收益就可能会有所损失。因此,如果投资收益率与物价上涨率无法持平,那么投资和消费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对于物价的变化和货币价值的变化,也可以用前面提到的“72定律”预测。

  物价上涨2倍所需时间(年)=72÷期间的物价上涨率

  存款贬值一半时所需时间(年)=72÷期间的物价上涨率

  假设每年的物价上涨率是4%,18年(=72÷4)后物价会变成现在的2倍,存款的价值就会变成现在的一半。

  时间=等待=金钱

  现在我们来谈一谈时间对于财富增长的意义。可以说:“没有时间,复利就没有魔法。”

  在财富形成的过程中,时间很重要,所以我在财富方程式中列出了时间的平方。其实,在这里所说的“时间”,也可以解释为“等待”。

  现代人做事大都比较浮躁,甚至有人在投资基金的时候,也像投资股票那样,总是在短期内买进卖出,一年内多次从这个基金换到那个基金。但事实上,并不是着急就能赚得更多更快。应该在投资之前慎重选择,投资之后耐心等待。

  长期投资是一种很好的投资方法,但在选择长期投资品种的时候必须谨而慎之。我们的身边充满通过长期投资致富的例子,但也不乏10年之后资产依然被套的例子。

  美国著名基金经理彼得?林奇在执掌麦哲伦基金的13年间,创造了累积收益率2 700%,年均复利收益率28.9%的惊人成绩。但投资麦哲伦基金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却损失严重。这是因为这些人都是在基金收益率高的时候投资,一旦看到收益率下跌,就把钱撤回。只有那些耐心等待的人而不是所有参加这场“宴会”的人,才能最终得到 “醇美的香槟”。

  每年都有很多人到汝矣岛汉江岸边玩火花游戏。人们为了找到一个好位置,花几个小时在那里等待。火花游戏开始后,惊叹声四起,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火花魔法的主角。在那短暂的时刻,忘却积累已久的疲劳与烦恼。但美丽的瞬间结束之后,剩下的只有火药味和垃圾,以及回家的漫漫长路。

  复利的魔法没有火花的魔法那么华丽,也不是提前几个小时到达,然后站在好位置就可以欣赏到的一场秀。复利的魔法只有秉持信任,一直耐心等待的人才可以看到,是在漫长的岁月中忍耐的结果。而且,复利的魔法一旦开始,就不会像火花的魔法那样昙花一现,而是会更长更久,甚至会延续到下一代。

  那些白手起家、令人羡慕不已的的富翁们,在过去贫穷的日子里,也曾迫切地期盼能够获得财富,于是拼命地储蓄和投资,最终,他们都见证了复利的魔法。

  也许你会想:要成为富翁竟然需要10年、20年的时间,是不是太长了?不过,如果能够稍微调整一下视角,你可能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我常常不愿相信自己离40岁越来越近了。坐在爸爸怀里看电视;大学的第一堂课;从部队退役的第一天;听到妻子怀孕的消息后,开心地给亲戚朋友们打电话……这一切都好像是昨天刚刚发生的事情,但事实上,我已经是个奔40岁的人了。回首往事,岁月如梭。再过10年、20年,我一定还会有这样的感受吧。

  时间对每个人都很公平,它不会因任何人而暂停脚步,永远只会向前走。有的人在某一天终于成了富翁,而有的人一辈子清贫。

  人们感慨自己的命运,埋怨上天不公平,可是我认为这并不是因为所谓的“人各有命”,而在于各人的选择。我相信,只要努力,借助储蓄,任何人都能够比现在拥有更多的钱。所以,只要你常常思考怎样有效地投资,主动学习怎样理财,并学以致用,那么,剩下的问题就交由时间去解决吧。

  现在,我们一起试着解“财富方程式”,可以简单理解成:“要想成为富翁,就要满怀迫切地、坚持不断地进行复利投资。”

  假设每年存6万元,并且不使用这笔钱,以7%的税后年收益率不断地复利投资,那么20年后就会获得264万元,30年后就会获得600万元以上。如果能够以更高的收益率投资,就会拥有更多的财富。如果第一年存6万元,从下一年起,比前一年增加5%的储蓄额,那么20年后就会获得390万元,30年后就会获得近1 080万元。

  表1.6 投资6万元后的投资收益表

  (单位:元)

  年储蓄额 储蓄额增额率

  (与前一年相比) 税后收益率

  (年复利) 10年 20年 30年

  60 000 0.00% 7.00% 886 980 2 631 900 6 064 380

   5.00% 1 085 760 3 904 560 10 561 860

  迫切程度 复利投资 时间2

  “你每年能存多少钱?”“每年你的储蓄额能否增长?”通过答案,可以判断出你到底有多么迫切地期盼成为富翁。

  如果没有迫切感就不会充分储蓄,也就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方法,也无法耐心地等待。我并不是说每年储蓄6万元以上就是有迫切感,而储蓄3万元就不是。每年到底能储蓄多少,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决定。而到底存多少最合适,只有自己能找到最佳答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富翁们从来不会漠视差异
一次性付款PK按揭:计算买房精细账
怎样变成有钱人?一个神奇公式助你达标
极简生活后,却意外地财务自由了
如何利用复利,快速钱生钱
大家都是怎么理财的?(金融视角的回答,4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