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银元、铜元和辅币
userphoto

2016.03.20

关注
  外国银元侵入中国后,引起各方注意。清中期,民间仿铸,有广板、杭板、福板、苏板等品名。后在福建铸台湾寿星银饼和漳州军饷币。还有咸丰如意银饼、同治笔宝银饼、同治寿星银饼和谨慎军饷银饼。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上海有王永盛、郁森盛、经正纪等银号自铸银饼。清廷在西藏铸西藏银币,有乾隆宝藏、嘉庆宝藏、道光宝藏三种,成色较高,限西藏行用。四川仿铸卢比,抵制印度币入侵,币面有光绪半身像,是中国最早人像币。新疆铸“饷银”和两种“饷金”币;还铸土耳其式铁勒金币,全部回文,均限本地流通。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张之洞在广东首铸光绪元宝银币,通称“龙洋”,币面汉文,币背有龙纹和英文。制定铸币章程,法定一元币含银九成,重七钱二分,半元(五角)重三钱六分、八六成,二角(双毫)、一角(单毫)及五分三种,分别重一钱四分八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均含银八成。后四种又称对开、四开、八开、十六开。各省均仿此铸行,因有大利,由竞铸到滥铸,减重变质。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已有十多省铸银元,轻重成色不等,平均每枚重0.7177两,含银0.6403库平两,均低于标准,如奉天的仅含银0.5959两。光绪末年,争论银元单位问题,以慈禧为首的一派主张用“一两”,并制订章程,开铸一两银元,行不通。另一派于宣统二年,照一元重量七钱二分标准再铸龙洋。同时制订《国币条例》二十四条,规定铸币权统一归中央,停止各省自铸,设币制局,统管铸币;规定以元为单位,重七钱二分,成色九成。次年五月在南京、武汉照此要求铸大清银币及宣统元宝。

  民国初年,铸开国纪念币,各省仍自铸,四川铸过大汉银元。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公布新国币条例,规定银元为国币,即本位币,重七钱二分,银89%,有袁世凯头像,通称袁大头。一切税收和财政收支均用国币,不准用外国钞票及生银。此币信用好,很快风行全国。首先在上海取代龙洋并排斥鹰洋和其他外国银元。据估计,民初银元一元币约铸造14亿枚,其重量多数为26.8641克,含纯银23.9024808克。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国民政府改铸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币,通称“孙币”或“船洋”。从此,船洋与袁大头同时流通,其他中外银元逐渐退出。民初,还铸有几种金币,如袁世凯金币,洪宪纪念金币,云南拥护共和纪念金币。从民初到北伐战争前还出现一些银币:孙中山半身侧面币,黎元洪币,袁世凯军装像币,袁世凯开国纪念币,洪宪币,四川军政府币,曹琨币,段祺瑞币,徐世昌纪念币等。废两改元后,颁布“银本位铸造条例草案”,改为银元一元重26.6921克,银88%,铜12%,含纯银23.493448克,为本位币。两年后,行法币政策,银元不再成为法货。但银元始终被城乡居民窖藏,晚期尤甚。

  清代晚期,在铸币章程中规定铸行银辅币,各省所铸品种繁多,粗制滥造,折扣使用。从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起,广东铸五角、二角、一角、五分四种辅币。其中二角者叫双毫,作为主要货币行用,一切公私收支,均以毫洋计算,不用大洋。后与单毫(一角)一道扩展到两湖、两广及东南沿海地区。广东通称毫洋,他处叫小洋、银角子。云南半开银元(即五角或半元)作为主币在当地流通数十年。

  铜元起源于10文、20文两种咸丰大钱和香港港仙,俗称铜板、铜钿、铜角子、铜子儿,是一种无方孔的大钱,钱文写明当制钱若干文。计有面值200文、100文、50文、20文、10文、五文、二文、一文等八种,后三种极少。前三种俗称大铜元,四川全省通用头两种,50文者主要在鄂西、湘西北地区行用。20文、10文两种数量最多,通称双铜元和单铜元,除大铜元流行区和边疆外,几乎全国通用。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李鸿章在广东首铸铜元,每枚重二钱,成色铜95%,铅4%,锡1%,圆形无方孔。钱面正中圆圈内有汉文光绪元宝四字,内加满文宝广,圈外有字标明钱值,钱背圈中有蟠龙花纹。以后各省照此仿铸,版别极多,内容五花八门,每省都有数百种。又有大清铜币和宣统元宝。到1905年,已有17省设厂自铸。当时80至90枚铜元折合银元一元,是年已铸行75亿枚。民国所铸铜元极其复杂,各省封建割据势力,作为军饷来源,竞相滥铸,偷工减料,恶币充斥市场,与银元比价,已下跌到130—180枚换一银元,其质量都低于官定标准,有的含铜量竟相差26%以上。民初铜元图案有交叉五色旗和18星旗的(简称双旗),有开国纪念币、共和纪念币等。清政府和北洋政府多次制订改革措施,完全无效,铜元贬值,一泻千里。与银元比价下跌到300枚换一银元,北方有些地方甚至跌到五百枚换一银元。而且各省互相封锁,不准外省铜元进入,又低价向外省推销。外商趁机私铸劣质铜元,更是火上加油,增加混乱。从北伐到抗战前后,市场上铜元逐渐减少。以后也就烟消云散,退出市场。铜元的发行流通,前后约有30余年的历史。

  清末,德国曾在青岛发行五分与一角两种镍币。国币条例中规定过铸镍币,未行。云南、广东都发行过一角和五分镍币,流通不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铜元
大清、民国造币厂银元铸造浅谈
2022西泠春拍 | 中国历代钱币专场精赏
【藏家】钱币的前世与今生
光绪年间铜元贬值德国制辅币流通|“大德国宝”的传奇
中国镍币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