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相声的分类
userphoto

2011.01.15

关注
关于相声分类这个事想了好久了,觉得相声的分类过于杂乱,杂乱的原因是由于缺乏科学的分类依据,大都流于口头的叫法,这种叫法应该说无可非议,有可非议的是某种叫法一旦被人认了真,当成一种科学术语,就会以讹传讹,造成越分越乱、越乱越分的混沌局面。
你看,一上来就说这么吓人,干吗呀,先把人一棍子打懵是吧?

NO。不是想把你们打懵,是我自己一直懵着。借这个机会把自个拿出来晾晾,您给看看我到底懵在哪儿。拜托了!

一、 五花八门的相声分类(叫法)
相声的分类很多,按功能分为讽刺相声和歌颂相声,按年代分传统相声和新相声(也有的叫现代相声),按传播形式分广播相声、电视相声,按演出地点分剧场相声、晚会相声,按地方分天津相声、北京相声,按地域分南方相声、北方相声,按表演风格分常家相声、候派相声、马派相声, 按使用道具的种类分化妆相声、吉他相声、手风琴相声、快板相声……按……
别按了,总这么分下去就按不住了。硬拉回来算了。吁!
其实这仅是一小部分。我站住了,您还可以继续分下去。
在这些林林总总的相声叫法中,有些是约定俗成的,有些是随口而叫的(这里边还分负责任的随口叫和不负责任的随口乱叫 )。有些是一落生就带有贬义(如晚会相声,等于是快餐相声、垃圾相声的代名词),有些则叫法暧昧、褒贬掺半(如电视相声),有些则带有敌对色彩(如南方相声、北方相声)。仔细想想,不管哪一种分类都是经不住推敲的,为什么?缺乏科学的分类依据。不科学,就不严谨,就有空子可钻(你们可以试着钻钻,比如,介于北京天津之间的廊坊相声叫什么?等廊坊被天津北京瓜分了呢?)。这有点像相声的四门功课----说学逗唱,事实上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科学的分类方法把这四门功课分清,老师模糊地讲,学生模糊地学,记者模糊地写,读者模糊地看。更滑稽的是,随着电视艺术的发展,还有人提议在这四门功课后候补一门:演。这就显得有点多此一举。
人文科学不像自然科学, 分类依据好“找”,是“死”的, 比如生物分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依据,比如植物根茎叶的区分方法。当然,这并不表明人文科学不可分。那为什么相声分类就这么难呢?
窃以为,造成相声不好分类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相声的出身----先天不足,因为至今“相声”也没有一个科学的被业界所接受的定义。谁站出来说说,什么叫相声?(在所有的相声文献中,刘梓钰先生试图下过一个科学的定义,见他的《相声艺术的奥秘》,但也经不住推敲,所以也没被业界认可。 )
相声似乎就是在这种名不正言不顺的恶劣环境中顽强地糊里糊涂地活着。
所以,在还没弄清相声的定义的前提下,就妄想给相声分类就显得有些草率,有些捉襟见肘,有些徒劳,有些受累不讨好,甚至有些贻笑大方。
比如说吉他相声的叫法。抱着吉他说相声就叫吉他相声,还追根溯源,像吉尼斯一样查查谁是第一个。要我说,这种东西对相声的发展只有负作用(我指的是这种叫法),因为这之后又冒出一批人另辟蹊径,创造自己的“学说”,畸形地“发展”着相声(国人似乎有“首创”“第一”的瘾,唯恐落在别人后面,我不知道专业团体里这种“第一”在评职称时是否加分?),于是,一个接一个的新相声种类如雨后的狗尿苔一样噌噌往外蹿。这就有些像宋丹丹给老年人的分类,尽管她信誓旦旦地说,“我把老年人分析得相当透彻(“相当”俩字是重音)…..感情失落型、老年痴呆型、内分泌失调型”,但后来随着赵本山的表现,又添枝加叶地有了“屋里憋屈型”和“没事找抽型”。 滑稽不?
我的建议是:1、既然不科学,存在的我们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别去较真了。比如以前这个论坛讨论天津相声和北京相声的问题。因为这种分类本身就不严谨、不科学,在这个前提下去争论谁是谁非就不会出来结果,弄不好还会打起来。这东西不像争地盘,打一通,签订个协议,划地赔银子,等另一方强大起来,再撕毁协议,再打。
2、约定俗成的、为了学术叙述上需要的就这么叫着(比如传统相声和新相声的分类),模糊着(我这里的“模糊”不是“糊涂”的意思),新的概念就别提了,省得越弄越乱乎。既然要分类,就本着科学的态度,没有科学的分类依据,暂不要分类。
就叫“相声”怎么啦?拿出过硬的东西来,人家自然会承认你。

二、为什么会有新概念出现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多少有些主观臆断,稍有不慎还会弄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比如标新立异、比如炒作、比如无奈,比如……
还是举一个例子吧-----“泛相声”的提法,我试着撞撞这个枪口,万一我不幸了,你们也可以弄出来一个“半农的N种死法” 。交代一下,选择撞这个枪口,一则因为听网上说冯巩这人挺大度;二则因为冯巩不上网,看不见我写的东西;三则泛相声的“名气”比较大。
我分析着,冯巩当初抛出这样一个概念无非有这么几点原因:1、逃避责任。当时相声不景气的叫法很普遍,冯巩几段相声出来惹来非议,作为一个知名相声演员怕背上糟蹋相声的黑锅,加之那段时间他还一直拍电影电视剧,压力很大,于是“祸水东引”,把相声扩大化----泛相声,泛相声还是相声,是相声的一种形式,言外之意,以前的相声叫正相声,我这个叫泛相声,中间划道杠杠儿,二一添作五,我并没糟蹋相声。或者换个思路:脚踏两只船,你说我不务正业,我还在搞相声啊,你说我糟踏相声,我搞的不叫相声啊,一人吃两家,你把我没法。2、标新立异。3、树立威望。这两条不分析了,主观性太强,缝不瓷实就会造成人身攻击。
这一点,我很替冯巩惋惜,其实他完全可以说“我这段就是相声”“我这段就是小品”,或者三缄其口,打死我也不说,根本就没必要憋出一个泛相声来为自己辩护、搪塞记者、糊弄观众。为什么?还是那句话,因为相声还没有一个科学的定义,泛相声又何从谈起?从哪儿泛?以哪儿为界?(你划的那个杠杠儿是游离不定的) 如果再较真一点,泛相声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发展方向是什么,说得上来吗?说不上来。一不留神,成了玩概念(我想这不应该是冯巩的初衷)。
玩概念注定必然短命,因为玩概念是贬义的东西,人们不喜欢。
惋惜的原因还有:泛相声的提法既没有对相声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泛相声成了相声的另类、异化),也没有把他糟蹋相声的“罪责”摘落清楚(现在一提起冯巩的相声,很多人就会说,他说的是泛相声,意思是说,他说的不叫相声。得,紧躲慢躲还是没躲开。)
泛相声是什么?泛相声是冯巩说的相声,别人不能说泛相声。别人想说,对不起,你再取个名,叫滥相声还是叫亚相声,那是你自己的事,与我无关,一副占山为王的架势。
泛相声的提出让本来就没弄清出身的“相声”更加模糊,以至于让大多数非专业相声爱好者误解为“相声演员参与的节目形式就叫相声”。你说这不把出身卑贱的可怜的相声害苦了吗!
瞧把相声挤兑的!
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完全可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三下五除二,要么是小品,要么是相声,没必要生拉硬扯,围着相声乱加修饰语,去年是相声短剧,今年是情景相声,明年指不定又出什么妖蛾子(此前,我曾提议成立一个相声综合治理委员会,挂靠在中国曲协,专门治理相声的“乱搭乱建”现象,没人理我,挺臊得慌。如果这个论坛有朝一日也可以选一个全国人大代表的话,求求你投我一票,让我也去一次大会堂,咸鱼翻一次身)。

三、关于科普相声
单把“科普相声”提出来,是想回答周先生的问题。
上面铺垫好了,回过头来谈科普相声。
我不知道这个词是谁提出来的,起初还为之呐喊过,最近就叛变了。
原因就不讲了,再提相声定义问题就成三番四抖了。除了在周先生帖子后面的跟贴之外,再加一些内容:
我为什么反对科普相声的提法?
反问一句,什么叫科普相声(给个定义先)?为什么要问这个,因为您是认真的,不是随口说说的,要把它当成事业来做。既然要为一件事付出后半生精力,那之前应该搞清它是什么并不为过,不是不为过,而是必须。
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您其实自己都没弄清楚,您说的是科普相声(暂且用之)的作用,不是概念。而且那些作用(或者叫功能)不单单是科普相声所独有的。
相声里加一些科学知识,这是必然的,有的多一些、集中一些,比如《挖宝》;有的少一些,散一些,例子太多了 ,这不叫科普相声,不是相声的“种类”,而是相声的特点-------益智性(或者通俗一点叫:知识性)。
相声的益智性本身就决定了听一段相声或多或少让人了解一些知识(包括科学知识)。想必听过相声的人都能获得过这样的“智”(我本人就是听了马三立的相声才在那年高考语文中,答对了《四书》的组成。没好好复习课本,净听相声了)。
为了学术上叙述方便,我们见过这样一个叫法----益智类相声,实际上作者不是有意在创造一个相声种类,因为他不会不明白,这也是个模糊概念,想想看,哪段相声不益智呢?
插一句,从语言学上,“科普”这个词还值得推敲,我不记得谁说的了,他觉得这个词应该叫“科学(技)传播”,而不应该叫“科学(技)普及”,我也搞不清孰优孰劣,只是略带提一下。
还举例子吧:比如听马三立的《卖黄土》,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噢,敢情摇煤球还得加粘土啊,是不是了解了一个科学知识?(你不能说把煤块进化到煤球不是一种科学吧)。能叫它科普相声吗?显然不能。
这个例子或许不具说服性,还带有矫情的成份。好,再来,比如你写一个植树造林的段子就叫科普相声,对吗,显然也不对。为什么也不对?顺着这个思路,那马三立的《西江月》叫不叫诗词相声?你会说一个段子太少,好,别人又说了《满江红》《卜算子》《清平乐》,加一块儿,叫不叫诗词相声?
又来,前些天周末相声俱乐部请了几个文学家搞座谈,刘恒还表了决心,写几段相声出来,假如写出来了,新名词也出来了----文学相声(或干脆叫文学家相声)。
乱不乱啊。
这种叫法有意思嘛?想把自己从相声堆儿里摘出来搞某种发明?何必把相声搞得支离破碎呢?

毛病出在哪儿呢?没有搞清什么叫科普相声。

我不反对你写相声(或者进一万步讲,振兴相声、献身相声事业),也不反对你专门写一些科学知识性很强的相声(注意用词),就是不赞成这个科普相声的提法,太模糊了,太不科学了,太不严谨了。因为一旦把这个概念亮出来(比如,风闻姜先生要搞科普相声大赛的事),怕就怕又成了炒概念。
先踏踏实实地拿出一些段子来,被人承认了,叫什么都无所谓,或者叫什么让别人说,何必自己先弄一个有争议的帽子戴着呢 (当然您是在搞相声理论,研究相声又另当别论)。

我绝不是在这里纠缠概念。因为从以往的经历来看,一旦某个概念出来,你就身不由己了,那些不懂相声的人就会去炒作,炒来炒去,倒霉的还是相声本身(我是本着爱护相声的初衷谈这件事的)。比如泛相声就是例子。再比如,刚才那个诗词相声,可以把这个概念抛出去,没准儿它也可以辉煌一段,但以后呢,说句不好听的话,烂尾楼!因为作为相声的一个模糊的分支,你不可能把它无休止的延续下去,即使延续下去,人们也会失去兴趣,到头来那也是一个“死”。
举一个明显的例子,《曲苑杂坛》里推出的那些个系列(好比是相声的分类),有人说洛桑不死就好了,好什么?他不死早晚他那个东西也会走到死胡同。德江走进死胡同了吧? 放驴小子走进死胡同了吧?买红妹走进死胡同了吧?直接结果是,《曲苑杂坛》走进了死胡同!这就是说《曲苑杂坛》这么搞,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昙花一现性!(咱国人搞节目向来缺乏远见,一味模仿,搞兴奋点,兴奋过后倒头便睡,不管别人的感受)
呜呼!


四、大相声理念
说了归齐,不是想把大家引入不可知论。
想干嘛呢,相声现在处于复苏期,业内业外都为之振奋,摩拳擦掌。相声的复苏是弱势下的复苏(新名词叫式微下的复苏),是整个大相声的复苏,而不是像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相声还不具备那样的内部外部条件。人数不多的相声界禁不起派别纷争(家底太薄),山头并不林立的相声界人士已经看出了这一点,他们正团结起来,把相声这块饼做大。
要振兴的是相声,不是哪一种相声,哪一类相声,哪一家相声。相声那些个“下属”类别该模糊的模糊,该扼杀在摇篮里的扼杀在摇篮里,统统的,归了包堆,都叫相声。在大相声的理念下发展相声才是当务之急。
相声还没到分工那么细的阶段,如果某人有志于振兴相声,就踏踏实实地为相声做些实际的事,别说我搞的是这个相声,我搞的是那个相声,我搞的是什么什么相声。
缓缓行吗?等相声辉煌的时候再“分家”。

(由于急于回答周老先生的问题,写这个东西比较仓促,有些地方自己都没想周全。不过这样也好,留一些破绽,给人回帖。若是没人回帖呢,那就说明我写的太完美了,你看我多能自我安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普篇】道路的概念和分类,怎么精细怎么来!
冯巩相声精选14段
冯巩相声精选(14段)
冯巩相声
冯巩 相声精选14段
冯巩 相声小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