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汉长江大桥——万里长江第一桥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内,大桥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也就是常说的龟蛇锁大江。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全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北岸引桥303米,南岸引桥211米。从基底至公路桥面高80米,下层为双线铁路桥,宽14.5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上层为公路桥,宽22.5米,其中:车行道18米,设4车道;车行道两边的人行道各2.25米。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终年巨轮航行无阻。起了很大的作用。

正桥的两端建有具有民族风格的桥头堡,各高35米,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7层,有电动升降梯供人上下。附属建筑和各种装饰,均极协调精美,整座大桥异常雄伟。若从底层坐电动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桥公路桥面参观,眺望四周,整个武汉三镇连成一体,也打通了被长江隔断的京汉、粤汉两铁路,形成完整的京广线,使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开工建设,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大桥的建设得到了当时苏联政府的帮助,苏联专家为大桥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了大量的指导,但是中苏关系破裂之后,苏联政府就撤走了全部专家,最后的建桥工作是由茅以升先生主持完成。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筑设计,极富中国民族建筑的特征,在桥面两侧,是铸有各种飞禽走兽的齐胸栏杆;大桥的两侧是对称的花板,内容多取材于我国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有“孔雀开屏”、“鲤鱼戏莲”、“喜鹊闹梅”、“玉兔金桂”等,极具民族气息;在大桥两端是高约35米的桥头堡,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七层,桥头堡的堡亭为四方八角,上有重檐和红珠圆顶,桥头堡内有电梯和扶梯供行人上下,大厅之中有建桥英雄群像大型泥塑展列其中,供游人观看、欣赏,追忆逝去的岁月,感触英雄的博大气概。与武汉长江大桥一并落成的武汉长江大桥纪念碑和观景平台,他们与武汉长江大桥相互依偎,碑高6米,重20余吨,南面镌有毛泽东同志“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诗句,观景平台则是游人赏长江、看大桥的最佳位置之一。 武汉长江大桥凝聚着设计者匠心独运的机智和建设者们精湛的技艺。八个巨型桥墩矗立在大江之中,米字形桁架与菱格带副竖杆使巨大的钢梁透出一派清秀的气象;35米高的桥台耸立在两岸,给大桥增添了雄伟气势。大桥从晴川阁、龟山、莲花湖、龟山电视塔、古琴台到蛇山、黄鹤楼、首义园、彭刘杨路,绵亘连接,相得益彰,组成一片宏大连绵、美丽动人的景点群。它不仅是长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也是一座历史丰碑,在江城人们的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大桥纪念徽章

50年前,浪漫豪情的毛泽东,用短短11个字,铭记了这座桥的伟岸。今天,这座桥横跨的风华,依然美妙绝伦。没有一座桥,有武汉长江大桥如此厚重,承载了如此多的光荣与梦想。50年来,历经风雨沧桑的武汉长江大桥,巍然挺立大江之上,肩负着每分钟60多辆汽车、每6分钟一列火车通过的荷载,经受了无数次洪水、大风的洗礼,更承受了七十多次碰撞事故的考验,伋然雄风不减、傲立于涛涛江水之上。为了修这座桥,周恩来总理亲定大桥建设蓝图,责成国家八部委调集全国力量,为长江大桥建设服务。

跨越河流:长江

桥梁位置:武昌(蛇山)—汉阳(龟山)

全长:1670米,其中正桥长度:1156米

跨度:每孔128米

桥墩数量:8个

公路桥宽度:22.5米

桥梁类型:钢桁架三孔连续梁

设计单位:铁道部勘测设计院

建设单位:武汉大桥工程局

施工单位:铁路部大桥工程局

总设计师:茅以升

兴建时间:1955年9月1日

建成时间:1957年10月15日

50年前,“一条饱含着喜悦的电波欢快地跳跃着飞向大江南北:武汉长江大桥通车了!数千年来长江天堑有舟无桥的历史,随着‘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而结束了。”

50年来,历经风雨沧桑的武汉长江大桥,巍然立在大江之上,肩负着每分钟60多辆汽车、每6分钟一列火车通过的荷

载,经受了无数次洪水、大风的洗礼,更承受了七十多次碰撞事故的考验。

专家最近检测得出的结论是:大桥的桥墩、钢梁等主体结构可使用100年以上。

“集全国优秀人才,建长江第一大桥”

在武汉修建一座长江大桥是多少代人的梦想。清朝就曾有过设想,在孙中山先生的《治国方略》中有规划,但限于当时国力薄弱,未能实施。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背景下,铁路运输的重要性凸现,建造大桥跨越长江天堑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将武汉长江大桥列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工程项目。

1950年初,中央人民政府指示铁道部着手筹备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并成立“武汉大桥测量钻探队”,开始大桥的筹建工作。曾参与武汉长江大桥设计施工的桥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方秦汉回忆说,当时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修建武汉长江大桥,召集了当时最优秀的专家,调动了当时全国最先进的设备。

在“集全国优秀人才,建长江第一大桥”的动员令下,各地优秀桥梁专家、技术人员汇聚武汉。他们有的来自铁道部北京桥梁事务所,有的来自茅以升先生的中国桥梁公司;有的来自南方的广州铁路局,有的来自东北的哈尔滨铁路局……1955年2月成立的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委员包括罗英、陶述曾、李国豪、张维、梁思成等。

建桥所需的钢材等材料和设备,靠全国人民支援。

参战人员忘我工作,不计报酬,不讲条件,大家把工地当成家,吃在工地,住在工地。

为了修好这座桥,铁道部还请前苏联桥梁专家、苏联科学院院士西林等人组成一个28人的专家组,提供技术指导。

第三套人民币贰角券上的武汉长江大桥图案

因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南北交通,提升了中国桥梁建设水平,同时,对全国人民正满怀豪情地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建设新中国的高潮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武汉长江大桥的图案入选1958年开始设计,1962年4月开始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作为反映当时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志。

半世纪来,武汉长江大桥还历经76次撞击,最重的一次是1990年7月28日,一艘重达900吨的吊船正面撞上,大桥养护人员为此维护了一个月。但是,任凭风吹雨打,长江大桥并没有伤筋动骨。50年来经多次检测表明:全桥无变位下沉,桥墩可承受6万吨压力,可抵御每秒10万立方米流量、5米流速洪水,可抗8级以下地震和强力冲撞。

记忆中的武汉长江大桥

1957年10月15日第一列火车驶入大桥

现在的武汉长江大桥

水调歌头

作者: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背景】一九五六年六月一日,毛泽东从武昌游过长江到达汉口。六月三日,第二次游过长江,从汉阳穿过长江大桥桥洞到武昌。四日,第三次游过长江,也是从汉阳到武昌。

【水调歌头】水调本为一曲子,歌头是曲子开头部分。

【才饮、又食】三国吴孙皓时欲从南京迁都到武昌,民谣曰“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即反对迁都。

【子在川上曰】《论语·子罕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指时间如河水飞逝。

【一桥】武汉长江大桥,该桥为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桥梁,是五十年代重大工程之一,于一九五五年开工,五七年建成通车。当时正在施工中,故属“宏图”。

【天堑】南北朝时陈朝的孔范,称长江为天堑,见《南史·孔范传》。

【西江石壁】指长江西部的一道拦河坝,或者指计划中的长江三峡大坝。

【巫山云雨】巫山有神女峰。宋玉《高唐赋》称楚襄王梦见神女,神女曰“旦为行云,暮为行雨”

徒步武汉长江大桥

刘开添作

万里长江第一桥 两岸融云天际消

龟蛇对望长虹色 茫茫人海任逍遥

孤身徒步如仙梦 万马奔腾似战巢

长江滚滚东流去 铁龙高驾傲今朝

巨轮不畏高水浪 火车何惧空折腰

汉口江滩无限美 惊涛拍岸竞比高

深思秦汉商贾客 乘舟危渡骨晃摇

桥头横卧武昌镇 桥尾栖身汉阳滨

人到桥心疑是岸 人临桥岸以为心

夜色照人讥亦饱 武昌汉口汉阳情

览尽长江看汉江 一波一浪尽水兵

黄鹤飞过长江顶 谁道大桥非雄鹰

千年无鹰立江上 一九五七诞生情

中华儿女多壮志 热血浑浑满江城

晚斋时刻早过时 不堪回首心何悲

高叹高呼高喝啸 流下多少风尘泪

真欲夜宿桥杆侧 只是无闲需暂歇

此生曾做逍遥子 不立雄心誓不回

滥竽充数几词句 化作飓风壮我威

浩浩长江观不尽 挺挺大桥吟不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密武汉长江大桥撞不垮的真实原因
武汉长江大桥,共和国桥梁史的“长子”,77次意外碰撞安然无恙
直击中国长江上著名的八座大桥,你认为那座最牛?
三千里长江上一共有多少架大桥?如何评价这些大桥?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中国最牛逼的桥 是60年来维修最少的桥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