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曹宝麟的两件代表作:“初月楼论书”与“海岳名言”
我最近低价出了一些作品,准备去宝瑞盈杨仁恺专场关注刘海粟、夏承焘、罗继祖,结果去的都是“家有印钞厂”的老板,每件作品都以高出市场价数倍成交,囊中羞涩的我只好中途退场,打道回府。
喜欢收藏的人都有同样的毛病,兜里有钱就睡不着觉,回来后马上买下了曹宝麟先生两套代表作册页:“十开初月楼论书笔记”和“十六开海岳名言”。
吴德旋(1767—1840),清代书法家。字仲伦。江苏 宜兴人。诸生,以古文鸣,与恽敬、吕璜以文相砥镞,诗亦高澹绝妙。《初月楼论书随笔》是吴德旋最重要的论书著作,一卷,凡36条,专论行草,不及篆隶。大旨以唐人为宗,宋以后推重苏东坡、董思白两家,而薄视赵松雪,于清代书家,多致不满;其论用笔,特贵下笔老重,要秀处如铁,嫩处如金,方知用笔之妙,此亦前人未发者。
米芾,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著名大书画家,鉴藏家。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人称“米襄阳”。宣和年间为徽宗赵佶召为书画学博士,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著有《书史》、《画史》、《海岳名言》等。米芾的文集早佚,《海岳名言》26则,是其友人张嘉父录于一纸,由南宋张邦基《墨庄漫录》保存下来。米芾书论核心在用笔天真自然,他把用笔之法讲得非常生动、形象、易懂。米芾的评书标准在尊晋卑唐,这和唐人重楷法,而米芾不善楷书有关,所以他的书论主要讲翰札行书之法,包括用笔轻重、行间字的大小错落有致等。然而,其论人论书,直言快语,直抒胸臆,无拘无束,不蹈陈规,为历来书家所传颂。其苛求前人之处虽多,但总比专以遣造溢美谀词者为好。作品关于笔法、笔势、笔意,和字病、字忌等审美标准,及其书法艺术等本质问题的独立见解,尤其是所言运笔布格之法,实能脱离前人蹊径。
这两套作品都是东营藏家抱朴生选佳纸请曹宝麟先生书写的。老抱本姓崔氏,供职于国税部门,是收藏、研究曹宝麟的第一高手,藏有曹氏佳作数百件。对每一件作品皆有专文推介,关于这两套作品的文章写得很详细,略作编辑,一并附后,恕不赘言。
月前兰亭奖在绍兴颁奖时,曹宝麟正式对外宣布最新润格,这样的小字调到了六万一尺,现场一片哗然。与他一起领奖的一些年龄相近的老朋友也颇有微词,认为其过于自大。但不管怎样,这消息带动了市场上他的作品价格,我画廊里他的十几件小字作品,在几天里销售一空。而像这样难得一见的作品,更是被一些店家紧急撤下,待价而沽。
正如老抱所言:“虽然曹先生仍在鼎盛之年,但是时间不可逆转,2002至2012年的这些晏庐力作不可复制。”而这样的精品,无论是作为收藏还是投资,都是目前最佳选择。
2013年6月10日于三惜草堂
抱朴生:理智选择——曹宝麟书《初月楼论书笔记》册
我向来认为,“中国书法超市”就是当代书法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只要留心留意,注意观察和思考,对于书法的经营和收藏,一定能够看到不少东西。
从最近一年“超市”的情况看,我觉得当下的书法市场,既是一个观望期,也是一个调整期。 观望期很好理解,主要是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有钱的持币观望暂不出手,怕不小心买贵了;有字的持字观望暂不出手,怕不小心卖贱了。买家和卖家的心理博弈,在这个阶段得到了充分的考量。
调整期比较复杂,一是作者的调整。不少六十岁左右的原先处在市场二、三线的作者,要往市场金字塔的尖端挤,虽然谁挤得进挤不进不好说,这种调整确实不争的事实,老者凋零,后来居上,大家都在拭目以待;二是价格的调整。凡是作品卖得好的作者,大家不妨比较一下,他们的作品价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多少?如果还原为去年这个时候的价格,我想一定有好多作品被人抢购一空。所以说当下的市场冷,也是在整体不景气的经济条件下,对名家作品价格上涨的一个消化、接受过程,停下来看一看想一想,有的接受有的不接受,这是很正常的;三是作品的调整。这些年下来,人们对书法作品的价值判断更加明晰,大家的收藏与购买愈发理性,名家精品的收藏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只买对的,不买贵的,让有些疯狂的书法市场降降温,我觉得不但正常,还很应该。
我对朋友说,市场的冷,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商家和藏家的一支考验。什么样的商家和藏家,就有什么样的作品。升值还是缩水,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大家不妨自问一下,自己力挺的作者,经受住市场的考验了吗?
我觉得面对当下的市场,我们不应该抱怨,也不必觉得崩盘似的恐慌。我觉得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回过头来,重新审视我们的书法收藏和经营,想必大家都有各种各样的感悟。抬头看路与低头拉车一样重要,愿大家经过这一阵子的调整,有更多更大的收获。
收藏十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藏了二三十件曹宝麟先生不同时期的精品力作。虽然曹先生仍在鼎盛之年,但是时间不可逆转,2002至2012年的这些晏庐力作不可复制。我说这些年,按照这个思路,陆陆续续收集点当代人的好东西,积少成多,盼望着有朝一日,开一家当代书法馆,把自己认为具有代表性的十几位作者的精品力作进行展示性陈列,说不定会很有意思呢。
我现在愈发认为,名家精品,对于书法的收藏和经营,是如何的重要。大家不妨到”中国书法超市”的拍卖区、定价区走走看看,真正引人关注、价格坚挺能卖银子的,还是最具有代表性名家的精彩作品。
我觉得,顶尖名家作品价格的提高,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既是经济增长的成果,也是文化建设的结果。但是当下的市场,这些个一股脑儿把价格提到如此高度的名家们,在他们争相向市场金字塔顶端挤进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人落伍、有人失足、有人原地踏步,市场冷静调整的过程,也是当代名家作者作品遭受挤压优胜劣汰的过程,真正成功的,恐怕只是少数几个人而已。
我觉得对于不少处在市场二、三、四线的书家来说,当下的市场状况,正是抢滩登陆的大好时机。有朋友说现在写字好的人有的是,我想那些真正写字好的朋友,不妨自信一点,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谁要真正比曹宝麟他们写得好,藏家们一定会买帐,大家都是书法的行家,都识货。
写字好的朋友们,不管你的过多少奖、入过多少展、在当地有多大的名气,真要拿作品出来混,想把自己的作品变成“全国粮票”,变成硬通货,还要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放下架子,创作上精益求精再求精,态度上谦虚谨慎再谨慎,价格上准确定位不着急,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果。你要知道,你要与王镛、陈振濂、曹宝麟、丛文俊、孙晓云、鲍贤伦、刘彦湖、陈忠康他们争饭吃,又谈何容易。慢慢扩大作品的市场占有量,慢慢提高商家和藏家对自己的认可度,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和丰富自己的创作力。在名家作品一片高涨的时候以低价入市,在名家作品交易冷清沉寂的时候抢占先机,让作品、价格和市场同步成长,在收获艺术的同时收获财富。大家一起制造、培养和分享书法市场这块大蛋糕,不管是大腕、小碗、商家、藏家,大家都想好自己要干什么了吗,准备好了吗?
抱朴生:最可把玩——曹宝麟书《海岳名言》册
书画这东西,本来也就是图个乐儿。所谓文房雅件,最可把玩!说的就是收藏的心态。 值得仔细把玩的,首先是老曹的字。顺着作者的笔势来读吧,自信而干净!从容而劲健!我们或许从字里行间看到王、苏、米、黄的影子,但它们都已经在作者的笔下水乳交融!我想这是就是风格吧。这种水到渠成的个人风格,绝非自我架构者所能及,它使我们看到了书法的传承,和再现的古典。
我们当然喜欢,这火气褪尽的精致老笺。诗婢家,成都郑家失落的故事,还有那,精美动人的水印工艺!有人说此纸落笔,如玉手抚腮、金鱼入水,那也是一种把玩出来的境界,看看吧老曹写得游刃有余! 循着文字从头念起,语调的抑扬与用笔的顿挫协调统一。《海岳名言》真的是南宫所论吗?发前人所未发,言前人所未言,或许真如灌顶醍醐,让我们警醒,使我们深刻。认真体味前人对于书法的理解,原来如此这般!
这套花笺,名为套色水印《张大千仿陈老莲画谱小样》,是成都文房老字号“诗婢家”, 上世纪八十年代集中数位老水印工人精心制作,水印版系五十年代老版, 印量仅500套, 每套15张。“诗婢家”乃郑次清先生一九二 0年创办,其典源于《世说新语》:东汉大儒郑玄, 家用奴婢皆能背诗。一次一婢做事不称意,被罚跪泥土中。另婢路见,问:“胡为乎泥中?” 跪婢答曰:“薄言往诉,逢彼之怒。”两人一问一答,皆引《诗经》句,而恰如其分,由是“郑家诗婢”成著名典故。
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是何等语?我想那应当是一种审美的境界,是一种意会,但绝不可言传。前几天和一位朋友聊起,现在不少名家的作品,其实也就是看个新鲜。乍一看挺夺人眼球,也有一些趣味或者意思,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禁捕注细看常看。一年半载的时间看下来,就觉得索然无味了。但是老曹的字,却恰恰相反,几年前甚至十多年前的东西翻出来看,仍然让人觉得气息清新, 光彩照人。
老曹的字,褒者如老抱,认为不让古人。贬者亦不少,以为泥古而不化。其实作品最能说明问题,这是米吗?这是苏吗?这是黄吗?都不是,这是曹宝麟!法度森严,墨丰笔健。想一想,米老天纵书才,尚不忘孜孜集古字,当代有几人,能下这样的功夫?
不知道米老对于书法的认识,是否和我们一样?盖小字能得精到,而往往失气象,所以禁不住放大,一放大结构就会松散。但是老曹的小字不唯精到,且字势郁勃,行气贯通,最难得者!
老曹说,他喜欢借助适意的书写,来修身养性。不知道咱们《超市》里写字的朋友,是否有这种感受?其实不同的人,对于一件作品的评价,往往是不一样的。尤其是书法,本来就很难找出一个稍微明确的标准来衡量,又赶上了一个颠覆传统、世俗审美的年代,便更加难以说得清楚了。好在大家都是玩儿,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瞅着自己顺眼的,可劲儿看吧。
大字如小字,小字如大字,其中多少理,几人能得之?
看看这套作品,您觉得米老说的有道理吗?若三代法亡,则何有晋唐?清人崇古,不知得古法否?
米老论书,多次提到徐浩。但不知道,徐浩在苏米黄心目中,到底有多少分量,让这些不世之才,腹之诽之。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有几人得之,又几人知之?
学书须得趣,藏书岂非然?品书亦同理,知书又忘言。
标签: 曹宝麟
海岳名言
初月楼论书
抱朴生
三惜草堂
分类: 陋室藏珍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宝麟的两件代表作:“初月楼论书”与“海岳名言”,喜欢书法的要收
曹宝麟的两件代表作:“初月楼论书”与“海岳名言”,喜欢书法的要收藏好。
当代学米芾最成功的书法家 曹宝麟书法作品海岳名言册欣赏
曹宝麟书《海岳名言》
曹宝麟 《海岳名言》
详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