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豆瓣评分9.3,通宵也要看完的一本历史神作,一定不要错过!(强烈推荐!)
userphoto

2023.08.10 四川

关注

历经12天,耗时37个小时,终于看完了这本历史神作——《明朝那些事》。

读完之后,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久久不能平静,我沉浸在大明王朝的故事里走不出来,为君王喝彩,为忠臣洒泪,为良将叹惜。

这本书的作者是石悦,笔名当年明月。他酷爱历史,从小熟读史书,现为中国当代作家,任上海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他以《明朝那些事儿》成名于互联网,改革开放三十年,这本书累计销量过千万册,它的销量排进前十五名,创下中国图书销量奇迹!

对于这本书,久仰大名,如雷贯耳,早就将它加入了书架,然而浩瀚书海,好书实在太多,以致于它一直在角落里吃灰,直到5月9日的一个偶然点击,这才开始了我和它的故事。

不曾想,翻开的是一页书,打开的,却是整个世界……

这本书讲述了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明朝的重要事件。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加入了小说的写法和对人物的心理分析,讲述了大明王朝的兴衰史。

大气磅礴的历史,轻松诙谐的文风,是本书的一大特色,让读者轻轻松松就了解历史。

小说写作手法尤其出彩,让人爱不释手,数次忍俊不禁,以致于流连忘返。到最后,我真的舍不得读完……

当然,这不仅仅是一本写历史的书,它的内容,关乎人性、梦想、抱负、权力、希望、痛苦、愤怒、犹豫、冷漠、热情、刚强、软弱、气节、度量、孤独、残暴、宽恕、忍耐、邪恶、正义、真理、坚持、妥协、善良、忠诚。 总之,是一本让人受益匪浅的好书!

——————///——————

我为什么会如此钟爱这本书?不,说错了,应该说,这本书何以成为众多历史书中的佼佼者,让千万读者口耳相传?

个人认为,不外乎以下几个亮点:

01.参与者vs观察者 :“共情式”写作

对于写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段讲解: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意思是,诗人对于宇宙人生,必须进入到其间,又必须从其间出来。

进入到其间,所以能描写它;从其间出来,所以能观察它。

进入到其间,所以作品有生气;

从其间出来,所以作品有高远的风致。

这点放在写书上也是一样的道理。写历史的困难在于,既要自我代入,又要抽身自如,搞不好就会把自己弄分裂。

但是,当年明月做到了,这本书做到了。

自我代入,我称之为“共情式写作”,既置身其中,又抽身事外,既是一个参与者,也是一个旁观者。

所以他能深入每一个人物的内心,将他们的感受和情绪都精准的描写出来,他的艰难、委屈、悲痛、困苦、挣扎、信仰、梦想、抱负、得意、失意……

我们才得以看到一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无比鲜明的人物。

穿越时光,他们似乎从书里走了出来,活生生的站在我们面前。这是我读这本书时的一个强烈感受!

 02.幽默风趣的文风

比如:洪都水战的描写是这样的,

汉军士兵刚接近水关,守军就用特制的长矛穿过铁栅攻击他们,刺死刺伤不计其数,汉军拼死用手抓住刺出的长矛,才算暂时稳定住了局势。

此时里面守军的长矛刺击停顿了下来,汉军大喜,以为守军已经逃跑,谁知过了一会儿,里面又开始用长矛向外刺,汉军习以为常,仍旧用手去抓,谁知一抓便惨叫起来,细看才发现,守军将长矛和铁钩在火上烤红后,再用来刺击汉军。

刚才去加热了。

“刚才加热去了。”这句话,太妙了,任谁也忍不住放声大笑。哈哈哈哈哈哈。

对于两广总督熊文灿的描写:

后世有很多人,对熊先生相当不屑,说他没有能力,没有气魄。但在我看来,熊总督并没有那么不堪,他自幼读书,当过地方官,也到过京城,还出过海(出使琉球),见过大世面,总体而言,他只有两样东西不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

这也不会,那也不会。要多搞笑,就有多搞笑,哈哈哈哈!

诸如此类的搞笑之处,还有很多很多。

当然,幽默的不是历史,只是作者而已。

这部书是描写正史的,资料来源包括《明实录》《明通鉴》《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二十余种明代史料和笔记杂谈。

虽然用了很多流行文学的描写手法和表现方式,但文中绝大部分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甚至人物的对话都是有史料来源的。所以,你不用担心会被带偏。

03.情怀写作

除了共情式写作,深入角色内心,去经历他们的经历,感受他们的感受之外。我从这本书里,还看到了两个字:情怀。

对于明史中每一个应该有名字的人,上至天子,下至庶人,不管有没有身份地位,当年明月都倾尽笔墨让他们逐一出场,比如:

广西的纪姑娘,是明君朱祐樘的母亲,在万分凶险的后宫里,她小心翼翼的守护着自己的孩子,这位母亲,后来为了护孩子周全而自尽。

作者写道:

在历史上,她最终也只是一个昙花一现,连名字也未能够留下的女子。

但我仍然记下了她的名字——一个尽力保护自己孩子的母亲,一个善良的女人。

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比如在杨涟入狱愤写血书,宁可死也要将血书带出去昭告天下的一个普通御卒。

这些人身上,有着中华民族的气节和血性。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为国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脊梁,是一种担当,是不忘初心,坚守信念,传承使命!

作者尽可能还原了历史,让我们知道有这些鲜活的人物,曾经为自己的家国,大义,信仰而活,而战。

书本上的人物,不再只是一个个白纸黑字的名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这些人,我们应该记住他们。

——————///——————

下面说一下我印象深刻的章节。对于这本书,印象深刻的地方太多了!可以说每个章节都有,多到数不胜数,因为篇幅有限,挑选了以下几点。

01.书生勇挑大梁

于谦,他的偶像是那位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他将文天祥的画像挂在自己的书斋里,并写下了对偶像的赞词:

殉国忘身,舍生取义;宁正而毙,不苟而全!

他曾对自己的老师说过,以后要做一个像文天祥一样的人。他没有食言,多年以后,他做到了,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拜死太监王振所赐,土木堡之战,折损大明将士十万余人,皇帝朱祁镇被也先生擒。后来,也先带着朱祁镇,打到了北京城下。

此刻,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敢出面应战,说投降的更是大有人在。

只有于谦,从未上过战场的一介书生,在此时站了出来,勇挑大梁,智勇双全,有胆识过人,于家国危亡之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北京城保卫战,就此拉开了帷幕。

他下令:“大军全部开出九门之外,列阵敌!锦衣卫巡查城内,但凡查到有盔甲军士不出城作战者,格杀勿论!凡守城将士,必英勇杀敌,战端一开,即为死战之时!

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立斩!

临阵,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敢违军令者,格杀勿论!

大军开战之日,众将率军出城之后,立即关闭九门,有敢擅自放入城者立斩!

这就是明代历史上著名的军战连坐法。

他穿上铠甲,跃马出城,立于大军之前,斩钉截铁地表达了他的心意:

“数十万大军毁于一旦,上皇被俘,敌军兵临城下,国家到了如此境地,难道还有什么顾虑吗?若此战失败,大明必蹈前宋之覆辙,诸位有何面目去见天下之人!拼死一战,只在此时!

终日谈论忠义,又有何用,现在才是展现忠义之时!报国杀敌,死而不弃!”

这是一场不能失败的战争,如果失败,北方半壁江山必然不保,大明的国运也将从此改变。

不胜,就死。不负众望,最后,他胜利了!

可是后来,他的结局,却是我的意难平……

如此忠诚良将,却被陷害犯了“谋逆”之罪,被判处斩刑。全天下的百姓都知道于谦是冤枉的,因此在于谦被执行死刑的时候,就连侩子手都自尽陪于谦去死。

锦衣卫在抄于谦家的时候,发现这个忠臣家徒四壁,里面贵重的东西只有皇帝御赐的几件,最后锦衣卫都忍不住为这个忠臣落泪。

这首《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就是他写的,学生时代读过,没什么感觉,如今看了他的故事,才知道这是英雄一生的写照。

所谓英雄者,敢为人之所不敢为,敢当人之所不敢当,于谦当之无愧!

他活成了自己偶像的样子,也成了我们心中永远的英雄,英雄,自是千古不朽!

02.忠良舍生取义

①杨继盛,即便再过千万年,这个名字,依然光耀史册!

这是一个赚足了我眼泪的人,我永远为他的赤诚之心而感动!

杨继盛,出身卑微,家境贫寒,七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十三岁以前,他的主要工作是放牛,爹不疼,后娘不爱。

他想读书,但是没钱,不被家人允许,于是他在学堂窗外和角落里默默站了六年,后来,十三岁的他终于得到了读书的机会。

三十七岁那年,他参加科考,成为了一名进士。

入朝为官后,目睹严党专政,残害忠良,扰乱朝纲,而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敢发声,他内心悲痛愤恨不已。

于是,他决定以一己之力弹劾内阁首辅严嵩,并且使用了最为特别的一种弹劾方式——死劾。

死劾并非是简单的文书,它是一种态度,一种决心,弹劾的罪状是足以置对方死地的罪名,弹劾的对象是足以决定自己生死的人,弹劾的结果是九死一生。

这是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为,无异于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他是一个心地纯良的人,面对这片窒息的黑暗,他无力反抗,只能发出那最后的呐喊。

弹劾之后,毫无疑问,他入狱了,被处以廷杖一百。

要知道,六十廷杖就足以将人活活打死,即使不死也脱层皮,极为痛苦。然而,他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并且拒绝了同僚送来的止痛药!

深夜,他被剧痛唤醒,书里是这样描述的:

廷杖打折了他的腿骨,腿肉被打掉,一片血肉模糊,已经昏迷的杨继盛被拖回了牢房,没有人给他包扎,在蝇虫滋生,肮脏阴冷的空气中,他的伤口开始恶化感染。

深夜,杨继盛被腿上的剧痛唤醒,借着微光,他看见了自己的残腿和碎肉,杨继盛十分安静地坐在那里,他低着头,手中拿着一片破碎碗片,聚精会神地刮着腿上的肉,那里已经感染腐烂了。

他没有麻药,也不用铁环,更没有塞嘴的白毛巾,只是带着一副平静的表情,不停地刮着腐肉,碗片并不锋利,腐肉也不易割断,这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然而杨继盛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在这个深夜,单调的摩擦声回响在监房里,在寂静中诉说着这无与伦比的勇敢与刚强。

这就是传说中的刮骨疗伤!光是看文字,就让我触目惊心,冷汗直冒!这是一种怎样蚀骨的疼痛!我无法想象,也不敢想象!

后来,他被处以死刑,他坦然一笑,对朋友说,“死得其所,死又何惧!”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

手无寸铁的他英勇就义,临刑前,他赋诗一首: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

历经磨难,矢志不移,叫做信念。

不畏强权,虽死无惧,叫做勇气。

心底有多大的坚守,才能不畏强权,不惧苦难?为了坚守正义,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唤醒同僚,他付出了生命!英雄千古!

②杨涟,一个当官晚,升得也不快的普通小人物,明光宗奄奄一息的时候,也才是个七品给事中。

万历皇帝临终前,毫无保留地尊重并认可了他的情感和抱负—听从了他的建议。他决定,以死相报,至死不休,只为了那一句:士为知己者死。

在杨涟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为国尽忠,匡扶社稷。

天启四年六月,杨涟上奏疏弹劾东厂提督太监魏忠贤二十四大罪,此时宦官魏忠贤身居高位,把持朝政,在他一翻无耻的操作下,杨涟入狱,接受了无数次审讯,遭受了无数次酷刑,被折磨得不成人形,杨涟的下颌脱落,牙齿被打掉。

他说:“此行定知不测,自受已是甘心。涟一身一家其何足道,而国家大体大势所伤实多。”

昏暗的牢房中,惨无人道的迫害,无法形容的痛苦,死亡边缘的挣扎,却没有仇恨,没有愤懑。

只有坦然、从容,以天下为己任。

奸臣许显纯用铜锤砸杨涟的胸膛,几乎砸断了他所有的肋骨,之后是布袋压身,最后派人把铁钉钉入了杨涟的耳朵。

毫无人性的折磨、耳内的铁钉已经重创了杨涟,他的神智开始模糊。

杨涟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于是他咬破手指,对这个世界,写下了最后的血书。

此时的杨涟已处于濒死状态,他没有力气将血书交给顾大章,在那个寂静无声的黑夜里,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他拖着伤残的身体,用颤抖的双手,将血书藏在了枕头里。

看着眼前这个有着顽强信念和坚忍生命力的人,许显纯真的害怕了,敲碎他全身的肋骨,他没有死,用土袋压,他没有死,用钉子钉进耳朵,也没有死。

许显纯决定使用最残忍的一招,把一根大铁钉,钉入了杨涟的头顶。这一次,奇迹没有再次出现,杨涟当场死亡,年五十四。伟大的殉道者,就此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

阴森恐怖的牢房里,肋骨尽碎的杨涟,在最为绝望的时刻,写下的文字,每一个字,都闪烁着希望和光芒。拷打、折磨,毫无人性的酷刑,制服了他的身体,却没有征服他的意志,无论何时,他都坚持着自己的信念,那个他写在绝笔中的信念,那个崇高、光辉、唯一的信念:

“涟即身无完骨,尸供蛆蚁,原所甘心。但愿国家强固,圣德明,海内长享太平之福。此痴愚念头,至死不改。”

看到杨涟遭受的种种酷刑,我无比心疼,哭了很久很久,恨不得冲进书里将奸臣许显纯千刀万剐!然而,一切都已经结束了。

杨涟的行为,让我想起曹植的一句诗: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他已经天下苍生为己任,为了坚守正义,甘受屈辱折磨,视死如归!英雄必将留名青史,千年之下,终究不朽。

想起了大仲马的那句话——人类所有的智慧都凝结在两个词中——期待和希望。

身处绝境,心中仍然怀着这样灿烂的希望和那样热烈的期待,直到死亡……到底是怎样一颗炽热的心才能拥有这样令人叹服的力量?

04.英雄的宿命:死得其所

①在看到朱棣靖难造反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抗拒的,心想,你一个叔叔,就不能好好帮自己的侄子守着天下吗,非要犯上作乱?

但是后来,看到建文帝的软弱,看到朱棣上位后的所作所为,我的感觉转变为:他不做皇帝,谁做皇帝?他天生就是要做帝王的人!

从此对他黑转粉。

朱棣出生于战乱之中,从小跟着朱元璋上战场打天下。

青年时靖难造反,后远出蒙古,横扫大漠。打了几十年的仗,杀了无数的人,驰骋疆场,叱咤风云,创造了属于他的时代。

朱棣不但是一个优秀的皇帝,也是一个优秀的将领,不管是上马冲锋,还是上朝治国,他都深谙其道。

他的一生,创造了五项卓越的成就:

平定天下、迁都北京、修成大典、沟通南洋,威震四海、平定安南,打压蒙古。

《明史》对他的评价相当高:

幅员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一代帝王,谱写多项传奇!令人叹为观止。

名将时代陨落,北方要塞无人可守,他亲自坐守国门,这就是著名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当了皇帝之后,他一共御驾亲征五次,最后一次出征,六十五岁他在班师回朝的路上,于军营中病逝。

一代帝王,就此陨落,结束了他传奇而伟大的一生。

生于战火,死于征途,这是他的宿命,也是英雄落幕的最佳方式。我对他,充满了敬佩和不舍。

②以前,我对郑和的了解,仅限于“郑和七下西洋”,直到看了郑和的经历,才明白,史书上短短的几行字,却是航海家波澜壮阔的一生。

他历经坎坷,九死一生,终于实现了这一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壮举,他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促进了明朝和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国的和平交流,并向他们展示了一个强大、开明的国家的真实面貌。

这是一个从少时到暮年的坚守,儿时的梦想终究需要用一生去践行。

郑和信仰伊斯兰教,是一名虔诚的穆斯林,他的终极梦想,就是去圣城麦加朝圣。

花甲之年,郑和开始了他的第七次航行。他终于如愿在麦加朝圣,之后,开始归航,使命已经完成,梦想也已实现,是时候回家了。

但是,郑和却再也回不去了。

长期的航海生活几乎耗尽了郑和所有的精力,在归航途中,他病倒了,而且一病不起,当船只到达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终点古里时,郑和的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

始于古里,终于古里,冥冥之中,似乎自有天意,也许,这就是郑和的宿命吧!是起点,也是终点,是梦想,也是尽头。

——————///——————

下面来说说我的感悟

01.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年少时觉得,世间是非对错,泾渭分明,非黑即白,如今长大了,经历多了,才发现,世间万物,哪有非正即邪这么简单。

一个人,可能白天在台上义正言辞,仿佛人间真、善、美的化身,晚上就出去吃喝嫖赌了,但生活中也会真心对待家人朋友,看到不公之事也会义愤填膺。

其实,每个人都是矛盾的集合体,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

所以,处事之道若论到极致,不外乎张居正的八个字——“明规当守,暗规勿废”。

你以为读的是历史,其实是人性!

好与坏,只是一体两面。任何人和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好就有坏,有利就有弊,有黑就有白,一阴一阳谓之道,人性如此,万事万物皆如此。

人都是复杂的,没有对错,没有好坏,仅仅只是只是立场不同而已。

02.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社交的本质,是利益互换,古今亦然。

就像书里,本来是对立的两个人,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敌人,于是,他们结盟,整合力量,一起对付那个敌人,把敌人灭掉之后,再互相对付。

只要有共同的目标和追求,即便是仇人,也可以暂时做朋友。

而本来是朋友的人,却因为一些个人利益而分道扬镳,甚至是刀剑相向,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不由让人唏嘘。

其实就像现在一样,很多所谓的朋友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朋友。

曾国藩说:“择友乃人生第一要义。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可见,选择朋友是人生中最关键的事情,一个人是成功还是失败,跟他所结交的朋友有着很大关系。

曾国藩也说:交友之道,择善而交,交人求专,交之以诚。

朋友,择善而交,以诚相待,才能不危及彼此。

特别认可这段话: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交友,要看一个人品行的最低处,看他得意时,如何对待身边的朋友,失意时,又是如何自处的。

有一颗公正善良的心,怀有赤诚的人,方可为友。

03.有效期限

人运,国运、家运,所有东西,都有有效期限。

如作者所说,什么东西,都有使用年限,比如大米,比如王朝,比如帝国。

不同的是,大米的年限看得见,王朝的年限看不见。看不见,却依然存在。

《大学》里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与结终。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天下之万事万物都是遵循自然规则产生与发展的,有开始,就有结束。中间的过程,就是有效期。

国、家、人,都有有效期限,因为人的寿命,是有限的,事物的发展,不会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拥有的时候,好好珍惜,失去的时候,感谢曾经拥有。

再就是,活好当下,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做正确的事,种下好的因,老去时,但求心无愧疚,无怨无悔。

——————///——————

这本书里的经典语录太多了!接下来分享一部分个人很喜欢的一些句子。

1.观点斗争是假的、方向斗争也是假的,只有权力斗争才是真的。

2.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母爱,是为了分离。

3.知道结局是悲剧,也无法改变,却依然要继续,这就是人生的最大悲哀。

4.张牙舞爪的人,往往是脆弱的。因为真正强大的人,是自信的,自信就会温和,温和就会坚定。

5.风萧萧兮易水寒,欠了债兮你要还。

6.哭是为了发泄情绪,流泪是最为重要的,而闹事要的就是声势,低声哭没啥用,一定要做到雷声大雨点小,以最小的精力换取最大的效果。

7.很多事情你可以不理解,却必须接受。只有真正了解这个世界的丑陋与污浊,被现实打击,被痛苦折磨,遍体鳞伤、无所遁形,却从未放弃对光明的追寻,依然微笑着,坚定前行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不经历黑暗的人,是无法懂得光明的。

8.即使你拥有人人羡慕的容貌,博览群书的才学,挥之不尽的财富,也不能证明你的强大。因为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9.历经磨难,矢志不移,叫做信念。不畏强权,虽死无惧,叫做勇气。

真正的史笔,不是史官手中的毛笔,而是人心。

10.弱者和强者之间唯一的差别,只在信念是否坚定。

11.越接近对方的水平,就越了解对方的强大,就会越来越畏惧。当他的畏惧达到极点的时候,也就是他能与对手匹敌的时候!

12.任何人都是可以出卖的,只不过朋友的价格要高一些

13.懂得暴力的人是强壮的,懂得克制暴力的人是强大的。

14.在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老师,是生存。

15.你还很年轻,将来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你绝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另一个叫理想。

16.在这个污浊的世界上,能够干干净净度过自己一生的人,是值得钦佩的。

17.只有夺走你所拥有的一切,你才能摆脱世间之一切浮躁与诱惑,经受千锤百炼,心如止水,透悟天地。

18.纯粹和执着,也是有区别的,所谓执着,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而纯粹,是见了棺材,也不掉泪。

19.小人物的愤怒是毫无用处的。所谓道德与公理,只有在实力相等的情况下才能拿出来讨论。

20.辩论和演讲从来不能解决问题,因为这个世界是靠实力说话的。

——————///——————

到这里,文章也接近了尾声,说说我最心疼的崇祯皇帝吧!

难逃峰终定律——对崇祯的惋惜

峰终定律通常定义为:我们对一件事物的记忆仅限于高峰和结局,过程对记忆几乎没有影响;高峰与结局越接近,事件给人印象越深刻。

一部电影能征服观众,就在于某个经典桥段,以及回味无穷的结局;一本书之所以难忘,可能是因为某个情节过于精彩,以及难以忘怀的结局。

我对崇祯皇帝的不舍和惋惜,也是如此。

对崇祯充满了心疼,十七岁的年纪,于兄长手中,接过风雨飘摇中的大明,在严嵩和魏忠贤的祸害下,大明岌岌可危,此时内忧外患,已是千疮百孔。

他殚精竭虑,励精图治,恪尽职守,然而仅凭一己之力,又如何能力挽狂澜呢?终究是回天无力,大明王朝,在读者的不舍和惋惜中,随着崇祯的自缢,落下了帷幕。

虽然知道历史的结局,可是在读的时候,依然希望奇迹会出现。

崇祯,他不是亡国之君,相反,他是一个好人,也是一个好皇帝,可惜生不逢时。

临走前,他留下了遗言:“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尸,勿伤百姓一人。”

心痛吗?说不痛,是假的。

看着崇祯自缢,留下遗言,那一刻,我哭了,泪如泉涌……我试着代入了一下,去感受他的感受,窒息般的疼痛扑面而来,犹如万箭穿心,一时之间,竟无法自处…

这个少年,他才三十三岁……

是的,在我心里,他至死是少年,一个是十七岁的少年,一个是三十三岁的少年。

我时常会想,如果没有魏忠贤,没有严嵩,大明王朝一定会延续盛景,可惜,没有如果。

历史是残酷的,一切都无法改变。即使是现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遵循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春去秋来,日升日落,物换星移,生老病死,这就是自然界运行的规律,万事万物都逃不开的铁律,这就是无常。

任何一个朝代,由盛而衰是必然的走向,正如花无百日红。没有哪个王朝能够屹立不倒。

长盛不衰的,可以是故事,但从来不是历史。

真正能够长盛不衰,屹立不倒,经千年而不衰,历万年而不灭的,唯有一样东西——我称之为信仰。

所以,崇祯走了,但他永远活在我心中,他的信仰,成了我们很多人的信仰。

——————///——————

大明276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鼎盛时期,诸国朝贡!这是一个开明、有气节,有血性的王朝!

从朱元璋上马打天下开始,从众多风云人物的崛起和落败,亲眼目睹了这个朝代的种种,我对明朝已是情根深重,看到历史的结局,心中充满了无奈与不舍。

庆幸的是,那些历史人物,在当年明月的笔下活了过来,如此鲜明耀眼。

英雄千古,沧海遗珠,他们是漫长的岁月长河中最耀眼的存在,因为他们,这段历史注定波澜壮阔,荡气回肠。

在段历史里,先贤英雄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壮烈诠释了张载的这首诗: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气节,血性,使命,传承,这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只是,一切都成了历史。

什么是历史?

所谓历史,就是过去的事,它的残酷之处在于:无论你哀嚎、悲伤、痛苦、流泪、落寞、追悔,它都无法改变。

我们唯有从书里,去驻足观望无数英烈的一生。

如温伯陵所说:那些泛黄的故纸堆里,有曾经的荣耀、光辉和没落,也有照进未来的经验和智慧。轻轻翻过的时候,它们会发出耀眼的光。

这本书,推荐给所有人。

遇见她,你会知足、感恩且感动。

错过她,将是你一生的遗憾。

最后,用我最喜欢的明朝三才子之首杨慎的这首《临江仙》来 结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87/100

………END………

作者简介:

我是君拂,热爱读书写作,深耕个人成长。2022年觉醒,微信读书100+,输出文字20w+。通过读书写作,实现跨越式成长。

如果你也想读书写作,但一个人很难坚持下来,欢迎加入我们的读书写作群,一起交流学习,加好友暗号:读写交流群。

嗯,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走得更远,欢迎你的加入~

都看到这里了,太了不起了~

记得点赞+在看+关注哦~

我会定期更新文章,与你一同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涟,明朝第一人,真的猛士
《明朝那些事儿》有感:成功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度过人生
狄仁杰被奸臣诬陷抓入狱中,主动承认“谋反”,结果却被无罪释放
明朝那些太监之五(擅权开端王振)
历史第一大神童出的上联无人能对,皇帝也对不上
花鼓戏《杨宗英认祖》“接血书不由人泪流满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