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项脊轩志》:这篇老课文,治好了我的中年精神内耗

1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我尤其喜爱明代著名散文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之所以喜爱这篇文章,并非是出于个人对清新淡雅文体的偏好,而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我从归有光身上看到了自己,我们劳累奔波,人到中年,却发现“百无一用是书生”。

二是我从归有光身上汲取到精神力量,虽然我们被生活鞭打得遍体鳞伤,却依然热爱着生活。

2

多年前,我和学生学习《项脊轩志》时,对其中那句“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学生多不理解。“可喜”还能够看出来,“可悲”又是为何?

是啊,悲喜也是一种能力,一个没被生活打击过的青年,哪里能懂得一次次失败的苦痛?哪里能感受亲人离去的悲伤?哪里能体会家业萧条的落寞?

归有光自幼聪明过人,九岁能写文章,十四岁参加童试,二十岁以第一名补苏州府学生员。可惜之后却连连落第,四十年时还一事无成,直到六十岁才考中进士。写作此文时,归有光还籍籍无名,而对自己抱有极大希望的祖母、母亲、妻子都已离世。知道这些,才能理解他的“可悲”。

饱经风霜的老祖母走了,再也没有人感叹“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了。疼爱自己的母亲也走了,再也没有人关心地问自己“儿寒乎?欲食乎?”了。能给自己带来甜蜜爱情的妻子也走了,再也没有人“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了。想到这些,才能理解他的“可悲”。

3

最让人悲伤的是,故人不在了,老屋还在。

人到中年的归有光住在怎样的房子里呢?这房子不仅仅是“老破旧”,而且是“老小破旧漏”。

其老:“百年老屋”;其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其破其旧:“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其漏:“尘泥渗漉,雨泽下注”,以至到了“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的地步。

然而,老屋虽破,却处处能勾起回忆。这儿,是祖母曾经看我读书的地方;这儿,是母亲一边劳作一边问我饥寒的地方;还有那儿,是夫妻二人一起学书的地方……如今物还在,人已亡,让人如何不心伤?

“吾妻死,室坏不修”,归有光不舍得改动这些留着记忆的房间,“瞻顾遗迹,如在昨日”,常常“长号不自禁”。这种伤痛,没经过生离死别的年轻人是很难体会的。

4

分家之痛,如今的年轻人更难领会了。

过去的大家庭,追求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祖孙几代、叔伯兄弟都住在一起,就像《红楼梦》中的贾府,几百号人住在一起,才算作家业兴隆。

归有光的先辈留有遗训,归家一门绝不分家。但到他这一代,“诸父异爨”,分锅吃饭,各房分散,离心离德。院中先是拉一道篱笆,后来又筑起一面高墙,伯父叔父,堂兄堂弟,不再来往。宽敞的老屋被分割得肢裂破碎、满目凄凉。“内外多置门,墙往往而是”,交通被阻断,人情被冻绝,连鸡犬也不宁:“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庭。”两家的狗都互相不对付,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个不停,客人越过东家的厨房到西家吃饭,鸡大模大样地在正庭昂首阔步,其大家庭的败落,可悲可叹。

隔开的是庭院,也是人心。人世的辛酸,亲情的变异,世态的炎凉,都在这“异爨”中体现出来。独生子女,哪里会知道分家的酸涩?

5

开头我说过,学生们不懂得“可悲”在何处,但似乎知道为什么“可喜”。

归有光在惨淡生活中,依然能感受到日常小事中的诗情画意,这是一种很强的幸福感受能力。

房子虽小,但稍加修葺就能改变心情:“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室内装修结束,还要改造室外环境:“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本来是陋室,这么一改造,就变得可爱、可喜、可亲了。小小的项脊轩,增添无限的风雅之情。

有了这草木荫荫、香花醉人、明亮而又新美的项脊轩,作者再“借书满架”,读书其中,将它改造成自己的小书斋。读书人有处书房,书房中有书陈列,不管是买的借的,都够让人兴奋的了。

归有光在这儿时而“偃仰啸歌”,时而“冥然兀坐”,聆听“万籁有声”;又看那“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吸食,人至不去”;最喜那“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读到此处,我似乎能看到月白风清,绿树粉墙,能看到桂香浮动,疏条掩映,能听到啁啾鸟鸣,万籁虫声。

少不更事的青少年,虽然能找出文中的“可喜”之处,却未必拥有从生活中获得这些喜悦的能力。这些细微喜悦,恐怕也不是忙着做作业的中学生们能感受到的吧?

6

多少悲欢离合事,尽在寻常斗室中。

可是,这些悲喜,需要人到中年才能有切身感受。要到归有光这个年纪,要体验过人间悲欢,要经历过人生起落,才能领会为什么归有光“可喜”与“可悲”。

“庭中枇杷树,吾妻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一句明写枇杷树,暗写对妻子的怀念。枇杷树一天天长大,已是亭亭如盖了,妻子离开自己也越来越久了,归有光怀念之情与树俱长,与日俱增。

多少年来,我一直以为自己读懂了这棵枇杷树,直到母亲去世几年后,我见她坟头的柳枝长成一棵小树时,又突然想起这句话,一时间泪流满面,这时候,这句话才真正走到我心里。

从此,我也在心中种下一棵枇杷树,树越长越大,我对母亲的思念也越来越重。

“过往如云烟,太多的风景,没人全看清。”我知道,生命只是大梦一场,我和归有光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只能相互取暖,我们一起感谢生活中那些细微的幸福和深沉的苦痛,我们跨越时空,我们相依为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项脊轩志》赏析文萃(二)
百年老屋多悲喜,三位女性寄深情——我教《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过关学习
《项脊轩志》 归有光
归有光《项脊轩志》赏析
张艳霄:《项脊轩志》课堂实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